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音響調聲學

看板Audiophile作者 (檻外人不見外)時間10年前 (2013/09/17 01:45), 編輯推噓4(4035)
留言3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劉老的那本書看看就好,一定要對內容抱持懷疑的態度。 因為他這本書比較像經驗分享, 書裡有些東西跟理論根本是錯的或者沒講清楚。 只抓到裡頭一兩句話就當作真理,有時候會變成像用內行話包裝的外行話, 這不是好事。 一開始的樂器音域表(嚴格說一開始應該是一大堆比他雜誌還多的廣告)其實很雞肋, 為什麼?因為只有這張表對調音根本無用。 分辨樂器音色的重點在於諧波的結構,基頻不是重點。 例如同樣的La=440Hz, 因為人聲跟鋼琴的二次諧波較高,簧片類的奇次諧波較高, 所以如果把880Hz左右拉高,那人聲跟鋼琴就會比較好一點, boost 440*3 Hz,則簧片類的樂器聲音會比較清楚。 只放一張樂器音域表,我猜劉老要不懶得寫這些後話,不然就是不懂。 另外關於大瓦數、阻尼因數、OPT這些東西, 劉老也寫得太簡單了,名詞很多,但是根本沒有內容。 他不會告訴你大瓦數會需要高耐壓的濾波電容, 同一品牌型號的高耐壓高容質電解電容有可能代表更多的漏電流, 所以聲音會比較粗,沒有質感。 阻尼因數其實就是要擴大機的輸出阻抗越小越好, 可以靠降低射級電阻阻值跟並聯晶體,但是會有線路不穩定跟晶體配對問題。 OPT對阻抗匹配有幫助,但是OPT會發熱,所以做不到大瓦數, 瓦數不夠,就只能靠高靈敏度喇叭去撐所謂的控制力。 少了這些可能要考慮的東西,一些觀點其實只在某些特定狀況下是true, 遇到例外,音響迷一般都有很多說詞可以自圓其說, ex.沒高沒低叫做中頻很好,推力不足叫做適合小編制。 反正劉老這本書建議當經驗談來看,要像書名音響調聲學一樣當作是理論, 有很大的機會是在誤人子弟。 -- 轉盤: Usher CD-1 De-jitter: KECES Digibox DAC: 交直流DAC180.3; KECES DAC1793 前級: 交直流Chanson; 交直流Jazz; KECES E88CC 後級: 小金剛三代; DIY research JC-3; LM3875; LM4780; TDA7293 喇叭: Dynaudio Confidence3; Usher S-5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82.12.144

09/17 02:10, , 1F
我怎麼覺得你沒搞清楚他在寫什麼……
09/17 02:10, 1F

09/17 02:13, , 2F
他寫各種樂器基頻的範圍,重點在於建立基本溝通上的認知
09/17 02:13, 2F

09/17 02:15, , 3F
有了這些認知,我們講高中低才不會淪於雞同鴨講
09/17 02:15, 3F

09/17 02:16, , 4F
然後這本書的重點,徹頭徹尾都不在於機器的內部構造
09/17 02:16, 4F

09/17 02:19, , 5F
然後我也搞不懂你那句”沒高沒低叫做中頻很好”是哪冒出
09/17 02:19, 5F

09/17 02:42, , 6F
他只是想表示他很懂罷了 :p
09/17 02:42, 6F

09/17 02:44, , 7F
不過可惜的是 他把調聲學當成工程學在看 :p
09/17 02:44, 7F

09/17 09:29, , 8F
別這樣 原PO可能只是看氣氛太緊張了 PO個文出來輕鬆一下
09/17 09:29, 8F

09/17 11:37, , 9F
『如果這不是格格BLUE,什麼才是格格BLUE』
09/17 11:37, 9F

09/17 15:54, , 10F
我認為這樣較有原則... 既然不討論工程技術...
09/17 15:54, 10F

09/17 15:55, , 11F
繁複的理論和元件的好壞自然不是重點
09/17 15:55, 11F

09/17 19:38, , 12F
我覺得原PO也沒不對 他只是以科學的角度去看
09/17 19:38, 12F

09/17 19:41, , 13F
台灣有能力的Diyer不多了 懂得know-how比較有樂趣
09/17 19:41, 13F

09/17 19:41, , 14F
不然像我只會付錢買別人的know-how >_<
09/17 19:41, 14F

09/17 20:10, , 15F
問題是如果說 他講的 "可能" 有錯 ... 的話 ... 首先 他講二
09/17 20:10, 15F

09/17 20:10, , 16F
次諧波或三次諧波 那遇到弦樂沒擋板或人聲的怎辦 ?
09/17 20:10, 16F

09/17 20:11, , 17F
再者 OPT 不能做大嗎 其實只是 多少錢的問題 :p 而且剛好有
09/17 20:11, 17F

09/17 20:11, , 18F
些東西在某些網頁上有寫過 比方幾家在賣管機的 :p
09/17 20:11, 18F

09/17 20:12, , 19F
今天台灣一堆人很多講法 但有沒想過為什麼我們機器做的就是
09/17 20:12, 19F

09/17 20:12, , 20F
沒有人家真的高價好 要真的台陸理論都很棒 那早就該突破天際
09/17 20:12, 20F

09/17 20:13, , 21F
了 怎會 DZ 倒了以後變成這樣子 ?
09/17 20:13, 21F

09/17 20:13, , 22F
而且最好阻尼因素只有擴大機輸出端 連線本身都影響 這些要是
09/17 20:13, 22F

09/17 20:14, , 23F
把 MyAV 討論過/吵過的 講出來 戰的沒完沒了 - -;;;
09/17 20:14, 23F

09/17 20:14, , 24F
反之 FM / Goldmund / B&W 他們的訪談也 "不一定" 全部為真
09/17 20:14, 24F

09/17 20:15, , 25F
但事實上就是人家講話比較大聲 know how 真要那麼簡單 我也
09/17 20:15, 25F

09/17 20:15, , 26F
很期待很希望阿 Otz
09/17 20:15, 26F

09/17 20:21, , 27F
大大 你太激動了 我沒否定任何人說法言論
09/17 20:21, 27F

09/17 20:22, , 28F
我沒激動 只是不想把他的錯誤觀念讓人以為他 才 是對的
09/17 20:22, 28F

09/17 20:23, , 29F
事情本就是就事論事 討論調音 難道我們每個人器材不滿意都可
09/17 20:23, 29F

09/17 20:23, , 30F
以自己修改 自己選料嗎 ? - -? - -?
09/17 20:23, 30F

09/17 20:25, , 31F
反之 我也同意劉老不全為對這件事 盡信書不如無書 但要先看
09/17 20:25, 31F

09/17 20:25, , 32F
書後才有機會實作 事實上這本書本來就是實戰(作)派書籍 他不
09/17 20:25, 32F

09/17 20:25, , 33F
是器材選購指南 也不是電子工程專刊 他是一本 分享他經驗給
09/17 20:25, 33F

09/17 20:26, , 34F
家 然後看怎樣找出可能自己想要好聲的 "途徑" 這不是一門專
09/17 20:26, 34F

09/17 20:26, , 35F
業學問 已經寫在前言裡囉 :)
09/17 20:26, 35F

09/17 20:28, , 36F
人聲狂轉音與滑音
09/17 20:28, 36F

09/17 20:29, , 37F
大家
09/17 20:29, 37F

09/18 01:49, , 38F
對歐 DZ倒了還真可怕... 快變個人板了
09/18 01:49, 38F

09/18 08:00, , 39F
最近遇到理論被業界做法完全打槍,我竟3年來沒懷疑過:(
09/18 08:00, 39F
文章代碼(AID): #1IDqEkEO (Audiophile)
文章代碼(AID): #1IDqEkEO (Audiop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