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什麼時候用NMR什麼時候用X-ray解結構?

看板Biotech作者 (錢可以解決的都不是問題)時間16年前 (2007/09/10 01: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我們實驗室是做蛋白質結構的 想分享一下從老師那裡和自己的實驗心得 ^^ [如果不符合版規請版主不用客氣^^"] ※ 引述《timbrian (perk yourself up)》之銘言: : ※ 引述《ronall (暱稱小公主的!扣十分先)》之銘言: : 稍微修飾一下 文章會更完美 : : 就我所知的說一夏 : : 我是化學所的生化組 : : 我做的是蛋白研究 : : 理論上而言 : : 我盡可能希望獲的蛋白的NMR圖譜 : : 因為NMR適用於水溶液的環境 : : 對於bio而言 : : 這點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 : 因為僅有在這樣的條件下 : : 才能說是看見蛋白在生物體中的真實結構 : 首先 沒有一個很嚴謹的結構生物學家會那麼肯定說他所解出的結構 : 就是生物體中的真實結構 : 無論是 X-ray, NMR, EM 都是在in vitro 的條件 : 且各有其嚴苛的條件下所做出的結構 : 這些離生物環境都很遠 : 做cell bio 或 biochem 的人也很少說他們做的就是為 in vivo的真實情況 完全同意 t 大 過去的確也有 paper 比較在 X-ray 和 EM 下的結構的確有差異 可以發現某些蛋白質堆疊的面的結構受到壓縮 水溶液環境下 NMR 的結構的確有可能較接近生理條件 但是也有很多 paper 會引用蛋白質結晶仍具有其活性的 data 來證明其結構的真實性 [我想到的是 lysozyme XD] 所以誠如 t 大所言 沒有一個被解出的結構可以說就是真實的結構 [測量就會有誤差嘛 (笑)] 不過畢竟這些結構不是人親眼所見 科學家只能用其他實驗方法佐證實驗結果的正確性 : : 而X-Ray : : 在檢測前有個前提 : : 就是必須養晶 : : 無論是哪種蛋白 : : 通常在養晶時必須加入一些重金屬作為晶核 : : 或是與蛋白敖合形成晶種 : : 即便有不加入重金屬而養晶的方式 : : 都無法比NMR方式肯定的說 : : 這是在生物體中較為真實的存在結構 : : 但NMR檢測也是有缺點的 : : 就是必須相較於X-Ray而言 : : 必須要有相當程度的濃度才能檢測 : X-ray 所須濃度與 NMR 所須濃度是 case by case : 都不低 難比誰高誰不高 X-ray 解析結構受限於養晶 [淚推~~~~~] 不過養晶的過程中就算需要加入重金屬也不是要作為晶核 如果想要解出結構的蛋白質已經有類似的結構被解出 在得到繞射點數據後可以利用一些軟體 (CCP4) 以 MR 的方式解出 如果是完全沒有類似結構 就會需要利用重金屬當作參考 (啊好複雜@@) 有的時候也會利用 Se-Met 所以不一定會需要使用重金屬 至於濃度上的問題 t 大說的真是令人感動 @@ 真是 case by case 不過如果可以準備多點蛋白質 均質一點 可以得到較好的結果 : : 而通常 : : 我們盡可能使用N label (N同位素標定)的方式檢測 : : 但是硬是要養出被同位素標記的蛋白通常都是不容易的 : : 因為是屬於強迫性的方式供給菌種極為少量的養分 : : 迫使菌種吸收同位素生產蛋白 : : 因此產率通常都很低 : : 此外 : : 蛋白是種大型分子 : : 因此通常低磁場的NMR圖譜是不能看的 : : 在我的實驗室中 : : 都是送到我學校的NMR 600MHz 貴儀中心進行2D NMR檢測 : : (國內學校單位有這樣的機型的不多見) : 國內 800MHz 就 NCHU 與 GRC 吧 : : 而X-Ray在樣品的製作上是容易的許多 : ......................... 嗯.... r.d.s 不一樣吧? 在之前還沒有實戰經驗的時候 我一直以為 純化蛋白質是最痛苦的 @@ 後來發現養晶更是一種煎熬 @@ 然後有機會上機的時候又發現 就算晶長出來了 繞射點也不見得好 [爛爛的繞射點俯拾即是 Orz] 所以我覺得這也是 case by case 解析結構真是門藝術 @@ : : 解析通常也不錯 : : 但是唯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 : : 這樣的結構並不是存在於水溶液環境底下的 :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並非是不含水的 : 蛋白質晶體晶格中常含有 30~70% 水分子 : 只是有些 PDB file 中省略掉了 : 甚至可以說蛋白質結晶是固像的水溶液的 : 沒有水的蛋白質結構不大可能是正確的 : peptide 一定跟水有某方面的作用力 : 是否為水溶液並非 X-ray 問題的核心 : 真正有問題的 : 當然有時蛋白質結晶在較嚴苛環境下 (如高鹽, 較極端 pH 質...等等) : 結構可能與生理有些出入-----------* : 但只要有結構 仍有其參考度的存在 : 此外 常常有 map 不見的情況發生 : 這些 map 不見的區域也常為蛋白質有其 function 重要的區塊 : 當然 dynamic 狀態 information 不足也為其 X-ray 結晶學的重要缺點 :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問題 就不一一說明 : *注 : 這句話也為一個伄詭 既然沒人能說何為生理環境的真實面貌 : 當然也只能以現有 data 為解釋 不能同意 t 大更多 也正如我前面提到的 這個部份也是結構生物學家爭論不已的 不過也因為提出過實驗數據 證明就算是結晶狀態下的蛋白質仍具有活性 但也不能否認 r 大所說的 不是水溶液下的確很令人詬病 只是 X-ray 結構解出的時候 如果完全沒有水分子那這個結構大概也不可信吧 不過 PDB file 中並沒有省略掉水分子 只是用來開啟 PDB file 的軟體有沒有顯示出來 不然直接使用記事本開啟 PDB file 檔的時候 一定可以看到水分子的空間位置座標 而 t 大提到真正的問題 我想其實可以在拿到結晶的時候省視一下結晶條件 或是在篩選養晶條件是會略過過於嚴苛的環境 這樣都可以提高所得到 X-ray 結構的可信度 map 看不見 常是因為該區的 flexibility 太高 如果說是酵素的 active site 則常會使用 substrate 的 analog 來穩定過渡結構 或是做一些 point mutation 來改善 雖然說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 不過就像 t 大所說的 無法一一說明 或許這也是我們該回答的問題 X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早期認為若把所有生物分子結構解出來 : 生物學就到底了 : 其實很多問題的開端 正是等結構解出來了後才又蹦出一堆來 : 生物分子的交互作用 四級結構的變化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 條控 等一堆都還要各領域的投入 : 結構只是工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還有 即便是結構的 paper , 也不要全信 paper 內所提的所有論點 : 雖說做結構的人會說眼見為評 : 但同一個結構 不同的解釋有時會差的天差地遠的 : 光我們自己發表的結構 內部就有不同的意見 : 這些很多在文中都不會說的 同意 t 大的說法 解出一個結構通常都會花掉的都是很多很多的錢 如果把分子結構解出來就當成一個結束實在是很可惜 應該好好利用其他的實驗方法 將這些結構的結果用以參考 結構只是輔助 不是個終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做結構的人越來越多了~~ 不知道可不可以開個版來分享一些實驗心得?? 台灣有很不錯的 NSRRC 的光源可以利用 真希望可以有更多有經驗的人分享實驗心得~~~ -- 尋找在程式中片刻的寧靜... 我願能將心靈沈澱 結晶... 讓晶體一點一點散發淡淡的濃純香郁... 送給單純的你 祝福 找到屬於自己最原始的愛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225.11
文章代碼(AID): #16v39tLM (Biote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v39tLM (Bio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