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中華電信光世代..小烏龜上線性電源..

看板Audiophile作者 (mm)時間7年前 (2017/04/19 09:10), 7年前編輯推噓12(12030)
留言42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9 (看更多)
看到版友熱烈的討論,而且似乎最後導向了木耳與否的議題,我覺得很有趣。 我不是一個很願意花錢投資聲音器材的人,頂多只是在版上徵徵SE90/SE200而已。 最常使用的喇叭是AL的2100電腦喇叭。 我感受過朋友的MAUDIO BX8的功力,也保有記憶中家裡古老黑膠唱盤的韻味。 不過我想說的是邊際效應遞減這件事。 當從5000元以下的系統換成50000的系統時,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是聽得出差異的,有感。 但是如果把50000的系統換成50萬,或是100萬呢? 又有幾個人聽得出差異? 或是50000的系統上做一些枝枝節節的改裝,又有幾個人聽得出差異? 當然,每個人的生理構造不一樣,自然對聲音的敏銳性不一樣。 所以當說出"我是如何如何的用甚麼甚麼東西調整測試後,得到了天籟的感受",我個人是 持正面肯定態度的,只要這個過程合乎電路的邏輯。 但往往爭論點是在於後面補上了一句"堪比$.XXXXXXX的系統",這就完了,踩到某些人的紅 線,別人家裡拜萬級的系統瞬間黑人問號。 廢話一堆,我想說的是,系統好不好這件事既然是用聽的,那為何不直接用機器測試,省 得在那多費唇舌? 老實說很多"聽聲音"的術語我真的不懂,但我相信訂出一個規範後,用這個規範測出來的 數據,我是看得懂的。 台灣沒有這樣的一個測試實驗室嗎? 沒有的話,就開一間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9.209.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492564236.A.67D.html

04/19 09:28, , 1F
高傳真的器材報導從很久以前就有實測數據了吧?但是即便手
04/19 09:28, 1F

04/19 09:29, , 2F
上有實測數據你能把他轉化為實際聽感嗎?
04/19 09:29, 2F
又陷入聽感的迷思了。 我文內說了,規範。 規範已經定義了甚麼數據較好,甚麼數據較不好,這已經客觀地排除生理構造的差異。 這在"科學上"才是"正確的"。 數據好,當然不等於聽感好,因為每個人的生理構造不同。 講粗俗一點,大創39元耳機和進口百萬級音響配上獨立電桿,對一個整天在鐵工廠裡工作 的人來說,聽得出差異嗎? 可能很難,因為他耳朵可能壞了。 ※ 編輯: yamaha8424 (163.19.209.19), 04/19/2017 09:36:21

04/19 09:32, , 3F
5萬換成50萬或100萬 聲音差很大 很大....
04/19 09:32, 3F

04/19 09:34, , 4F
你有想過為什麼音響會被稱為玄學嗎?
04/19 09:34, 4F

04/19 09:38, , 5F
不是陷入聽感的迷思,而是你有數據你會解讀嗎?你會轉換成
04/19 09:38, 5F

04/19 09:38, , 6F
現實的狀況嗎?不會的話你的數據等於沒有用..簡單說你今天
04/19 09:38, 6F

04/19 09:39, , 7F
要買車你知道車長5m是怎樣的大小,但你沒有把5m轉換成現實
04/19 09:39, 7F

04/19 09:39, , 8F
中空間的能力,那5m這個數據對你來說是毫無意義的
04/19 09:39, 8F
"而是你有數據你會解讀嗎?" 會說出這樣的話是件很好奇怪事。 以我個人而言,ASTM規範我很熟悉,因為我在這個領域學習多年,而我相信任何一個在材 料領域學習多年且英文底子不錯的人,在接觸到一個陌生的ASTM規範時,都能知道數據如 何產生,以及數據有何意義。 所以"而是你有數據你會解讀嗎?" 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在科學上而言。如果科學沒 辦法解讀數據,為何又要以"科學的"方法來訂定規範? 甚麼是專家? 就是在某個領域學有專精的人,他必定受過規範式的系統性訓練,以及通過 某些公認的評判,才會被稱為專家。 以你舉的5M例子,沒有空間概念的可能不懂,有空間概念的就懂。 那所謂的專家,業代,要怎麼跟沒有空間概念的解釋? "後座可以比較舒適" 以井窺天,受限的是自己。 ※ 編輯: yamaha8424 (163.19.209.19), 04/19/2017 09:48:56

04/19 09:59, , 9F
其實我很想說 就靠你了! 我也想要有個可以知道聽感的數據
04/19 09:59, 9F

04/19 09:59, , 10F
所以你覺得一般普羅大眾消費者多數會具備有你所謂的音響數
04/19 09:59, 10F

04/19 09:59, , 11F
但為什麼沒有人做 你認為這有賺頭嗎?
04/19 09:59, 11F

04/19 10:00, , 12F
據解讀能力?當然靠後天的學習這並不是問題,因為你就是個
04/19 10:00, 12F

04/19 10:01, , 13F
現實的例子,但現實中是你這種學有專精的專家比較多,還是
04/19 10:01, 13F

04/19 10:01, , 14F
5萬換50萬聽不出來其實蠻嚴重的,最好去檢查一下...
04/19 10:01, 14F

04/19 10:01, , 15F
邊際效益是有,但沒這麼誇張...
04/19 10:01, 15F

04/19 10:01, , 16F
看到這種數據就丟一邊說這我看不懂的人比較多?
04/19 10:01, 16F

04/19 10:03, , 17F
5m這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多數經過基本國民教育洗禮的
04/19 10:03, 17F

04/19 10:03, , 18F
國外實測也是有分派別呀 國內大概就百佳泰在做吧 規範最大
04/19 10:03, 18F

04/19 10:03, , 19F
如果你覺得有賺頭 我拜託你趕快做
04/19 10:03, 19F

04/19 10:03, , 20F
人大多對這會有概念有辦法解讀,但音響數據是基本國民教育
04/19 10:03, 20F

04/19 10:03, , 21F
的問題 就是根本每人聽感喜好都有差 一堆中低頻凸起的 XD
04/19 10:03, 21F

04/19 10:04, , 22F
然後一個聲學頭就幾百萬 請問國內做儀測之後呢 一般人頂多
04/19 10:04, 22F

04/19 10:04, , 23F
就可以做到的嗎?未來的事我不敢說這不可能,但現在的狀況
04/19 10:04, 23F

04/19 10:04, , 24F
應該大家都很清楚...
04/19 10:04, 24F

04/19 10:04, , 25F
自己弄個 RMAA 就很偷笑了 互調失真有做也很了不起了 互調
04/19 10:04, 25F

04/19 10:04, , 26F
還兩個訊好打 最好音樂只有兩種聲音 XD
04/19 10:04, 26F

04/19 10:05, , 27F
04/19 10:05, 27F

04/19 10:06, , 28F
回到這篇的起點 其實只要分析發燒網路線和賣場網路線就行了
04/19 10:06, 28F

04/19 10:08, , 29F
同樣的器材擺出來 只換網路線 分析數據看哪裡不一樣
04/19 10:08, 29F

04/19 10:11, , 30F
要看園材怎麼接吧 亂擺亂接一樣出廢聲啊
04/19 10:11, 30F

04/19 10:12, , 31F
器材
04/19 10:12, 31F

04/19 10:12, , 32F
PC沒優化,貴的dac聲音跑出來跟1/10價的一樣
04/19 10:12, 32F

04/19 10:35, , 33F
5萬跟50萬聽不出來大概有很大瓶頸沒注意到吧
04/19 10:35, 33F

04/19 10:53, , 34F
有沒有人要試我的音檔呀 聽了就知道啦 拿去分析也行
04/19 10:53, 34F

04/19 11:18, , 35F
第一聲小號位置就不樣了啊
04/19 11:18, 35F

04/19 11:23, , 36F
音響機器設計的很棒 測試數據都很漂亮 跟 喜不喜歡這聲音
04/19 11:23, 36F

04/19 11:24, , 37F
完全沒有正相關 這種討論到最後還是回歸個人喜好問題
04/19 11:24, 37F

04/19 11:25, , 38F
我也崇尚科學驗證,但音響這東西玩到最後真的是爽就好
04/19 11:25, 38F

04/19 13:16, , 39F
你說很多想法,只是和原文關係不大
04/19 13:16, 39F

04/19 22:18, , 40F
眼睛蒙起來盲側阿
04/19 22:18, 40F

04/20 09:58, , 41F
其實樓主有興趣可以看這篇 國內在做的廠家已經一大堆了 :p
04/20 09:58, 41F

04/20 09:58, , 42F
#1HF6jkkM (Headphone) 但很顯然賣的好不是只有價錢而已 XD
04/20 09:58, 42F
文章代碼(AID): #1OzhaCPz (Audiophi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OzhaCPz (Audiop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