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幼獅……

看板AiYazawa作者 (我不想 我不想 不想長大)時間18年前 (2005/12/20 23: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標題:強女時代降臨 NANA的流行文化生意經 文◎李 季紋 日本漫畫《NANA》從雜誌連載到真人版電影,單行本日本、台灣兩地賣破兩千萬本、 二十萬本,成為日本龐大卡漫產業的又一成功案例。結合流行時尚元素引發話題, 女主角娜娜與奈奈、以樂團成員為主的男性角色,對世上的另一個我、尋求自身/ 群體認同的渴望,無論男女,都能在《NANA》滿足共嗚,突破少女漫畫-女性讀者 的局限。回到漫畫本身看《NANA》何以與現象連結、魅感人心,打出一套流行文化 生意經。 喜歡漫畫『NANA』嗎?大概很少有女孩能抗拒搖滾明星與少女漫畫,何況是這兩者 的合體。少女漫畫將每個年代的少女模糊的慾望具體化,投紙於紙面上:女人都是 希望被拯救的(男人又何嘗不是?)。少女漫畫的愛情不外乎兩種模式,一種是白 馬王子出現拯救白雪公主,一種是強盜出現將少女抓起來當作壓寨夫人。近年的少 女漫畫似乎更往後者的方向靠近,比如說愛得讓人近乎窒息的『超快感指令』。 然而,這已經不能讓少女們滿足,現在的少女,是又想當強盜,又想當壓寨夫人的 。想被漂亮有才華又霸道的男人占有,又想成為漂亮有才華又霸道的女人,NANA, 正符合這樣的Trend。 作者矢澤愛先前因為有在時尚雜誌刊載作品的經驗,『nana』一開始已經決定了必 然與其他少女漫畫在題材上與風格上更精準、更領先的捕捉或帶領所謂的trend的 可能。在畫出『NANA』之前,矢澤愛已經有女幾部有名的作品,最為人所知的,有 『芳鄰俱樂部』(又名:『近所物語』)、及其續集『天國之吻』,還有『下弦之 月』,目前都有中譯本(皆為尖端出版)。矢澤愛以這些作品成為新一代最受歡迎 的少女漫畫家,其高峰就是『NANA』:兩個同名為NANA的女孩(大崎娜娜與小松奈 奈(小八),發音同為na-na)上京追求事業與愛情夢想的故事。聽起來似乎有點 老套,但又與兩個搖滾樂團(以本城蓮為首的TRAPNEST及其舊夥伴與情人大崎娜娜 所在的Black Stone)成員間的愛、友情、競爭的故事互相滲透,而折射出異樣的 光彩。 矢澤愛的世界幾乎是強女的天下,『下弦之月』為追尋前世戀人離家出走的美月, 『天國之吻』為了時裝拒絕大學之路的紫,到『NANA』中的龐克悍女娜娜、買男妓 過夜的歌姬Reira(芹澤蕾拉),甚至將戀愛、結婚當作一生志業的奈奈,都是有 力度的強女。而在她們身邊出現的男性伴侶,幾乎清一色是漂亮、特立獨行、從事 流行文化相關的男性,在『天國之吻』出現的是脾氣古怪的時裝設計師喬治,在『 下弦之月』、『NANA』中出現最多的則是音樂人,而且就像在漫畫『NANA』中的一 個自我拆解的場景所說的,這些男人分做「甜、辣、中辣」一樣,分別符合不同女 人的需求 在她筆下的邏輯中,漂亮有才華的美男本來就是該讓女人來評鑑、欣賞 ,是能讓女人感覺到刺激的美麗事物,而故事中出現的「正常普通的健康型男孩」 ,則成為「用過即丟」的功能性角色,無滋無味。比如奈奈的前男友章司,在故事 開始時占有左右奈奈心情的重要地位,竟然到故事後期淪為超級大配角。看似優柔 寡斷、無主見的奈奈,骨子裡其實是超級強女,捨章司就多金壞男人,未婚懷孕, 靠堅強的磨功做了音樂人TAKUMI(一之瀨巧)的妻子,絕對有極高的物質慾望與堅 強的心理素質。至於娜娜,是基於對本城蓮的愛而愛上龐克音樂,但卻不僅止於此 ,她還要在音樂上做一個可以跟本城蓮並駕齊驅甚至遠遠超越本城蓮的人,跟『天 國之吻』中的紫與喬治的關係非常的相似。當然在矢澤愛的筆下,男孩女孩們也有 相戀、追求、上床、心碎、分手、復合等愛情中的各種過程,但她的女孩們並不以 戀愛成功為終級目的,愛可能是一個起點、一個推動力,藉由愛進而「尋找自我」 與「完成自我」。這應該是矢澤愛接連幾部作品中一貫的主題。 將矢澤愛筆下的搖滾明星詳加玩味 都可以找到他們的原型:『下弦之月』的亞當 讓人想到John Lennon,他是愛人美月應該就是YoKo;『NANA』中的本城蓮則是以 英國龐克音樂的傳奇樂團Sex Pistols的則斯手Sid Vicious為原型,那麼娜娜應該 就是Sid的愛人Nancy Spungen了,至少他們激烈的愛情與Sid和Nancy非常相近。至 於兩個樂團的其他成員,則可以在當今日本音樂界活躍的音樂人中找到影射的對象 ,比如說身世成謎,為了賺取玩音樂的錢對賣身完全沒有罪惡感的Shin(阿真,岡 崎真一)、永遠的直性子與永遠的二線Naoki(藤枝直樹)、家底豐厚卻放棄當律 師的少爺YASU(阿泰,高木泰士)、兼具生意頭腦與領袖氣質的壞男人TAKUMI、還 有當代歌姬熱潮下的產物Reira,簡直是當今日本音樂界各色人等的縮影。但因為 是畫家與編輯對音樂界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本來就很熟悉,加上有詳細的調查研究後 的再創作,所以人物不至於扁平,甚至比一般人所認知到的音樂人形象,還要更加 豐厚有魅力,這一點就足夠吸引人。這些虛構出來的人物,雖然在紙面上無法發聲 歌唱,在連載期間卻已經累積了相當的「歌迷」。出單行本後,這些迷的基礎更為 鞏固,其中也包括了不少音樂從業者。 (累了…休息一下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36.6
文章代碼(AID): #13g2W5L7 (AiYazaw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3g2W5L7 (AiYaz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