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CD備份問題一問~

看板Audiophile作者 (dewen)時間14年前 (2010/05/19 12:57), 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JIMJIM (每天還是要查個幾次才行)》之銘言: : 發現itune 跟 media player 的CDDB最完整 : 最後才選擇了itune跟WMC支援的這幾種檔案格式 : itune 連試聽CD都抓的到資料.真的滿強的,抓到機率約90% : media player 約 75% iTunes 用的是 Gracenote 授權的 CDDB, 資料最完整, 有時候會有日文. WinAMP 也是用這個. WMP 用的資料庫叫 AMG, Foobar2K 用的則是免錢的 FreeDB, 比較會找不到. 參考小弟在 iPod 版寫的文章 ========================== 作者 dewenhsu (dewen) 看板 iPod 標題 Re: [愛瘋] 好厲害 ( CD TEXT & ID3 tag ) 時間 Mon Oct 6 03:19:19 2008 ─────────────────────────────────────── ※ 引述《babajoe (囧興......)》之銘言: : 坦白說 : 我覺得確實有這些現象 : 我之前有買壹台sony的CD隨身聽 : 支援顯示ID3標籤 ^^^^^^^^^^^^^^^ : 就發現有這種現象 : 台灣的歌曲通常只會顯示track 1 2 3.......... : 表示跟沒沒有任何資訊 : 因為有資訊絕對會變成亂碼XD : 但是我買了國外進口的CD(所謂航空版的非台壓片) : 卻會顯示出歌曲曲名 : 而台壓的外國歌手CD卻也找不到任何資訊 : 我只能說台灣的CD產業真是一整個不用心 有一個觀念必須澄清, 就是 CD TEXT 和 ID3 Tag 是不一樣的東東.... CD-TEXT 是 SONY 公司 1996 年研發的技術, 在標準的音樂 CD 層以外, 加入(燒入)曲目等等文字資訊, 所以 CBS/Sony 1996 以後出的音樂 CD 幾乎都有加入 CD TEXT, 1997 以後, 許多唱片公司也與 SONY 簽約以得到授權並使用這項技術, 但是並不是市面上每一張音樂 CD 都有加入 CD TEXT. 同樣的道理, SONY 自家出的 CD Player 一定有支援 CD TEXT, 但是大陸黑牌的 CD 隨身聽就不一定支援了, 因為這也是要 SONY 授權的. 所以說, 要在 家用/車用 CD Player 顯示出 CD 的曲目資訊, 必須 : 1. CD 片子本身有 CD TEXT 的資訊 2. CD Player 支援 CD TEXT 的讀取與顯示 有沒有 CD TEXT, 和唱片公司用不用心, 其實沒有多大的關係, 好的發燒唱片, 不見得就一定有 CD TEXT. 好的 CD Player, 也不見得支援 CD TETX 的讀取與顯示. 個人的經驗是日本的 CD 用的比較多, 可能和其愛樂者的使用習慣有關吧 ? 隨著電腦的進步, 用電腦聽音樂的人開始多了起來, 早期電腦的 CD-ROM 除了 Plextor 之類的高檔貨, 並不支援 CD TEXT 的讀取, 後來才慢慢的開始支援讀取甚至燒錄寫入. MP3 流行以後, 大家開始把實體 CD rip 成 MP3/APE 等數位檔案, 這時碰到一個問題, 如果音樂 CD 本身沒有 CD TEXT 的資料讓 rip 程式擷取, 或是 CD-ROM 沒有支援 CD TEXT 讀取, 就必須自己輸入這些曲目等等文字資訊, 片子數目多的話, 會很麻煩, 這時就有 "聰明人" 想到利用網際網路資訊交流的特點, 只要有一個人在 rip 時, 把這張 CD 的曲目資料輸入建立好, 程式就可以把這些文字資料上傳到網路上的 CD 資料庫 ( CDDB ), 當第二個人在 rip 同一張 CD 時, 程式會先去網路上的 CDDB 比對, 因為同一張 CD 就好像人類的指紋一樣有專一性, CDDB 可以利用這個特性來判讀, 確認是同一張 CD, 就把曲目資訊自動傳給程式, 你就不必辛苦的自己輸入了, 如果 CDDB 查不到, 表示這張 CD 還沒有人建立資料, 必須自己輸入, 但是你輸入完資料上傳以後, 下一個人就可以享受你輸入的果實, 也就是說越多人擁有這張 CD, 越多機會有人建好資料並上傳, 你自己輸入的機會就越少. CDDB 因為是一種資料庫, 所以格式欄位必須統一, 才不會混亂, rip 程式從 CDDB 下載並轉入 MP3 檔案的這些文字資料, 統稱為 ID3 Tags, 裡面就包含專輯名稱, 曲目, 作者...等欄位資料. 這種音樂 CD 資料庫, iTunes 使用的是 CDDB, 本來是免錢的, 後來 CDDB 變成要 Gracenote 公司授權, 播放/rip 程式才能使用 CDDB. Foobar2K 則是使用免費的 freedb, 微軟的 WMP 使用的叫做 AMG. 個人的使用心得是 CDDB 比 freedb 齊全些, AMG 因 WMP 少用所以不清楚, 有時 foobar2k 的 freedb 找不到, 我會把 iTunes CDDB 找到的曲目資訊, 慢慢一個一個 copy paste 到 foobar2k, 如果 CDDB 也沒有, 我會到 amazon 看看, 還是沒有的話才自己輸入. 不曉得有沒有人寫出能同時搜尋轉換三大資料庫 (CDDB,freedb,AMG) 的程式 ? 這樣就不必一個一個 copy paste 了... 基本上現在的 rip 程式雖然也支援 CD TEXT 轉 ID3 tags, 但是大多還是直接去網路的 CDDB 抓 ID3 tags, 因為 ID3 tags 包含的資訊還是比 CD TEXT 多, 除非 CDDB 沒有資料, 才考慮用 CD TEXT 的資料來代替. CD TEXT 現今的用途大概只有家用/車用 CD Player, 將來如果 CD Player 都能上網, 可能會被 CDDB 完全取代 ? 印象中早期使用 CDDB 時, 10 張 CD 有 8 張找不到 ID3, 但是隨著 CDDB 不斷持續的擴充, 現在應該說 10 張有 8 張找的到了, 但是有時資訊不見得 100% 正確, 自己還是要確認一下比較保險. 通常 CDDB 找不到資料有幾個原因 : 1. 冷門片或昂貴的發燒片, 買的人少. 我的經驗是日本版的 CD 就算再冷門, 通常 CDDB 都找的到, 這也許和日本人的民族性有關 ? (用正版+龜毛精確資料+喜歡上傳 CDDB ? ) 台灣因為市場較小, 發行的台壓片子(可能指紋不同)如果銷路又不好, 出現在 CDDB 的機會相對不高, 這也是為什麼 iTunes 找不到的原因. 美版片因為歐美地區人口較多, 所以被加入 CDDB 的機率自然比較高, 和唱片公司壓片用不用心沒有直接的關係. 2. 罕見的絕版片, 擁有的人少. 如果你放入的早期 CD, 資料庫找不到, 可能是一張可以當傳家寶的東東... ( 前提是要正版 ) 3. "劣質"的夜市盜版片, "指紋" 被修改, 導致 CDDB 認不出來 不過也有可能盜版銷量大喧賓奪主, 反而 CDDB 有人上傳也說不定...XD 4. 最近首發的片子, 還沒有人幫它建資料, 通常等一陣就有了. CDDB 找不到資料, 和 沒有 CD TEXT 一樣, 並不代表唱片公司打混與不用心, 道理上面已經解釋過了, 不過如果是同一張曲目的 CD, 台壓正版的沒有 CD TEXT, 進口版的卻有 CD TEXT, 那台灣唱片公司確實應該打屁股. 您說的 Sony CD 隨身聽支援 ID3 Tag, 應該是指支援 MP3 曲子的 ID3 Tag, 它能顯示音樂 CD 的曲目, 應該是讀到 CD TEXT 而非 ID3 tag, 新一代的 CD Player 若有網路功能的話, 也許能直接連上 CDDB 抓 ID3 tag 吧. 如果是用電腦 + 程式來撥放 CD, 有些程式還可以設定要顯示 CD TEXT 或是 CDDB 的曲目資訊. 和 CD TEXT 類似的技術還有 CD+G ( graph ), 也就是音樂 CD 加入了一些圖形的資訊, 利用支援 CD+G 的 CD Player (eg. Sega Saturn, 某些 AIWA 的音響, 早期的卡拉 OK 系統... ) 就可以接到電視看到一些圖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30.188

05/19 13:05, , 1F
長知識推!!
05/19 13:05, 1F

05/19 13:14, , 2F
謝謝 收穫良多
05/19 13:14, 2F

05/19 14:00, , 3F
我推薦用Easy CD-DA Extractor 裡面用了兩個CDDB
05/19 14:00, 3F

05/19 14:01, , 4F
幾乎所有的CD轉檔都可以抓到資訊 而且還能去amazon抓封面
05/19 14:01, 4F

05/19 14:02, , 5F
幾個按鍵就可以搞定非常方便 支援轉檔格式也多
05/19 14:02, 5F

05/19 14:17, , 6F
樓上那款跟dbpower比哪款好?
05/19 14:17, 6F
文章代碼(AID): #1Bys_ESI (Audiophile)
文章代碼(AID): #1Bys_ESI (Audiop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