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節錄] 十年一覺電影夢

看板Ang_Lee作者 (因為付出 所以有用^^)時間18年前 (2006/04/24 23:22),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文/張靚蓓 近鄉情怯的矛盾心理 我學戲劇、美術,爸爸雖然答應支持,但內心一直很矛盾。 記得二年級升三年級暑假時環島巡迴公演,我們至工廠、軍中演出舞台劇,音樂、 舞蹈科也隨行表演歌舞、國樂等,我們演員也會支援歌舞表演充個場面,大夥又歌 又舞又搬道具,像跑江湖似的很好玩。一到嘉義,我就開始緊張,因為快回台南了 ,我也心裡老犯嘀咕的氣自己,在外面本來高高興興的,為什麼一接近家就備感壓 力。 踏進家門,老爸一看我因公演累成的黑瘦模樣,就在飯桌上開訓﹕「什麼鬼樣子!」 我當時把筷子往桌上一放,走回房裡,把自己鎖在門內,這是我第一次膽敢有此犯 上舉動,已經是很革命了。當時父子倆都很不開心。因為在父親的印象裡,我的公 演和小時候我們看的軍中康樂隊沒兩樣,他很傷心,一心指望能光宗耀祖的我沒考 上大學,居然淪落為給人逗樂子的康樂隊隊員,所以他一直催促我出國,希望能拿 到學位,成為戲劇系教授。 直到現在,我格局比較大了,這層心理障礙依舊存在。我回台灣就緊張,搞戲劇, 我是跑的越遠,能力越強,人也越開心。一臨家門,緊張壓力就迎面而來。對我來 說,越接近生活,我的壓力越大,越難以從事藝術處理,能力越低。如小時候離開 媽媽到花師附小,我就不哭了。離家到藝專,我的能力就有所發揮。在英國美國拍 西片較易發揮,一拍國片就心情沉重。在我電影裡,這種心情表達得最明顯的大概 就是《喜宴》,以為在海外很自由,但親情又把你抓回來。 想來有趣,返家、離家、壓抑、發展之間的拉扯,都和父親有關。出國是他和我之 間的「約定」,離家千萬里即是他的促成。 因為要出國深造,我就做了些準備。本來想去法國,因為那時法國電影新浪潮很吸 引人。剛開始我去學了兩個月的法文,但法文裡的陰性陽性、時態,搞得人頭昏腦 脹,加上也要通過語文考試,於是改變初衷,有一搭沒一搭的繼續補英文,總算托 福勉強過關,我開始申請學校。由於鄰居小孩在伊利諾大學唸書,回來時說起該校 戲劇系有棟很大的劇場,裡面在幹什麼倒是不知道,我就申請伊大。 Upside-Down——文化衝擊 因為當時藝專不是大學,學位只是學分證明(credit diploma),所以我到伊利諾 大學戲劇系導演組就讀時,還是轉學生,得從大學部一年級讀起,不但有些共同科 目要唸,所有專業科目也都要學。一九八○年順利拿到藝術學士學位。 在伊大第一年,我經歷了兩個天地翻轉的文化衝擊,一是來自戲劇,一是我開始看 左派書籍。 第一個「文化衝擊」跟「性」有關。因為當時伊大戲劇系老師所選讀的近代經典劇 本,包括從易卜生、荀伯格等人的作品以降,正巧都跟性有所關聯,而且都很強烈 。年輕的我便有個印象,「性」是西方戲劇的一個重要根源,精神淵源於「失樂園 」。以前在台灣老師都不明講,到了美國第一年,全反過來,老師談的很多都是性 和戲劇的關係。我因而對戲劇原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在伊大,我感覺才接觸到真正的西方戲劇,整個扭轉了我對戲劇的觀點。 在我的認知裡,以基督教為主的西方傳統中,「失樂園」跟「性」有很大的關係。 人類受到撒旦(蛇)的引誘,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開始意識到羞恥,有了性 交、懷孕,所有的痛苦與生命的延續由此開始。人類對性慾望的覺醒是受到魔鬼的 引誘,致使人類犯下原罪而受到上帝的懲罰。 西方的掙扎即是人類擺盪於上帝與撒旦之間的拉鋸,西方戲劇精神也以此為出發點 。走出伊甸園後,人類開始認識自己,因而求知與創作,知識與創作即是人類對上 帝的一種挑戰,也是人性的一種驕傲。在人性與神性的對立中,人要活得有尊嚴, 就會有所懷疑,我思故我在。因此,一切知識的衍生也跟痛苦有關,尤其是宗教、 哲學的產生,都跟人的磨難密不可分。因為人在快樂順利時多半不去思考,痛苦時 ,才比較會反思問題出在哪裡。 在西方,蛇在夢中引誘女人(夏娃)而使人類犯下「原罪」,受到性的處罰,在東 方就好比七情六慾。西方戲劇喜用「衝突」來做手段,求取淨化與昇華,這似乎跟 我們的教養很不同。 記得在藝專時,中西通達、學問最好的鄧綏寧老師教授中國戲劇史時,曾講過一段 話,我當時以為是個笑話,在伊大接觸西方戲劇後,才領略箇中道理。鄧老師說: 「和尚和尼姑的戲沒什麼好看,但花和尚碰到浪尼姑,就有戲看。」 我們的話劇(舞台劇)、電視、電影皆學自西方,但一般不去摸他的骨。以前王生 善老師教我們戲劇概論時,也曾提及電視劇裡演「爸爸打兒子」的情節,一個耳光 下去,兒子馬上說:「爸,我錯了!」王老師說 ﹕「戲,就不能認錯,就是要跟爸 爸吵,再衝出去,這才叫戲,一認錯就沒戲了。」雖沒有明講,其實就是「衝突」 ,就是講個人意圖的最大伸張。「不順」才造成「戲劇性」,戲劇的產生不是靠 「 平衡、和諧」,是相反的。我覺得很有意思,就在那默默的吸收。 另一個「文化衝擊」就是我離開那時的台灣,才有機會開始看禁書——共產黨的文 藝及宣傳作品,尤其是老舍的著作及斯諾(Edgar R. Snow)的《西行漫記》 (Red Star over China)。從台灣到伊大,我第一次經歷下雪,也第一次從圖書館 借了這些書回來,真是「雪夜閉門讀禁書」,我這才知道﹕「搞了半天,原來我們 是壞人。」頭一回,我對自我的身份認同產生了不一樣的觀察角度。這個衝擊對我 來說,有如天地倒置。 這兩件事持續影響我很長一段時間。(資料提供:李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十年一覺電影夢》,張靚蓓編著,時報出版。 http://www.ettoday.com/2002/11/20/1026-1377881.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179.84

04/25 02:16, , 1F
謝推
04/25 02:16, 1F

04/27 20:55, , 2F
如果李安導演沒有機會出國進修,只留在台灣,可能就沒有
04/27 20:55, 2F

04/27 20:56, , 3F
現在這番成就了吧...到底台灣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呢....
04/27 20:56, 3F
文章代碼(AID): #14JEq-_u (Ang_Lee)
文章代碼(AID): #14JEq-_u (Ang_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