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獨覺 緣覺 與 佛陀 的不同

看板Buddha作者 (horsetiger)時間10年前 (2013/08/31 23:01), 編輯推噓2(2018)
留言20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大智度論》:云何分別聲聞辟支佛? 答曰。道雖一種而用智有異。若諸佛不出佛法已滅。是人先世因緣故。獨出智慧不從他聞 。自以智慧得道。如一國王出在園中遊戲。清朝見林樹華?蔚茂甚可愛樂。王食已而臥。 王諸夫人婇女。皆共取華毀折林樹。王覺已見林毀壞而自覺悟。一切世間無常變壞皆亦如 是。思惟是已無漏道心生斷諸結使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即飛到閑靜林間。如是等因緣。 先世福德願行果報。今世見少因緣。成辟支佛道如是為異。 復次辟支佛有二種。一名獨覺。二名因緣覺。因緣覺如上說。獨覺者。是人今世成道。自 覺不從他聞。是名獨覺辟支迦佛。獨覺辟支迦佛有二種。一本是學人在人中生。是時無佛 佛法滅。是須陀洹已滿七生。不應第八生自得成道。是人不名佛。不名阿羅漢。名為小辟 支迦佛。與阿羅漢無異。或有不如舍利弗等大阿羅漢者。大辟支佛亦於一百劫中。作功德 增長智慧。得三十二相分。或有三十一相或三十二十九相乃至一相。於九種阿羅漢中智慧 利勝。於諸深法中總相別相。能入久修習定。常樂獨處。如是相名為大辟支迦 佛。」 2.^ 《瑜伽師地論》卷34:「云何獨覺種姓。謂由三相應正了知。一者本性獨覺先未證得 彼菩提時有薄塵種姓。由此因緣於憒鬧處心不愛樂。於寂靜處深心愛樂。二者本性獨覺先 未證得彼菩提時有薄悲種姓。由是因緣於說正法利有情事心不愛樂。於少思務寂靜住中深 心愛樂。三者本性獨覺先未證得彼菩提時有中根種姓。是慢行類。由是因緣深心希願無師 無敵而證菩提。」 (CBETA, T30, no. 1579, p. 477, c6-14) 除此之外 以發菩提心的角度來看獨覺與聲聞的差異 聲聞者:八萬劫回心 獨覺者:二萬劫回心 獨覺為何稱為中聖的其中一個原因: 發菩提心的時機也不相同 辟支佛乘。入於涅槃而永滅 但再來比較菩薩與辟之佛 其實菩薩是可以 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而不永滅的 但這要怎麼做到? 再來看看首楞嚴三昧經的補充 我於其中三百六十億世。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爾時一切眾會心皆生疑。若入涅槃不應復 還生死相續。今文殊師利。何故作如是言。世尊。我念過世劫名照明。我於其中三百六十 億世。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是事云何。爾時舍利弗承佛神旨。白佛言。世尊。若人已得 入於涅槃不應復有生死相續。云何文殊師利。入涅槃已還復出生。佛言。汝可問之文殊師 利。自當答汝。時舍利弗。問文殊師利言。若人已得入於涅槃。於諸有中不復相續。汝今 云何而作是說。世尊。我念過去照明劫中。三百六十億世。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此義云 何。 舍利弗。彼時照明劫中。有佛出世號曰弗沙。利益世間諸天人已入於涅槃。是佛滅後法住 十萬歲。法滅之後其中眾生。於辟支佛有度因緣。假使百千億佛。為之說法不信不受。唯 皆可以辟支佛身威儀法則而得度脫。是諸眾生皆共志求辟支佛道。是時無有辟支佛出。是 諸眾生無處得種善根因緣。我於爾時為教化故自稱我身是辟支佛。隨諸國土城邑聚落。皆 知我身是辟支佛。我時皆為現辟支佛形色威儀。是諸眾生深心恭敬。皆以飲食供養於我。 我受食已。觀其本緣所應聞法。為解說已。身 飛虛空猶如鴈王。是時眾生皆大歡喜。以恭敬心頭面禮我。而作是言。願使我等於未來世 皆得法利如今是人。舍利弗。以是因緣成就無量無數眾生令種善根。我時觀察知諸人眾供 養我食生懈厭心。即時告言。我涅槃時至。百千眾生聞是語已。各持華香雜香蘇油。來至 我所。我於爾時入滅盡定。以本願故。不畢竟滅。是諸眾生謂我命終。供養我故以香薪潸 而燒我身。謂我實滅。我時復至異國大城。自稱我是辟支佛身。其中眾生亦以飲食來供養 我。我於其中示入涅槃。亦謂我滅。皆來供養共燒我身。如是舍利弗。我於爾時滿一小劫 。三百六十億世。作辟支佛身示入涅槃。於諸大城。一一皆以辟支佛乘。度脫三十六億眾 生。舍利弗。菩薩如是。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而不永滅。 因此菩薩藉者要化眾生的本願力 能做到以辟之佛來化眾生 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回歸軸心主題 獨覺 與佛菩薩的另一個最大差異在哪? 其實簡單的判別就是六波蘿蜜行 以禪波羅蜜來說 《大智度論》: 問曰:『阿羅漢、辟支佛俱不著味,何以不得禪波羅蜜?』 答曰:『阿羅漢、辟支佛雖不著味,無大悲心,故不名禪波羅蜜。』」諸佛菩薩,了達諸 法實相,行住坐臥,語默動靜,定慧不二,悉在禪中,故具足無量功德,能起恆沙妙用。 吾人若能秉持著清淨心、大悲心修習禪定,必能洗滌煩惱塵垢,達到定心、明心、淨心之 境界,圓滿禪波羅蜜。 差別在於 "大悲心" (1)大悲心 佛陀:有大悲心 辟之佛:無大悲心 (2)波羅蜜 佛陀:十波羅蜜圓滿 辟之佛:波羅蜜未圓滿 (3)涅盤 佛陀:無餘涅盤 辟之佛:有餘涅盤 (4)菩提心 佛陀:已發 辟之佛:未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48.137 ※ 編輯: horse1200 來自: 111.248.48.137 (08/31 23:07) ※ 編輯: horse1200 來自: 111.248.48.137 (08/31 23:17)

09/01 09:17, , 1F
大小乘定義的涅槃似乎不太一樣
09/01 09:17, 1F

09/01 09:32, , 2F
很明顯的不一樣
09/01 09:32, 2F

09/01 10:35, , 3F
我的了解,要解脫滅苦的前提就必須見法,亦即能見因緣法
09/01 10:35, 3F

09/01 10:36, , 4F
從這個角度看,不管辟支佛或佛,都是緣覺
09/01 10:36, 4F

09/01 10:37, , 5F
都是見因緣法,知因緣起與滅的流程,而能解脫,究竟苦邊
09/01 10:37, 5F

09/01 10:40, , 6F
因緣法是法住法界,不管有佛無佛,因緣法都存在
09/01 10:40, 6F

09/01 10:41, , 7F
佛陀是我們這個世界第一個自證因緣法則的人
09/01 10:41, 7F

09/01 10:43, , 8F
辟支佛則是第二個以後自己證得因緣法的人
09/01 10:43, 8F

09/01 10:44, , 9F
因為第一個只能有一個,所以我們這個世界只能有一個佛陀
09/01 10:44, 9F

09/01 10:45, , 10F
因為法住法界,所以不排除有人可以不經由聽聞佛陀的法
09/01 10:45, 10F

09/01 10:45, , 11F
而自證因緣法
09/01 10:45, 11F

09/01 10:47, , 12F
照原始經典,佛陀教化的目的在教大家滅苦,滅除煩惱
09/01 10:47, 12F

09/01 10:48, , 13F
涅槃是苦、煩惱的止息。不論阿羅漢、辟支佛、佛陀,他們
09/01 10:48, 13F

09/01 10:49, , 14F
的涅槃都是一樣的涅槃,都是苦、煩惱的止息。沒有說佛陀
09/01 10:49, 14F

09/01 10:50, , 15F
的涅槃比較能滅苦,而辟支佛和阿羅漢的涅槃比較不能滅苦
09/01 10:50, 15F

09/01 10:52, , 16F
而滅苦的方法,佛陀在道締(例如37道品)裡講得很清楚
09/01 10:52, 16F
北傳大乘佛教的中觀學派:大小乘的涅槃定義是相當的 《中論》中說: 受諸因緣故,輪轉生死中,不受諸因緣,是名為涅槃。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 但如果我們有閱覽過大般涅槃經 再依照法相宗的分類,可以明確知道 涅槃有四種: 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二.有餘依涅槃,三.無餘依涅槃,四.無住處涅槃。 大般涅槃:佛於四種涅槃都具足的, (1)是具足圓滿二乘人的有餘依、無餘依二種涅槃, (2)佛陀具足菩薩七住位時所證,(等覺位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菩薩五十一階位的修證 二乘無法證知 (3)佛地的無住處涅槃;連等覺菩薩也無法證得的,此涅槃境界為佛能證 二乘的斷惑: 見惑煩惱 思惑煩惱 二乘未斷的煩惱:塵沙惑 在三乘菩提中的佛菩提道修行過程當中,菩薩需經三大阿增祇劫的次第修行,才能究竟滅 除所知障中所斷的惑即是塵沙惑,也就是修證一切種智上面所應該斷除的過恆河沙數微細 無明煩惱。 無明眾生、聲聞學人、已解脫無學阿羅漢、辟支佛,對法界實相─如來藏真如心體是不知 不證,所以縱能盡斷見思惑的一切煩惱障,仍有塵沙惑。 因此佛地獨有的涅槃境界 是真正的常樂我淨(詳見大般涅槃經) ※ 編輯: horse1200 來自: 111.248.48.246 (09/01 11:41)

09/01 11:52, , 17F
最早是涅槃就涅槃,沒分那麼多種也沒分有餘無餘 :~~
09/01 11:52, 17F

09/01 12:21, , 18F
恩~其實涅槃離末法眾生太遠,倒可以先從基本十善業修基礎
09/01 12:21, 18F

09/01 19:47, , 19F
反正就先瞭解能瞭解的,有分歧的先放一邊,看看以後能
09/01 19:47, 19F

09/01 19:47, , 20F
否瞭解。
09/01 19:47, 20F
文章代碼(AID): #1I8WL5oX (Buddha)
文章代碼(AID): #1I8WL5oX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