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讀《菩提資糧論》的一些問題

看板Buddha作者 (逝)時間2年前 (2022/06/03 13:24), 2年前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2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honyan (honyan)》之銘言: : 問:何故般若波羅蜜得為菩薩母? : 答:以能生故,方便所攝。般若生諸菩薩,令求無上菩提,不求聲聞獨覺。以是生佛體因 : 故,般若波羅蜜為菩薩母。又置於五波羅蜜中故,如言冥鉢囉膩波低也。冥為性,鉢囉膩 : 波低為誦,即此性相是為摩多。摩多翻為母,於字聲論中摩多字從冥鉢囉膩波低語中出。 : 冥是摩多體性,鉢囉膩波低是誦摩多義,鉢囉膩波低正翻為置,故以置為母義。譬如母生 : 子,時或置床敷、或置地上。般若波羅蜜亦如是,生彼求菩提菩薩時,置於施等五波羅蜜 : 中。以能置求菩提菩薩故,說般若波羅蜜為菩薩母。 : ============================================================================== : 以上這一段,查到冥鉢囉膩波低應該為pūrvanipāta,意思是: : Pūrvanipāta —Placing first (in a compound); : priority of a word in a compound, as in the case of an adjectival word, For : special instructions in grammar about priority see P. II.2.30 to 38. : 確實如論文所說的為「置意」,但是前後文還是對不太起來。回憶過去對讀金剛經的譯本 : ,達摩笈多尊者在一個句子內,安置單字的方式比較接近梵文原文,所以用中文句法去看 : 就不太能懂。無奈沒學過梵文,《菩提資糧論》目前也似乎只有中文譯本,沒有英文譯本 : 可以參考,不知版上是否有學習過梵文的前輩可以指點迷津,跪謝! 並非專業,亦非闡述義理,姑且先以粗淺所知暫答之,以填板友疑惑。 這裡只是個比喻, 用來表達「般若波羅蜜多」是所有波羅蜜多之最高出發點,一切規則之「母」。 那用什麼來類比呢? 用的是印度古典文化中教養人所熟悉的,波你尼的《八篇書》的文法規則。 具體來說,他舉的是複合詞(相違釋dvandva)的構詞原則。 https://sp.dila.edu.tw/journal_detail/80.htm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相違釋」。 「相違釋」是複合詞的一種(可搜尋「六合釋」,此不贅), 指其結合的成份皆為對等關係(相違,但未必是互相違反,指成敵體), 總之就是兩個對等的詞由於太常並用了, 索性縮成一個單詞。 例如「父母」就是個相違釋,因為這兩個名詞由對等關係構成一個新詞。 但是如「王子」就不是:這詞是「王的兒子」前方修飾後方,是「依主釋」。 (現代話來說,相違釋是並列複合,依主釋是偏正複合) 而梵語也有這種詞: mātāpitr.,父母,就屬相違釋, 由mātā(=mātr.,母,與英語mother有關)與pitr.(父,與英語father有關)。 rājaputra,王子,就屬依主釋, 由rāja(王,latin rex)與putra(子)所組成,前方修飾後方。 但由於梵語名詞有麻煩的性、數、格問題,從而複合詞也要處理。 另一方面雖說相違釋是並列,可是孰先孰後也是問題。 像上述 mātāpitr. 就算是陽性雙數,雙數當然是因為那是二。 那麼怎麼判定一個並列複合詞(相違釋)的組成順序? 西元前四世紀的波你尼(Pān.ini)在他的文法書中定了一堆規則。 其中就提及了「pūrva(前)-nipāta(置)」。 而與「pūrva-nipāta」相對應的則有「para(它)-nipāta(置)」 (如同 padakim推文所提及,「鉢囉膩波低」比較像是para- nipāta」。 大略來說, 他有提到一堆規則,例如「母音開頭且以a結尾置前」「音節少者置前」, 像是 us.t.ra-kharam(牛驢) us.t.ra-shashakam(牛兔) dhava-khadira-palāshā(三種植物) 可是上述規則有例外:兩名詞雖並列,但語意上具優先者置前。 例如 ācārya-shis.yau(阿闍黎與弟子,陽性雙數) 這裡ācārya佔三個音節,可是卻是地位高的,所以置前。 換言之,這些語序的定義,背後有其一套精神在。 而此處的回答即舉《字聲論》中這種規則, 類比六度波羅蜜中,以般若波羅蜜為核心精神,能生出前五的情況。 另外「冥」字不屬於音譯, 我覺得他是指文法規則「鉢囉膩波低」「暗暗地,不言而用地」套在語言上的情況。 -- Repetitio est mater studioru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21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654233883.A.239.html

06/03 18:21, 2年前 , 1F
冥, 也可能是字根mā的音譯。這點, 不納入考慮一下嗎? :)
06/03 18:21, 1F
啊是嗎? 梗攝字的冥或許與梵央元音的 ā 差異稍大,異乎曾攝字的明? 如果是 mā,且不說何以不用「摩」,即便用「明」(假設韻尾退化)或亦更似? 不過我也不敢肯定。或許有此可能。感謝提供意見。 :) ※ 編輯: khara (114.37.215.205 臺灣), 06/03/2022 18:48:20

06/04 09:35, 2年前 , 2F
感謝回應!我再多讀幾次您的文去理解,讀一次感覺不夠XD
06/04 09:35, 2F

06/04 09:38, 2年前 , 3F
*補充:冥的古音讀武,玄武aka玄冥,所以推測是pūrvanip
06/04 09:38, 3F

06/04 09:38, 2年前 , 4F
āta
06/04 09:38, 4F
確實還是得再對原文多作體會。 另一方面,暫時不解,則先跳過細節取其大者或亦佳。 卡在次要的地方而疏忽了重點反而不美了,成了「文字障」了。 (說「文字障」,就是有「認識字的文盲」喜歡尋章摘句指責他人, 自以為很厲害卻無論修養或學問都很差。這怕真是走入文字障卻還我慢自喜。) 另外有兩點可說。 1.漢語古音是有系統的學問。 並不是輕易地說「某字某情況古通某」就可以泛泛推廣。 比方說,《晉書載記》提及「慕容」的可能來源之一是「步搖」, 我們是不是能輕易認為在一切情況下「慕」通「步」而「容」通「搖」? 恐怕不行。 當然,必定是音近才會讓當時人有此觀感這是沒錯的。 (順帶提的是,這個「容」當時應該是沒有ㄖ這種開頭的。) 以及,能拿來對應哪些其他語言,也要小心不要受現代音影響。 我過去初讀到「尒朱吐沒兒」的時候曾經很沾沾自喜地以為 「啊這就對應到後來蒙古語的 temür(鐵)嘛!」 後來漸學古音,才知道不能這麼亂來。 中古音「兒」並不是個 -r,反而可能接近 ni(n) 這種感覺(很像「你」)。 而前面母音也不能亂對,否則在古人音感會很刺耳很詭異。 實際上由《北史》載其名「萬仁」再配合更嚴格的古音擬音來看, 這位「吐沒兒」所對應的鮮卑語名,對應到蒙古語應是tümen-in。 某些只讀歷史文獻卻未曾在古漢語上下過功夫的學者, 亂搞對音,做出的結果讓內行人一看就覺得慘不忍睹, 卻有一堆外行人(歷史學界卻不懂漢語演變史的)拍手叫好, 中文維基也亂引用, 誤導大眾很糟糕。 至於「冥」與「武」,確實可說「上古漢語」音近(另參下第2點), 可是要說音近也要看是怎麼個近法, 看哪邊往哪邊靠。 我上面舉的「慕容」與「步搖」,由於同族有「慕輿」在, 則有可能「容」近「搖」「輿」,尾鼻音是多出的。 但這也很難說一定。 就如傳統上認為「拓跋」與「禿髮」乃同音之轉(畢竟拓跋認禿髮是同一家), 也有學者認為這未必然。 就說現代蒙古語,「科爾沁 qorcin」與「喀喇沁 qaracin」口語上很像, (口語上 qara 尾音消失,實際上聽來是 qar) 但仍並非是「一音之轉」,他們就是不同。 那麼「冥」若是音譯到底是啥音以及在這個語境怎麼對應,就很成問題。 2.達磨笈多譯經已經是隋朝的事了,早已進入中古漢語了, 差不多與《切韻》與顏之推、陸法言同時代了。 縱有方言之別,他也不會那麼「存古」吧? (假設「冥」、「武」曾經可通是《禮記》時代的事,或更早。) 實際看看同一段落,他就把 mātā 音譯成「摩多」不作「冥多」。 當然,我並未系統地整理達磨笈多的音譯體系,但自信他不至於有此。 也說個我曾經犯的錯。 有一部經叫《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薩遮」這詞的梵語是 satya,就是「四聖諦」的「諦」(真理)。 我初見此對應, 直覺想到的是「喔,這是上古漢語的情況,遮字當時還讀 tia 不讀 ʧia」。 可是後來想想不對,元魏時期的菩提留支,他怎麼可能那麼「存古」? 然後想想 satya 對應的巴利語是 sacca,一想就通了。 「薩遮」這詞根本不是源自標準梵語,而是某種已讓 ty 顎化的印度方言。 所以不能以此論證元魏時期遮字還讀 tia,相反,只能說這詞來源非梵語。 (當然還得搭配其他論述,此不贅。) 類似地還有「禪那」音譯來源恐非 dhyāna, 有學者據「禪那」與dhyāna的關係論古無舌上音,問題很大。 這詞可見到的巴利語作jhāna 前面 dhy就顎化成 jh! 中古(即便是早期,或銜接上古晚期)音譯的「禪那」 雖非自巴利亦恐怕是來自某種印度俗語,並不是標準梵語。 從而這樣子去論古音恐怕會有訛誤。 回到「冥鉢囉膩波低」來。 扣除開頭的「冥」,後面的「鉢囉膩波低」如同 padakim所指出的 para-nipāta(para- nipāti)對應得非常嚴整(尾音略變), 但如果要把整個「冥鉢囉膩波低」都解釋成音譯,且要對應「pūrva-nipāta」, 那麼需要解釋的地方就不少。 雖說兩個術語其實相關啦。(pūrva是前,para是彼或它,para-mitā就是渡彼) ※ 編輯: khara (114.37.212.17 臺灣), 06/04/2022 13:03:16

06/04 20:50, 2年前 , 5F
第一次遇到關於梵文解讀上的問題,於是就卯起來查單字XD有
06/04 20:50, 5F

06/04 20:50, 2年前 , 6F
很多細膩的地方沒注意到,受教了,謝謝如此詳細的答覆!
06/04 20:50, 6F
文章代碼(AID): #1YcPiR8v (Buddha)
文章代碼(AID): #1YcPiR8v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