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軸線?

看板Architecture作者 (大提琴夜未眠)時間16年前 (2007/10/20 15:5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gologo ()》之銘言: : 我有一個疑問 : 軸線是幹麻用的呢? : 城市的軸線 : 都市的軸線 : 從一端接到一端 : 也不一定只走那條路啊? 也有些別的方向的 : 如果是象徵意義 又是怎樣的象徵方式啊? : 軸線很重要嗎? 這個大概是一篇論文 甚至一本書的篇幅了... 簡言之的話,軸線最早可以追溯到埃及神廟的格局,埃及文化對稱性的 追求,可以視為對永恆的一種表現,因此神廟的格局也出現了一條的對 稱軸,而往往就是整座神廟的主要軸線。希臘神廟的設計中,軸線與朝 拜的程序以及神廟本身的建築格局也有關,但是神廟群並沒有一定的秩 序(如雅典衛城的佈局,幾乎是隨機的) 之後體現在城市的規劃上,希臘人應用了棋盤狀街道在殖民城市規劃上 ,然而希臘棋盤式城市並沒有明顯的軸線,城市中重要的據點(神廟、劇 場、聚會所等等)不見得會沿著什麼軸線分布,反倒是仍然隨著地形與方 位選擇位置,棋盤街道只是方便一般民家闢建而衍生出的設計。 軸線真正用在城市中,我覺得是遲至羅馬帝國時期應用,許多新設的殖 民城市同時具有防禦性質,甚至一開始就是軍營,因此殖民城市的設計 與羅馬軍營的佈局有著類似的形式: 城市的中心是最重要的神廟與集會 場,由此為焦點向四個方向闢建道路,爾後城市的發展就沿著這兩條大 路開闢垂直的小路。因此城市的軸線一開始並不具什麼特別的象徵意義 ,僅僅只是務實的羅馬工程師套用軍營的設計出現的成果。 軸線真正在城市的發展具有象徵意義,甚至體現城市的主要精神,應該 是要到十六世紀末的羅馬,當時的羅馬因為飲水系統遭破壞,沒有產業 支持城市發展,萎縮到只剩兩萬人的小城市,最大的產業是朝聖(中古 世紀的觀光業),1585-1590年擔任教皇的西克斯圖五世(Sixtus V)為了 加強羅馬的神聖性,在羅馬時期廢墟與中世紀漫無節制發展的市街中, 連結羅馬城中重要的教堂與宗教據點,闢建出一系列開闊的直線道路, 並且為了加強每個據點的場域性,他把羅馬帝國當年遠從埃及擄獲的方 尖碑,重新挖掘出來並移至每個重要據點與廣場,讓遠來朝聖的民眾, 走在筆直的大道上,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前方的重要據點。如聖彼得教堂 前,以及羅馬城北方入口Piazza del Popolo的方尖碑,都是他短短五年 在位期間所樹立的。之後才從其衍生出巴洛克式的城市規劃:軸線、強點 。類似的規劃出現在許多日後的舊城市更新或新城市規劃:柏林、巴黎、 華盛頓、台南。尤其像台南以如此多的圓環連接城市重要據點,也是日 本人在市街改正時期,利用從歐洲學習到的巴洛克城市規劃,在殖民地 城市的實驗,有機會去台南可以觀察一下。 當然中間省略了很多啦,像是文藝復興時期衍生出的Ideal City也是其 中的一環,不過這個觀念比較強調向心與對稱,而沒有明顯的軸線,不 見得適用於所有城市。簡單敘述如上。 -- ˙Bach: Cello Suite No.1-6˙Barber: Cello Sonata˙Brahms: Two Cello Sonatas ˙Brahms: Double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Cello˙Britten: Cello Sonata ˙Britten: Cello Suite˙Bruch: Kol Nidrei˙Dvorak: Cello Concerto ˙Elgar: Cello Concerto˙Faure: Elegy 北極熊的冰山一角˙Lalo: Cello Concerto ˙Saint Saens: Cello Concerto http://blog.pixnet.net/chewie˙Saint Saens: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Vivaldi: Six Cello Sonata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139.120
文章代碼(AID): #176RGD0- (Architectu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問題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問題
文章代碼(AID): #176RGD0-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