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D]我的學思歷程˙台大人類學系系友講座

看板Anthro06作者 (黏土)時間15年前 (2008/11/25 20:2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Anthro07 看板] 作者: Claypatterns (黏土) 看板: Anthro07 標題: Re: [:D]我的學思歷程˙台大人類學系系友講座 時間: Tue Nov 25 20:25:34 2008 感謝學姊特地推薦~ 明天中午的系友講座,來分享的是熊鵬翥(ㄓㄨˋ)學長, 題目是:「無用之用─我的人類學關鍵字」XD 目前學長在「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擔任執行長。 (補八卦:學長大學時是代聯會會長, 也就是現在的學生會長...) 下面這個頁面,列了帝門今年的活動。 他們的很多計畫, 都試圖將藝術跟公共空間、社區文化結。 http://www.deoa.org.tw/?layout=history.index&year=2008 附上這篇文章,講帝門在推廣的駐校藝術家計畫: 駐校藝術家計畫與公共藝術計畫的結合 http://news.deoa.org.tw/Index_show.asp?Post_ID=303&Forum_id=6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張舒婷 2008/8/5     拉近當代藝術與社會大眾的距離,開創觀眾與藝術家的對話空間,是帝門藝術教育基 金會的成立宗旨。為此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自1998年起,開始辦理「藝術家駐校計畫」, 以臺北地區中小學為對象,由藝術家進駐學校協同參與藝術與人文主題課程的教學課程。   「藝術家駐校計畫」主要為建立藝術與學校的橋樑,以「開放、互動、啟發、交流」 的教學精神,透過臺灣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體驗和藝術認知,進行認識藝術、體驗的短期教 學,提供學校藝術教育一種當下時空臺灣藝術教學資源的補充,以綜合性的課程形式,導 引學校師生實際參與、認識當代藝術的欣賞體驗領域。   在教育部於2001年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計畫,在「藝術與人文」課程方面,強調 「透過廣泛而全面的藝術教育」,在「藝術與人文」的課程目標上,以「探索與創作、審 美與思辯、文化與理解」為重點;而課程的規劃上,九年一貫課程計畫將原本分科的美術 、音樂、舞蹈、戲劇活動等科目合併,此教育理念源頭和課程安材排,與帝門藝術教育基 金會推動之「藝術家駐校計畫」理念不謀而合。   整合藝術的多重表現成果,將臺灣當代藝術各領域的發展現況結合成為教育資源,「 藝術家駐校計畫」正是符合社會環境之需求,自1998年實施至今,已有31校次參與計畫, 在藝術家的導引下,實踐創意。1998-2002年主要著眼於臺灣當代藝術的觀念推廣,為促 使學校藝術教育課程與當代藝術朝流接軌,策劃多位視覺藝術家與古名伸舞蹈團進駐校園 ,帶入新的媒材與觀念,和學生互動激盪。   本計畫於2003年時,因SARS而停辦,經過一年的沈澱,審視當時的當代藝術教育大環 境,為促進大眾對於公共藝術的認知,2004年起「駐校藝術家計畫」轉向以公共藝術教育 為主軸,以校園空間做為基地,聚焦於公共藝術的概念認識及公共空間美感的啟發,課程 中帶領學生走踏每日身處的校園,引導學生發想能夠表現其所感知的空間意識,進而透過 集體的創作來反映其思維,經過師生的討論,在校園內的開放空間中展示成為校園內的公 共藝術,除了提升校園生活的品質,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讓學生經驗公共藝術規劃的過程 。   2004年至2008年之間,參與的國民小學有關渡、溪山、明德、洲美、麗山及淡水等6 所學校,國民中學則有明德、新埔、中正及天母國中。駐校藝術家為楊智富、楊春森、涂 維政、葉怡利、陳浚豪、劉時棟、黃蘭雅及Anthony Luensman(註1)。   其中位於內湖區的麗山國小自2005年始連年參與駐校藝術家計畫,「美感教育」是麗 山國小的課程主軸,2005年該校活動中心開始動工,為落實參與式的校園公共藝術設置計 畫,與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合作「駐校藝術家計畫」,邀請藝術家涂維政依其藝術創作的 風格,進行石膏創作教學。學生的創作內容以個人對於麗山校園或社區印象為主。並將當 年度應屆六年級畢業班的創作石膏作品裝置在二樓玄關,形成一面畫磚牆,經師生票選前 幾名的作品則由藝術家轉製成類似考古出土的畫像石,並放大裝置在2008年3月新建成的 活動中心正面牆上,活動中心前的廊柱也由藝術家以學生作品為主題,轉化組成圖騰立柱 。不僅結合工程,也是一次成功的校園參與式公共藝術設置案例。   此外,另一位受邀的藝術家葉怡利,亦於麗山國小以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個人與群體 關係為主要核心,將個人作品中的Kuso風格,引導學生進行身體裝扮,透過與人擁抱的行 動,帶領學生體驗公共藝術的另類型態。這項「愛的抱抱-把愛傳出去」的行動藝術,於 麗山國小97年3月份的校慶活動中進行,讓全校小朋友與前來參觀的家長、社區居民互相 擁抱,集體進行這項公共的行為藝術,使個人行為中的公共性和交流性質作了具體的呈現 ,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對公共藝術的認知。   北投區的明德國中,同樣是於2005年開始,參加「駐校藝術家計畫」,該校八年十班 學生於課程結束後,在學校的展覽空間舉辦創作成果展,展覽的文宣海報及布置皆由學生 一手包辦,除了展覽也建置「公共‧供人玩藝術網站」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7/mdjh/index.htm,除了將公 共藝術帶入了校園、探討校園空間的「自我發現」,更進一步的連結起「社區」,拜訪社 區內的鳳甲美術館,訪問捷運公共藝術家及社區民眾;也讓自己成為社區的資源,參加臺 北市養工處舉辦的「石牌橋兩側防洪牆彩繪圖樣甄選活動」,獲得「優等」的佳績。整個 系列課程下來,學生讓校園空間產生新的獨特精神、意義與美感,在一次次的相互激盪中 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創意和審美思辨能力,也凝聚彼此的共識,產生情感的互動與交流。這 個獨具巧思的網站在2007年分別榮獲臺北市第四屆中小學網界博覽會地方音樂藝術類網站 第一名,第八屆台灣學校網際博覽會國中組佳作。   現階段的「藝術家駐校計劃」將公共藝術理念帶入校園,以理念認識、鑑賞、分組創 作及製作、討論、校園投票等課程,邀請公共藝術的理論工作者及藝術家與學校教師合作 ,在原有藝術與人文課程時間中實踐完成。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在藝術家、學校教師間進 行雙向的交流,透過與藝術家的面對面讓學生能體會創作者所表達的藝術性、獨特性;拉 近個人與藝術品的距離,親自經驗公共事務的歷程與創作的生命經驗。也希望因此,能夠 開創並深化公共藝術計畫中,民眾參與與師生參與的意義。 註釋: 1. Anthony Luensman為2008年臺北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216 ※ 編輯: Claypatterns 來自: 140.112.251.216 (11/25 20:2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216

11/25 23:13, , 1F
現場備有精緻茶點,大家快來吧:DDD
11/25 23:13, 1F
文章代碼(AID): #19A-yM9X (Anthro06)
文章代碼(AID): #19A-yM9X (Anthro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