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故事<<周利槃陀迦>>

看板Buddhism作者 (貪、瞋、癡)時間13年前 (2011/04/04 00:17), 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看完這個故事後想到一個問題 念經是否也可以單純念經不懂經文也沒關係 念經-思考-不懂-放著-念經-思考-不懂-放著-念經-有一天突然了解了(了解了然後呢???)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引述《fyartist (一顆柔軟心)》之銘言: : 之前版上有版友分享「周利槃陀迦」的故事 : 我用一段取自「掌中解脫」這本書中相關的 : 部份,和大家分享。 : 從前,舍衛城中有位婆羅門,每個兒子出生不久都悉數夭折。婆羅門家附近住著一位老婆 : 婆,她對婆羅門說:「下回兒子出世,請通知我一聲。」後來婆羅門又生了個兒子,便將 : 老嫗叫來家中。老嫗為嬰兒洗了澡,以白布纏裏,口中塞滿酥油,再交給一位少女,吩咐 : 說:「抱著嬰兒站在大道的交叉口上,有沙門或婆羅門經過時,就向他們敬禮,說:這個 : 嬰兒敬禮於聖者足下!入夜還活著,就抱回來,如果死了,就扔了吧。」那名女孩辦事認 : 真,她遵照囑咐來到大道的交叉口等待。最初遇到幾個外道,便照著老婆婆的話說了一遍 : 。那些外道回答道:「願他存活!願他長壽!願他滿足父母雙親的心願!」後來又有幾位 : 比丘經過,也作了同樣的祝願。隨後,姑娘抱著嬰兒來到通往衹陀林的路上,在那裡遇到 : 外出化緣的薄伽梵(世尊的名號之一),她又向佛陀說了一遍,佛陀說:「願他滿足父母雙 : 親正法之願!」太陽落山後,女孩見嬰兒還活著,便抱回家中。因為他曾被抱著站在大道 : 上,故而得名「摩訶槃陀迦」(大路)。摩訶槃陀迦長大後,精擅婆羅門的<<吠陀>>及其分 : 科,為大約一百名婆羅門子弟教授婆羅門的秘密語。 : 後來,婆羅門再度得子,那位老嫗再次被叫喚到家中,所有過程一切如前。但這次找來的 : 女孩做事十分懶散,只把嬰兒帶到一條小道上等著,沙門和婆羅門一個也沒來。晝夜六時 : 觀察眾生的薄伽梵發現這一情況,特意來到這條小路。女孩請佛陀祝願,佛陀如前作了祈 : 願,女孩見嬰兒未死,便抱了回來。此兒因而得名「槃陀迦」(路) : 槃陀迦長大後被送去上學,照例首先應學會唸誦「悉檀」等字,但他唸了「悉」字忘了「 : 檀」字,唸了「檀」字又忘了「悉」字。老師只得對他的婆羅門父親說:「我還要教其他 : 許多婆羅門子弟,這個孩子我教不了。」婆羅門又將他交付給教唸<<吠陀>>的老師,讓他 : 學習「吠陀」,照例首先要學會「嗡希」等詞,但他記住了「嗡」字忘了「希」字,記住 : 了「希」字又忘了「嗡」字。這位老師也開始感到厭煩,對婆羅門說:「您的長子摩訶槃 : 陀迦我一教就會,這個孩子卻怎麼也教不會。我還有其他學生要教,所以這個孩子我實在 : 不能再教了。」因為槃陀迦反應遲鈍、遲鈍到底,智力低劣、低劣到底,他的名字就被改 : 為「周利槃陀迦」(小路)。 : 兄弟倆的父母去世後,摩訶槃陀迦進入佛門,精通三藏,成為阿羅漢。槃陀迦家產耗盡, : 來找哥哥。摩訶槃陀迦經過觀察,發現弟弟與自己有法緣,便命他出家,受近圓戒,然後 : 教他唸一偈頌子: : 身語意三不造罪,離欲不執諸世間, : 具足正念並正知,有害痛苦皆不近。 : 槃陀迦學了三個月之久還未能學會,而當地的放牛人及牧童卻已耳熟能詳,反過來教他唸 : 了。後來有一天,摩訶槃陀迦考慮以讚揚還是呵斥的方法調伏弟弟時,發現用呵斥的方法 : 較為有效。於是他揪著槃陀迦的後頸,趕出了袛陀林,責罵道:「你真遲鈍,太遲鈍了, : 還要出家做什麼?你就給我待在這兒吧!」槃陀迦心想:「現在我既不是沙門,也不是婆 : 羅門了。」想著想著便哭泣起來。大師佛陀為大悲所轉,來到槃陀迦面前,問道:「槃陀 : 迦,你為什麼哭泣?」「我被阿闍黎罵了一頓。」隨後大師說道: : 愚人作讚嘆,智者作呵斥 : 智者呵為上,遇人讚則非 : 我的孩子!你的阿闍黎並沒有經歷三大阿僧袛劫,以無量善行圓滿六度而說此聖言:我卻 : 是這樣的人,你願意跟著如來學習嗎?」「尊者,我反應遲鈍、遲鈍到了極點,智力低劣 : 、低劣到了極點,像我這種人怎麼能跟您學呢?」 : 大師聞言說道: : 愚人自知愚,故於彼為聖 : 愚自詡為智,彼為最愚痴 : 接著大師賜給槃陀迦兩句話:「掃塵」、「除垢」,槃陀迦仍然無法記住。薄伽梵決定要 : 清淨他的惡業,說道:「槃陀迦,你能為眾比丘擦拭鞋嗎?」「我能的,尊者!」「那就 : 好吧,你就為眾比丘擦拭鞋子和靴子吧!」佛陀又要求比丘們讓槃陀迦這麼作,以清淨惡 : 業,又要他們教他這兩句話,佛陀的話被照辦了。終於有一天,槃陀迦學會了這兩句話。 : 那時,佛陀對他說:「現在你不用擦鞋了,去打掃寺院,同時唸這兩句話。」槃陀迦便很 : 努力地打掃。因佛力之故,寺院右邊塵土剛掃完,左邊又滿了,左邊塵土剛掃完,右邊又 : 滿了。由於槃陀迦勤奮地打掃,業障得以清淨。有一天他想到:「大師說的「掃塵、除垢 : 」,到底是指內在的塵土還是外在的塵土呢?」以前聽過的三個偈頌此刻映現在他的腦海 : 裡: : 此塵是貪非塵土,塵乃貪名非塵埃 : 諸智者眾除彼塵,如來教中不放逸 : 「此塵是瞋…」、「此塵是痴…」等,依次類推。槃陀迦努力修習這些偈頌文義,最終證 : 得了阿羅漢果。此頌經文雖是如此,在加行法引導及諸位上師的口授傳承中,為求實修時 : 易於理解,第一句改為「塵者非土是貪塵」等,如此唸誦更好。 : 薄伽梵為了宣揚槃陀迦的功德,讓阿難轉告槃陀迦,要他為比丘尼說法,並告訴比丘尼眾 : ,槃陀迦將是她們的大師。槃陀迦明白佛的意思是要為他宣揚功德,同意道:「如教奉行 : !」比丘尼聞言極為驚訝,議論說:「看看,我們婦女被人輕視到這種程度!三個月中, : 他連一個偈頌都學不會,怎能為我們這些三藏法師作開示呢?我們要想辦法,使今後不再 : 有少聞寡學之輩來到這裡。」十二位比丘尼中,有的準備了極高的法座,沒有梯子可以登 : 上座;有的跑到舍衛城中向城裏居民宣布說:「我們的大師,一位殊勝的大聲聞明天將到 : 我們那裡,凡是聽他說法未能見諦,都將在輪迴中長期流轉,請大家務必來聽法。」成千 : 上萬的普通百姓,有的是來看熱鬧,有的為善根所動,紛紛聚集前來聽法。 : 次日,槃陀迦乞食完畢,內從正定而起,外由幾位比丘陪同,來到比丘尼的夏季住處說法 : 。當他來到法座旁,見法座極高,不清楚這些比丘尼是出於信心還是出於惡意,於是稍稍 : 入定觀察。知道是惡意後,槃陀迦便舒展手臂,宛如像鼻,壓低法座,坐了上去。這一舉 : 動有些人看得見,有些人看不見。入座之後先行入定,從座上隱沒,躍入空中,在四方顯 : 示四種神變。最後,收回神變,重新坐在獅子座上,開始說法:「姊妹們!我費了三個月 : 才記持的那個偈頌,涵意要七天七夜才講得完。薄伽梵所說的「身語意三不造罪」是開示 : 斷除十不善,「諸世間」是指五蘊,「執」是指貪、瞋、癡三者的執著,…」槃陀迦詳盡 : 開示了半個偈子,當時就有一萬二千名聽眾見諦。有些人證四果之一,有些人成為聲聞、 : 緣覺或大乘人,亦即隨應發起個自菩提之心,大多數人則對三寶生起信心。 : 隨後,槃陀迦來到袛陀林,佛陀為他授記道:「此槃陀迦是我所有聲聞弟子中,善巧轉變 : 有情之心最為殊勝者。」 -- 不瞋勝過瞋恚;善行勝過不善;     布施勝過慳貪;誠實勝過妄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7.98.222

04/04 00:20, , 1F
沒有然後,一樣過生活,吃飯是吃飯,睡覺是睡覺
04/04 00:20, 1F

04/04 00:26, , 2F
作點小補充: 懂了還要我們將所懂得的部份在生活中實際去觀
04/04 00:26, 2F

04/04 00:26, , 3F
察與實踐,例如我們在學校聽數學課 聽懂了還是要實際去算
04/04 00:26, 3F

04/04 00:27, , 4F
過題目 僅就我們聽懂但題目一點都不去算 考試絕對完蛋
04/04 00:27, 4F

04/04 00:29, , 5F
意味著我們只是聽懂還不夠 還要再實際去不斷練習與實踐
04/04 00:29, 5F

04/04 00:30, , 6F
真正面對到境界的時候 才能夠幫助我們取捨抉擇與超越
04/04 00:30, 6F

04/04 00:35, , 7F
感謝兩位師兄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04/04 00:35, 7F

04/04 00:36, , 8F
另外一開始念過不懂沒關係 但後來最好是能夠瞭解經文文意
04/04 00:36, 8F

04/04 00:49, , 9F
推 沒有然後
04/04 00:49, 9F

04/04 08:19, , 10F
您記得啥時開始認得字?我想不容易記清楚了,佛經可以唸就開始吧
04/04 08:19, 10F

04/07 01:18, , 11F
這個故事《大正藏》也有,印象中是在律典之中,敘述更完整。
04/07 01:18, 11F
文章代碼(AID): #1Dc9ssWi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Dc9ssWi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