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這種結構該如何施工 強度夠?

看板Architecture作者 (翔雲牧風)時間13年前 (2010/11/18 06:5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onfidence1 (ala)》之銘言: :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mork1115&b=4&f=1140559261&p=3 : 如圖.. : 這是台灣1980年很流行的 : 網狀混凝土結構。..(不知是這樣稱呼?) : 1我想紐約雙塔也是這樣的結構。.. : 但是這種結構但是SRC : 在台灣是鋼筋混凝土RC : 對於台灣強柱弱梁的設計方法 是否會太過弱或?比如柱子太長(那一條一條應該是柱子) : 我也不太清楚這種結構特性。. : 可以解釋介紹一下媽? 其實,這種工法不是truss,翻譯成管中管是不好聽但是貼切,他是「回」狀結構(說是管 狀也行),中心部分為服務空間,是結構最強的部位,樓版大多使用格子樑系統,你可以 把整個結構想像成樹,只是最外圍仍然有柱群圍繞,以維持剛性。 會這樣設計最主要是出現在辦公建築,需要大面積無柱的空間以供使用,在RC萬歲的70年 代,這類的設計在美國非常普遍。當時赴美學習建築的學人,也帶回這樣的工法與概念, 於是此種結構系統便在台灣遍地開花。 : 2這種施工法該如何施工 施工方式與普通RC建築沒有兩樣,只是外牆與外部裝飾柱群,曾經有使用預鑄系統的案例 (大同公司大樓,台北中山北路)。 : 柱子這麼長 鋼筋該如何搭接? 按照規範搭接啊! : ?是在開窗部分裝保力龍,然後灌漿 : 最後拆除保力龍? 其實不用,按照普通板模灌漿就好,但誠如上面所說,有些建案是使用廠鑄預鑄PC版用類 似「帷幕」的工法『掛』上去的。 : 3台灣一般陽台中間有個洞 : 請問也適用保力龍先放在中間 : 在灌漿嗎? 你說的是「欄杆」部分吧?我個人是會要求使用板模啦,甚至分成兩次施作都可以,反正 又沒有承重,因為實際工地施工灌漿時,保麗龍會太輕浮起來,根本很難成形@@ RC未凝固狀態比重超過3.5,你想想,用保麗龍的話要承受多少浮力? : 如圖 :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mork1115&b=4&f=1140559262&p=4 : 順便問一下這建築是誰設計的? : 這是總統府旁邊的博愛大樓 這題我不會,也沒空去大樓前面看石牌,上面有建築師,跟承包單位。(當年很流行) :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mork1115&b=4&f=1140559265&p=7 : 這樣的結構 會不會有挫曲效應? 如果有承重,會!但是從建築立面的設計看來,裝飾成分較高。所以是沒有影響的。 : 如果把下方量柱的節點放到上面結構會不會比較合理? 同上。衡量往上移一個樓層是比較合理,但這樣就無法展現建築師想表現的線條了。 : 如果從建築美學觀點 該節點上面比較像 希臘神殿..女建築師模仿philp johnson的? : 台灣一般警察局也是外面廊都是超長 柱子 : 感覺都會挫曲。..我在猜是不是因為風水的關係?(像監獄)才這樣選擇這種結構..? : 一般做 伸出去的屋頂即可 : 謝謝! 其實政府建築,很多很多都是在60-70(西元)年代建造的,因為國內成長快速,政府各單 位編制也不斷擴大,辦公空間不足,所以各部會各單位一個個外移,擁有自己的大樓, 差不多都集中在那個時代。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建築語彙在當時大量出現,其實這 跟當代流行的工法有關。松山機場、韓國大使館、與上面看到的圖片都是。 由於政府建築非常強調經濟、耐用同時又要強調「高大」、「雄偉」、「堅實」的「中央 集權」意識,於是乎高聳的柱列便成了公家建築常見的立面語彙,這些其實就是時代背景 所造成的,跟風水沒有直接的關係。 個人見解,提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107.213

11/18 21:45, , 1F
增長知識
11/18 21:45, 1F

11/22 00:49, , 2F
增長知識+1
11/22 00:49, 2F
文章代碼(AID): #1Cv5ra2J (Architecture)
文章代碼(AID): #1Cv5ra2J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