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From Physics to Design

看板ArtCenter作者 (nothing)時間16年前 (2008/06/27 17:3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From Physics to Design - 初環,踏出第一步 : http://www.wretch.cc/blog/Madlez/204930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九月 開學 這是在台大的最後一年 物理繫上完全沒有課 我只選了少少的學分,打算主力全放在六學分的初環上 初環,也就是初等環境規劃與設計 是台大城鄉所開給大學部學生的課 是由劉可強教授來帶 (也就是帥氣的老劉啦 XD ) 是台大少數跟設計有點關聯的課程 課堂的形式對我這聽慣三年lecture 人來說十分新鮮,有點類似設計系的Studio 一共只有14個學生加上老劉和我們的助教 -- Moooose 我們16個要整整混在一起一年 上課的時間是晚上大約六點半到七點大家到齊開始"玩"到九點半十點,甚至更晚 對付我們這群稚嫩的新手,老劉並沒有很強調知識的填塞 反倒是定期丟出一個議題或作業,分享一些自己相關的經驗或看法 剩下的時間就是我們這些學生自己玩 剛開始丟的東西是獨立的小題目,主要是訓練基本文字跟圖像思考能力 「一年前的今天」 時間和空間如何交互作用?記憶的介入又怎麼影響我們的感知.. ? 「舒服的空間」 大夥忙著討論什麼是舒服,互相分享美好的記憶 沒有被形式侷限,加上大夥不同的背景,討論往往很開放 相同的主題以不同立場、角度出發探索、檢視,得到的東西很模糊,但也很廣泛 在如此開放但密集的討論風氣下,一整班很快就混熟了,也開始跟老師助教沒大沒小起來 眼看時機成熟,老劉開始以空間的感受性挑戰我們 這次丟出的專題是一個「題組」 一坪的空間 -> 三坪 -> 六坪 -> 十二坪 依序做完上學期也該結束了 而創作形式也從平面圖像和文字討論轉往實際的空間模型 老劉只給一個條件 : 用 「撿」 來的瓦愣紙製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坪的空間 : 為期一週的個人專題,也是我們第一次以立體模型的形式來表達概念 模型技巧我們當然完全沒有,加上素材的限制 所以評圖當天就看到大家抱著一個個像是可資源回收的垃圾出現 不過還好有一兩位同學美術班出身,又對建築空間設計有些底子 展現出頗為專業,還有比例觀念的精美模型 在這種老師以觀念思考引導為重,不教授技巧的課堂上 能有這種「強者我同學」自然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有用的技巧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坪的空間 : 三人一組 把三人上一次作業的主題融合在一起 然後導入空間劇本 這次主題拉的更大,評圖還找了老夏來,大家神經自然繃的很緊 又是group work,所以大夥沒事就約了在城鄉所的studio 趕工 (就是台大一活旁邊的大禮堂,後來失火燒掉了..) 大家也儘量以上次看到的高水準模型當目標 我想這是大夥首次感覺到設計科系評圖的那種氣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坪的空間 : 這次是六人一組 先討論一個空間劇本,然後兩組交換劇本,把對方的劇本用模型詮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坪的空間 : 上學期最後的project,全班14個人一起完成的project 這次終於有一個真正的基地了 -- 寶藏巖裡的一個藝文空間/咖啡館,寶窩 這專題又分前後兩部份 前半部是要實地測量,一樣用 "撿" 來的瓦愣紙板做出比例模 大夥劃分成測量組、繪圖組和模型組等等來進行分工 後半部就是要用我們完成的草模直接進行討論,沒錯,十二人的團體討論,非常恐怖 目標就是要整建這個空間 最後則是依照討論結果直接在草模上下刀 把最終設計直接建構在草模上 這樣的過程很實際的讓我們感受到了空間的尺度 設計師永遠要把「人」放在他的視野裡面 最後評圖後上學期正式劃下了句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inal Project : 樂生療養院 相較於上學期尺度比較小的空間設計與討論 這學期老劉把scale拉大到 「規劃者」的視野 我們這次的題目是樂生療養院,一個正吵的沸沸揚揚的火熱議題 看待樂生可以從許多不同觀點切入 執政者、院民、規劃者、利益團體、新莊市民或樂生運動成員... 這些角度的差異正是矛盾與衝突的起因 對於樂生老劉是站在規劃者的立場,他已經有了初步構想 藉由一個平台的規劃與設計,讓捷運跟樂生共存是可行的 他希望我們在這學期能以這個方向去發展、設計,做出可行性更高的模型 不過,他更希望我們是在思考、消化過後認同這個立場才開始進行設計 而非單純因為老師說要這樣做,學生就傻傻下去執行... 也因此在專題初期,全班花了許多時間思考、溝通互相的看法與立場 有趣的是,即便是我們這麼一小群比較偏向規劃者或樂生運動立場的學生 討論起來依舊是衝突矛盾不斷 我們慢慢開始思考是否運動者無條件的支持保留反而過於偏激? 或是規劃者冷靜理性的看待一切又太過冷酷? 經過無數衝突與妥協,我們還是同意老劉的角度是最有共識的方案 所以專題終於正式起跑了 這次流程跟十二坪空間有些類似 一樣先把現況基地模完成 然後直接在基地模上面討論以及大刀闊斧的修改 不過和上學期用免費材料的 study模略為不同的是 這次模型很重要一個角色是要對外溝通的 可能要給文建會看,可能要拿給立委尋求支持 所以一定要夠專業,能拿的出去見人 材料就沒再限制,老劉也不知道去哪生了一些funding來給我們用 整個過程說來異常複雜 先去台北縣政府印了樂生地區的等高線地形圖回來切珍珠板 又因為Scale問題模型會太大,去B&Q切了三塊密集板當底,這樣就有三塊模型 方便攜帶,又可以隨時組合 山坡地綠化又因為大夥龜毛嫌一般美術社賣的草粉實在太醜 最後研發出用衛生紙+報紙+水+白膠+廣告顏料用果汁機打出來的各色紙漿 鋪出比較自然的地景 房屋組則很龜毛的跑去實地勘查拍照,製作出如上圖般精美的小房屋 當基地模製做到一個程度後,大夥又把捷運要鋪軌道處的土方挖掉 (也就是整塊珍珠板地形直接切掉) 軌道鋪好,接著進行平台規劃設計的討論 相較於前面較為單純的模型製作 牽扯到設計面,意見開始分歧,大夥各自分組製作平台草模進行討論 接著再綜合各方優點進行第二輪、地三輪的討論與製作... 很快的一學期就要過去了 中間惡夢般的討論我也記不太清楚 (故意忘掉的...哈哈) 最終大夥終於擠出一些共識 全力把最後方案完成 平台設計,綠化美化,細部修補 ... 務必要拼到評圖前最後一刻 這個案子裡面體會最深的是各個主體之間意識的衝撞 以往總會把事情看的太單純 「不就是這樣子嗎?」 但在一個團隊合作過程中 試著學習堅持、學習妥協、學習接受不完美 學著在不斷反覆的衝撞、摩擦之中維持產能 這一整學期很直接的用身體去體會了什麼叫設計 很真實,很痛苦,卻也很美好 = ) -- My Blog: http://www.wretch.cc/blog/Madle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1.18 ※ 編輯: Madlez 來自: 118.168.21.18 (06/27 17:30)

06/29 15:26, , 1F
06/29 15:26, 1F
文章代碼(AID): #18PBCzXY (ArtCenter)
文章代碼(AID): #18PBCzXY (Art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