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U某人的小松未歩series(with Peter)-1

看板Being作者 (有種就衝著我來)時間15年前 (2009/07/02 11:52),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PART2+3隔日放送!! U某人和Peter的小松未歩 SERIES Motivation: 亂入了Chika大姐兩個series,自己也主寫了MAIK series,這次小松series是老早就就預 定好的。小松的歸隱現在想起,其實是GIZA開鍘歌手的喪鐘起響,BEING面臨新一次的改 朝換代,而像我這種BEING老粉絲也不得不在BEING改變之下做出去留的選擇。就好像是 RINA對於C嬸的意義,小松的歌從「謎」到最後的「happy ending」,就好像是見證從90 年代的BEING,一路到GIZA,甚至是現在的Northern Music一樣的感情吧。 這次的series因為C嬸正忙於他的另一篇大作,和我合寫文章的是好友Peter,音樂網站 carmen vitalis的副版主,相信它可以帶給我們許多和我並不一樣的有趣觀點,讓我們熱 切歡迎他(熱烈鼓掌)。 Peter: 想不到第一次和U某合寫的對象會是小松未歩……對於我這種非Being飯來說,關注過GIZA 的時期也只限於短短的2001-2003年,對於Being的改朝換代我也沒有太大感覺,因為個人 認為Being的音樂真的越來越不行,連小松也是越走越進入一個死胡同,最後也要選擇引 退。不過小松算是除GC以外我難得叫做喜歡過的Being單位,而且我算聽得很足,所以我 也應該夠資格寫寫自己對這個Being老臣子的感想吧。 PS. 小松未歩,請各位注意那個「歩」和我們一般中打的「步」有一個微妙的差別,日文的漢 字常常和我們用的國字有些許的不同,本篇為求精確,會使用日文的漢字以示尊重,希望 各位也能使用正確的漢字稱呼歌手。 Peter: 我也是經常打錯「歩」字的人,真是慚愧…… Overture: 小松未歩,BEING於90年帶黃金時期留下的遺老之一,歷經了ZAIN,Amemura O-Town等顛 沛流離的廠牌轉換(但都在BEING旗下),自第三張專輯後正式在GIZA落腳,她算是最後 一個嚴守BEING不宣傳的低調型創作人,整體風格也比較有90年代BEING的氣息,多數對於 GIZA不滿的老fan,通常唯一能夠接受的GIZA人就是小松,也足以證明她在粉絲心中仍是 有獨到的地位的。 Peter: U某你所說的90年代Being氣息應該只到第3張專輯為止orz,之後她的歌日趨軟和pop化, 這點就個人而言其實是有點失望的。另外她的低調是去到連任何現場演出都不參與的地步 ,在日本樂界還真是獨樹一幟。 Prelogue: 其實現在想起,BEING當初並不完全是以「創作女歌手」的身份來培植小松的,不然不會 讓小松同時替那麼多單位提供主打(留著自己用不是很好嗎),不過這也讓不少聽眾見識 到小松初期作曲能力的大爆發,當時BEING幾乎所有男團都有小松的作品,曲風大多是 BEING爽朗的pop rock,幾乎首首是經典,我當年聽開始小松前,就深深的替這些名曲所 吸引,也因此期待她之後self-cover的一天。(但是事後證明有些事還是幻想比較美好 orz) 在講正式debut之前,我們先來review一下這些著名的提供曲。 如同剛剛所說的,基本上當時三大男VOCAL團都有小松的足跡,包刮了Field of View的「 この街で君と暮らしたい」、「大空へ」、「渴いた叫び」;DEEN的「君がいない夏」、 「手ごたえのない愛」、「遠い空で」、「君さえいれば」;WANDS的「錆びついたマシ ンガンで今を擊ち拔こう」。除此之外,還有台灣區聽眾應該很熟悉的,中華一番的ED, 辻尾有紗的「青い空に出逢えた」。 這些歌曲本身的風格雖然大多是被編曲牽著走,以BEING擅長的pop rock包裝過,不過我 們大致上可以看出小松未歩的作曲風格,當中鮮少有詭異的轉調或是和弦,通常曲調都是 以樸實且搶耳的旋律取勝,私認為小松的曲本身是屬於大塚愛這類,以easy-listening的 melody吸引聽眾,而非瑰麗派的大野愛果或是菊池一仁。(順帶一題,這些提供曲我幾乎 沒有不愛的,尤其是「大空へ」和「この街で君と暮らしたい」這兩首FOV的作品,那清 爽的大氣曲編真的很能讓人印象深刻。) Peter: 和大多數fan一樣,我起初認識小松也是由那堆提供曲開始的,正如U某所言,那堆歌絕大 部份都是水準不俗的pop rock,音域也很適合男vocal去發揮(所以後來小松再去 self-cover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大的不協調感)。當中我最喜歡「君さえいれば」和 「渴 いた叫び」,一方面這兩首算是我聽ACG歌曲的啟蒙(分別是中華一番和遊戲王的OP), 另一方面這兩首皆有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個人很喜歡「君さえいれば」的旋律,池田大 介的編曲也很讚,尤其是先靜後快的設定,和outro部份的電結solo;「渴いた叫び」則 是當年Being少有的真鼓編曲(後來我才發現編曲人是小澤正澄),而且很有一無掛慮向 前衝的傲氣。 1997 - 輝ける星 小松未歩最初的提供曲是剛剛提起的Field of View 4月的的第七張單曲:「この街で君 と暮らしたい」,以歌手出道則是在同年的5月,以「謎」搭配名偵探柯南OP出道,話說 當時這首歌在台灣也幾乎是不斷的Loop(拜當年柯南紅的大街小巷所賜),這首歌至今在 台灣的辨識度仍是很高的。 小松剛出道的時候時候,自己的作品編曲多由後來GARNET CROW的團長古井弘人負責,走 電子味濃厚的pop rock路線,她於此年發行了兩張單曲及首張專輯,「謎」和「輝ける星 」的素質都不錯,相對於大多人熟識的「謎」,我更喜歡後者。「謎」的電子BEAT和搶耳 的旋律頗吸引人,「輝ける星」的搖滾味較重,那故意在背景加入的雜音很合我心(歌詞 本還因此特別註明,請大家不要以為是CD壞掉XD),其實乍聽小松這次的歌曲頗為兒歌, 那副歌真的是聽一次就會背旋律,編曲的吉他聲卻有點不太照規矩走,甚至有點詭異,這 種衝突感我認為是這首歌最大的特色。 很快的,在兩張單曲以及一些提供曲之後,小松發行了她第一張創作專輯,除了兩首單曲 和一首CW外,本作收錄了大量的self-cover曲(BEING創作型歌手專輯的特色),整體來 說,pop rock歌曲貫串,頗為工整的專輯,小松當年也因此拿了新人獎,雖然有些歌曲如 「Dream' in Love」、「alive」聽起來顯得稚嫩些,self-cover曲也常常敗在聽眾的先 入為主因素下,但是不啻為一個好的開始。 CW的「傷あとをたどれば」個人相當喜歡,小松初期的pop rock頗多樂曲都加入了鍵琴聲 ,這和古井弘人的老本行不無關聯。專輯曲方面,「おとぎ話」是比較硬的搖滾曲,最初 聽這首的時候一定會覺得這首的旋律有點不諧和,甚至有點怪的難以消化,很不像那個 easy-listening的小松未歩,不過聽久了以後,我到挺喜歡那首的;「MY SOUL」是慢板 的敘事曲,風格較晦澀點,小松初期常常用這類的歌曲放在專輯後段。 最後不得不提這張專輯大量的self-cover,這些歌曲大多是BEING的編曲元老名石昌夫負 責,不少歌曲的印象都和原曲相差甚遠,不少人不太喜歡明石在這張較不豐富的編曲,我 個人也聽不太習慣,「青い空に出逢えた」、「君がいない夏」前段都放太輕讓我聽的很 想睡…倒是「この街で君と暮らしたい」的編曲有種鄉愁感,和葉山的FOV版本各勝一場 ,我兩個版本都相當喜歡。 話說這些self-cover的編曲到了後期都仍是粉絲們聽不慣小松板的最大敗筆…(死)。 Peter: 其實她的pop rock作品有哪首沒有鍵琴聲的?這點其實很有90年代的Being風格。 第一張專輯是我唯一沒有買的小松專輯,一方面我從來沒有在唱片店見過有的賣;另一方 面self-cover的數目太多讓我對這張有點卻步。現在的檔都是U某傳給我的。 這張的曲編對我來說沒有太特別的地方(除了「謎」的電子感較重,曲編較複雜之外), 都是簡潔的pop rock曲風,聽下去還算順耳,但令我印象深刻或很喜歡的作品真的沒有。 而後面那堆self-cover就算了吧……本人可是死硬派的原作支持者,加上那堆歌編曲真的 有夠爛,除了U某上面提過的この街で君と暮らしたい,算是做出和原作相近的味道。 P.S. 關於self-cover,除了曲編問題之外,我認為歌曲音調的轉變也是另一主因。小松 主要是向男團提供歌曲,寫的歌自然要符合男vocal的演繹。這本身不是問題, 然而小松許多self-cover都將歌曲的音調校得比原作更低,結果self-cover曲中她的演繹 由於音調的限制很平板而沒有神采。這個問題還一直延伸到第6張專輯,幸好之後的 self-cover曲都有編曲補救(除了萬惡的大賀好修以外……)。 (Oh 我離題了orz) 謎(1997.12.3) 01- Dream' in Love 02- おとぎ話 03- 謎 04- 傷あとをたどれば 05- 輝ける星 06- alive 07- 錆びついたマシンガンで今を擊ち拔こう 08- 青い空に出逢えた 09- この街で君と暮らしたい 10- 君がいない夏 11- MY SOUL (U某人推薦:2、4、5、9、11) (Peter推薦:3、9、11←由此可知我對這張是多麼模糊orz) 1998 – 未來 首張專輯的成功、提供曲幫忙打開知名度以及柯南的TIE-UP效應,1998年是小松人氣最旺 的一年,年底的第二張專輯「未來」是她賣最好的一張專輯,之後則黃鶴一去不復返(誤 )。 Peter: 「黃鶴一去不復返」這句用的真是精景XD 「願い事ひとつだけ」、「anybody’s game」、「チャンス」、「氷の上に立つように 」是這年小松未歩發的四張單曲,延續了之前的pop rock,古井弘人在編曲上也大大的提 高了電子的元素,四首歌各有優點,之中我最喜歡的是「anybody’s game」,那很有衝 勁的電子舞曲帶點神秘感,卻不失深度,應該是少數我喜歡這麼純的電子樂;。「氷の上 に立つように」比較POP,但是歌詞卻很有趣,形容愛情是如履薄冰的不安感,應該讓當 時有看柯南的觀眾們印象都很深刻吧。 「願い事ひとつだけ」這首溫情的ballad我不曾討厭過,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在柯南 黃精選聽這首聽太多次聽到爛了,旋律編曲已經深深的imprint,我要不是為了寫文,好 似已經N多年沒聽這首了orz…「チャンス」應該是至今小松最light side系的,低價策略 (這首因為沒CW,所以只賣500日元),加上發片時間選的好,創下最高的名次,而我對 這首過POP的曲子不曾討厭過,但也說不上很喜歡,始終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首的一句歌 詞:「さぁ 始めよう コンプレックスも武器になる 今日 曇りのち晴れ」。如果真的 能夠有「連自卑感都當成武器」這樣的勇氣的話,應該會覺得世界更寬廣些吧。 Peter: 那年發行的四張單曲水準都不錯,我最喜歡「anybody’s game」和「氷の上に立つよう に」。前者把電子和搖滾元素融合得不俗,聽下去很流暢;後者是我聽ACG歌的啟蒙之一 ,雖然個人較喜歡單曲般的鍵琴intro,但專輯版的木結他intro也有自己的味道。另外兩 首個人不討厭但也不大愛。 P.S. 我記得以前在某個小松fan site見過有人說小松+古井才是最佳配搭,的確這張由古 井全盤負責編曲的專輯確實看出他在處理電子搖滾這門東西上的功力,比起GC時期的同類 作品還要好,而且歌迷對此也較賣帳(?!) 「未來」這張專輯除了上述的幾張單曲外,還收了「1万メートルの景色」這首CW還有「 手ごたえのない愛」的self-cover,前者利用synthesizer表達出的寬闊風景image很浩瀚 ,後者從本來的hard rock搖身一變變成溫情小品到也不啻為好安排(最起碼我並不討厭 這首改編)。 所以在單曲和舊歌的壓縮下,這張專輯的專輯新曲也是偏少的,「未來」是小松第一首 ballad,私心這首由於旋律不錯,編曲真樂器也用的恰到好處,我蠻喜歡的,「淚」的灰 暗感是我大心的關鍵,INTRO的木吉他鋪陳的很蕭瑟,整首歌也呈現較為無奈的氛圍,很 是吸引人。「あなたのリズム」、「靜けさの後」編曲偏向pop rock,但是私心這兩首 melody實在很糟,個人不太懂得欣賞的兩首專輯曲。(我論Peter會和我有完全不同的看 法XD。) Peter: 這張算是我第一張聽的小松專輯,雖然我是把2、3、4一起買回來的說orz。正如U某所說 ,這張收了不少事先已發表的作品,所以專輯曲偏少,個人其實不太喜歡這類專輯,然而 這張的曲編均比上張進步不少,整體水準也很平均。先不論單曲主打,c/w「1万メート ルの景色」也是我很喜歡的作品,真的如U某所言,有置身天空之下的開闊感;「手ごた えのない愛」算是云云self-cover曲中改編得較好的。專輯曲方面我最喜歡「未来」、「 淚」和「Deep Emotion」。前兩曲的旋律不俗,「未来」少有加入小提琴編曲,「淚」營 造出的蕭瑟感也很棒;「Deep Emotion」很有結尾曲的感覺,hand claps配合鼓點的編曲 讓歌曲變得很Live取向,不過自己有時會很喜歡這類歌曲,心情不好的時候聽總會讓人元 氣滿滿。至於U某無感的兩首pop rock,我自己也覺得不錯啊,起碼編曲做得比第一張專 輯的同類作品好。個人會較愛「あなたのリズム」流暢的曲編,「靜けさの後」的轉調則 太過突兀了。 P.S. 這張應該是我最喜歡的小松專輯 PS. 這張收錄兩首的單曲改編版都沒有原來的版本直率好聽。 小松未歩 2nd ~未來~(1998.12.19) 01-未来 02-anybody's game-Album Version- 03-チャンス 04-氷の上に立つように-Album Version- 05-手ごたえのない愛 06-あなたのリズム 07-1万メートルの景色 08-淚 09-靜けさの後 10-願い事ひとつだけ 11-Deep Emotion (U某人推薦:1、2、5、8) (Peter推薦:1、2、7、8、11) 1999 – 最短距離で 小松未歩的POP ROCK時期在1999年即將告一個段落,她這年像是放慢了創作步調般,只發 行了三張單曲,當中還經過了BEING的廠牌重組,小松正式成為GIZA一姊(不好意思,在 我心中這位置從來就不是MAIK的。) 今年發行的三張單曲除了仍是POP ROCK之外,都多了份以往較欠缺的清新感,不知為何的 ,這三張單曲總是給我和第三張專輯「everywhere」的綠色調很match的感覺。「さよな らのかけら」、「最短距離で」、「風がそよぐ場所」三首各有特色,「さよならのかけ ら」是小松第一張ballad單曲,而且是比較悲傷的那種,我個人頗喜歡這首帶點絕望的氣 氛。「最短距離で」單曲版不如後來出的專輯版本,單曲版本的電子beat比較空洞,我比 較喜歡專輯版中,利用電吉他把背景填滿的感覺。(這個設定真讓我想起See-Saw的「君 がいた物語」)「風がそよぐ場所」曲子的輕柔,和歌詞主題的「風」很搭配,但我不太 喜歡歌曲的melody,小松放太輕的聲線和編曲有些失衡,三張中我不太喜歡這首。 既然這年沒什麼好講,我們還是快轉前進好了。 Peter: 我對這三張單曲的感想和U某徹底相反。三張之中我最喜歡「風がそよぐ場所」,曲子和 小松的聲音雖然輕柔,但和越趨強烈的編曲恰好形成一個很有趣的對比,營造出風或剛或 柔的形象。「最短距離で」我會較喜歡單曲版的電子流暢感,專輯版怎樣聽都好像有點拖 ;「さよならのかけら」則是我無感的陳腐ballad(死)。不過我同意U某所說這三張單 曲的確有著以往作品所沒有的清新氣味,我想這也是她曲風轉變的契機吧。 -- This is my blog http://www.wretch.cc/blog/Unknownbe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36.153

07/02 12:02, , 1F
07/02 12:02, 1F
※ 編輯: unknownbeing 來自: 61.229.136.153 (07/02 12:16)

07/02 18:27, , 2F
推還我小松來( ‵□′)
07/02 18:27, 2F

07/02 23:25, , 3F
還會待續吧 棒
07/02 23:25, 3F

08/02 01:24, , 4F
大推"傷あとをたどれば"
08/02 01:24, 4F

11/14 01:00, , 5F
詳細推
11/14 01:00, 5F
文章代碼(AID): #1AJ2yPDc (B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