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是誰在觀察心?覺心已刪文

看板Buddha作者 (雲端傳送)時間6年前 (2018/04/13 14:27), 6年前編輯推噓5(5020)
留言25則, 4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之銘言: : → ilanese: 「能知」還是第六意識,「所知」也一樣是第六意識。 04/04 23:09 : 根據上座部阿毗達摩, :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都能認知所緣, : 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無法修四念處只有意識能修四念處, : 意識有潛力認知所有所緣包括色法、心所法、心法、概念法、涅槃。 心經: 無眼識界 仍至 無意識界 這五種都不能修四念處 如果實際觀心就知... 覺本自照一切 遍十方 : → ilanese: 對一般人來說,「能知」與「所知」是併存的。 04/04 23:11 : → ilanese: 當入定時把「心一境性」也捨掉的話,就只剩「能知」而已 04/04 23:12 : → ilanese: 。 04/04 23:12 : 根據上座部阿毗達摩, : 識稱為心,受、想、行合稱心所。 (經典要相互參照) 五蘊的識 是不清不楚的 知道或了解 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覺察 稱為心 心的定義就是 五蘊以外的 稱為心 故無相 無不相! : 受和想各只有一個心所行可細分為五十個心所, : 總共有五十二心所。 : 心和附屬的心所一定同時同時生、同時滅、 : 認知同一所緣、依賴同一心所依處色(無色界心不會依賴所依處色)。 : 所有心至少都會有七遍一切心心所其中的一個心所就是一境性, : 不可能有捨一境性這種事。 : → ilanese: 「能所俱滅」是許多經典上認為是更高的境界,只是也很難 04/04 23:14 : 那些經典全都是假佛法。 : → ilanese: 想像就是了。 04/04 23:14 : 有些人可能禪修時昏沉睡著所以自以為「能所俱滅」, : 修四念處越修越進步之後心和心所的覺知力會越來越強, 沒有 心 和 心所的分別! 沒有這樣的分別! 即無分別 愛惡 取捨 自心平等住 修法:我無選擇 都攝六根 淨念(金剛心)相續(永不滅) : 不管是在清淨道論十六觀智的那個階段都不會有「能所俱滅」這種事。 : ※ 引述《s3714443 (metalheads)》之銘言: : : 最近在修馬哈希禪法 : : 主要是觀身心與腹部起伏 : : 都會捕捉 且如實觀察每個念頭 : : 以了解心的流轉與無常 : : 但是我好奇 那是誰在觀察心呢? : 所有禪修方法可以分成兩大類,這兩大類就是奢摩他和四念處。 : 奢摩他的禪修所緣是固定不變的概念法, : 四念處的禪修所緣是當下不斷剎那生滅的五蘊具有無常、苦、無我的特性, : 根據南傳阿毗達摩修四念處的活在當下就是當下的受、想、行、識 : 覺知過去前幾剎那的五蘊。 : 舉例來說,當一個男人幻想美女時, : 美女的外型、身材曲線、三圍、胸部的罩杯是概念法, : 這些概念法沒有剎那生滅、無常、苦、無我的特性所以不是修四念處的禪修所緣, : 幻想美女的貪心剎那間生起又滅去,具有無常、苦、無我的特性是修四念處的禪修所緣。 : 根據南傳阿毗達摩心無法覺知自己,但心可以覺知過去前幾剎那的心, 覺本自照 圓滿的三身五智!!! 故 [覺] 為 [佛]! : 因此所謂的修四念處覺知貪心其實是修四念處的智相應善心覺知過去前幾剎那的貪心, : 也就是當下智相應的受、想、行、識覺知前幾剎那和貪相應的受、想、行、識, : 不是五蘊之外還有個心在覺知五蘊。 : 當覺知到貪瞋癡時不需要煩惱, : 和貪瞋癡相應的受、想、行、識無法修四念處, : 所以只有當下和智慧相應的受、想、行、識能夠覺知 : 過去前幾剎那和貪瞋癡相應的受、想、行、識, : 必須趁貪瞋癡剛壞滅沒多久還很新鮮的時候把貪瞋癡覺知清楚, : 這樣才能逐漸消除貪瞋癡。 : 有一種常見的奢摩他是入出息念, : 修入出息念覺知氣息的入和出這是覺知人為定義的概念法, : 自己必須定義入和出兩個方向, : 然後不斷注意氣息的方向是入還是出。 : 在氣息入的期間氣息入的方向連續不變, : 在氣息出的期間氣息出的方向連續不變。 : 氣息的入和出是人為定義的概念法, 這是離輪者 修風大歸元 方法若正確 證等覺 : 沒有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的特性, : 所以不是四念處的禪修所緣。 : 修入出息念是藉著專注氣息的入和出然後發展出穩定的禪相, : 禪相穩定後就專注禪相進入初禪(安止定)。 : 在修入出息念證初禪後可以捨棄初禪出安止定, : 修四念處覺知當下五蘊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 : 或是在證得更高的安止定後出安止定, : 然後修四念處覺知當下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 : 如果不出安止定 : 然後修四念處覺知當下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 : 這樣最多只能證得四禪八定無法證得內觀智慧和道、果、涅槃。 沒有出定 入定這種事 離輪迴的人 沒有分別!! 24小時如此! : 只有修四念處覺知當下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 : 才能證得內觀智慧和道、果、涅槃。 敝人沒有想要爭論什麼 如果您有意見不滿意 請自多方查證經典 細緻地觀察自心 24小時不斷 過些日子再討論 祝成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8.199.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23600853.A.DA1.html ※ 編輯: feelthat (111.248.199.61), 04/13/2018 15:29:29

04/13 16:49, 6年前 , 1F
恕我直言,覺照遍十方或是離五蘊之類的話語,對多數凡
04/13 16:49, 1F

04/13 16:49, 6年前 , 2F
夫而言,太過空泛、打高空。對凡夫而言,腳踏實地利用
04/13 16:49, 2F

04/13 16:49, 6年前 , 3F
「五蘊之內的心」去觀察反而更重要,在座的各位都沒有
04/13 16:49, 3F

04/13 16:49, 6年前 , 4F
三身四智,不要幻想一步登天。
04/13 16:49, 4F

04/13 23:14, 6年前 , 5F
迷信心經這種打著佛教反佛教的大乘假佛經只是浪費生命
04/13 23:14, 5F

04/13 23:15, 6年前 , 6F
有機會我會寫文章拆穿大乘假佛經心經的詭辯詐騙術
04/13 23:15, 6F
玄奘大師曾於 那瀾陀寺 學習佛法 譯心經 鳩摩羅什 也譯心經 達摩祖師著心經頌 而那瀾陀寺的高僧 無垢友 也在此學習佛法 無垢友著 心經釋 這四聖者 及諸大修行人 皆譯過心經 內容一點問題也沒有 本人也親譯過藏文心經 並參照普賢王密續 不丹寺藏文本... 很負責的和您說 內容一點問題也沒有!!! 請謹言慎行 小心萬劫難遇正法!!! 離輪迴道 小心 小心 心經版本若多方參照全盤理解 它即是從南傳的四念住 通達 密乘的無上心法! 一定要仔細研讀 再三! ※ 編輯: feelthat (218.187.84.237), 04/14/2018 01:10:42

04/14 14:30, 6年前 , 7F
原po說的是勝義心,不是小乘的意識心
04/14 14:30, 7F

04/14 15:24, 6年前 , 8F
我們真正能修、能對治的只有緣起的心識,至於另一種層
04/14 15:24, 8F

04/14 15:24, 6年前 , 9F
次的心,根本無法可修,奉勸學佛人不要高估自己,連「
04/14 15:24, 9F

04/14 15:24, 6年前 , 10F
識心」都不能搞定,卻妄想抄捷徑「見到本心」,那些自
04/14 15:24, 10F

04/14 15:24, 6年前 , 11F
稱體驗到本心的,只怕是幻想居多
04/14 15:24, 11F

04/14 16:15, 6年前 , 12F
我舉個例子,很多人把開悟、明心見性掛在嘴邊,但根本沒
04/14 16:15, 12F

04/14 16:16, 6年前 , 13F
修習過話頭禪或默照禪(這兩種禪法,是我認為禪宗還確實
04/14 16:16, 13F

04/14 16:17, 6年前 , 14F
流傳至今還保有傳承的方法),只是在玩語言文字的遊戲罷
04/14 16:17, 14F

04/14 16:17, 6年前 , 15F
了。
04/14 16:17, 15F

04/14 16:18, 6年前 , 16F
很多人以為靜坐或打坐,就是在修禪宗的禪法,無怪乎妙妙
04/14 16:18, 16F

04/14 16:18, 6年前 , 17F
師徒(妙天、妙禪)的生意那麼好了。
04/14 16:18, 17F

04/14 16:22, 6年前 , 18F
 
04/14 16:22, 18F

04/14 16:23, 6年前 , 19F
六識是佛教各部派共同承認的學說。雖說唯識論者,有主張
04/14 16:23, 19F

04/14 16:23, 6年前 , 20F
七識、八識、九識、十識甚至十一識的說法,但建議還是以
04/14 16:23, 20F

04/14 16:24, 6年前 , 21F
前六識為修行重點。
04/14 16:24, 21F

04/14 16:27, 6年前 , 22F
這倒沒錯 意識心才能修 當去除覺知障礙時 無法可修的
04/14 16:27, 22F

04/14 16:28, 6年前 , 23F
勝義心生起 才無法可修 當下只是純粹的覺照而已
04/14 16:28, 23F

04/14 16:29, 6年前 , 24F
在這之前還是要努力的修持 去除各種覆蓋
04/14 16:29, 24F

04/14 16:58, 6年前 , 25F
但對於識蘊只有前六識的說法,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
04/14 16:58, 25F
※ 編輯: feelthat (118.168.112.209), 04/16/2018 12:36:09
文章代碼(AID): #1Qq4tLsX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