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板Buddha作者 (幸福要懂得耕耘)時間9年前 (2015/05/06 10:15), 9年前編輯推噓13(130168)
留言181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Uguar (零零漆)》之銘言: : 大家都相信在歷史上只出現過一個釋迦牟尼佛,都相信只有一個釋迦國,都 : 相信只有一個悉達多王子。 : 既然如此,其實也沒甚麼好爭的,不管大小乘,如果是同一個人的思想, : 道理就不至於有矛盾,理論就不至於有自打嘴巴的情況。 事實不然。釋尊的教化是強調「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個人吃飯個人飽, 個人消業個人了。換言之,佛法是「自力法門」,而不是一般世俗宗教,主張 「他力救贖」。因此,佛教流變到以他力救贖為主要的修行方法,其實是一種 自甘墮落。當年龍樹菩薩就對於當時印度開始流行的彌陀信仰,提出嚴正的勸 告,結果反而被後世的西方淨土信徒奉為祖師,這就是「末法」--末流之法。 由量變而質變,甚而變質,乃至法滅。 : 這樣想其實就會簡單很多。阿含經真的很奇怪,真的很多可以被質疑阿羅漢 : 於成佛之間還有沒有一個階段。 如果將佛比喻為老師,那麼阿羅漢就是成績滿分的好學生。 佛除了能考滿分以外,他還具有教師的資格,但是阿羅漢不盡然,最多只能當 小老師,這就是佛與阿羅漢的差異。 那我們回頭想,有必要每個人都去修教程、考教檢和教甄,取得教師,甚至公立 教師的資格嗎?告訴你,如果會這樣子想,那絕不是對於教學的熱誠,而是一種 追求名位的貪念在作祟。你看現在一窩蜂的流浪教師前仆後繼的考教甄,就是這 種「功成名就」的心態在作祟。 教學是一種艱難而崇高的志業,普通的經師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天人師」呢? 只可惜,目前台灣大部份的人只看到公立教師的吃飽喝足,養尊處優,就像佛教徒 只看到成佛是至尊至貴的無上榮耀一樣。 捫心自問為什麼要成佛?為什麼非成佛不可?這種心態和一般中下窮人夢想著簽中 威力球第一特獎,獨得數十億,一夕致富又有什麼兩樣?這就是即身成佛的幻想。 務實一點的,寧願花費無數的時間成本,花費 N 輩子來修成一個世界首富,甚至 是成為一方的造物主,讓自己的貪念無限上綱,這不是愚不可及嗎? 以凡夫而言,「成佛」只是貪婪及權力欲的極大化而已,根本不是什麼慈悲心。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對自己尚且要求不能斷盡煩惱,甚至自知根本沒有能力斷盡 煩惱,也就是說,連滿分都考不到,換言之,成績都不及格了,卻又妄想成為誨 人不倦的明師,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為了填補這個不可能的自欺欺人,所以只好設想一個他力救贖的好地方,從此一勞 永逸,一方面藉此消除自卑,又能給自己一個滿足自尊的理由,當個快樂的鴕鳥, 何樂而不為呢?只是,這種滿足貪欲的心理,只會讓自己離釋尊的法教愈來愈遠, 從不及格到考鴨蛋,直至沉淪苦趣,永無出期。 : 可是看看大乘,如今演變成有常識、常心的常見,又變成像婆羅門教一樣的 : 神祇崇拜,要說現今的大乘與阿含經都是出自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的意志, : 實在是不可能。 : 所以阿~呵呵~ : 這真是個問題啊~~ : 其實大乘最接近阿含經的東西都被隱蔽住了,大乘法師再也不說那些接近阿含 : 經的大乘經,深怕自己落入小乘.... : 我只能說是歷史的悲哀.... : 到底結果會如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七種不花錢的布施,施比受更有福..^^ 一、和顏悅色施:和顏悅色的待人。 二、佳言施:言語鼓勵他人。 三、心施:以同理心待人。 四、慈眼施:慈愛和善視人。 五、身施:身體力行助人。 六、座位施:讓座給老弱婦孺。 七、房舍施:歡喜請人來家共聚。 http://blog.udn.com/hedy7103/167510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29.227.1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30878532.A.2C6.html ※ 編輯: caselook (163.29.227.124), 05/06/2015 10:28:17

05/06 11:12, , 1F
推自力法門!
05/06 11:12, 1F

05/06 11:14, , 2F
請教大德 可否分享 龍樹論師 提出勸告的內容呢?
05/06 11:14, 2F

05/06 11:16, , 3F
不過佛陀應以大學教授比喻更好 阿羅漢則如博士
05/06 11:16, 3F

05/06 11:24, , 4F
佛陀是創辦人兼教授 聖弟子是佛陀培育的教授
05/06 11:24, 4F

05/06 11:55, , 5F
隨喜~有道理~
05/06 11:55, 5F

05/06 11:56, , 6F
如來是ph.D,末學是小學生剛註冊~XD
05/06 11:56, 6F

05/06 12:02, , 7F
原始佛教最喜歡說佛跟阿羅漢一樣 又不準人證佛果...
05/06 12:02, 7F

05/06 12:46, , 8F
龍樹菩薩自己就是求生淨土的。= ="
05/06 12:46, 8F

05/06 12:47, , 9F
建議c大還是把龍樹菩薩的<易行品> 認真讀過瞭解內容...
05/06 12:47, 9F

05/06 12:47, , 10F
而非取片段之言,就斷章取義,這樣非常不妥。
05/06 12:47, 10F

05/06 12:48, , 11F
每每拿<易行道>來批判淨土,卻沒讀整篇經文,龍樹菩薩真
05/06 12:48, 11F

05/06 12:49, , 12F
正要表達的是什麼卻誤會甚深,令人感嘆。
05/06 12:49, 12F

05/06 13:05, , 13F
如果龍樹菩薩反對易行道,怎麼自己又會在偈頌中說 :
05/06 13:05, 13F

05/06 13:05, , 14F
若人疾欲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05/06 13:05, 14F

05/06 13:07, , 15F
怎麼又會自己說 :
05/06 13:07, 15F

05/06 13:07, , 16F
阿彌陀等佛,及諸大菩薩,稱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轉。
05/06 13:07, 16F

05/06 13:09, , 17F
龍樹菩薩多處讚嘆持名念佛的殊勝,他自己也是念佛往生。
05/06 13:09, 17F

05/06 13:09, , 18F
這不可以遮住眼睛,視而不見阿 ~ = ="
05/06 13:09, 18F

05/06 13:16, , 19F
y大,這教授水準也太參差不齊了吧~~有人到涅槃前未開金口
05/06 13:16, 19F

05/06 13:16, , 20F
說一句法過呢~~
05/06 13:16, 20F

05/06 13:17, , 21F
<易行品> 完全是龍樹菩薩發自真心,勸人持名念佛的經文..
05/06 13:17, 21F

05/06 13:17, , 22F
卻被有心人扭曲成批判淨土的經文,龍樹菩薩恐怕欲哭無淚
05/06 13:17, 22F

05/06 13:18, , 23F
盡信經不如無經,任何權威抵不上邏輯與智慧的推斷~~這是我
05/06 13:18, 23F

05/06 13:18, , 24F
對你的建議~
05/06 13:18, 24F

05/06 13:18, , 25F
『阿彌陀等諸佛。亦應恭敬禮拜稱其名號。』
05/06 13:18, 25F

05/06 13:19, , 26F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是故常應憶念以偈稱讚』
05/06 13:19, 26F

05/06 13:19, , 27F
你如真信緣起,就不該執著於佛經的內容,阿含經也不該執著
05/06 13:19, 27F

05/06 13:19, , 28F
這些都是龍樹菩薩在易行品,多處強調的..怎可不見呢 ?
05/06 13:19, 28F

05/06 13:22, , 29F
南無阿彌陀佛
05/06 13:22, 29F

05/06 13:36, , 30F
金剛經: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
05/06 13:36, 30F

05/06 13:36, , 31F
不異語者。
05/06 13:36, 31F

05/06 13:37, , 32F
未成佛前的「邏輯與智慧的推斷」,充其量只是妄念罷了
05/06 13:37, 32F

05/06 13:40, , 33F
不信淨土就罷,但沒必要曲解淨土經文。
05/06 13:40, 33F

05/06 13:43, , 34F
《佛說長阿含經》「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
05/06 13:43, 34F

05/06 13:44, , 35F
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者何。
05/06 13:44, 35F

05/06 13:44, , 36F
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
05/06 13:44, 36F

05/06 13:44, , 37F
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
05/06 13:44, 37F

05/06 14:22, , 38F
s大,當然,信是很重要的,但基督徒也會跟你說,上帝的智慧是
05/06 14:22, 38F

05/06 14:23, , 39F
你無法測度的,你只能信不能懷疑.所以,只能乖乖照單全收?
05/06 14:23, 39F
還有 102 則推文
05/06 21:57, , 142F
阿羅漢以斷除見欲 基本上會慈愛的好言相勸 勸不聽就遠離
05/06 21:57, 142F

05/06 21:59, , 143F
還有 僧團中的 默擯梵罰
05/06 21:59, 143F

05/06 22:01, , 144F
"假"阿羅漢都是氣呼呼的駁斥外道,那你這又是一廂情願了
05/06 22:01, 144F

05/06 22:03, , 145F
就好比是一場全國佛教會議,大家理性的把法義陳述釐清即可
05/06 22:03, 145F

05/06 22:04, , 146F
,雖明為護教,實在只是把話講清楚而已,讓後世有所遵循~
05/06 22:04, 146F

05/06 22:06, , 147F
阿羅漢當然不會諍,但不表示他不會表明他的看法~~
05/06 22:06, 147F

05/06 22:06, , 148F
^ ^ 我看到見欲的經文(雜546經) 有些慚愧 就不回應了
05/06 22:06, 148F

05/06 22:08, , 149F
而且你還有個問題,妖魔化部派,阿羅漢事實散見於各部派中
05/06 22:08, 149F

05/06 22:14, , 150F
不錯啊~能自省啊~~其實你的用心是好的,但急於讓大家知道
05/06 22:14, 150F

05/06 22:16, , 151F
引發大家的"熱議",又不能消除眾人之疑惑與問難, 令人懷疑
05/06 22:16, 151F

05/06 22:17, , 152F
你的根本原因究竟是慚愧還是閃躲~~
05/06 22:17, 152F

05/07 06:15, , 153F
是閃躲 不敢承認自己臉腫腫~~~深入多看幾篇討論就知道了 但
05/07 06:15, 153F

05/07 06:17, , 154F
卻會壞了初入佛法之人的善根 還好板上有諸位大大解釋 不然
05/07 06:17, 154F

05/07 06:18, , 155F
真會讓他達到目的吧???(是傳法還壞法 呵呵) ~南無阿彌陀佛~
05/07 06:18, 155F

05/07 09:31, , 156F
謝謝 i大 與 y大
05/07 09:31, 156F

05/07 09:33, , 157F
我沒有妖魔化部派 是部派不依經 搞得變質分化
05/07 09:33, 157F

05/07 09:41, , 158F
尤其在分別說部主導的第三次結集
05/07 09:41, 158F

05/07 09:44, , 159F
分別說部 以自部推崇的 舍利弗阿毗達摩 影響了後面思想
05/07 09:44, 159F

05/07 09:52, , 160F
我也沒有 "急於" 想讓各位知道什麼?
05/07 09:52, 160F

05/07 10:04, , 161F
你自己讀一讀 自己的回文 反而是你們在批評阿羅漢居多
05/07 10:04, 161F

05/07 10:09, , 162F
我若一直回 會造成你們一直造口業 非我樂見
05/07 10:09, 162F

05/07 10:27, , 163F
唉~到底誰在造口業還未可知哩~
05/07 10:27, 163F

05/07 10:28, , 164F
我早就講過:阿羅漢也是非常了不得,只是他跟佛就是不一樣
05/07 10:28, 164F

05/07 10:30, , 165F
佛經上關於阿羅漢的描述多的是的呢~連南傳也承認阿羅漢
05/07 10:30, 165F

05/07 10:31, , 166F
的確不如佛~~這點除了極端原始教義信徒外幾乎是共識
05/07 10:31, 166F

05/07 10:35, , 167F
言下之意就是指第三次結集的阿羅漢都假的 批評的是你吧
05/07 10:35, 167F

05/07 10:41, , 168F
阿含經裡就有很多阿羅漢的敘述~~請自查~~
05/07 10:41, 168F

05/07 10:46, , 169F
說我在批評阿羅漢~~就等於是說我在批評阿含
05/07 10:46, 169F

05/07 11:07, , 170F
回 M大 我想講的是 舍利佛阿毗達摩 的問題
05/07 11:07, 170F

05/07 11:08, , 171F
請勿任意延伸, 這部論問題頗大。
05/07 11:08, 171F

05/07 11:10, , 172F
回i大 原始佛教也認為 佛陀一樣是最大的導師
05/07 11:10, 172F

05/07 11:12, , 173F
聖弟子是佛陀教出來的弟子 老師與弟子都是解脫生煩惱的
05/07 11:12, 173F

05/07 11:14, , 174F
解脫生死煩惱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05/07 11:14, 174F

05/07 11:18, , 175F
這我同意啊~~在t大的推文就表明我的看法~
05/07 11:18, 175F

05/07 11:22, , 176F
我真的覺得 我們沒什麼好爭的
05/07 11:22, 176F

05/07 11:24, , 177F
問題是 在下質疑大乘經的出處 所以我就成了箭靶
05/07 11:24, 177F

05/07 11:40, , 178F
俱舍論 也是受到 舍利弗阿毗達摩 有問題的見解影響
05/07 11:40, 178F

05/07 12:27, , 179F
俱舍分有,上俱舍,與下俱舍。下部俱舍是世親的《阿毘達
05/07 12:27, 179F

05/07 12:28, , 180F
磨俱舍論》,下部俱舍是無著的《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05/07 12:28, 180F

05/07 12:30, , 181F
誤字更正:上部俱舍是無著的《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05/07 12:30, 181F
文章代碼(AID): #1LINb4B6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LINb4B6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