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增壹阿含經第十八卷目揵連阿羅漢的苦惱?

看板Buddha作者 (Pm)時間7年前 (2017/01/30 03:00), 7年前編輯推噓3(3013)
留言16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漢文大藏經增壹阿含經卷十八(節錄)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125_018 [0639a13]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世尊欲詣羅閱城夏坐,舍利弗亦欲詣羅 閱城夏坐,千二百五十弟子皆欲詣羅閱城夏坐,然舍利弗、目揵連夏坐竟,當取涅槃。 [0639a17] 爾時,世尊將諸比丘、舍利弗、目揵連等,遊羅閱城迦蘭陀竹園,受夏坐已。爾 時,世尊告舍利弗:「今千二百五十弟子,為汝等在此夏坐,然舍利弗、目揵連比丘當取滅 度。云何,舍利弗!堪任與諸比丘說妙法乎我今脊痛,欲小止息。」 [0639a22] 舍利弗對曰:「如是。世尊!」 [0639a22] 爾時,世尊躬襞僧迦利,右脇著地,脚脚相累,計意在明。 [0639a24] 爾時,尊者舍利弗告諸比丘:「我初受戒時,以經半月,得四辯才而作證,義理 具足。我今當說之,分別其義,使汝等知,布現分別之。諦聽!善思念之。」 [0639a27] 諸比丘對曰:「如是。」是時,諸比丘從舍利弗受教。 .............. [0639b11] 是時,尊者大目揵連到時,著衣持鉢,欲入羅閱城乞食。是時,執杖梵志遙見目 連來,各各相詣謂曰:「此是沙門瞿曇弟子中,無有出此人上,我等盡共圍已,而取打殺。 [0639b15] 是時,彼梵志便共圍捉,各以瓦石打殺而便捨去,身體無處不遍,骨肉爛盡 苦惱,不可稱計。 [0639b17] 是時,大目揵連而作是念:「此諸梵志圍我取打,骨肉爛盡,捨我而去。我今 體無處不痛極患疼痛,又無氣力可還至園,我今可以神足還至精舍。」是時,目連即以神 足還至精舍,到舍利弗所,在一面坐。 [0639b22] 是時,尊者大目揵連語舍利弗言:「此執杖梵志圍我取打,骨肉爛盡身體疼痛 實不可堪,我今欲取般涅槃,故來辭汝。」 [0639b25] 時舍利弗言:「世尊弟子之中,神足第一,有大威力,何故不以神足而避乎?」 [0639b27] 目連報言:「我本所造行極為深重,要索受報,終不可避,非是空中而受此報。 然我今日極患疼痛,故來辭汝,取般涅槃。」 [0639b29] 舍利弗言:「諸有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多廣演其義,若彼人意中欲住劫、過 劫,乃至不滅度,何以不住而滅度乎?」 [0639c03] 目連報言:「如是,舍利弗!如來言:『若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欲住壽經劫 者,亦可得耳。』但如來住劫住者,我亦住耳。但今日世尊不久當取般涅槃,眾生之類壽命 極短,又我不忍見世尊取般涅槃。然我身體極為疼痛欲取般涅槃。」 [0639c08] 爾時,舍利弗語目連言:「汝今小停,我當先取滅度。」是時,目連默然不對。 [0639c10] 是時,舍利弗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 欲取滅度,唯願聽許。」 [0639c12] 是時,世尊默然不對。時舍利弗再三白世尊言:「我今正是時,欲取般涅槃。」 [0639c14] 是時,世尊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不住一劫,乃過一劫? [0639c15] 舍利弗白世尊言:「我躬從世尊聞,躬自承受,眾生之類受命極短,極壽不過百 歲,以眾生命短,故如來壽亦短。若當如來住壽一劫者,我當亦住壽一劫。」 ........... 一般來說,證果的聖者有身苦(累世業報所致),但已殺除心苦之賊。痛就痛、沒麼好 煩惱的--(跟佛相比,即便沒有十力與一切知智的普通)阿羅漢也被哥利王支解身體, 應該也不會唉唉叫--滅除煩惱之賊這方面的有餘涅槃解脫境界,對阿羅漢不是問題。 身苦與心苦並不會連動--各位有聽過佛陀因為背痛受不了,乾脆「因為背痛」「很難忍受 」就決定般涅槃嗎? 或是因為「肚子痛」,使得「心理上」「很難忍受」所以般涅槃嗎?好像不是這樣-- 佛陀的肚子痛是因為食物中毒太深,「事實上」、「醫學上」回天乏術所以才去世的。 目揵連雖然說不忍心看佛陀比他早般涅槃--但佛陀事後也有感嘆說他般涅槃前,兩大上首 阿羅漢聖弟子就先般涅槃,是佛教傳教人才的損失--所以目揵連(與舍利弗)兩人腦筋也 不知泰山鴻毛的輕重,就這麼輕易地「決定」般涅槃..... 召集、主持第一次結集的大迦葉雖然有威望,但跟兩位上首弟子比,影響力仍有有差別.... 本來此經所說的一些情況,可以解釋成目揵連被打得遍體鱗傷的「身苦」仍然存在 且可感知,但應該不至於讓阿羅漢「「因為受不了痛苦」「而決定乾脆般涅槃」算了? 這邊使得某些佛理產生大漏洞。 近世高僧阿姜查,身患重病多年,加上阿姜查的神足通應該沒有目揵連那麼厲害可以住世 一劫。阿姜查是無法避過生理規律而不得不死亡。也並不是阿姜查久病纏身充滿苦惱, 不如圓寂云云...目揵連(與舍利弗)如果真住世一劫,以兩大上首聖弟子的威望與智慧、 神通功力,極有可能減緩僧團分裂-- 後世那些主張僧人可持金銀的主張,僧團就可問問舍利弗、目揵連的看法--再等到龍樹講 東講西提倡北傳版本的似法菩薩乘,來顛覆阿含核心法義時、或後世印僧冒出法華經幫十 大聖弟子全部「迴小向大」,住世一劫的舍利弗、目揵連,自然可直接駁斥偽經的胡說八 道。 增壹阿含經成書甚晚,在四阿含中比較有令人傻眼的內容(這另外涉及真偽之辨的寬嚴與 否),尤其是上述經文明顯寫出目揵連不只感知「痛」,甚至有「苦惱」--或許有人說, 該處的「苦惱」也指的是「『身』苦」-- 但僅僅身苦似乎不足以使佛或阿羅漢「欲」取般涅槃。聖者生理上的「痛苦事實」,按佛 理而言,不足以影響其(醫學上的生死)意志」,只有純粹色身的毀壞或退化,使聖者成 為醫學上所謂的死亡(佛法上的般涅槃)-- 或許有人說,目揵連被打到骨頭都碎掉了,所以「事實上」不得不死亡云云--這麼說好像 也沒錯,但此經為何講東講西講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目揵連色身幾近全毀」的「事實 前提」下,還提出住世一劫的建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聽不懂目揵連的生理機能無法恢復 了嗎-- 舍利弗要嘛就不必講廢話,何以舍利弗講出佛理上「色身毀--仍住世」之間不可能並存的 牴觸佛理的廢話?--或其實追根究底,增壹阿含經如同佛學界所言,要仔細考證,因為其 中「有些」部份是後世傳誦者(而不是阿難)自行「增加」的內容.. 然後更妙的是,生理機能看來正常舍利弗,「也決定」般涅槃了--這段「故事(或佛教史 )」在演哪齣啊?--雖然此經稍後有試著藉由佛與舍利弗的對話「給出一些理由」,但總 之理由不太通順,把佛理整體體系硬是生出一些扞格之處。 對比於此經相關段落也談到佛陀生病背痛。至於佛陀,雖然(背)脊痛-- 這是生理的「事實」,也影響「生理上」的開口講經,但這無可厚非-- 佛陀「心理」上可沒看到經文說佛陀「苦惱」(佛陀說「想稍微休息一下」並不意謂 「苦惱」喲--該休息則休息,不是嗎)--但增壹阿含經此卷說目揵連因為疼痛不堪而 「苦惱」....佛陀當凡夫(忍辱仙人)時受肢解身體之身苦,都沒見到「心」生苦惱(憎 恨),聖者目揵連被增壹阿含的後世傳誦者自行補充了這段目揵連(加上舍利弗)「內心 戲」的部份.... 也不知阿難是否真的一開始這麼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218.86.1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85716418.A.4E3.html ※ 編輯: CassSunstein (124.218.86.100), 01/30/2017 14:05:35

01/30 19:41, , 1F
上首弟子一定會比佛先入滅
01/30 19:41, 1F

01/30 19:41, , 2F
除非佛延長壽命 上首弟子才會跟著佛延長壽命
01/30 19:41, 2F

01/30 19:42, , 3F
不可能佛入滅了 上首弟子還繼續活著支持佛教
01/30 19:42, 3F

01/30 19:42, , 4F
至於那些佛經文字的問題 文字語言本來就不精確
01/30 19:42, 4F

01/30 19:43, , 5F
任何文字語言一個字都有很多不同意思 組合起來更複雜
01/30 19:43, 5F

01/30 19:44, , 6F
更何況這些佛經是翻譯過來的
01/30 19:44, 6F

01/30 19:44, , 7F
如果你想知道那些文字的真正意思得去問翻譯佛經的人
01/30 19:44, 7F

01/30 19:45, , 8F
原來翻譯者的意思跟你想的應該不會完全一樣
01/30 19:45, 8F

01/30 19:46, , 9F
這就是為什麼佛弟子學習佛法一定得親近善知識 聽正法
01/30 19:46, 9F

01/30 19:46, , 10F
不應該沒親近善知識 聽正法就只是自己看佛教經典自修
01/30 19:46, 10F

01/30 20:16, , 11F
苦惱應該只是生理加心理的自然反應,我想阿羅漢還是存在這
01/30 20:16, 11F

01/30 20:16, , 12F
些吧..
01/30 20:16, 12F

01/30 20:52, , 13F
原未瞭 今瞭兩人先入滅之理了 另目連苦惱即解為身苦
01/30 20:52, 13F

01/31 02:09, , 14F
剛想到我原何以疑惑:佛有一切知智 必知h大所言佛理
01/31 02:09, 14F

01/31 02:12, , 15F
則經文中佛卻主動詢勸舍利弗住世一劫 變成明知故問?
01/31 02:12, 15F

01/31 14:01, , 16F
很多佛經都有明知故問的內容 目的是要讓其他人更了解
01/31 14:01, 16F
文章代碼(AID): #1OZZl2JZ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