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教義間並非矛盾

看板Buddha作者 (tangchin)時間6年前 (2018/01/14 09:52), 編輯推噓13(130102)
留言115則, 11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我們的導師世尊對於不同根器的弟子給予了最適合他的不同的教授,這當中產生了看似自 語相違的矛盾,其中宗義最主要分支毗婆沙宗、經部宗、唯識宗、中觀宗的見解,四宗之 間對二諦的看法皆不一致,也就是對表面的現象-世俗諦,跟真實的情況-勝義諦,認知並 不相同。 如同前面所說導師世尊為教化不同根器的弟子,選擇最適合他的教授予他,目的是要對他 產生一定的幫助。 而佛法流傳的過程中,巴利語係的傳承有認為梵文語系傳承並非佛所說、而梵文語系傳承 則有認為巴利語系傳承並非究竟等等的說法。 教法又因為流傳學習的過程有「依共教成」與「依別眾生」這兩種,前者修習方式是依據 無垢大經大論,後者則由師長根據弟子給予適合他的教授、口訣。明顯的,我們知道後者 並不是適用所有人,並且在某些時候是具有危險性;而前者不僅對教法的長久住世有幫助 ,修習的過程,相對危險也較小,我們必須分辨行者是以何種方式學習。 這裡只是要說明的是,教義中間的差別僅僅是善巧具悲的世尊,為調伏教化不同根器的弟 子,而流傳的過程又有依別眾生的方式。所以這樣說來,批評不同宗義者顯然是不恰當的 、非智者所為,如果可以,應該試著幫助讓他接受更深奧的教授,如同我們的導師一般, 是這樣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1.117.1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15894740.A.E86.html

01/14 11:17, 6年前 , 1F
是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上才會說:不立文字,
01/14 11:17, 1F

01/14 11:17, 6年前 , 2F
教外別傳。
01/14 11:17, 2F

01/14 11:19, 6年前 , 3F
不信奉佛法,不如法修持,則是機緣未到,不需爭辨,亦
01/14 11:19, 3F

01/14 11:19, 6年前 , 4F
不攀緣。
01/14 11:19, 4F

01/14 11:20, 6年前 , 5F
( 機緣未到時的強制推銷,亦是攀緣 )
01/14 11:20, 5F

01/14 11:20, 6年前 , 6F
而釋迦牟尼佛為破眾生無明,會依當下的狀況如法說出。
01/14 11:20, 6F

01/14 11:21, 6年前 , 7F
適用於此人,卻可能對另一人則是矛盾。
01/14 11:21, 7F

01/14 11:22, 6年前 , 8F
為不讓後人起分別心,壞了修行,故說:不立文字
01/14 11:22, 8F

01/14 11:23, 6年前 , 9F
然而,當如法修行時,會深知:一切都是佛法。
01/14 11:23, 9F

01/14 11:25, 6年前 , 10F
並基於<不可說的第一義>,而延伸出的諸多<說法>
01/14 11:25, 10F

01/14 11:25, 6年前 , 11F
( 推文第第四段:不攀緣。
01/14 11:25, 11F

01/14 11:26, 6年前 , 12F
( 後面要加一段:故說,教外別傳。
01/14 11:26, 12F

01/14 11:27, 6年前 , 13F
教外別傳並不是說,非教內人士不能知道。
01/14 11:27, 13F

01/14 11:29, 6年前 , 14F
而是不讓教外人士聽聞佛法之後,反起謗佛謗法的念與行
01/14 11:29, 14F

01/14 11:29, 6年前 , 15F
,是佛守護眾生的善念。
01/14 11:29, 15F

01/14 11:44, 6年前 , 16F
教外別傳,應該是另一個含義。
01/14 11:44, 16F

01/14 12:44, 6年前 , 17F
推,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01/14 12:44, 17F

01/14 12:44, 6年前 , 18F
又云: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
01/14 12:44, 18F

01/14 12:44, 6年前 , 19F
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
01/14 12:44, 19F

01/14 12:44, 6年前 , 20F
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01/14 12:44, 20F

01/14 12:45, 6年前 , 21F
根器不一樣是故有不同聖弟子
01/14 12:45, 21F

01/14 12:46, 6年前 , 22F
聲聞雖證得涅槃,但無法看破生死涅槃不二,是故無法繼
01/14 12:46, 22F

01/14 12:46, 6年前 , 23F
續留在生死苦海而已
01/14 12:46, 23F

01/14 13:21, 6年前 , 24F
ㄟ樓上你這個解釋就很好,無法看破生死涅槃不二所以才
01/14 13:21, 24F

01/14 13:22, 6年前 , 25F
會選擇去清修或乾脆直接往生。 這個要看機運跟環境
01/14 13:22, 25F

01/14 13:24, 6年前 , 26F
外境上要突破這些困境要有機緣,或者很強的執著就是他
01/14 13:24, 26F

01/14 13:24, 6年前 , 27F
就是要跟眾生同生死共患難 這個要靠十方如來加持
01/14 13:24, 27F

01/14 14:34, 6年前 , 28F
聲聞.....有哪位是不聞的介紹一下。
01/14 14:34, 28F

01/14 14:35, 6年前 , 29F
加持?能開光嗎?
01/14 14:35, 29F

01/14 14:37, 6年前 , 30F
所謂我我相無眾生相....等是靈性的體驗,沒文字,也
01/14 14:37, 30F

01/14 14:37, 6年前 , 31F
不是用頭腦能解釋的,頂多說個大概。
01/14 14:37, 31F

01/14 15:28, 6年前 , 32F
十方如來灌頂在楞嚴經裡有提過 這個就是以心印心
01/14 15:28, 32F

01/14 15:28, 6年前 , 33F
體會空性是一回事 證量能否通達十方又是一回事
01/14 15:28, 33F

01/14 15:32, 6年前 , 34F
聲聞是指他要依靠語言文字去修行開悟。 你說的不聞就
01/14 15:32, 34F

01/14 15:32, 6年前 , 35F
是緣覺乘 他可以顯現內在的覺知 以覺知去深入空性
01/14 15:32, 35F

01/14 15:33, 6年前 , 36F
你就有一點介於聲聞跟緣覺中 但有覺知尚未入覺照
01/14 15:33, 36F

01/14 16:18, 6年前 , 37F
我也不知道是聞還覺,但我常聽大乘人說加持與灌頂,
01/14 16:18, 37F

01/14 16:18, 6年前 , 38F
達賴喇嘛也會幫人灌頂,但我始終無法了解那個到底有
01/14 16:18, 38F

01/14 16:18, 6年前 , 39F
什麼效果,一貫道也有所謂開光,但我跟他們說話時倒
01/14 16:18, 39F
還有 36 則推文
01/14 19:47, 6年前 , 76F
<半信佛法>前 , 亦可是緣起 , 然對這類眾生則要非常小心
01/14 19:47, 76F

01/14 19:48, 6年前 , 77F
千萬不要讓他起謗佛之意 , 那時 可能就斷他的佛緣了.
01/14 19:48, 77F

01/14 19:49, 6年前 , 78F
未來 要再結佛緣 , 就不知道要到何時了.
01/14 19:49, 78F

01/14 19:53, 6年前 , 79F
由上述若再延伸,
01/14 19:53, 79F

01/14 19:54, 6年前 , 80F
今天,若有一行 或 有一法,
01/14 19:54, 80F

01/14 19:55, 6年前 , 81F
會害一位眼前的眾生斷了佛緣 , 甚至 下地獄.
01/14 19:55, 81F

01/14 19:55, 6年前 , 82F
難道 , 我們不會跟去嗎
01/14 19:55, 82F

01/14 19:56, 6年前 , 83F
在後學的認知中 , 後學應該也會跟著去.
01/14 19:56, 83F

01/14 19:56, 6年前 , 84F
(祖父早就為後學命名為:下地獄 了) XD~
01/14 19:56, 84F

01/14 19:57, 6年前 , 85F
(純屬玩笑
01/14 19:57, 85F

01/14 19:57, 6年前 , 86F
應該說 , 在四弘願中 , 已向釋迦立誓 : 眾生無邊誓願度
01/14 19:57, 86F

01/14 19:58, 6年前 , 87F
今日害人下地獄 , 當然就會跟過去 渡他了.
01/14 19:58, 87F

01/14 19:58, 6年前 , 88F
以上 是後學的淺見 , 分享參考.
01/14 19:58, 88F

01/14 19:58, 6年前 , 89F
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01/14 19:58, 89F

01/14 22:23, 6年前 , 90F
就是網路最流行的看法,來自禪宗的釋義,天星覺得蠻合
01/14 22:23, 90F

01/14 22:23, 6年前 , 91F
理的。
01/14 22:23, 91F

01/14 22:45, 6年前 , 92F
謝謝天星大分享
01/14 22:45, 92F

01/14 22:46, 6年前 , 93F
上述 是後學在實修老禪師所指導的禪,所領悟的淺見。
01/14 22:46, 93F

01/14 22:47, 6年前 , 94F
老禪師所傳之禪法,就如六祖慧能大師在廚房中悟道一般
01/14 22:47, 94F

01/14 22:47, 6年前 , 95F
01/14 22:47, 95F

01/14 22:48, 6年前 , 96F
專心廚務而見自性本心,
01/14 22:48, 96F

01/14 22:49, 6年前 , 97F
由此,其實多數教外人士,其實也能見自性本心。
01/14 22:49, 97F

01/14 22:50, 6年前 , 98F
只差別在 對方同不同意這是自性本心,而已。
01/14 22:50, 98F

01/14 22:51, 6年前 , 99F
後學 也是因著思考六祖的這段,因而領悟出這淺見 分享
01/14 22:51, 99F

01/14 22:51, 6年前 , 100F
參考
01/14 22:51, 100F

01/14 23:25, 6年前 , 101F
能不昏沈不散亂,這就是定了。並沒有玄之又玄的東西,但
01/14 23:25, 101F

01/14 23:25, 6年前 , 102F
知易行難。
01/14 23:25, 102F

01/15 00:42, 6年前 , 103F
學佛修行不是考試,沒有成就感,也沒有對抗者,也無需
01/15 00:42, 103F

01/15 00:42, 6年前 , 104F
比較或佔有,我們只是運氣好碰到方法了解自己和整個世
01/15 00:42, 104F

01/15 00:42, 6年前 , 105F
界,這一個房間沒有別人,就是自己和自己,如果還要依
01/15 00:42, 105F

01/15 00:42, 6年前 , 106F
著習氣產生的各種妄想造作,那撿到的任何秘笈都只是小
01/15 00:42, 106F

01/15 00:42, 6年前 , 107F
說而已,對我們對身邊的人都沒有任何意義。
01/15 00:42, 107F

01/15 00:47, 6年前 , 108F
我們撿到的法門,修到的果位,不是武器,也不是權力,也
01/15 00:47, 108F

01/15 00:47, 6年前 , 109F
不是自我認同的任何東西,是捷徑!但也要願意走,不願意
01/15 00:47, 109F

01/15 00:47, 6年前 , 110F
走,光比光說,人還在原點,還在路上鬼打牆。這是非常可
01/15 00:47, 110F

01/15 00:47, 6年前 , 111F
惜的事情。
01/15 00:47, 111F

01/15 08:42, 6年前 , 112F
佛教是無常,隨世間因緣的變化,佛教是會一直改變,改變是為
01/15 08:42, 112F

01/15 08:44, 6年前 , 113F
適合配合眾生根性,更為了佛法能繼續延續下去,佛教是一直
01/15 08:44, 113F

01/15 08:46, 6年前 , 114F
變化中,我們佛弟子有責任,使佛法能長久留傳在世間上.
01/15 08:46, 114F

01/15 08:48, 6年前 , 115F
很多佛教派系,佛法越來越淡了,只求信仰,沒有正見智慧,只
01/15 08:48, 115F
文章代碼(AID): #1QMhVKw6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