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波粒二象性 與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已刪文

看板Buddha作者 (南無阿彌陀佛)時間5月前 (2023/11/28 01:04), 5月前編輯推噓17(170196)
留言213則, 7人參與, 5月前最新討論串1/1
單純閒聊.. 最近看了一些科學文章,包含香港理大校長潘宗光 對於佛教與科學的分析 又剛好隔壁板板友po了一篇印光大師的文章,真的讓我覺得越來越挑戰直觀世界。 1. 根據佛法的觀測,一切有為法(人事物)都是所謂的 : 相似相續相。 也就是說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真正固定不變的個體在運動, 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只是一張張迅速生滅的照片,疊加起來的錯覺。 就像動畫,實際上是一張張底圖,連續播放而成一部影片。 2. 根據科學波粒二象性,就是在我們沒有觀測的情況下, 外在世界並沒有存在所謂的 "客觀現實"。 外在世界處於一種 "機率波",並不是科技不足,而是這種機率測不準真正的固定位置。 只有在進行觀測的當下,這種機率波才會坍縮成固定粒子 (從未確定疊加態 轉成 確定態) 而這些粒子才構成我們所見的物質世界。 潘宗光校長 : 『非常出名的科學家霍金教授,他講「模型所依實在論」, 每個人所看到的實實在在的情況是他個人的模型展示出來的。 「模型所依實在論」是霍金教授非常出名的一個理論。』 霍金 《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 「去問一個模型是否真實是無意義的,只有是否與觀測相符才有意義。」 所以現代科學發展已經逐步走出古典科學認為有獨立客觀事實的觀點。 我們看《楞嚴經》怎麼說 : 『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圓瑛大師解釋 : 『浮塵者虛浮不實之塵境。無而忽有曰幻,有而俶滅曰化,如空華、鏡像、夢境等。 當處出生,生無來處;隨處滅盡,滅無去處; 不過徒有幻妄名相而已,全無實體可得。』 ========= 所以到這邊,整合起來,我們可以用佛法的基本觀念知道一件事 : 共業、別業。 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實際上都是 標準化 + 客製化for個人。XD 業力就像檔案,我們有共通的檔案,每個人又有個別的檔案。 外在世界則是由這些業力所投影而成,然後每個人又有各自的世界。 《無量壽經》: 『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 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這又反應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 外在世界如果只是一種極逼真的體感投影畫面, 那我們在『螢幕畫面』處理問題,就顯得沒太大的意義了。 我們總不會拿著筆直接在電腦螢幕畫面的人物上作畫吧,這也太傻。 這並不是放棄生活的意思,而是如果只是在畫面互動處理,只是隨順業力播放而已。 真正要改變問題的核心,就像印光大師提醒那位居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反而要居士自己懺悔,念觀世音菩薩,改變自己的內心。 然後透過母子天性,印光大師很肯定的說,母親會改變吃素的,最後確實也是。 換句話說,實際上是存在 『多重宇宙』的。 只是我們的路線,只能體感單一宇宙。 只要我們回到檔案庫裡面,修持自心,修改業力檔案內容,外在世界會產生變化。 這真的很挑戰直觀世界,卻又無法不接受這個事實, 而且古人卻用了一句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寫意的描述這層宇宙奧秘) XD 所以只有改變自己的心念,才能創造出自己善的宇宙世界。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云: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 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原來這些看似淺顯易懂的經論法語,實際上都有含攝非常深的宇宙奧秘在其中。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2.69.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701104667.A.AE9.html

11/28 01:15, 5月前 , 1F
這當中還有技術問題,除心指的是狹義的心
11/28 01:15, 1F

11/28 01:16, 5月前 , 2F
就是把身體和意識當成自己的心,這個心會投影
11/28 01:16, 2F

11/28 01:16, 5月前 , 3F
所以我認為用這個心來空觀或學習,效果很差…
11/28 01:16, 3F
按照佛法的說法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文章中的心,主要還是在講識。不過先把識處理好,例如持五戒十善心。 問題應會改善很多,至於『心性』,也是另一重要課題,有關一體菩提心的學習。

11/28 01:19, 5月前 , 4F
而且這個心很堅固,他本身投射出了修行的時間和空間
11/28 01:19, 4F

11/28 01:19, 5月前 , 5F
卻無法「自照」,難就難在這裡…
11/28 01:19, 5F

11/28 01:20, 5月前 , 6F
楞嚴經裡其實佛陀在幫阿難去除的就是這個心
11/28 01:20, 6F

11/28 01:21, 5月前 , 7F
妙覺明體才是真的心,問題是緣不到啊?!
11/28 01:21, 7F
妙覺明體,如果按照通途法門,必須練習『離二』的訓練先悟,心中認可, 才進一步透過類似參話頭去證,不過有難度。 淨土門就相對簡單 : 『阿彌陀佛』名號就是妙覺明體的具體化,直通的。 名以載德,這是佛的勝方便,不過前提是願意相信接受名號功德就是。

11/28 01:23, 5月前 , 8F
理論上厚,只要你一直靜默,緣影的心會止息,這時候心
11/28 01:23, 8F

11/28 01:24, 5月前 , 9F
的妙覺明性會自顯,不過你一要分辨或抓他,就不見了
11/28 01:24, 9F
其實妙覺圓體一直都在,祖師說眾生都有摩尼寶珠。 修行關鍵在『除妄』而已,華嚴講『妄盡還源觀』。

11/28 01:25, 5月前 , 10F
而我們現代人根本做不到「不去分辨」或者直觀
11/28 01:25, 10F

11/28 01:26, 5月前 , 11F
稍微一顯現, 狹義的心就跳出來了…他就開始定義很多
11/28 01:26, 11F

11/28 01:26, 5月前 , 12F
理論,開始給自己設限要空觀,或不要執著
11/28 01:26, 12F

11/28 01:28, 5月前 , 13F
明心本身要先打破空間的觀念,觀者要先明白真正的觀不
11/28 01:28, 13F

11/28 01:29, 5月前 , 14F
是那個觀者,只有「觀照」本身,並無觀者存在
11/28 01:29, 14F

11/28 01:29, 5月前 , 15F
但那個觀照你必須先假想,淨土就是這個假想的技巧
11/28 01:29, 15F

11/28 01:30, 5月前 , 16F
淨土就是那個「觀照」本身的顯化,觀者如果不去緣它
11/28 01:30, 16F

11/28 01:31, 5月前 , 17F
要明心的機率很低,就是無明在緣無明本身假裝空觀
11/28 01:31, 17F

11/28 01:32, 5月前 , 18F
我們一般提到內觀,觀者都嘛只能往自身裡去觀
11/28 01:32, 18F

11/28 01:33, 5月前 , 19F
他無法融入整個「法界觀」,整個法界才是真正的觀照
11/28 01:33, 19F

11/28 01:33, 5月前 , 20F
龍樹的讚法界頌就在講這個,法界光明遍照只有觀照沒有
11/28 01:33, 20F

11/28 01:34, 5月前 , 21F
觀者,觀者的無明不太可能融入法界
11/28 01:34, 21F

11/28 01:34, 5月前 , 22F
先假想一個相對光明的淨土去緣是對的,只有那種很笨的
11/28 01:34, 22F

11/28 01:35, 5月前 , 23F
人才會覺得這樣不究境,他想要直接緣到究境的空XDDD
11/28 01:35, 23F

11/28 01:50, 5月前 , 24F
量力其實並沒有表態波函數(你說的機率波)是否代表真實世界
11/28 01:50, 24F

11/28 01:51, 5月前 , 25F
,觀測造成的波函數塌縮也不是變成粒子的意思
11/28 01:51, 25F

11/28 02:02, 5月前 , 26F
我看潘宗光校長跟朱實清教授是往這角度說明。
11/28 02:02, 26F

11/28 02:04, 5月前 , 27F
也許每個人的見解不同。
11/28 02:04, 27F

11/28 02:15, 5月前 , 28F

11/28 02:15, 5月前 , 29F

11/28 02:16, 5月前 , 30F
這是朱時清教授的解釋。
11/28 02:16, 30F

11/28 02:17, 5月前 , 31F
也許方便眾人理解,省略了嚴謹說法,但是意思方向是這樣
11/28 02:17, 31F

11/28 02:23, 5月前 , 32F
以下是潘宗光校長解釋:
11/28 02:23, 32F

11/28 02:24, 5月前 , 33F
附上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的話, 主要是他研究後認為,物質實際上是因為意識而產生的,意識是根本。 (Max Planck,1858-1947): “I regard consciousness as fundamental. I regard matter as derivative from consciousness. We cannot get behind consciousness. Everything that we talk about,everything that we regard as existing, postulates consciousness.” Source: The Observer (25 January 1931)

11/28 08:28, 5月前 , 34F
太陽是因為意識而產生的(X)
11/28 08:28, 34F

11/28 08:28, 5月前 , 35F
你認知的太陽是意識產生的(O)
11/28 08:28, 35F
還有 138 則推文
還有 2 段內文
11/28 17:44, 5月前 , 174F
是同一個,「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舉例來說,大
11/28 17:44, 174F

11/28 17:44, 5月前 , 175F
風(業力)吹來,草地上每根草的因緣不同,搖擺方向、位
11/28 17:44, 175F

11/28 17:44, 5月前 , 176F
置皆不同,但所有的草共用一個大地。這些道理很簡單,
11/28 17:44, 176F

11/28 17:45, 5月前 , 177F
但科學家很難想通的,因為科學研究是在「相」上做鑽研
11/28 17:45, 177F

11/28 17:45, 5月前 , 178F
,研究越深通常執著越大。
11/28 17:45, 178F

11/28 17:49, 5月前 , 179F
我本來是要發文整篇節錄 潘宗光校長的科學與佛教分析。
11/28 17:49, 179F

11/28 17:51, 5月前 , 180F
但因為篇幅文章太長作罷。
11/28 17:51, 180F

11/28 17:52, 5月前 , 181F
現代人相信科學,透過目前科學來提昇佛教徒的信心理解,
11/28 17:52, 181F

11/28 17:52, 5月前 , 182F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深入經藏。
11/28 17:52, 182F

11/28 17:53, 5月前 , 183F
這也是我認同潘宗光校長的做法。
11/28 17:53, 183F

11/28 17:54, 5月前 , 184F
您引用量子神祕主義,其實就已經有在暗諷的味道了。
11/28 17:54, 184F

11/28 17:55, 5月前 , 185F
不否認有些人看不慣佛教徒去蹭科學,拿科學當背書。
11/28 17:55, 185F

11/28 17:57, 5月前 , 186F
你質疑的我也在文中修改補充了。
11/28 17:57, 186F

11/28 18:00, 5月前 , 187F
沒有人規定科學家不能學佛,也沒有人規定學佛不能學科學~
11/28 18:00, 187F

11/28 18:02, 5月前 , 188F
物質是意識的衍生物,這句話也是普朗克自己說的,
11/28 18:02, 188F

11/28 18:02, 5月前 , 189F
而且他不只講過一次,我也盡量找到原出處的原文。
11/28 18:02, 189F

11/28 18:03, 5月前 , 190F
至於他人認不認同普朗克的見解,那是其他人的認知,
11/28 18:03, 190F

11/28 18:04, 5月前 , 191F
至少我從<起信論>的角度,我認為普朗克的判斷符合佛法。
11/28 18:04, 191F

11/28 18:10, 5月前 , 192F
我引用量子力學來當輔助,自然也感謝波爾這些人的努力,
11/28 18:10, 192F

11/28 18:10, 5月前 , 193F
認為他們認不認同意識,這句話主要是講給你聽的。
11/28 18:10, 193F

11/28 18:12, 5月前 , 194F
佛教徒本來就應該以佛陀的聖言量為依歸,依法不依人。
11/28 18:12, 194F

11/28 18:13, 5月前 , 195F
普朗克說的就是猜想,我敢肯定的說量子力學不必然得出物質
11/28 18:13, 195F

11/28 18:13, 5月前 , 196F
我們會參考科學的研究,但我們並不是皈依科學家。
11/28 18:13, 196F

11/28 18:13, 5月前 , 197F
是意識的衍生物,我就針對這點
11/28 18:13, 197F

11/28 18:14, 5月前 , 198F
他是猜想一點都沒錯阿,因為量子力學根本沒人敢說懂。
11/28 18:14, 198F

11/28 18:14, 5月前 , 199F
我另外想說的是,不要引用自己不是很懂的事物
11/28 18:14, 199F

11/28 18:15, 5月前 , 200F
我本來就不是專業,但這些資料也沒有到不能引用的地步。
11/28 18:15, 200F

11/28 18:16, 5月前 , 201F
你也許學過,但也不代表你就是專業。
11/28 18:16, 201F

11/28 18:16, 5月前 , 202F
我文中盡量引用了都是相關人士的原話。
11/28 18:16, 202F

11/28 18:19, 5月前 , 203F
佛法推論,甚至跟科學相關的推論,本來就是我個人看法,
11/28 18:19, 203F

11/28 18:19, 5月前 , 204F
你可以不用接受。
11/28 18:19, 204F

11/28 18:20, 5月前 , 205F
我說的不是什麼專業,都基本的,所以我可以很肯定的判斷,
11/28 18:20, 205F

11/28 18:20, 5月前 , 206F
但這時代學習資訊開放,願意吸收分享也是個人的權益。
11/28 18:20, 206F

11/28 18:22, 5月前 , 207F
微觀延伸到宏觀世界,潘宗光校長貼文他也這樣描述。
11/28 18:22, 207F

11/28 18:22, 5月前 , 208F
你是有引用的自由,但引用後的衍伸跟你自己的詮釋就很危險
11/28 18:22, 208F

11/28 18:23, 5月前 , 209F
了,好吧大概這樣
11/28 18:23, 209F

11/28 18:23, 5月前 , 210F
坍縮成粒子,我也只是簡略描述,後面其實都有補資料了。
11/28 18:23, 210F

11/28 18:24, 5月前 , 211F
至於普朗克的話也是原話,實在不知道你擔心什麼。
11/28 18:24, 211F

11/28 18:24, 5月前 , 212F
我的詮釋也都繞回佛法上面在講,根本也不是在討論量力
11/28 18:24, 212F

11/28 18:25, 5月前 , 213F
我只是怕更多人繼續誤解量力下去
11/28 18:25, 213F
文章代碼(AID): #1bPCmRhf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