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人類學是什麼樣的學科呢?

看板Anthro作者 (Eous )時間15年前 (2008/11/30 23:31), 編輯推噓2(208)
留言10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Netenfaispas (je ne sais pas)》之銘言: : 各位板大好 : 在下是明年一月便要上學測戰場的高三生 : 校內推甄想要填選台大人類學系 : 想要該系理由應該就是最常見的那種: : 從小就對古文明、遺蹟等等有著很深的嚮往 : 但待我看過台大人類的課程介紹後 : 變得非常迷惘 : 當然一直都知道人類學和考古學不一樣 應該是說人類學跟考古學是階層關係, 一般而言人類學分支眾多,其中一支是考古學 雖目前台灣人類學中文化人類學比較強大, 不過台大人類的特色在於相較於台灣其他人類學系而言, 他的考古傳統比較強 : 可是那些課程(有的還是很吸引人)卻讓我覺得與我想要的東西落差非常大 你要不要舉例一下,什麼課程吸引你,什麼課程名稱讓你覺得落差大? : 希望板大能為我講解一下,人類學系學習的方向與內容究竟是哪些呢? : 我會不會無法從該系學到我想要的東西? : (我知道不可能百分百一樣,但會不會太少呢?) : 誠心請求回答~~:" ) : P.S po在這裡是想說,這裡的版友或許多數都已學過不少人類學相關學問 : 可能較還在學的學生更能為人類學下定義 : (爬過精華區了,不過...好少資訊喔:﹝ 人類學在台灣本來就比較少人學,也不是義務教育的科目 不然你去隔壁的地理版,雖然地理系在台灣一樣很冷門,但多虧他是義務教育的一環, 那裡多的是他人「對地理的想像」XD : 謝謝各位~~~ 人類學是什麼,我想即使是在學生也不見很能清楚的知道人類學的本質是什麼, 講的更玄一點,人類學的本質也許透過個人在此學科的浸淫,不停的透過實際研究, 從而去思考這個問題也許才會逐漸有自己的定論。 我不是人類學系的學生,不過因為本身學科跟人類學會有一點關係, 所以透過參與一些人類學的活動,研討會或者營隊,以及修課關係, 累積自己對人類學這門學問的看法。 我想在此嘗試用一種外人的眼光,也就是比較的角度去看人類學這門學問。 前面提過人類學底下有一些分科,考古是其一,故台大人類學系前身也名為考古學系, 但因為當代人類學其實不只考古,文化取向意味濃厚, 這點其實看中研院民族所研究人員專長很明顯, 中研院民族所網站 http://www.ioe.sinica.edu.tw/chinese/index.htm (人類學者主要分佈在中研院民族所跟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考古組跟人類學組, 其實一開始人類學者是在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的考古組, 後來才獨立而成民族所, 這樣的發展其實跟史語所本身剛開始成立宗旨有關,也涉及到近代中國史學發展, 在此不多述。 人類學其實跟地理一樣是西方殖民主義下的產物, 人類學者隨殖民主義擴張的腳步,前往被殖民國家進行研究調查, 其研究方法主要是田野調查,也就是透過長時間在某地區進行調查。 好比台灣其實也有過日本人類學者前來研究, 熟知的高山族分類其實是日本學者建立起來的。 人類學基本上是處理人類社會的學科,那社會學其實也是, 不過社會學的發展跟西方工業革命有關。 這種學科興起背景上的差異,導致學科屬性也不一樣。 在此用一種比較粗略的方法去區分,雖然當代學科界線也不是這麼絕對, 不過透過這種簡單的比較可以約略描述人類學的特性。 傳統研究對象上, 社會學主要是西方已開發國家的自身研究;人類學偏向第三世界異文化研究 (雖然當代人類學也有重返自己國家從事研究, 不過這個傳統研究對象上的特徵在我看來仍深刻影響人類學的本身內涵) 研究方法上, 社會學比較多是從資料方面下手;人類學則強調田野調查, 研究觀點上, 社會學我不太清楚,不過人類學者很強調被研究者的觀點,人類學者的關懷:P 這點可以參考人類學者黃應貴談他從事人類學研究的心路歷程: http://proj1.sinica.edu.tw/~anthrocamp/image/03current/pdf/Huang,%20Ying-kuei.pdf 若連不到請直接到此網站找黃應貴的文章: http://proj1.sinica.edu.tw/~anthrocamp/html/05anthropology.html 話說,聽老師轉述某位台大人類的老師的話, 人類學系學生進大學後最痛苦的是,沒想到有那麼多英文文章要念XDDDD 經過大學四年之後,大概有九成的人放棄而轉向其他領域, 剩下的進入研究所之後,又有一半的人會不考慮繼續走這條路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47.156 ※ 編輯: Eous 來自: 218.163.147.156 (11/30 23:34)

12/01 00:00, , 1F
史語所不是也有人類學組?
12/01 00:00, 1F

12/01 00:00, , 2F
這方面不太了解 請教一下
12/01 00:00, 2F

12/01 07:17, , 3F
史語剛開始是考古組,後來分出民族所,
12/01 07:17, 3F

12/01 07:18, , 4F
並且將考古組分為人類學組與考古組
12/01 07:18, 4F

12/01 07:20, , 5F
為什麼後來分成考古跟人類學兩組我也不清楚
12/01 07:20, 5F

12/01 08:44, , 6F
若對史語所謂什麼一開始會有考古組,可以搜尋一下,
12/01 08:44, 6F

12/01 08:44, , 7F
關鍵字:傅斯年、史語所
12/01 08:44, 7F

12/01 11:59, , 8F
史語所一開始成立的時候分為四組:第一組文籍校定組
12/01 11:59, 8F

12/01 12:00, , 9F
第二組語言組 第三組考古組 第四組民族學組
12/01 12:00, 9F

12/01 12:01, , 10F
民族所和語言所已經分出去了
12/01 12:01, 10F
後來去看了史語所的簡介, 1928年剛成立時有8組,後來1929年併成3組, 分別是史學及文籍考訂、語言學及民間藝文、以及考古學、人類學及民物組 1933年一度跟社會科學研究所合併,不過1934年又再度拆成兩個研究所。 1934年成立人類學組, 之後史語所經歷文字學組成立以及語言組分出而成語言所, 簡之,史語所目前有四個學門:歷史、考古、人類學、文字學 民族組設立於1928年,剛開始隸屬社會科學研究院,1934年改歸史語所 1955年成立民族所籌備處,1965年正式成為民族所, 有趣的是,1995年又從民族所分出社會學所 資料來源: 中研院史語所 http://www.ihp.sinica.edu.tw/ 中研院民族所 http://www.ioe.sinica.edu.tw/chinese/org/index.htm 總之,有點複雜的過去 不過從中研院這種學術類組的歸屬演變,也可以去思考這種轉變的意義 ※ 編輯: Eous 來自: 218.163.147.156 (12/01 22:03)
文章代碼(AID): #19Ch6w4m (Anthro)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Ch6w4m (Anth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