[請益] 對苦的思維是否導致解脫與否的新詮釋

看板Buddhism作者 (Am)時間10年前 (2014/02/23 16:35), 編輯推噓5(5026)
留言31則, 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這是一個很另類的想法。 若是「問心」來判斷一些「修行(心)境」與內涵。 這是否能詮釋,那麼心的sense與thought幾乎決定一切。 若要成佛才能脫離六道輪迴,釋迦說六道是苦,所以將要功德圓滿的他, 恰於此世(西元前700年左右吧)歷完成佛前的最後一劫,悟道而超脫六道而不再痛苦。 並且在此世傳道,告訴世人如何成佛的道理。在地球上創立佛教。 很多師父基本上也是說,生老病死是苦,修佛之路的目的也是要解脫。解脫什麼?免於 無盡輪迴的生老病死。 那麼若不以為人世(或天界、或畜生界...)的生老病死是苦的這種恬淡態度, 那麼身處六道之內(「好苦啊?」)與(因此修佛希望解脫於)六道之外(才不苦) 的差別,不就消失了? 身為神仙,苦嗎?樂嗎?如果平常心的話? 身為畜生,苦嗎?樂嗎?如果平常心的話?就算在野外被其他動物吃了,平常心。 (如果網友說,由於畜生本質就是低下,沒腦筋,亂跑、被吃前唉唉叫等等不幸、痛苦.. 那麼畜生要怎麼「有可能行善,好似高一等地」晉升人界?畜生心裡是發了什麼善念? 這是邏輯問題:如果不排除有畜生能發善念,那麼為什麼以為畜生不能發「平常心」?) 恬淡、不以苦為苦、平常心(天界、人界、畜生界,何需悲?何需懼?何需喜?何需怒? ),是否反而弔詭地成為修佛之旅的關鍵要素?或是說在六道中如同已成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206


02/23 17:18, , 2F
如何滅苦不以苦難為苦難(聖嚴法師-大法鼓 0917)
02/23 17:18, 2F

02/23 17:22, , 3F
四聖諦中,苦諦四行相:無常、苦、空、無我,要從無常認識
02/23 17:22, 3F

02/23 17:23, , 4F
起,才能確實認識佛法所說的苦。佛法所說的苦主要為無常之
02/23 17:23, 4F

02/23 17:24, , 5F
體性──剎那遷流不息的「行苦」,這是五蘊世間的生滅相。
02/23 17:24, 5F

02/23 17:26, , 6F
《阿含經》開宗明義即說到由觀無常下手:「色無常,無常即
02/23 17:26, 6F

02/23 17:26, , 7F
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如是
02/23 17:26, 7F

02/23 17:27, , 8F
,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
02/23 17:27, 8F

02/23 17:27, , 9F
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
02/23 17:27, 9F

02/23 17:29, , 10F
,於受、想、行、識解脫;我說是等解脫於生、老、病、死,
02/23 17:29, 10F

02/23 17:29, , 11F
憂、悲、苦、惱。」
02/23 17:29, 11F

02/23 17:30, , 12F
這也是《般若波羅多心經》開頭即說到:「觀自在菩薩,行深
02/23 17:30, 12F

02/23 17:31, , 13F
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自性空),度一切苦厄。」
02/23 17:31, 13F

02/23 17:35, , 14F
苦諦是集諦產生的結果,因為集諦(業與煩惱)而產生苦諦(
02/23 17:35, 14F

02/23 17:36, , 15F
輪迴流轉),四聖諦中苦諦和集諦講的是世間的流轉,其還滅
02/23 17:36, 15F

02/23 17:37, , 16F
為滅諦和道諦,滅諦(果)和道諦(因)是出世間的因果;因
02/23 17:37, 16F

02/23 17:38, , 17F
此四聖諦講到了:知「苦」,斷「集」,證「滅」,修「道」
02/23 17:38, 17F

02/23 17:45, , 18F
菩提心以大悲心為基礎,大悲心以出離心為基礎,出離心以真
02/23 17:45, 18F

02/23 17:46, , 19F
實認識苦的行相為基礎。因為知苦產生出離,由出離產生不忍
02/23 17:46, 19F

02/23 17:47, , 20F
眾生苦的大悲心,由大悲心推動產生願利有情願成佛之菩提心
02/23 17:47, 20F

02/23 18:10, , 21F
我對北傳的苦諦四相很有意見 三解脫門之一就是空解脫門
02/23 18:10, 21F

02/23 18:11, , 22F
南傳說的苦諦四相:有害、有為、煩熱、變壞 比較合理
02/23 18:11, 22F

02/23 18:12, , 23F
末學說的是藏傳經論裡如俱舍論所提到的四諦十六行相,關於
02/23 18:12, 23F

02/23 18:13, , 24F
三解脫門:空、無願、無相,有機會再轉錄師長的解說。
02/23 18:13, 24F

02/23 18:16, , 25F
在藏傳認為,小乘部派講到苦諦四行相中的空,並不是空性,
02/23 18:16, 25F

02/23 18:17, , 26F
小乘部派此處所講的空,是其所認識的「能獨立之實質有空」
02/23 18:17, 26F

02/23 18:18, , 27F
,為小乘部派所認識的細品補特伽羅我執,並不是大乘所講之
02/23 18:18, 27F

02/23 18:19, , 28F
空性。
02/23 18:19, 28F

02/23 18:21, , 29F
而M板友提到的南傳釋義,末學以前也有看過。
02/23 18:21, 29F

11/09 05:40, , 30F
菩提心以大悲心為基礎, https://daxiv.com
11/09 05:40, 30F

01/02 12:44, 5年前 , 31F
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 https://noxiv.com
01/02 12:44, 31F
文章代碼(AID): #1J2RBSx5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