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簡單算一下,要投上飄球有多難?消失

看板Baseball作者時間9年前 (2014/12/04 23:10), 編輯推噓28(28010)
留言38則, 3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彩色版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5148 有鑑於之前寫的 “神秘的蝴蝶球_別相信沒根據的說法” 和 “告訴你為什麼打擊超難” 非常意外地回響不錯,這邊就加料貼一篇大學時寫過的文章 (遠目…),” 計算機算一 下,要投上飄球有多難?”。 其實這是超老梗的月經文,稍為資深一點點的棒球迷早就知道,世界上沒有投手能投出上 飄球。所謂的上飄球定義如下圖: 紅色虛線為一條直線,地心引力 (向下) 和馬格納斯力 (向上) 相互抗衡,力量大小相當 所以球投出去後路徑成筆直狀直奔捕手手套;黑色曲線則為正常的四縫線速球軌跡,地心 引力遠大於馬格納斯力,所以球被往下拉形成一條向下的曲線;綠色曲線則為上飄球,馬 格納斯力大於地心引力,球被往上推形成一條向上的曲線。 基於流體力學原理,要投出上飄球是可以的,但是人類的肌力、以及比賽時所處的自然環 境有所限制,讓投出上飄球成為不可能的任務,換句話說,地心引力永遠在投捕之間大於 馬格納斯力。 根據後來的研究指出,打者的眼睛看慣了稍稍有拋物線的快速球,當一顆比較直的球投過 來時,我們的眼睛會有錯覺,以為上飄球來了,實戰中最常見的策略就是,利用二縫線或 其他變化球去塞打者好球帶下緣,關鍵時刻來一顆高角度的四縫線快速球,打者就常常會 因為這種視覺落差而有球路往上竄的錯覺,如果還是很難想像,找一天長時間和非科班的 朋友玩完傳接球後,再去找科班的朋友傳球給你接,就能體會什麼叫做 “球會往上竄” 。 這裡介紹一下棒球的流體力學。當一顆棒球被投手投出後,我們可以在球的表面找到一些 很有趣的物理現象,如重力、空氣阻力等,我們另外可以利用風洞實驗來得知球體表面附 近的空氣流場,以便加以分析細部流場的特性,透過風洞實驗我們可以發現球的後方出現 一些不規則、帶有一點漩渦狀的線條,此即為紊流(turbulence),紊流區會顯著地影響棒 球在流場 (空氣) 中的飛行距離,為了克服此一問題,人們便開始在球的表面上做些變化 ,棒球縫上紅線、在高爾夫球上製造小洞等等,如此增加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將有可能反而 把空氣中的阻力係數 (drag coefficient) 降低,並提早紊流的發生,減小了球體後方低 壓尾流區的大小,在種種物理現象搭配之下,球將能夠飛得更遠,大大地增加了比賽的可 看性。 上述的馬格納斯力就是受馬格納斯效應 (Magnus effect) 影響。德國科學家Heinrich Magnus發現物體轉動時會產生升力,原因在於物體轉動時會使得上方和下方的流體不太對 稱,當一顆球以順時針自轉方向向左飛行時 (棒球人所謂的 四縫線速球即是一例),會造 成上下之間產生壓力差,使得上方壓力有機會低於下方壓力而產生升力,如此一來可以和 地心引力稍做抗衡,讓球不至於太快落地。 接下來介紹大學理工組一定會的簡易公式,如果你想罵一聲流體力學去死的話,建議你滑 鼠滾輪到底直接看結論。 一顆球如果要能夠達到所謂的上飄球,其條件為升力必須大於地心引力,公式如下: C x A x 0.5 x ρ x V^2 > m x g C 為升力係數(lift coefficient),A 為棒球的剖面積(半徑約0.036 m),ρ 為空氣 密度(一大氣壓、攝氏20度時為1.204 kg / m^3),V 為球速,m 為棒球質量(141.8 g ),g 為重力加速度(9.81 m / s^2);由此可知,A、m 和g 為定值,我們將針對其它 可變數做討論。 經由實驗證實,球體升力係數的公式大致上可以粗估為 1.5 x (R x ω / v)或是 0.09 + 0.6 x (R x ω / v),當 (R x ω / v)>0.1時我們使用後面那個公式,反之則為前式 ,R為球半徑,ω是轉速,我們設快一點好了,每秒 50 轉,就是3000 rpm,約為314 rad/s。 為了讓升力(C x A x 0.5 x ρ x V^2)大一點以便和地心引力做抗衡,須要盡可能地讓 升力大於地心引力,使球出現上飄效果,所以我們要將那些可變數盡量設得大一些,因此 ,假設比賽在低溫攝氏零下20度下進行,其空氣密度ρ為1.394 kg / m^3,球速快到160 km / hr(44.4 m / s)。設好各個數值後,即可做計算。 在上述情況下,(R x ω / v) 的數值為 0.25,因此 lift coefficient 為0.09 + 0.6 x 0.25 = 0.24,再將 0.24 帶入升力公式中,我們可以得到一顆在攝氏零下20度以160 km / hr速度飛行的棒球其上升力為 1.342 牛頓。另外,地心引力為 1.39 牛頓。 懶得算英文又夠好的人可以用 Alan Nathan 教授寫好的程式直接把變數 key 進去跑,上 述的簡便程式並沒有考慮到球的側旋,事實上再優秀的投手都不可能投出完全正倒旋的快 速球,所以其實側旋是個蠻大的變異量,另外 Alan Nathan 教授前陣子還把各種角度吹 來的風也考慮進去放到模組裡,有興趣的人可以下載來玩玩看。 驗證,把上述設的假設值 key in 進模組裡跑,也是差不多可以看出,在攝氏零下 20 度 、一大氣壓無風狀態下,用初速 160 km/h 和每秒 50 轉轉速投出無側旋的倒旋棒球可以 和地心引力抗衡如下圖,紅色虛線為一條直線,地心引力 (向下) 和馬格納斯力 (向上) 相互抗衡,力量大小相當所以球投出去後路徑成筆直狀直奔捕手手套,藍線則為實際球路 軌跡。 看起來好像有點機會,事實上在攝氏零下 20 度的狀況下身體凍得要死,根本不可能丟出 初速 160 km/h 和每秒 50 轉轉速的棒球,不過用公式和模組跑你至少會知道一件事,要 像科班投手丟出那種筆直的火球,你至少要學習怎麼把球扣得正又轉得快,要不然就是改 變球的升力係數,在上面動手腳 (唾液球?) -- Orange and Blue Blood (A blog about NYM ) http://www.sportsv.net/authors/todd76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213.4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aseball/M.1417705854.A.4B8.html

12/04 23:11, , 1F
我流力66分,沒辦法.............
12/04 23:11, 1F

12/04 23:11, , 2F
有上飄的效果不代表球會上飄好嗎..
12/04 23:11, 2F

12/04 23:14, , 3F
野球太保就跟你講數據了
12/04 23:14, 3F

12/04 23:15, , 4F
流體力學第三章翻開來看
12/04 23:15, 4F

12/04 23:15, , 5F
乒乓球就可以丟出了,棒球無法
12/04 23:15, 5F

12/04 23:17, , 6F
球會有上竄的錯覺 但是內角上飄球是不存在的
12/04 23:17, 6F

12/04 23:18, , 7F
多項科學實驗證明 要欺騙人的視覺是很簡單的事情
12/04 23:18, 7F

12/04 23:18, , 8F
低肩側投才有R速球
12/04 23:18, 8F

12/04 23:19, , 9F
只要向下掉的幅度比較少就會有球上飄的錯覺惹~~
12/04 23:19, 9F

12/04 23:19, , 10F
蛤~S按到滿啊XD
12/04 23:19, 10F

12/04 23:20, , 11F
end
12/04 23:20, 11F

12/04 23:20, , 12F
乒乓球可以上飄、極品滑球
12/04 23:20, 12F

12/04 23:21, , 13F
有請lo33
12/04 23:21, 13F

12/04 23:34, , 14F
用威浮球隨便都極品變化球
12/04 23:34, 14F

12/04 23:37, , 15F
哦哦 原來如此 我看懂了 確實不可能呢
12/04 23:37, 15F

12/04 23:40, , 16F
我只會145左右的指叉
12/04 23:40, 16F

12/04 23:52, , 17F
沒有上飄球的話 那出手點在球鞋附近的低肩怎麼投進好球帶?
12/04 23:52, 17F

12/04 23:54, , 18F
往上投跟上飄應該是不一樣的吧?
12/04 23:54, 18F

12/04 23:54, , 19F
威浮球表示毫無壓力
12/04 23:54, 19F

12/04 23:58, , 20F
下勾投手的球軌跡一向都是先往上再往下的
12/04 23:58, 20F

12/04 23:59, , 21F
往上是出手角度 往下是重力拉扯的結果
12/04 23:59, 21F

12/05 00:00, , 22F
絕對不是甚麼上飄球
12/05 00:00, 22F

12/05 00:10, , 23F
想問一下 每秒50轉對棒球選手來說很難嗎?沒有概念...
12/05 00:10, 23F

12/05 00:15, , 24F
那是把條件設在零下20度的情況 當然難啊
12/05 00:15, 24F

12/05 00:18, , 25F
Monta大可參考#1JVSFNI5,裡面是每分鐘的轉速
12/05 00:18, 25F

12/05 00:18, , 26F
http://ppt.cc/xEiE 上飄球魔人
12/05 00:18, 26F

12/05 00:20, , 27F
可以試著投保力龍球看看XDD會真的飄
12/05 00:20, 27F

12/05 00:23, , 28F
每秒50轉(3000rpm), 石佛無生還也號稱只有47轉/秒
12/05 00:23, 28F

12/05 00:23, , 29F
正常情況下球速要達到250左右才有可能
12/05 00:23, 29F

12/05 00:28, , 30F
小小郭在10年(ERA1.20那年)平均2247rpm
12/05 00:28, 30F

12/05 00:29, , 31F
這樣子有對50轉/秒,有概念了嗎
12/05 00:29, 31F

12/05 00:32, , 32F
協尋彰師mini
12/05 00:32, 32F

12/05 01:20, , 33F
記得流力期末就做這個題目啊
12/05 01:20, 33F

12/05 07:22, , 34F
對照文章內容,某推文真是很可笑
12/05 07:22, 34F

12/05 07:43, , 35F
10幾年前彰師有個會丟上漂蝴蝶球的勒
12/05 07:43, 35F

12/05 10:54, , 36F
以前牛頓雜誌有做過這樣的專題
12/05 10:54, 36F

12/05 11:41, , 37F
威浮球也很難啊 我都以經刻意用砂紙磨了 投不出來
12/05 11:41, 37F

12/05 18:39, , 38F
原來渡久地東亞和三橋廉的奇怪直球是這個原理
12/05 18:39, 38F
文章代碼(AID): #1KW7b-Iu (Base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