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PBL 2017 球季 得分矩陣

看板Baseball作者時間6年前 (2017/10/15 18:13), 6年前編輯推噓13(1412)
留言17則, 16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數據同樣取自 Play-by-Play 並輔以 PTT 各隊版之轉播文, 若上述方式無法判定,則至 CPBLTV 調閱 VOD. 因記錄時僅記錄完成的 Play 及與得分有關的進行中 Play, (意即:暴投導致三壘回本壘,則三壘有人與壘上無人都會各算一次狀況, 但若為一壘盜二壘,則一壘有人時不算一次狀況,僅二壘有人時算一次狀況), 與實際可能會有些許誤差,但應不致影響整體分析。 Play 進行中的得分 (暴投、犯規、盜壘等導致 3 壘跑者回本壘) 有 71 次,共 73 分. 同樣,若有錯誤為本人記錄及計算之失誤,與版友無關, 一切以官網為準。 以下隊名依筆劃順序排列, 橫向表壘包狀況,縱向表出局數。 高於聯盟平均用紅色標示低於聯盟平均用綠色標示。 -------------------------------分隔線-------------------------------- CPBL 0 1 2 3 12 13 23 123 0 0.628 1.020 1.287 1.474 1.723 1.946 2.264 2.673 1 0.336 0.646 0.784 1.097 1.031 1.423 1.478 1.583 2 0.124 0.300 0.381 0.500 0.555 0.705 0.597 0.850 Lamigo 0 1 2 3 12 13 23 123 0 0.688 1.000 1.254 1.833 1.598 1.881 2.053 2.333 1 0.406 0.659 0.722 1.182 0.957 1.429 1.571 1.400 2 0.166 0.316 0.349 0.505 0.474 0.659 0.491 0.814 中信 0 1 2 3 12 13 23 123 0 0.637 1.071 1.387 1.857 1.885 2.040 2.571 2.714 1 0.318 0.706 0.806 1.283 1.145 1.507 1.417 1.720 2 0.112 0.294 0.431 0.539 0.513 0.694 0.720 0.615 統一 0 1 2 3 12 13 23 123 0 0.594 1.039 1.140 1.188 1.840 2.182 2.115 2.784 1 0.296 0.572 0.817 0.907 1.056 1.344 1.508 1.500 2 0.082 0.245 0.387 0.476 0.525 0.633 0.558 0.781 富邦 0 1 2 3 12 13 23 123 0 0.586 0.969 1.298 1.364 1.484 1.727 2.538 2.200 1 0.314 0.639 0.796 1.000 0.992 1.400 1.393 1.690 2 0.138 0.345 0.337 0.480 0.665 0.821 0.633 1.077 -------------------------------分隔線-------------------------------- 可以發現幾個點: 1. 中職不愧為打者聯盟,   即使在 9 ~ 10 月期間數據有下修,   (聯盟 3 ~ 8 月的平均打擊三圍: 0.289/0.360/0.446) 9 ~ 10 月的平均打擊三圍: 0.282/0.349/0.426)   但結算時在各情況的得分期望值依舊偏高。 2. 當壘包上僅有一人時,LM 的得分期望值高於聯盟平均,   但壘包上有兩人(含)以上時,LM 的得分期望值則大致低於聯盟平均.   但 LM 的整季總得分卻仍為 4 隊最高,   推測的可能原因為: 在得分矩陣中,越偏左的情形發生次數越多,   故 0.X 的差別就足以造成巨大的差異;   相對的,得分矩陣越偏右的情形發生的機率則偏低,   故即使 LM 在滿壘時的進攻表現偏差 (0.275/0.312/0.376, 為四隊最差),   但因樣本數與情它狀況相比偏少,故對總得分的影響較低。   換言之,LM 可能當壘包上僅有一人 (甚至無人) 時就直接以長打得分了,   比較少堆壘包的情形。 至於哪種得分模式較佳,不同的人有各自的見解。 3. 0 Out, 12B 時該不該觸擊?   由得分矩陣顯示,四隊在 1 Out 23B 的得分期望值均低於 0 Out 12B 的期望值,   其中又以中信兄弟及統一尤其顯著。   或許史耐德瞭解隊型,中信兄弟整季僅觸擊 28 次為四隊最少(僅記成功)   但統一卻仍舊使用了 54 次觸擊,僅次於富邦 (55 次)。     或許仍需對照得分機率矩陣,但因為我沒做(我懶了),就先以打擊三圍來說:   統一在 0 Out, 12B 的打擊三圍為: 0.406/0.479/0.578 1 Out, 23B 的打擊三圍為: 0.342/0.492/0.579 2 Out, 23B 的打擊三圍為: 0.214/0.353/0.214   打擊率其實是下滑的,   上壘率看似在1 Out, 23B 時有提高,但也可能為對手投開後導致滿壘。   讓我們再看統一在 1 Out, 123B 的打擊三圍: 0.238/0.298/0.405 2 Out, 123B 的打擊三圍: 0.214/0.302/0.286   當然,因樣本數偏少,僅供參考,   但似乎仍某種程度上解釋了得分期望值下降的情況。   這還不考慮:若觸擊失敗,得分奇望值會降更多。    其實相較早年,中職近幾年使用觸擊的次數已減少很多,   從早年平均一場使用超過一次,到今年平均將近三場使用一次。   當然這跟中職近年偏打擊聯盟有相當程度的關聯,   但中職在觀念上還是有進步,這倒是不容也無需否認。   只要在防守端再做加強,未來的中職依舊可以期待。 以上若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148.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508062380.A.512.html

10/15 18:14, 6年前 , 1F
推 以免別人以為我看不懂
10/15 18:14, 1F

10/15 18:15, 6年前 , 2F
LM 常常壘上沒人就一發陽春彈取分 滿壘會軟手 對嗎?
10/15 18:15, 2F
倒也沒說就一定是全壘打,而是像二安連發這種, 打完後壘包上還是只有一名跑者。

10/15 18:17, 6年前 , 3F
看來觸擊沒有比較好
10/15 18:17, 3F

10/15 18:18, 6年前 , 4F
我邦兩出局時超強是怎麼回事...
10/15 18:18, 4F
不好意思我剛剛發現有顏色標錯,已修正。

10/15 18:20, 6年前 , 5F
好文給推
10/15 18:20, 5F

10/15 18:21, 6年前 , 6F
喵喵滿壘有夠悲劇
10/15 18:21, 6F
不過在無人出局滿壘時的三圍很好喔: 0.500/0.514/0.875 但同樣,樣本不多,僅供參考。

10/15 18:22, 6年前 , 7F
10/15 18:22, 7F
※ 編輯: Lefter (114.44.148.23), 10/15/2017 18:27:57

10/15 18:29, 6年前 , 8F
以這數據來看0出局1.2壘有人 也不該點成1出局2.3壘
10/15 18:29, 8F
這點在 09 年 WBC 時好像吵很兇, 第一局就叫蔣智賢點,結果還點成雙殺。 扯遠了, 現代棒球的觀念好像是 "出局數很珍貴要好好使用" 吧, 壘包是推進了,但同時也用掉一個出局數,等於少了一次機會。 更不用說,觸擊也不是 100% 成功。 ※ 編輯: Lefter (114.44.148.23), 10/15/2017 18:32:34 ※ 編輯: Lefter (114.44.148.23), 10/15/2017 18:40:19

10/15 18:42, 6年前 , 9F
如果只是要一分的 就純看得分機率 而不是期望值了
10/15 18:42, 9F

10/15 18:43, 6年前 , 10F
那0out12B要不要點就需要再看數據啊
10/15 18:43, 10F
這點我也同意, 不過從上述的打擊三圍來看,得分機率應該也不會太高。 當然實際上還是要看得分機率矩陣啦,不過我有點懶了,有空再來做看看。 ※ 編輯: Lefter (114.44.148.23), 10/15/2017 18:46:45

10/15 19:09, 6年前 , 11F
推~
10/15 19:09, 11F

10/15 19:19, 6年前 , 12F
10/15 19:19, 12F

10/15 20:10, 6年前 , 13F
先推
10/15 20:10, 13F

10/15 20:43, 6年前 , 14F
10/15 20:43, 14F

10/15 21:58, 6年前 , 15F
10/15 21:58, 15F

10/15 23:27, 6年前 , 16F
認真的研究文章 推
10/15 23:27, 16F

10/16 01:54, 6年前 , 17F
統計系看到這個覺得推推推
10/16 01:54, 17F
文章代碼(AID): #1PupIiKI (Base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