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鐮刀型血球貧血症的題目

看板Biology作者 (焱)時間13年前 (2011/07/03 22:15), 編輯推噓5(503)
留言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cartervun (真假莫辨)》之銘言: : 【問題】:某黑人部落中,具有鐮刀型血球性狀的人多達40%,若此部落共有2400人,則 : 約有幾人死於鐮刀型血球貧血症? : (A)400人 (B)100人 (C)24人 (D)200人 : 答案: C : 【個人看法】:具性狀者應該只剩SS',因為S'S'出生不久就死亡 所以 SS'=40% : 之後就不會算了... 請教高手 謝謝!!! 來騙p幣@@ 根據公式 A^2+2Aa+a^2=1 SS'=0.4=2Aa Aa=0.2 由於A與a出現機率是1/2 故可得A和a皆為0.1 題目問死掉的, 也就是S'S', 也就是a^2=(0.1)^2=0.01 2400*0.01= 24 好幾年前的東西了...應該是這樣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22.0.46

07/03 23:00, , 1F
我以為p(A)+p(a)應該要等於 1
07/03 23:00, 1F

07/03 23:02, , 2F
喔我剛才沒看懂你的前後文: p(A)=0.9 p(a)=0.1
07/03 23:02, 2F
嗯...貌似我文中的A與a與你所指的A與a所代表的意義好像不同耶 如果要精確一點,你應該是指p(S)=0.9 p(S')=0.1 當你看到我用2Aa=0.4時, 0.4是40% 是代表人數 印象中如果這題要算基因頻率的話, 他還必須提供不得貧血的人的人數和死掉的人數 單就你從貧血的人數就能推算出S和S'的基因頻率, 感覺是有點奇怪 ※ 編輯: Cabernets 來自: 203.222.0.46 (07/04 00:04) 心情好, 再討論一點 其實前面的結果下來已經可以知道不得貧血的人有1416人, 貧血的有960人 死掉的有24人 這樣就可以算出p(S)=開根號(1416/2400)=0.77 p(S')=開根號(24/2400)=0.1 這時你可以發現p(S)+p(S')=0.87 他並不等於1 這是可能的, 因為p(S)+p(S')=1 只存在理想的情況下 以上都是印象, 若有錯的話, 有請高高手XD ※ 編輯: Cabernets 來自: 203.222.0.46 (07/04 00:20)

07/04 01:29, , 3F
老師有問題(舉手) Aa=0.2 是A*a吧 如何得到A=0.1 a=0.1
07/04 01:29, 3F
╯口╰ 我的解釋可能有點複雜...概念包括微積分(應該吧)、生物統計 (1) A^2+2Aa+a^2 是一個函數, 在這裡將他理想化, 所以是一個鐘型曲線 如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Normal_distribution_and_scales.gif
(2) A^2+2Aa+a^2=1, 指將曲線下的面積設定為1(整個族群=2400人) 曲線左方設定為a, 右方為A 接下來我用比喻的, 可能比較好理解 假設今天你左邊坐一個宅男右邊是正妹 宅男放了一個臭屁(S'),正妹散發出清香(S), 而中間的你聞到兩種味道(SS') 又你發現他們味道的強度皆一樣(S與S'出現的機率皆為1/2) 套用公式,得只能聞到屁味道的範圍(S'S')為A^2=(0.5)^2=0.25, 同理清香(SS)也是0.25 而兩種味道皆有的範圍(SS')為2Aa=2*0.5*0.5=0.5 在這裡可以發現當S'S'=0.25時, 一個S'代表0.125 回到題目, 他說40%的人得貧血, 故想像今天你同時聞到臭與香的範圍變為0.4(2Aa) 但強度(機率)依然不變, 所以2Aa=0.4, Aa=0.2 在這團味道中(SS'=0.2), 已知兩者強度一樣, 故可推論有一半是臭, 一半是香 所以得到S=0.1, S'=0.1 這p幣賺的好辛苦@@ ※ 編輯: Cabernets 來自: 203.222.0.46 (07/04 08:25)

07/04 08:33, , 4F
正妹一定香很多XD
07/04 08:33, 4F

07/04 10:39, , 5F
天資不夠 完全無法理解
07/04 10:39, 5F

07/11 01:12, , 6F
SS' XSS'= SS+ 2SS'+S'S'
07/11 01:12, 6F

07/11 01:13, , 7F
所以你的推論是對的~不過這題出的很爛就是了~
07/11 01:13, 7F

07/11 12:24, , 8F
他的推論在你上面寫的那行是對的,有問題的是其他地方
07/11 12:24, 8F
文章代碼(AID): #1E47b_3a (Biolog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47b_3a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