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認識觀世音菩薩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10年前 (2014/01/19 10:28), 編輯推噓11(1102)
留言13則, 12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轉自:慧炬雜誌 http://www.towisdom.org.tw/ 專題:「觀音菩薩」是誰 本期的出刊月分,適逢吉祥的「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故以「尋聲救苦的觀音菩 薩」為專題,向讀者介紹觀音菩薩的名號、形相及感應故事,從〈普門品〉領會觀音菩薩 大慈大悲的聖德;同時,專題引載香光寺悟因法師的〈感恩發願,修慈悲觀〉一文,引導 讀者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及實踐觀音菩薩的慈悲精神。在每篇文章之間的「觀音小百科」 單元,則以藝術家楊惠姍、施金輝為佛光山「普陀洛伽山觀音殿」所創作的藝術作品,呈 現觀音菩薩不同的化現形相,令人瞻仰觀音菩薩上行下化的慈悲深心。在本期「藝苑精華 」專欄中,陳清香教授參與在河南省舉辦的觀音文化學術研討會,記述學者們探討「觀音 文化」的精采論題,並引領讀者觀覽香山與佛泉兩座古寺。 藏傳佛教噶舉傳承的偉大禪定上師─波卡仁波切曾開示:「觀音存在我們之內,因為 愛與慈悲並不是由外附加於心的功德特質。」希望藉由本期一系列關於「觀音菩薩」的介 紹,讓讀者在體會觀音菩薩救苦度人的用心之外,更學習將觀音菩薩的精神落實於生活之 中:心存慈悲、不求名利而真誠地利他,為自己和身旁的人創造無畏且喜樂的清淨樂土。 觀音菩薩有著「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慈悲特質,悉知悉見世間一切 聲音,觀聞世間眾生呼救,即刻分身前往,令眾生離苦得樂,如慈母般有求必應,因此, 人們總稱誦讚歎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觀音菩薩的名號 (一)「觀音」觀音菩薩的名號源自梵文佛典,本來稱為「阿犁耶、阿縛盧枳多、伊 濕伐羅」(Arya Avalokitesvara),「阿犁耶」譯為「聖」,是尊稱;「阿縛盧枳多」 是「觀照」,簡稱為「觀」;「伊濕伐羅」是「堪能」之義,名詞為「君王」或「君主」 的意思。整體而言,含有觀照萬法而任運自在之義。 「觀音菩薩」有很多種漢文譯名,較早的竺法護大師譯為「光世音」,中期的鳩摩羅 什大師翻譯為「觀世音」,後來的玄奘大師則譯為「觀自在」。若按照梵文原意細究,又 可以翻譯成「觀世自在」、「觀世音自在」、「現音聲」、「聖觀音」、「闚(窺)音」 等等名稱。其中,「觀世音」與「觀自在」是最為人所熟知的兩個重要譯名。在漢傳佛教 地區廣泛採用「觀世音菩薩」的稱呼,最主要的因素,要歸因於姚秦時代鳩摩羅什大師翻 譯的漢文佛典《妙法蓮華經》中的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傳播影響。 來自那爛陀寺的九世紀觀音菩薩像,現藏於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 引用自維基百科網站,拍攝者Hyougushi 「觀世音」是「觀音菩薩」最廣為人知的中文譯名,彰顯菩薩以尋聲救苦、度脫眾生 為目的的特質,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六卷中所說觀音菩薩最初的 修行方法,是修持耳根圓通,也就是觀照體悟世間音聲的虛妄,而不會被不真實的聲塵所 迷惑,藉此悟入究竟圓滿的境界。第二個來源,也是普羅大眾比較熟悉的,即《妙法蓮華 經》的〈普門品〉裡,釋迦牟尼佛讚歎觀世音菩薩的開示:「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 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換言之 ,只要眾生有苦難煩惱,而能至誠懇切地持唸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菩薩就會尋其音聲,救 拔苦難、濟危扶傾、有求必應。 依古德的解釋,「觀世音」有三種意義: 一、觀世音:以世間眾生發聲求救而前往施救。 二、觀世意:以世間眾生發意求救而前往施救。 三、觀世身:以見世間眾生身受諸苦而前往施救。 這樣的釋義,說明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的範圍,已觀察到眾生的身、口、意三業。由 於菩薩是以善業因緣救度眾生,若是身、口、意行惡者,就缺少這施救的因緣,好比船長 拋繩子救渡落海者,若落海者自己不去抓住繩子,反倒向惡海怒濤游去,船長也無法救渡 。眾生若想得救,身要接近、口要誦念、心要想著菩薩,如此一定能為菩薩所救度。 「觀自在」則是唐代玄奘大師所作的中文譯名,顯示菩薩強調修行自度重於依賴佛菩 薩伸出救度之手。觀照特質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提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 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說明菩薩以甚深的智慧觀破五蘊皆空,度脫身 、心一切苦厄,才能稱為「觀自在」。依古德解釋有十種義涵: 一、壽自在:菩薩的壽命無量自在,得以常住世間,度化眾生。 二、心自在:心能驅使自在,入一切境界而無礙。 三、財自在:以一切財寶莊嚴世界自在;供養諸佛,施予眾生自在,無有慳惜之心。 四、業自在:得受任何果報,自在無礙,如入畜生道度眾生,雖受殺業之苦,但於菩 薩來說,無殺者、無受者。 五、生自在:轉生、化生、降生、往生、此生、來生……一切來去自在,無有障礙。 六、勝解自在:現自在身、說自在法、圓自在行、證自在果。沒有任何障礙。 七、願自在:早成佛、晚成佛、要成佛、不成佛,都能自在。 八、神力自在:神通變化,不可思議,一時天堂,一時地獄,來去度眾無礙。 九、智自在:觀照一切皆空,悟得覺之道,自在無礙。 十、法自在:對眾說法,辯才自在無礙。 大家稱玄奘大師的譯名為新譯,稱鳩摩羅什的譯名為舊譯。因為一般眾生依賴性強, 希望藉觀世音菩薩的他力來施救,而不肯自己下功夫、觀照一切皆空的自力於自度,所以 大家多習慣沿用「觀世音」,而較少人用「觀自在」來稱呼。然而,這位大菩薩無論是以 「觀世音」或「觀自在」為名,都涵藏菩薩一切為眾生、一切為度他、無私大願大行的重 要意義。 (二)「菩薩」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中文譯為「覺者」,「薩埵」是「有 情」,「有情」也就是「眾生」的代名詞;「菩提薩埵」意為「覺悟了的眾生」,覺諸行 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真理。而菩薩是大乘行者,不以自己覺悟為足,更要使無量 眾生覺悟真理、解除一切痛苦而成就佛道。 菩薩在自度度他、上求下化的過程中,要修行很多法門,包括六度法門、四無量心、 四攝法等,並發下行佛道的四弘誓願,而臻於慈悲圓滿的境地,以照見五蘊皆空的「妙智 慧」慈悲救度眾生。 「六度」分別是:一、除慳貪之毒的「布施度」,行布施的內容包括「財」、「法」 (佛法真理)、「無畏」(無所怖畏);二、防非止惡的「持戒度」,堅守各種戒律以制 伏惡行及惡心;三、祛除瞋恚的「忍辱度」,忍受外界加諸於自己的一切侮辱,而內心毫 無瞋恚之念;四、永不懈怠的「精進度」,精進地斷除一切惡心惡行,勤修一切善法,並 且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五、專一心志不散亂的「禪定度」,身、口、意皆定,由靜生定 ,由定生慧;六、對治愚癡的「智慧度」,是觀照一切眾生都無實在體性,知一切法因緣 所生,如幻如影而不真實,並斷除習氣所成就的智慧。菩薩行「六度」是前三度修福、後 三度修慧,福慧雙具,更以「理修」與「事修」修行六度法門,即是從道理與事相修行, 由「事修」圓通世間善法,不執著事相。 「四無量心」是菩薩為無量眾生付出「慈、悲、喜、捨」而無有限量,包括:一、慈 無量心,菩薩給予眾生快樂之心是無量的;二、悲無量心,菩薩以無量的悲心拔除眾生的 痛苦;三、喜無量心,是菩薩看見他人已離苦得樂,心生慶慰的「隨喜」心;四、捨無量 心,就是一切放捨之心,菩薩行前三個無量心,不會念念於自己曾行慈、悲、喜,行善要 捨,仇惡也捨。 「四攝法」則是行菩薩道者的修為,包括:一、布施攝,以布施來攝受眾生,使眾生 心向佛道;二、愛語攝,也就是依眾生的因緣,誠實地以「善言」引導他向善精進;三、 利行攝,就是對眾生產生有利的幫助;四、同事攝,「同事」是共同生活、工作的群眾, 菩薩與大眾打成一片,而不脫離大眾獨善其身,就是同事攝。這是菩薩度眾生時所用的方 便善巧。 菩薩修行的總願,則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 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大乘菩薩自利利他行願的基礎。 ■觀音菩薩的形相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說明了「 法無定相」。而觀音菩薩因為大慈大悲的大願行,故隨順眾生的因緣,以應身或化身無定 相出現,而相機攝度。 觀音菩薩以威神力應現不同形相,呈現豐富繁多的分身、面相、肢體、屬性、功用與 行化相。他的名稱有六觀音、七觀音、八大菩薩、三十二應身、三十三觀音等;面相有九 面觀音、十一面觀音等等;為了增加救度的功用,又有六臂觀音、二十四臂觀音、千手千 眼觀音等。以「行化」而言,每一種觀音,各有其行化的對象,例如: 千手觀音、大悲觀音─以地獄道眾生為行化對象。 聖觀音、大慈觀音─以餓鬼道眾生為行化對象。 馬頭觀音、師子無畏觀音─以畜生道眾生為行化對象。 十一面觀音、大光普照觀音─以修羅道眾生為行化對象。 準提觀音、天人丈夫觀音─以人道眾生為行化對象。 如意輪觀音、大梵深遠觀音─以天道眾生為行化對象(註1)。 在《楞嚴經》與《妙法蓮華經》中提到觀音菩薩應現三十二身,此外,關於觀音菩薩 的眼睛,經典中也說有二目、三目、四目、九目、一百零八目、千目、萬目、乃至八萬四 千清淨寶目。這些不可思議的應現形相,表示觀音菩薩的慈悲、威神、智慧無有限量,顯 現觀音菩薩以心眼行觀,能普觀眾生之苦而無有遺漏。 有關觀音菩薩的主要經典 在大乘經典中,記載許多觀音菩薩的事蹟,主要的幾部重要經典包括: 一、《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一卷完全述說觀音菩薩事蹟的經典,後 人將它從《法華經》中抽出,簡稱為〈普門品〉,也是一般人所稱的《觀音經》。這部經 典中的觀音菩薩是慈悲的象徵。 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佛以神通力為韋提希夫人示現各個佛國後,韋提希夫 人選擇了阿彌陀佛國土,於是,佛陀提出往生極樂世界的十六觀法;其中,第十觀就是觀 「觀音菩薩」,佛陀說明觀音菩薩具足眾好的身相,以及如何觀想的方法,是一部修觀的 重要經典。依佛所教導的方法一心諦觀(詳審觀察)觀音菩薩,不會遇到諸禍,且能淨除 業障。 三、《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是記述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在因地修行成道的因 緣故事。 四、《觀世音菩薩授記經》,是佛向華德藏菩薩說明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具有如 幻三昧神通之力,可變現奇景及二菩薩化跡因緣的故事。 五、《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佛以觀理的角度所說之法,這裡的觀自在菩薩,乃是 智慧的象徵。 六、《觀音三昧經》是佛陀對阿難說,觀音菩薩早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佛陀往昔 曾於正法明如來的座下修學佛道。觀音菩薩成為阿彌陀佛脇士(編者按:指侍立於本尊兩 側之侍聖。士者,大士之意,為菩薩之異譯)、度化娑婆世界眾生,是正法明如來的倒駕 慈航。 七、《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敘說觀音菩薩在過去已 成就佛道,號正法明如來,因為濟度眾生的大悲願心,而示現菩薩之相。 八、《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曾遇到一位長者,指示南海的普陀 洛伽山有觀音菩薩淨土,善財童子於是前往參拜,得觀音菩薩示教法要。 ■持誦觀音菩薩名號的感應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三〈離世間品〉云:「菩薩清涼月,遊於畢竟空;垂光 照三界,心法無不現。」菩薩就像天上明月,高掛黑夜空中,遍照三界;眾生見到菩提月 光顯現,便能感受清涼生起,去除心頭熱惱,達到內心的清淨自在。 持誦觀音菩薩名號,而得到菩薩保護的事蹟,古今多不勝數;而觀音菩薩為眾生拔苦 的內涵,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講到:「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 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 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我們念觀音菩薩名號,勿存有功利、求取物質之心,而應出於清淨的求福心,更應進 一步地在人格、內心下功夫,菩薩自會在冥冥中慈加護佑。 觀音菩薩的偉大精神,及其自度度人的不思議法門,若學佛者能以虔誠的信仰、行為 與願力向觀音菩薩學習,便更容易與觀音菩薩的願力相應,更容易通達法要而成就。聖嚴 法師曾開示:「臨時遇到苦難時向觀世音菩薩求救,菩薩固然會來救你,可是,假如平時 不念觀音聖號,臨到苦難來時,恐怕會想不到念觀音聖號了。」觀音菩薩「有求必應」的 感應,來自於深厚而虔誠的信仰;誠如「萬法唯心造」說明「信」的極大力量,真正相信 觀音菩薩,至心清淨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心靈必可獲得安定,而運用智慧化危機為 轉機。 註1:觀音各有其行化對象的資料,參考自聖印法師(1992)《普門戶戶有觀音》。 新店市:圓明出版社。第539-540頁 觀音菩薩小百科 〈千手千眼觀世音〉 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載,「稽 首觀音大悲主,願力洪深相好身,千臂莊嚴普護持,千眼光明遍觀照」,觀音為利益一切 眾生,發具足千手千眼之願。 此像由藝術家楊惠姍女士依據甘肅省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千手千眼觀音變相所創作, 像高 三百八十八公分, 十一面四十手, 背光有千手, 手上各有一眼, 表千手千眼。全像用 色古雅,法相莊嚴。 觀音菩薩小百科 〈白衣〉又稱大白衣觀音、白處尊菩薩。觀音著白衣住白蓮花中, 白色 表菩提心,意即住此白淨菩提心,故名白衣觀音,其住處名為白處。據《大日經密印品》 記載,此尊為蓮華部之部母,能生蓮華部諸尊。其白衣大悲咒可攘亂、息災,逢凶化吉, 故信者眾。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 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說明觀世音菩薩大慈大 悲、尋聲救苦的特質,「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慈悲」是觀世音菩薩的聖德。 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因為流傳甚廣,往往被獨 立成為一部經流通,稱為《觀音經》,也簡稱〈普門品〉,可謂宣說觀音信仰最重要的一 部佛典。 「普門」的意義〈普門品〉之所以稱為「普門」,有兩種含意: 其一,是指菩薩無門而不入,無論眾生是在上三道的天人、阿修羅、人道,還是在三 途的畜生、餓鬼、地獄,菩薩都能夠隨機隨緣度化,而沒有空間、時間的隔礙。 其二,是指此法門平等無別、普度一切眾生,無論是在哪一道的眾生只要虔誠地稱念 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都會接引入此法門,一視平等,無有差別。 在〈普門品〉中,佛陀更金口宣說觀世音菩薩可以救拔七種苦難,幫助娑婆世界眾生 遠離三毒煩惱,並且圓滿婦女生男生女的願望,還會化現三十二種變化身,隨緣引導眾生 信受佛法。以下即介紹觀世音菩薩以「救七難」、「離三毒」、「滿二願」,應機變化成 各種人物,救度眾生。 ■〈普門品〉中的觀世音菩薩 救七難 觀世音菩薩最為人知的特質,就是尋聲救苦、助人化險為夷、遇難呈祥。〈普門品〉 經文中,列舉在面臨七種苦難的時候,若人能誠懇地念誦觀音菩薩名號,即得解脫。七種 苦難為:火難、水難、黑風難、刀杖難、羅剎難、刑難、賊難。 「火難」就是將入火舌,或是將被火焰吞噬燃燒的火災。「水難」即落入河海中,隨 波漂流,惶恐無主,或被洪水吞沒,又或者是大水淹灌陸地的水災。「黑風難」就是遭遇 颱風或颶風強烈吹襲的風災。「刀杖難」則是將遇釜鉞加身、刀槍兵器等的傷害。「羅剎 難」即是將受到兇神惡鬼的作祟加害。「刑難」就是遇到枷鎖器械綁縛四肢、失去自由行 動的牢獄之災。「賊難」即是小偷、強盜前來偷、拐、搶、騙之災難。遭遇以上七種災禍 ,只要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即得解脫苦難、逢凶化吉。 常言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即使是天天行善的大好人、大善人,都 免不了有遭遇天災人禍的時候,因此對身處在眾苦煎迫中的眾生來說,稱念尋聲救苦的觀 世音菩薩,是非常符合切身需求的。也因為觀世音菩薩無遠弗屆的願力和感應力,遂成為 家家戶戶頂禮膜拜、虔誠信仰的對象。由於觀世音菩薩可以幫助眾生脫離恐懼害怕,所以 又被稱為「施無畏者」。 離三毒 佛教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了生脫死、脫離六道輪迴的束縛,達到不生不滅、究竟常樂 的涅槃境界。然而,一般世人都難免被貪、瞋、癡三種大煩惱束縛纏綁。貪就是貪愛五欲 ,瞋即是瞋恚無忍,癡則為愚癡無明,此三者又稱為「三毒」,是眾生久遠劫來輪迴顛倒 的三大根本煩惱,也是阻撓眾生脫離輪迴、明心見性最大的障礙。 依照〈普門品〉經文所說:「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意思即是,淫欲心、瞋恨心或者愚癡心很重的人,只要常常誠懇地念誦、禮敬觀世音 菩薩,就能夠逐漸地減輕淫欲、瞋恨和愚癡等三毒煩惱的侵擾,甚至最後完全斷除。 由此可知,禮敬並持誦觀世音菩薩名號,除了救苦救難、解脫一切眾生現世災難的痛 苦之外,對於開啟智慧、明心見性、修行悟道、脫離輪迴的根本煩惱,更有不可思議的利 益。這種利益,並非如一般大眾所誤會的,只是想祈求消災免難的消極信仰,反之,觀音 法門是僧俗二眾發心離世修道、解脫生死輪迴的修行法門。 滿二願 觀世音菩薩不僅幫助修道者斷除根本煩惱,同時,世人所有的願望和要求,觀世音菩 薩幾乎都是有求必應。據〈普門品〉中所說,若有婦女想要求得生男孩或者生女孩兩種願 望,只要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皆可如願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並且所生的孩子,無論男 女都是相貌端正、善根深厚並且受人敬愛的善男信女。此種利益,也是觀音信仰中最特別 的地方,滿足傳統家庭希望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願望。這是非常體貼眾生心理的一種權 巧方法,也是讓觀世音菩薩信仰深入民心的原因之一。 三十二應化身 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的方法,除了前述的救七難、離三毒、滿二願以外,更有一大特 點,就是隨順因緣,應機施化的善巧方法。〈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應化 身,隨緣變現:「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此 即是說,若有眾生,他的機緣需要以佛陀的圓滿形相,方能得到解脫救度,觀世音菩薩即 應化出佛的形相來度化。〈普門品〉的經文隨後又依序列舉三十多種應化身:辟支佛身、 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毘沙門身、小王身、長 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婦女身、 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 睺羅伽身、人身、非人身以及執金剛神身等。 在觀世音菩薩所有的應化身中,以佛身最特別。有人可能會想,以菩薩的境界而化現 成為佛,是否有僭越的疑慮呢?其實,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在久遠劫前早已成就佛道 ,聖號「正法明如來」,因為慈悲願力,發心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所以倒駕慈航,而 現菩薩身作為阿彌陀佛的脇侍,幫助彌陀廣度眾生、普化群迷。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廣受信徒供奉、信仰,甚至也廣為修行人所依怙,最主要的原因, 就是信仰觀世音菩薩可以滿足人們追求的兩種利益:一種是現世安樂的利益;另一種是出 世常樂的利益。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得平平安安、無災無難,但環境、世事難免有不如意或 不測風雲,若人至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可以逢凶化吉、轉禍為福;而追求出離及解脫 的修行人,雖然並不特別在意現世的安樂,但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同樣可以對修行證果 產生非常大的助益。「通俗通道」即是〈普門品〉觀音法門的一大特色,不僅入世的人可 以信仰供奉,出世的修道人也可以依止修持。 〈普門品〉裡面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轉危為安的威神力,不但提供人們心靈上最好 的保佑與依靠,觀世音菩薩所示現悲願宏深的聖德,更是修行道上的指路燈,鼓勵人們在 求得福佑之外,更身體力行地學習、實踐觀世音菩薩的精神,以實際的行為和信仰改變內 心,成就與觀世音無二無別的菩薩。 觀音菩薩小百科 〈阿耨觀音〉又稱坐岩觀音。阿耨,阿耨達池略稱,意譯清涼池、無熱 惱池。此池位於閻浮提雪山之巔,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清涼甘美,阿耨達多龍王居住宮中 ,龍王不受熱沙、熱風、金翅鳥王所苦, 故名阿耨達多,為《法華經‧普門品》:「或 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之觀音化身。其像多坐於岩上,作觀 海狀。 觀音菩薩小百科〈持蓮觀音〉 五代後梁時,日本僧人慧鍔於五台山得檀香木製觀音像一 尊,欲攜回日本,船行至普陀山附近海面,暴雨驟起,前進不得。慧鍔當晚夢見一僧告知 ,需將觀音像安奉此山,方可成行。慧鍔不依僧言,依舊受阻。時山巔現一觀音,手持蓮 花,慧鍔始建寺留像,寺名為「不肯去觀音院」。 觀音菩薩小百科 〈水月觀音〉 多作觀水中月影狀。相傳觀音菩薩一日來到姑蘇,當地百 姓冤死不計其數,菩薩即化身為一女尼,手持淨瓶,遍灑楊枝甘露水,稱誦《大悲咒》, 結台超薦四十九日。功德圓滿之日,眾人欲見菩薩之像,女尼指向水中,果見一菩薩,與 水中一輪明月相映,寶相莊嚴,熠熠生輝。 ■感恩發願 修慈悲觀 香光尼僧團方丈 悟因法師 淨化的心靈分享 慈悲是使人趨向柔軟友善的氣質。慈是「與樂」,給予別人安樂;悲是「拔苦」,拔 除他人的痛苦;與樂、拔苦合起來就叫慈悲。 慈悲是不瞋恨、不惱害眾生,減少人與人的衝突、隔閡。人怎麼能做到不瞋恨、不惱 害眾生呢?這必須透過禪修來淨化心靈,在經過淨化後,心靈自然地敞開,觀眾生猶如赤 子,超越對立差別、超越種族、超越主義宗派、超越宗教差異、超越人我區隔,這時候心 靈最健康,對人最信任,願分享修法的喜樂、深深為他人祈福:願眾生能脫離痛苦走上解 脫之道,願眾生分享自己內心的平靜、安詳、喜樂,這就是慈悲觀。 漸次修習慈悲觀至怨親平等 慈悲觀要怎樣修呢?慈悲觀的基礎是感恩,所以首先要觀想自已最親愛、最想要感謝 的人。一般來說,母親與我們的關係最親近,給予我們的恩惠也最多,一想到母親的慈愛 恩惠,很自然就能生起感恩、感動─希望能讓母親安樂、拔除母親的痛苦。所以,一般修 法時會先觀想母親的慈愛,幫助我們生起感恩慈悲的心境。 其次,觀想的對象和你的關係必須是從親到疏,感情要從濃到淡,這是修慈悲觀的次 第。雖然說我們對待眾生要「以德報怨」、「冤親平等」,但如果一開始修法觀想就以曾 經跟我有冤仇、不愉快的冤敵來做所緣境,我想恐怕一想到這些影像時,心雖是動了,卻 是很難保持平穩和諧的善性循環,更別說對他們生起慈悲柔軟的感動了!所以《菩提道次 第廣論》說:漸次修習,先於親友,次於中者,次於怨修;若於怨處如同親友,心平等轉 ,漸於十方一切有情而修習之,如是於其等捨慈悲別分其境。即是修慈悲觀的次第,很分 明。 因此,我們首先要觀想跟自己最親近的人,大家可以觀想和自己最親近的母親;若母 親已去世,可以觀想其他還在世的人。 其次則觀想和自己關係稍微疏遠的人,如親戚、朋友、同學、鄰居等等。第三個對象 是:曾經和自己有過怨憎、不愉快的人。最後才觀想一切和自己不親也不疏、不愛也不怨 的一般人,甚至擴及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所有的眾生。 注意要觀想與自己同性別的活人為對象,不要觀想異性或死人,因為異性或死人會產 生一些不必要的聯想。 發願回向開展心境 我們很容易地對親人產生感恩的心情感同身受,但要對自己的怨敵,乃至所有的眾生 產生親切感、慈悲心,便需要修煉調整了。修慈悲觀時要用平等和諧的心境對待所有的眾 生,這是在禪修時我們一再提醒、修煉的心態。為何禪修後要修煉慈悲觀呢?禪修用功是 清明不愚昧,並保持平等心,不在貪與瞋的兩極端間擺盪;現在修習慈悲感恩,更要秉持 平等和諧的心境來對待一切。 如果還在禪堂,只有觀想所緣就無法把持平穩平等的心,走出禪堂,怨親映現,心境 將更是激盪而難以掌握;所以這種修煉是不可少的,在一期或一堂的禪修後,要緊接著修 煉心境的開展,這是回向心,開展心、發願心、分享心的修煉。 虔敬的發願 在禪修後修慈悲觀,可以藉禪修對心境的修煉和法喜來引發感恩心並發願回向。那麼 要如何發願回向呢?我自己寫了發願文,跟大家分享: 我要感恩,因為我得到太多: 現在擁有的一切,是許多因緣的護持成就;一路走過來,有很多人的付出陪伴。 出生以來,母親對我無微不至地照顧,呵護著稚嫩無知的我,怕跌倒、怕受涼、怕生 病、怕不讀書,辛苦地拉拔我長大;乃至我的出家修道,都曾經深深地傷痛她。 還有很多人,不管我認識或不認識,他們都和我的生命息息相關。到學校有老師教導 ,在鄰里間彼此守望相助。平常日子裡,一轉水龍頭,有水解渴;一按開關,燈就會 亮;一出門,路都鋪得非常平整;甚至垃圾都有人準時到門口來收。 出家後,不管我認識或不認識的信眾,他們虔誠地布施、供養,不斷提醒我驗證佛法 ,是他們的殷殷的期待。無可計數的恩情,我要如何回報? 此生此世的恩情尚無法回報,更何況生生世世的父母親友,一切眾生之恩。只有修法 才是報恩,只有慈悲喜捨才能報鴻恩於萬一。 修法是為了尋找解脫的道路,解除憂悲惱苦,但願一切眾生遠離所有的苦和苦因,獲 得所有的樂和樂因。 為了報答最親愛的母親,親友、鄰居、同學、老師們,我的怨敵,乃至一切人,天人 、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我願發菩提心,以勝妙喜悅的心用功修學,如有一點 一滴、一絲一毫的功德,都願分享,分享法的喜悅、法的利益、法的功德。 而對自己的驕慢、懈怠,我願虔誠地懺悔;假如過去由於我不慈悲的習性而惱害別人 ,我願虔誠地懺悔;若我因貪瞋痴而受別人的惱害,我也願意虔誠地原諒。 但願一切眾生發菩提心,遠離一切苦和苦因,願一切眾生獲得樂和樂因。願一切眾生 以平等和諧的心來看待自己和他人,願一切眾生能分享修法的喜悅、修法的利益、修 法的功德,願一切眾生沐浴在佛光中。 這是我的本願,為了成就本願,我要用功修行,修一切緣起的慈悲與智慧,祈求能夠 得到佛陀的加持,善知識的攝受,我願成就一切、願成就一切、願成就一切,我願如 斯佛自知,畢竟當來得成就! 這是我禪修的發願文,也是回向文,以此提供大家參考。希望每個人都能發菩提心, 把自己禪修的喜悅表達出來,同時也說明今後要努力的方向─願成就所有眾生修法的喜悅 、修法的利益、修法的功德,能使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增上利益。這是我的願,每個人都發 自己的願。以慈悲心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走向解脫之道,這應是大家共同的心願。 觀音菩薩小百科〈六時觀音〉 又稱常視眾生觀音。取觀音大悲甚深,於晝夜六時常哀愍 護念眾生之意,故稱六時觀音。六時指晝夜六時,即晨朝、日中、日沒為晝三時,初夜、 中夜、後夜為夜三時。《觀音慈林集》云:「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於彼前 ,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為觀音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 觀音菩薩小百科〈楊柳觀音〉 又稱藥王觀音。觀音菩薩成道之法相。據《千光眼觀自在 菩薩祕密法經》:「若欲消除身上眾病者,當修楊柳枝藥法。其藥王觀自在像,相好莊嚴 如前所說。」其一手執楊柳,以大悲心遍灑甘露法水,手中楊柳可令眾生消災免難。又於 千手觀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楊柳枝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5.70.157

01/19 10:51, , 1F
已收藏,謝謝
01/19 10:51, 1F

01/19 11:27, , 2F
南無觀世音菩薩
01/19 11:27, 2F

01/19 14:21, , 3F
南無觀世音菩薩
01/19 14:21, 3F

01/19 15:03, , 4F
南無觀世音菩薩
01/19 15:03, 4F

01/19 20:44, , 5F
隨喜讚嘆 南無觀世音菩薩
01/19 20:44, 5F

01/19 21:58, , 6F
隨喜讚嘆 南無觀世音菩薩
01/19 21:58, 6F

01/20 09:21, , 7F
阿彌陀佛
01/20 09:21, 7F

01/20 22:50, , 8F
隨喜讚嘆 南無觀世音菩薩
01/20 22:50, 8F

01/20 23:10, , 9F
隨喜讚嘆 南無觀世音菩薩~
01/20 23:10, 9F

01/21 21:15, , 10F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01/21 21:15, 10F

02/06 02:05, , 11F
隨喜讚嘆
02/06 02:05, 11F

11/09 05:28, , 12F
隨喜讚嘆 https://noxiv.com
11/09 05:28, 12F

01/02 12:40, 5年前 , 13F
南無觀世音菩薩 https://noxiv.com
01/02 12:40, 13F
文章代碼(AID): #1IspXa57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