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空的層次

看板Buddha作者 (佛經館)時間5月前 (2024/01/02 20:20), 編輯推噓2(209)
留言11則, 2人參與, 5月前最新討論串1/1
文章出處 https://sutranet-org4.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53.html?m=1 「空」是佛法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概念,在小乘佛法中有「無常、苦、空、無我」的修行方 法,在大乘中有般若思想,提到空的佛經也非常多。我們甚至可以說:對空理解的過程就 是成佛之路的過程,在對空的理解達到極致後,距離佛的果位也就不會太遠了。 「空」的意義並不是單一的概念,它可以被分為數個層次;佛陀在《楞伽經》中,將空分 為七種:相空、自性空、無行空、行空、一切法不可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在 《大般若經》也曾提到十八空;可見對於作為一切法本性的空性,我們存在著深淺不一的 理解。 「空」的最原始意義是「無」或「不存在」,在空的多個層次中,幾乎都有這樣的否定概 念;在一般人的認知裡,所有的事物都是宛然存在的,而「空」的修習,是為了對治我們 對一切法存在的執著。 我們對空的理解是由淺至深的,本文目的不在名相上的探討與解釋,改由對空的觀察與理 解,將空分為以下五個層次 1.不存在──相對於被我們錯誤的以為宛然存在的法界,佛陀說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實的存 在 2.無相──比「不存在」更進一步,一切事物都沒有真實的相,甚至連「不存在」的這個 相都要加以否定 3.不可說──雖然「無相」已經否定了一切事物的真實存在,但仍然有著「無相」的言說 ,所以再進一步說「空」是無法用言語文字來表達的 4.無法──既然說空是無法以言語文字來表達的,那麼「空」這個法本身是存在還是不存 在呢?「無法」就是用來說明這樣的現象 5.真空妙有──以上的說法有墮入斷滅見的危險,而進一步探討,既然已經「無法」了, 那麼說空說有這兩種法也就不成為互相的障礙,所以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但是無 ,同時也是有,而破除了對於法的執著。 在理解了真空妙有的意義之後,在我們所存在的法界卻一點兒也無法派上用場,有理解就 和沒有理解一樣,因為我們的心是無法同一時間存有「空」,而且又存有「有」兩種觀念 的;其實不管是說空或說有,都是對法的執著,在這樣的情況下,佛陀覺悟到「中道」, 不偏於空、不偏於有,所以在許多的經典之中,佛陀有時說空,有時卻又說有。 佛法的目的在使我們達到解脫的自在境界,在一層一層的理解空的道理之後,我們應該要 將它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以真空妙有的中道想法來看待一切事物,如果能這樣做,我們似 乎也能嚐到一些佛陀解脫自在的法味吧! 心得 佛陀曾經說:唯有一乘,在證得真空妙有後,緊接著能體悟一切唯心,但是這僅僅是法無 我境界,必須修習人無我,才會圓滿。所以說,大乘、金剛乘、小乘的修習,只是先後不 同而已。 延伸閱讀 跳脫生活的框框 https://sutranet-org5.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html?m=1 我們在社會中生存,往往會習慣在固定的範圍生活,所接觸到的人、接受到的資訊,經常 都是相同的事物。我們也許對這樣的生活的框框感到無奈,但因為改變原有的模式太過困 難,所以只好繼續將就在「安全」的固定生活中。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改變,也許能稍微平衡一下日復一日的固定生活。 多接觸新的事物是一種方法,不要排斥學習自己不熟悉的東西,有空閒、有餘力時,就多 嘗試自己不曾做過的事物,不要害怕會失敗,也不要得失心太重。例如:在忙碌的生活裡 ,偶而給自己放個假,去嘗試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物,或者交一些原本社交圈不會遇到的 新朋友。 另外,我們的思考模式有時也會成為一種慣性,所以有時也要試試其他的思考方法,來一 些逆向思考或判逆思考,也許也能達到一些跳脫框框的平衡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3.110.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704198056.A.685.html

01/02 22:12, 5月前 , 1F
阿含經也有講到空,般若經也講空
01/02 22:12, 1F

01/02 22:12, 5月前 , 2F
但是弔詭的是現在解脫道和大乘都會說自己的空跟對方的不同
01/02 22:12, 2F

01/02 22:13, 5月前 , 3F
因為內涵真的不同啊
01/02 22:13, 3F

01/02 22:14, 5月前 , 4F
連佛法這種真理也是無常...
01/02 22:14, 4F

01/02 22:14, 5月前 , 5F
還是專心修禪定好,很多人以為捐錢就是修行,事實上很多
01/02 22:14, 5F

01/02 22:15, 5月前 , 6F
只是為了生存努力奮鬥卻可能還是在貧窮線的人們
01/02 22:15, 6F

01/02 22:15, 5月前 , 7F
很多也很難得到那些捐獻
01/02 22:15, 7F

01/02 22:16, 5月前 , 8F
你就還沒餓到快死掉,幹嘛給你錢?
01/02 22:16, 8F

01/02 22:17, 5月前 , 9F
沒事...抒發一下
01/02 22:17, 9F

01/02 22:20, 5月前 , 10F
甚麼網吧難民,活得很苦旦也大概不會是公益團體的捐助目標
01/02 22:20, 10F

01/02 22:24, 5月前 , 11F
所以捐錢不一定等同修行
01/02 22:24, 11F
文章代碼(AID): #1ba_-eQ5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