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灣對馬雅文化的誤解(2)

看板Ancient作者 ( 馬雅人)時間15年前 (2008/10/08 01:11),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mayaman ( 馬雅人)》之銘言: 本文要討論的是瑪雅王國這一個概念,事實上這一個錯誤概念算是比較早期圖書會 出現的概念,如有一本久遠的圖書叫做神秘的瑪耶王國,或是寰宇搜奇之類的圖書 本文將由瑪雅政治史之發展,來管窺瑪雅人之政治情況。 首先,一般考古學者會將瑪雅的文化分為幾個時期,分別是:前古典期,古典期, 古典終結期,後古典期。事實上每個時期瑪雅政治都有不同的發展。 首先就前古典期而言,瑪雅的文明主集中在南部低地,他們依賴著對奢侈品商路 的控制而興起,如伊薩帕、卡密胡塔尤、米拉多等等。瑪雅之城市主要興起的來源 並非來自農業,其商業色彩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起。這時候的城市,比較算是城邦的 體制,鮮有以征服興起的強權。 到了古典期早期,這是瑪雅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各地區都有城市和地區的霸權興 起,但是他們藉由貿易卻也跟地區外的國家有所交流。我們可將這時期的瑪雅分做 幾個地區討論。 首先是北佩藤地區,北佩藤地區最重要早期城市就是蒂卡爾。但事實上蒂卡爾也非 獨立興起。蒂卡爾本來也是有建立自己的王朝,但在墨西哥高原的強權掌控下王室 由提奧地華甘的貴族所取代。藉由和提奧地華甘的貿易,蒂卡爾強大起來,並逐漸 控制周圍地區,形成強權。 第二,是烏蘇瑪辛河流域,這個地區著名的有雅克其蘭、Negras Piedas和帕連給城。 三城為了爭奪此地區的貿易路線和勢力,進行許多戰爭。僵持不下。 第三是西瑪雅地區的科潘,他們藉由對科潘河谷的開發,富庶起來,並且有所發展, 甚至和蒂卡爾結成同盟,成為蒂卡爾在西瑪雅地區最有力的盟友。 這些地區的幾個城市,都和區外的強權有所聯繫,也和提奧地華乾有貿易關係。因 此在這一個時期我們絕對不能說有瑪雅王國這一個國家。因為沒有證據顯示有一個 政治實體高過這些城市,各個城市從未統一過,更不可能有一個瑪雅王國的出現 接下來是古典終結期的瑪雅政治,因為要出門了,所以在等一下吧 古典終結期的馬雅政治基本上又進入另一個時代,馬雅世界形成兩大勢力。一是 以蒂卡爾為首的聯盟。另一個是以卡拉穆為首的聯盟他們都不叫馬雅王國,根據考古 蒂卡爾的當時應該是叫做Mutul,意思是繩結的意思。而卡拉穆則應該叫做Chan或是 Kaan。兩者都是蛇的意思。兩者不斷對抗。互相收買對方盟邦或是培養其他勢力。 兩者都沒有辦法完全統治對方。因此也沒有形成過一個國家叫做馬雅王國。因此這 個說法再古典終結期也是說不通的。 到了後古典期,馬雅人文化重心北移。融合墨西哥高原的拖爾特克文化,形成一個不同 古典期的文化。這個馬雅文化,有考古學家稱做新馬雅文化。這時期出現較為接近「馬 雅王國」此一說法的事實。馬雅潘城在那時候控制了大部分尤加敦的城市,並且組成軍 事同盟。但他們從沒有形成一個馬雅王國,而只有馬雅潘國。 以上文章,只是要指出馬雅自形成到完全結束,從未有一國家稱作馬雅王國。他們的確 有王國組織,但是全馬雅地區絕非一個整體王國,他們共享同一個文明。有自己的政 府。但沒有同中國統一的局面。甚至他們大多數也沒有叫自己為馬雅人。他們的名字來 許多不同的來源,如:西班牙文、當地酋長名字等等。因此,馬雅王國這一個用語是完 全不對的。也會阻礙我們對馬雅文明在政治體制方面的認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61.134

10/01 20:29,
'推 專業文
10/01 20:29

10/01 21:19,
本地人現身說法!
10/01 21:19

10/01 21:24,
10/01 21:24

10/01 21:54,
10/01 21:54

10/02 06:10,
推!
10/02 06:10

10/03 03:47,
不知可否透露 如果要讀真正貼近的馬雅資料
10/03 03:47

10/03 03:47,
有哪些書目可參考?
10/03 03:47

10/03 08:20,
當然是看英文的摟
10/03 08:20

10/05 16:08,
大推!!!
10/05 16:0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0.192.144

10/08 01:32, , 1F
所以他們是類似於蘇美、希臘的城邦囉?
10/08 01:32, 1F

10/08 01:38, , 2F
我覺得用聯盟比較恰當。因為他們有時候也
10/08 01:38, 2F

10/08 01:39, , 3F
不是一城一國,例如:Dos Pilas
10/08 01:39, 3F
文章代碼(AID): #18wvWoQm (Ancient)
文章代碼(AID): #18wvWoQm (Anc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