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新聞]佛法入泰國教育 解決毒品與腐敗

看板Buddhism作者 (慈悲喜捨)時間11年前 (2012/09/15 23:45), 編輯推噓12(12025)
留言3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泰國的國情,關於君主立憲制下泰國憲法與泰皇,和國教入憲的議題,幾則資料供參考: ps.教育政策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國情,若以泰國要將佛教作為其文化土壤,或許就歷史文 化的主體傳統,對於泰國而言“恰如其分”?至於是否會牽涉到宗教壓迫,這在一個 國家形塑文化主體下會有其相對的取捨,要視自身的國情,除了上位主政者的決策意 向,亦要多聽取各方聲音,尤其是弱勢族群,溝通協調擬定適當配套,而民主政治下 亦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不過個人對於泰國並不是很熟悉,只是十分粗略的感想。 ─────────────────────────────────────── 陳鴻瑜 <泰國君主政治之變遷> 《問題與研究》 前言   泰國在1932年以前很長的歷史中,泰皇享有絕對的權利,1932年軍事政變後 ,泰皇的絕對權利喪失了,泰國變成君主立憲國家,泰皇是虛位的、統而不治的,但在政 治上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政治衝突時,泰皇成為解決問題的仲裁人,其角色之特殊, 非其他君主立憲國家之國王可比擬。絕對君王制從1237年的素可泰王朝至1932年 為止,共歷695年之久。在素可泰王朝時期,政府的統治基礎是父權主義,國王被視為 人民之父。1350年開始的阿瑜陀耶王朝,更形成神君觀念,國王被神化,擁有絕對權 利。直至1767年吞武里王朝建立後,君權神化色彩才逐漸淡化。拉瑪四世和拉瑪五世 則返回父權主義統治形態。1932年政變後,國王之絕對權利被剝奪了,只剩下象徵性 的父權角色。儘管如此,歷次的政變,在更迭政府領袖時,若未獲得國王支持,亦難如願 。國王的角色又顯得相當重要。 傳統的王權觀念   泰國土地曾歷經泰族和吉蔑族之統治,因此在文化上融合了佛教和印度教的文化特質 ,在君主制方面,也深受這兩個宗教文化思想的影響。對於傳統泰國王權觀念之分析,有 二種研究途徑,一是辛納潘(Thinapan Nakata)從政治文化的角度,二是柴安南( Chai-Anan Samudaranija)從宗教觀的角度所做的分析。   辛納潘的政治文化研究途徑,是採父權主義(paternalism)和神權主義二分法,分 別詮釋素可泰王朝時期和阿瑜陀耶王時期的王權觀的特質。他認為在素可泰時期,泰皇具 父權主義特質,泰皇被視為人民之父。在阿瑜陀耶時期,引進吉蔑族和婆羅門教的君權神 授觀念,國王被視為濕婆(Shiva)、毘斯奴(Vishnu)和佛陀(Bodhisattava)之子嗣 後代。泰皇之命令成為上帝之命令,人民必須無疑地尊敬服從,不允許反對和批評。辛納 潘認為這種君權神化的色彩,直到拉瑪四世和五世才告結束,而返回父權統治。泰皇是人 民之父,也是戰時之領袖,以及平時聰明的顧問和法官。泰皇是最後裁判或請求救濟之法 官。遠在素可泰時期,在王宮前放著一面銅鑼。任何人有所喊冤,都可到王宮前敲鑼,泰 皇即要出來聽訟。   柴安南則從印度教和佛教之不同教義來詮釋泰皇之角色。他認為印度教和佛教對於泰 皇之角色和行為有不同的影響。在印度教的概念中,包含二種規範性的行為法則:一是正 常情況下政府應循的規則,二是政府應付非常狀況之規則。在佛教概念中,泰皇的角色和 行為是高度黎德的,不能脫離理想類型的標準。因此,印度教的君王模式較有彈性,較適 合採用馬基維利式的權術,而佛教的君王模式則是在追求道德目標,與現實政治無關。由 於有此種差異,所以在阿瑜陀耶王朝時期就存在了混合的政治思想,把印度教和佛教中有 關君王之責任、角色和行為的政治概念混合起來。統治者的表任是按照印度教聖律和國王 制頒的十項法律給予人民保護和公道正義。統治考的角色也是戰士的色,規範君王的行為 是採自印度教的十項君德律經文和佛教的十生律。國王依據十項君德律經文來處理他與官 員和敵人之事務,而以十生律作為處理和尚和群眾之指導原則。對於阿瑜陀耶王朝的君王 而言,可利用佛教之宗教信仰及技巧將之應用,以使其專制統治權取得合法性;而利用印 度教的君王模式,以達到建立官僚體制及其他符號之政治目的。   雖然在理論上絕對君王之權威是不受挑戰的,但泰皇行使權威還須視其個人能力而定 ,而且也受到許多的限制,如傳統泰皇必須與其他皇室人員和貴族分享權力。 現代的立憲君權體制   1932年6月24日,一群中階軍官和文官發動政變,自稱人民黨。他們邀請泰皇 巴差特樸留任,另頒臨時憲法成立虛君立憲政體。   依據1978年公布的泰國憲法。對於泰皇之權利和義務曾做了明確規定。泰國憲法 規定,國王必須信泰佛教,且為佛教之擁護者。因此,非佛教徒,不得為任王,而傳統上 ,只有男性才具皇儲資格,因此都是由男性出任國王,但憲法第二十條規定:王位出缺時 ,國會得同意由王妃繼承之。王位繼承,應依1924年王位繼承法之規定辦理。王位出 缺時,樞密院依王位繼承法提出王位繼承人,請求國會同意之。國會主席應奏請王位繼承 人即位,並宣布其為國王(憲法第二十一條)。因此,任何人未經國會之同意,無法成為 國王。泰皇依憲法規定沒有實權,只擁有象徵性的權力,而且大部分之權力須獲國會之同 意。而依泰國憲法之規定,泰皇是沒有實權的,泰皇是統而不治的。然而實際政治上,泰 皇卻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泰皇雖然是超越政治的,但每在重要政治關鍵時刻時,泰皇會 發表政治性的談話,以解決政治僵局。此外,泰皇在國內也接見外國大使、外國政府代表 。在國外,泰皇是泰人民和國家的代表。泰皇是傳統、威嚴和國家統一的體現。儘管政治 變遷頻繁,但泰皇之特殊地位卻保持不變。 結論   泰國的君主政體已存在了七百多年,在宗教和文化之影響下,泰國建立了絕對君權觀 念,國王不僅是政治的領袖,同時也是教的保衛者。但泰國的政教合一制,跟其他政教合 一制國家不同。泰皇並非佛教領袖,泰皇會見和尚高僧時,還須行跪拜禮。因此泰國憲法 規定泰皇須為佛教徒,只是佛教的保衛者而已。自1932年後,泰皇的權力被剝奪,角 色也局限了,直至1957年後,才慢慢恢復公共活動次數,並成為政府之認可者。在後 來歷次的政變中,如果未取得泰皇之認可支持,是難以成功的。在嚴重的政爭中 ,也往 往須賴泰皇運用其崇高的地位,居中仲裁、化解歧見。在憲法上,泰皇是超又政治,統而 不治的,但在政治陷入紛擾和危機時,泰皇的守護者角色使其在泰國邁向現代化時仍具有 舉足輕重的重要性。泰皇的崇高的和精神領袖的地位,使其在歷次政治變重中,成為維護 及認可合法性之來源。泰皇和佛教已成為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 抗議不將佛教定為“國教”,3萬寺院發動全民杯葛公投 2007-06-30 為抗議不將佛教定為“國教”並寫進憲法當中,宗教界發動在全國三萬間佛寺中發起 全民運動杯葛在8月19日舉行的泰國歷史上的首次就憲法進行的“公民投票”。 泰國人民當中有95%為佛教徒,但立法機關在日前否決了將佛教定位國教並寫入憲法 之中的提議,因其全國佛信徒的不滿,大批和尚並聚集在立會外抗議,並傾倒善砵以表示 不滿。 泰國佛教聯合會主席揚言,佛教徒們將在全國3萬間寺院中發起全民運動杯葛,以在8 月19日舉行的公投。 南部多穆斯林,定佛教為國教,使局勢會更動盪。 導致佛教徒們的反彈,是基於由政府委任的《憲法》起草大會在上週五以66票對19票 的大比數否決了將佛教寫入新《憲法》的提議。 據了解內情的官員表示,雖然泰國人民中有9成半是佛教徒,但在南部各邦中,卻大 多數是穆斯林,當地已因要求獨立而經常發生軍事襲擊,如將佛教定為國教,將使局勢更 加動盪。 ─────────────────────────────────────── 中國佛教文化網:佛教能成為泰國的國教嗎? 2007-10-17 http://wh.zgfj.cn/JiChu/2010-08-31/1942.html 泰國素稱東南亞的「寶象佛國」,但該國憲法一直未將佛教正式定為國教,此事成為 該國眾多佛教徒的「一大憾事」。4月下旬,泰國憲法起草委員會公佈了新憲法草案初稿 ,由於未提及國教問題,引起佛教徒不滿,一些佛教團體遂掀起為佛教「正名」運動併發 動百萬人連署簽名,甚至連一向不問世事的僧侶也走上街頭,表達意願。4月25日,2000 多名僧人到國會大廈前靜坐,直到政府總理素拉育答應認真考慮其要求後才撤去,但他們 仍表示「如要求沒有滿足,可能再次舉行靜坐」。   佛教:不是國教,勝似國教 佛教在泰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並對該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社會生活等產生著重 大影響。早在西元初的幾個世紀裡,從印度傳入的大乘佛教就在當時泰國境內的一些獨立 小國傳播,同時印度的婆羅門教也傳入該地區。13世紀初,小乘佛教傳入泰國,逐漸與當 地流傳的婆羅門教、精靈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相結合,形成具有該國特點的泰式小 乘佛教,並延續700多年至今不衰。目前,小乘佛教徒占泰國總人口的94.6%,除南部與 馬來西亞毗鄰的北大年府、也拉府、陶公府、沙敦府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外,其餘的居民基 本上都是佛教徒。全國共有約三萬座佛教寺廟。 泰國上層社會和精英都是佛教徒。泰國1997年憲法雖未明確規定佛教是國教,但寫明 「國王必須是佛教徒,國家、宗教和國王神聖不可侵犯」,從而從側面肯定了佛教的崇高 地位。從現實來看,歷屆政府總理都是佛教徒。平時,大到國家慶典、閱兵儀式,小到商 店開業、婚喪嫁娶,都採用佛教禮儀,均有僧侶到場誦經祈禱。 佛教對規範該國社會生活發揮著重要作用。任何初到泰國的人,都會強烈感受到泰國 人的友善——迷人的「泰式微笑」。這種友善有很大部分來自于泰國人的佛教信仰。與中 國式的大乘佛教(強調修身養性、普渡終生)相比,泰式小乘佛教更強調自我內省和個人修 行,要求控制情感乃至身體運動。佛教徒們相信,憤怒和激動會導致災禍,因此泰國人平 時待人接物注重平和、矜持,較少有慷慨激昂的時刻。泰國男性佛教徒一生中至少都要剃 度出家一次,這已成為社會上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多數男子選擇在年滿20歲時出家,少則 數月,多則數十年乃至終身,這一行為不僅被看作是積德求福、報答父母的善舉,更被視 為一種「社會資歷」而廣受尊敬。一個未經出家修習的人,容易被視為欠缺經驗和誠信的 人。有鑑於此,國際社會乃至泰國佛教徒自己都視佛教為「不是國教的國教」。   其他宗教:不能忽視的現實 佛教雖在泰國佔據主導地位,但按照憲法規定,該國仍是一個主張信仰自由、多元宗 教信仰並存的開放的現代社會。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雖難以與佛教相比,但 也是該國宗教意識形態範疇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伊斯蘭教是泰國僅次於佛教的第二大宗教。該國的伊斯蘭教主要是由阿拉伯穆斯林商 人在13世紀傳入馬來半島,17世紀初在阿瑜陀耶王朝時期興盛起來,當時城內已有許多穆 斯林。但由於佛教勢力強大,因此伊斯蘭教在泰國始終沒有大的發展。目前,泰國約有 300多萬穆斯林,主要聚居在南部四府,穆斯林占四府總人口的70%以上,大多為馬來族 或外國穆斯林的後裔。泰國的穆斯林99%都屬遜尼派,什葉派處於極少數地位。目前,全 國有清真寺3295座,其中2118座在泰南四府。    1963年,由政府撥款修建的北大年清真寺是該國規模最宏大、最漂亮的清真寺,也是 東南亞著名的大清真寺之一。上世紀90年代初,泰國尚有穆斯林中學200多所,首都曼谷 建有穆斯林學院,從中央到地方都設有穆斯林委員會。 此外,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等也有一定的信仰人群。16世紀初,隨著葡萄牙殖民 者的入侵,天主教傳入泰國。到17世紀中葉,天主教在泰國上層已有一定勢力。但17世紀 中葉後阿瑜陀耶王室對天主教採取限制政策,天主教活動進展緩慢。1767年緬甸軍隊攻佔 阿瑜陀耶,天主教遭到沉重打擊,幾乎停止活動。直到曼谷王朝拉瑪四世國王即位後,天 主教才恢復活動。基督教(新教)傳入泰國僅有150多年曆史,發展緩慢。印度教在西元8世 紀傳入泰國,是由古印度的婆羅門教吸收佛教、耆那教和一些民間信仰後演變成的一種古 老宗教。由於小乘佛教在泰興起,使這種古老宗教在泰傳播受到阻礙。 總的來看,上述三個宗教在泰國影響均較小,目前泰國天主教徒約18萬人,基督教徒 約12萬人,約有教堂833座,神職人員2000多人。其中,天主教徒主要分佈在曼谷等城市 中的少數泰人以及東北和東南部的越裔泰人中;基督教徒主要是曼谷、清邁、宋卡、也拉 、佛統等地的少數泰人以及華裔、克倫等少數民族;印度教徒大多為印度僑民及其後裔, 主要居住在曼谷,全國有約17座印度教寺廟。相關宗教團體包括「泰國天主教聯合會」、 「青年基督教學生會」「印度教協會」和「王宮婆羅門教士辦事處」等。這些宗教的存在 和發展,為豐富當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促進民族和諧、調整社會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教法定化:背後問題太複雜 此次爆發的佛教地位問題並不是單純的宗教事務,而是自去年以來泰國政壇鬥爭的持 續延燒。自1932年實施君主立憲制以來,泰國已先後有過17部憲法,最新的于1997年制定 。去年9月19日,泰國發生了針對前總理他信的軍事政變,憲法被廢除,政變後成立的國 家安全委員會(前身是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主席宣佈重新制定憲法。今年1月,制憲委員 會開始運作。4月19日,完成草案初稿。4月26日,提交到制憲大會討論和修改。在修憲過 程中,有多個難題需要解決,如總理是否可以不通過選舉產生;是否需要根據政黨名單選 舉下議員;下議院總人數是否應減少;上議員應指定還是經由選舉產生;發生政治危機時 是否應建立一個特別組織以恢復社會秩序等。而佛教是否定為國教問題則是社會生活領域 面臨的最大難題。 鑒於南部四府存在嚴重的伊斯蘭分離主義活動,不少泰國人擔心,佛教如定為國教, 有可能加劇泰南本已嚴重惡化的安全形勢,進一步加深佛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隔閡,為新 的衝突和危機埋下隱患。而泰南穆斯林民眾也對要把佛教定為國教不滿,認為佛教徒的要 求是「多此一舉」,因為「事實上佛教早就是泰國國教」。泰國著名宗教專家馬坦納度· 比庫博士曾是聯合國佛教事務顧問,他認為將佛教定為國教可能加重南部緊張局勢。他還 指出,在民族、宗教錯綜複雜的東南亞地區歷史上,每次佛教與民族主義結合都會造成災 難性事件,而目前不斷發生的暴力衝突,已經使泰南佛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不信任感加劇 。 此外,該問題在泰國佛教徒內部也存在分歧。作為最具威望的佛教徒,國王普密蓬一 直不贊成將佛教定為國教。早在1997年制憲過程中,就曾有佛教徒請求明定佛教為國教, 但普密蓬國王堅持將有關內容排除在憲法之外,主要考慮是維護民族團結、宗教信仰自由 和社會和諧。一些泰國知識份子也認為,將佛教定為國教不恰當,倘被一部分人利用來宣 揚民族主義,可能會起到分裂社會的反效果。據報導,即使在制憲委員會內部,關於佛教 地位的問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佛教能否成為泰國國教,看來問題並不簡單。 -- 願一切有情俱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四無量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5.72.31

09/15 23:59, , 1F
阿拉伯也是明定回教國家,怎就沒人吵這個
09/15 23:59, 1F

09/16 00:02, , 2F
我是覺得 他應該是把大馬宗教教育的不滿 給投射到泰國了
09/16 00:02, 2F

09/16 00:03, , 3F
因為沒有阿拉伯干涉人民宗教的新聞被轉過來.....
09/16 00:03, 3F

09/16 00:04, , 4F
檢舉:crazyfire 不當臆測
09/16 00:04, 4F

09/16 00:04, , 5F
thismy:大馬政府對於穆斯林灌輸伊斯蘭教育?錯了 若把回
09/16 00:04, 5F

09/16 00:05, , 6F
請提出文章代碼,我看前後文是回什麼
09/16 00:05, 6F

09/16 00:05, , 7F
教義納入國民教義
09/16 00:05, 7F

09/16 00:06, , 8F
thismy:國民教育,那就不是只對回教徒作教育了。
09/16 00:06, 8F

09/16 00:07, , 9F
請貼上前後文,否則有斷章取義之憂慮。
09/16 00:07, 9F

09/16 00:08, , 10F
根本沒斷章取義好不好
09/16 00:08, 10F

09/16 00:11, , 11F
我這篇是解釋你的原文,並無指定對大馬宗教教育不滿
09/16 00:11, 11F

09/16 00:12, , 12F
那就讓版主定奪囉
09/16 00:12, 12F

09/16 00:12, , 13F
大馬並沒有以政治干涉宗教入教育之事....
09/16 00:12, 13F

09/16 00:14, , 14F
thismy:以政治把宗教干涉入單純的國民教育,我訝異有人
09/16 00:14, 14F

09/16 00:14, , 15F
認同
09/16 00:14, 15F

09/16 00:15, , 16F
文章代碼在這 #1GKk2Ldk 請版主參照
09/16 00:15, 16F

09/16 00:16, , 17F
我說誰了....你麼?好像沒吧
09/16 00:16, 17F

09/16 00:17, , 18F
你檢舉我 怎麼比我還緊張啊?? 呵呵
09/16 00:17, 18F

09/16 00:17, , 19F
我否認叫緊張,呵呵
09/16 00:17, 19F

09/16 00:18, , 20F
該文你也違規了~~~
09/16 00:18, 20F

09/16 00:18, , 21F
冷靜點 你已經亂了分寸了
09/16 00:18, 21F

09/16 00:20, , 22F
定不定為國教只是為了個名而已 如果為了執著於定國教而造
09/16 00:20, 22F

09/16 00:21, , 23F
成生靈塗炭 是不是本生就違背了佛法的宗旨呢??
09/16 00:21, 23F

09/16 00:21, , 24F
推樓上講的 斯里蘭卡就曾經有過這個問題
09/16 00:21, 24F

09/16 00:23, , 25F
泰國如果不是穆斯林抵制的話 也早就都定國教了 不過還好
09/16 00:23, 25F

09/16 00:24, , 26F
沒硬定下來 否則有時可能會使已存在的衝突更激化
09/16 00:24, 26F

09/16 00:26, , 27F
因為泰南一向都有獨立的訴求 畢竟和泰國不同宗教也不同
09/16 00:26, 27F

09/16 00:27, , 28F
種族文化
09/16 00:27, 28F

09/16 09:28, , 29F
至於我講的斯里蘭卡曾發生的問題 大致上可以看連結這篇
09/16 09:28, 29F

09/16 09:29, , 30F

09/16 09:31, , 31F
而斯里蘭卡的叛軍組織"坦米爾之虎"已經正式走入歷史了
09/16 09:31, 31F

09/16 09:33, , 32F
差不多在連結那篇文章的半年後 希望僧伽羅族和坦米爾族
09/16 09:33, 32F

09/16 09:34, , 33F
在長年內戰後 能真正和解共生
09/16 09:34, 33F

09/16 09:47, , 34F
台灣和錫蘭同樣都是島國 斯里蘭卡過去的族群衝突問題
09/16 09:47, 34F

09/16 09:47, , 35F
也很值得台灣引以為戒
09/16 09:47, 35F

08/13 11:21, , 36F
我說誰了....你麼? https://muxiv.com
08/13 11:21, 36F

09/17 05:58, , 37F
//tinyurl.c https://daxiv.com
09/17 05:58, 37F
文章代碼(AID): #1GLAAeDi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LAAeDi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