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五里霧中談雲端

看板AfterPhD作者 (ggg)時間12年前 (2011/12/07 21:42), 編輯推噓3(3020)
留言23則, 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 落後地區喜歡超英趕美, 在科技研發上企圖講求創新一舉超越, 但落後地區 : 的產業卻偏好引進買技術, 因為一投錯連那一點點積累的本都沒了, 還是將 : 本求利的好, 所以學術研究與產業研發兩者形同水火不濟. 但雙管齊下又如 : 何? 窮人是很難心理上辦到的, 若要研發那就是又快又準不能投錯丟了本, : 所以會寧花錢買 know how 賺小利, 那也就沒有了自主研究的可能. 但若要 : 研究人員在旁盯著, 不買錯投資錯, 又想要有部份突破創新, 那當然就不會 : 是天空飄的 SCI 論文這類研究. 畢竟沒那種本錢, 水火不濟, 只學老美最後 : 的智財發明都被洋公司坑了, 所以先進國更先進, 賺更多. 落後的更自卑了. : : ======================================================================== :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 http://mhperng.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05.html#more : : : 因為,每次政府有重大國家產業政策,幾乎就等於是在宣布要全民準備過悽慘的日 : 子。以前的「兩兆雙星」變成今天政府的「兩兆雙坑」慘業,誓為國人爭光的高鐵 : 後來變成全民埋單的惡業,以及後來的國光石化,沒有一項不是亂花納稅人的錢, : 之後還留下大錢坑,幾代也沒辦法埋單,還要債留子孫。 : ....... : : 許多中文評論太注重「雲端產業如何節省硬體成本」,但是發展雲端產業的首要關 : 鍵應該是如何看到商機與台灣的利基。問題是,就像行政院這份報告第7頁的SWOT分 : 析所指出來的「企業需求尚未明確,頻寬費用高,內需市場小,潛力用戶業者與軟 : 體廠商保持觀望態度。」 : : 在這種情況下,難道經建會指望的商機在「亞太雲端資訊與運算中心」?偏偏「 : (1)國際大廠如IBM、Microsoft 軟體實力與投資大,相繼發表雲端作業系統,如 : Blue Cloud 與Windows Data Center/Hyper-V,售價昂貴,台灣業者缺乏自主技術 : 相對落後。(2)大陸業者已開始投入雲端運算發展,並展開與國際大廠(如IBM) : 的合作,成立雲計算中心,並且已有研發成果-Pangoo 盤古雲端應用發展平台之發 : 表。(3)台灣沒有自屬的雲端資料中心(data center)建設能力,數位資料將掌 : 握於國際大廠手中,國際大廠將長驅直入內需市場,國內資訊服務業恐將沒落。」 : 在這國際競爭下,台灣的商機在哪裡? : : 行政院這個計畫是否確實可行,關鍵在於擬計畫的人如何確實面對這幾個自己提出 : 來的問題。很可惜,整份計畫書對我嚴重欠缺說服力,後頭的論述充滿一相情願的 : 模糊想像,卻沒有真正確實地面對自己所提出來的難題。 : ======================= 台灣的雲端商機在那裡? 世界上一直就有一家大公司叫 IBM. 記得 1973年時, 有次旁聽一位研究生的碩士口試, 一位台灣的首頂國家土博士 教授如此質疑: 你怎麼敢研究一個電腦記憶體系統? 還企圖要比 IBM 的好? 你 知道 IBM 有多少博士嗎? 這位教授說得沒錯, 但 core memory 不就是王安發明的嗎? 雖然王安人在美國! 198X年, 在某個會裡聽見行政院的外籍顧問(IBM退下來的老總)質疑著某研究單位 的小型電子交換機計劃. 先冒出一段台灣的總產值可能都不如 IBM公司營運總值, 言下之意是台灣有那麼多 R&D 的經費嗎? 交換機雖然已經進化到電腦控制, 但 IBM 也不敢輕易碰 AT&T 吃飯的這一塊. 其次是南韓當年已經會做萬門的電子式交 換機, 而AT&T 都是做幾百萬門的, 那台灣要攻那一塊? 當時的那個電信研究單位 也只是想用電腦做較電子式先進但只是千~萬門級的. 後來, 經濟部就把那計劃限 在十~百門級的, 只花部內小錢不勞動電信研究單位就不用大費周章報院審查了. 就是那種電話機上有好幾個按鈕燈號可以內部轉接的部門小型交換機, 在大辦公室 內, 靠人吼, 不必再撥號靠燈號就能告知另一個人轉接接聽. 大型的電腦交換機也 都有這個再撥轉接告知功能, 理論上是不應該比得上大型系統的平均單價, 小門號 是缺競爭力的. 但如果每個辦公桌都跟大電信公司租一條線, 在落後地區可是沒辦 法這樣全額供應, 都只能共用對外少數幾條線. 所以, 這種市場大多是在落後國家. 台灣做微電腦 PC 的故事跟上面的例沒兩樣, 留美回來的都想做大電腦, 至少也得 做 Mini-Computer, 但那個疑問是一樣的, 市場上幾隻大老虎已佔據在那裡, 後來 的憑甚麼搶飯吃? 那就是買 Know-How 引進, 靠廉價工程師學透, 再以廉價勞工殺 價搶市場. 這一點, 南韓比台灣踏實認命而且敢拼. 南韓在198X年時代, 漢城市區 的百貨公司每幾周都得配合做防空演習, 因為北韓沒有一條大黑水溝隔著. 但南韓 沒像台灣那樣以戒嚴嚴防民間通信能力, 早在 1990 初南韓的無線對講機, 車用無 線電台都早已充斥整個美國市場. 台灣雖然沒做過大電腦, 但論做微電腦, IBM跟台灣一樣, 經驗知識未必好到那裡 去, 此時, 錢多博士多未必派得上用場. 只要不被騙, 掉進他設定的規格主宰場, 窮人一樣有可為. 幸虧 PC 的研發與外銷都不是報院核定的國家大型計劃, 外國 大公司的退休老總當最高級顧問會告訴台灣如何跟其原公司競爭嗎? 或許, 國家 大官員只是想請跨國大公司賞口飯給台灣吃吧 ?! 也因台灣大量廉價外銷 PC, 所以晶圓廠就如同化纖成衣在大量外銷下, 上游的石 化材料供應需要就地取得. 台積電跟石化上游是一樣的, 都是靠引進, 靠廉價工程 師與勞工, 省運輸成本的集群化供應. 但台積電是全世界當時唯一從晶圓切盤後直 接代工生產IC的代工廠, 這個短接運作過程及消除IC設計公司機密外洩疑慮應當就 是台積電的創新 Know How. 也就是其勝出的主要原因. 台灣的PC為何要靠廉價傾銷? 講白了就是台灣會做但不會賣, 還不會用. 這一點上 當然是輸由 salesman 開辦的 IBM 公司. 台灣製造的產品裡, 唯一大量使用土造 產品的就是中文PC. 前段國立大學的電算中心一向不缺錢, 這些國家命官的公務員 會買國產品嗎? 當然不會! 此局能成, 是因為國外留學回來的資訊專家當然沒用過 這個新發明, 腦袋指點天下的依然是美國的大傢伙才是電腦, 所以也不用白費力氣 在這上面, 只要讓這些留洋專家建議暫不給錢買PC, 原裝IBMPC就進不來了. 國內的後段窮專科因為國家高舉發展資訊的口號, 都規定要買迷你以上電腦給學生 做練習. 但隨迷你電腦來的終端機非常貴(10萬一台), 台灣雖然從國科會帶頭請學 校發展, 但在 1984年時, 韓國貨報價 50US$, 台灣的兩大廠只能降到 72 US$, 但 同樣都不相容外國大電腦公司的終端機, 台灣的迷你電腦公司也不讓別貨接上去. 相容PC除了模擬各型終端機, 最特出的是能處理中文, 不准接上迷你電腦也沒大不 了, 乾脆就偷偷地不用(反正中文也不能用)迷你電腦, 所以相容PC就在那個價位上 無敵手的存活下來. 前段國立大學電算中心會採用PC, 是在工研院的相容以太網卡 研發擴散出來, 部份專校用上LAN之後, 教育部請前段國立大學的電算中心主任當 評鑑委員到全國各專校訪查之後, 這些國立大學的電算中心就隨專科也用起國產相 容PC. ------------ 相容PC外銷時, 是讓利給美國的售貨員, 台灣是讓美國的售貨員訂貨, 但是要用信 用狀訂, 信用狀可以抵押貸款去生產, 交貨到美方時得結清貨款, 售後服務是售貨 員的事, 售貨員買進約 NT5萬, 賣出約為 NT10萬 是IBM原裝的一半價位. 售貨員 利潤很大, 所以就打開市場, 但售貨員是多而零散的, 所以難以回殺製造廠. 這個 方法適合台灣的小資金小公司. 後來被售貨大商掌控的失誤是來自於國內那些有資 金, 看好後來加入的大廠為了量產搶利, 就接受美方大盤訂單, 終就是短視不去美 國經營市場, 反把自己脖子給大盤套住了. PC產業能持久是因為半導體生產的摩爾假設定律, 就是技術上半導體生產約為 2年 後可縮短線距一半, 同面積的半導體晶片就能塞入原電路4片, Intel 那種CPU 公 司就把空間用在改善電路與增加速度, 所以每兩年就有兩倍速兩倍容量但價位不變 的IC問世, 所以VLSI製造的相容PC用戶每隔 3-5 年一定會換快速大容量新機種. 台灣這種不會賣電腦的製造商, 就這樣不傷大腦的, 每隔三年就自然有市場購買力 在那維持著買氣. 現在的狀況變了, 想再縮下去碰到光學與粒子太小(奈米)質變的瓶頸, 其次是速度 造成高熱與散熱問題, 即使能縮也難再變快, 所以就有了多核心多處理機的做法. 但電腦軟體一直難將現有程式變成平行處理. 對一個 PC 的用戶言, 很多核又派不 上用場. 所以, 這個摩爾假定所帶來的市場一定會發生變化. 只知靠量產PC的台灣製造商, 又不知道怎麼賣, 又被大盤殺價套牢, 整個問題是一 定得面對. 雲端應運而生就可想而知了. 從歷史上回顧, 台灣有運氣也有自我迷信--科技研究創出高科技產業 的宣傳. 但仔細去看, 成功也非全是偶然, 關鍵是做對了沒有? 是否水火共濟, 日日向上 提升?

12/07 22:08, , 1F
為何後面不見了??
12/07 22:08, 1F

12/07 22:52, , 2F
結論雲端就是回歸到大伺服跟終端機@w@?
12/07 22:52, 2F

12/08 00:04, , 3F
也不能這樣講,PC的發展感覺起來是往越來越容易取得資料的放
12/08 00:04, 3F

12/08 00:04, , 4F
的方向走。以前沒有網路,要用電腦就要去電算中心登入unix
12/08 00:04, 4F

12/08 00:05, , 5F
後來覺得不方便,就有了個人電腦與磁片,資料帶著走,家中
12/08 00:05, 5F

12/08 00:06, , 6F
就可以從磁片中取用。有網路以後磁碟光碟十幾年內相繼淡出
12/08 00:06, 6F

12/08 00:07, , 7F
到了現在每個人有好幾個可以讀取資料的裝置,把資料放在
12/08 00:07, 7F

12/08 00:08, , 8F
網路上分享給個人的不同裝置的想法自然就出現了。
12/08 00:08, 8F

12/08 00:23, , 9F
雲端跟以前最不一樣的地方是 大伺服 擺在美國那邊
12/08 00:23, 9F

12/08 00:24, , 10F
台灣這邊只剩終端機跟網路線這樣而已
12/08 00:24, 10F

12/08 01:15, , 11F
不行阿 像是健保雲怎麼可以放在國外
12/08 01:15, 11F

12/08 01:15, , 12F
講到底還是我們要做一個自己的雲端作業系統。
12/08 01:15, 12F

12/08 01:16, , 13F
不過我看了我國的雲端發展計畫 感覺起來像是要買國外的東西
12/08 01:16, 13F

12/08 01:16, , 14F
拼拼湊湊就交差說
12/08 01:16, 14F

12/08 02:34, , 15F
健保雲要搞我看也是不容易. 非技術性的阻力可不小.
12/08 02:34, 15F

12/08 02:37, , 16F
..後面切扯到不少醫生、醫院、藥商、醫材商的油水利益..
12/08 02:37, 16F
從 VLSI CPU 供應的角度看, 辦公室的終端設備使用年限會拉長. 但基於安全理 由不會全面發生行動設備替代桌機, 只有部份高階人員會同時配備或取代為筆記 型電腦. 公司機關還是得供應辦公用的 IT 設備, 但由個人管理的 server 型電 腦將會集中到 data center. 會發生的情況是桌機替換減少, 全面思考使用虛擬 設備提供資料性存儲服務, 由之而來的運用將一併整合相關資料成為可開放性的 服務. 集中的資料中心可增加設備利用率, 有專業管理與更有效的能源空調. 如果以健保的角度來看, 私人診所對健保客戶的資料將有一部份回到健保中心, 個人轉診或緊急事故發生的時候, 看診的醫生就能就近快速從健保中心取得相 關資料. 同樣的, 個人應該也可以查詢家族的相關資料, 這些都是有需求的服 務. 雲端的一個問題就是: 假設台灣的教育雲做得很好, 但這個教育雲模式能移到 福建整個省複製嗎? 全套的資訊服務系統該如何做? 就像台積電這類大公司寧 發一億引進ERP, 但求一個月內就全面上線運作. 雲端或許還到不了整雲打造複製, 但如何配合 IT 技術的發展方向, 善用這些 技術轉成有價值的服務就是新的機會.

12/08 14:17, , 17F
醫生跟醫院不會希望客戶的資料都被政府(健保局)掌握
12/08 14:17, 17F

12/08 14:18, , 18F
因為這樣要A健保費會更難操作..
12/08 14:18, 18F

12/08 14:20, , 19F
教育雲就更搞笑了...你的內容又沒人家MIT Open Course的
12/08 14:20, 19F

12/08 14:20, , 20F
水準. 人家都免費開放在用了. 我們還想靠教育雲賣錢?
12/08 14:20, 20F
私建的資料中心就會有保安,管理,規模等成本效率問題. 雲端在此類的特點 是集中, 專業管理, 資料可整合開放. 假如醫院效率夠高, 不用掛號排隊, 用戶自然會選擇其個資的使用情況到其認為有利的地方. 醫生與健保單位不 管那種想法, 資訊與通訊設備的增填都是變多, 賣雲端設備的會兜出那些設 備兩頭賣, 關鍵會在公務部門部份是否發揮作用. 假如今天立法醫療資訊必 須隨緊急救亡提供, 延誤將負連帶責任, 此時這種資訊掌控就是政府或收費 的專責公司在服務了. 大陸要的是政府為民服務的雲計算, 教育雲涉及整個公民的教育學習資訊, 政府要的是這部份資訊能配合學校與政府機關的方便流通與掌握, 做的是管 理證書 資歷 經驗資訊流通的服務. 學習內容對一個有 5000 年思想教育習 慣的國家, 那是不會輕易隨便認同的. 不管教材做的再好甚至倒貼受訓, 要 教導美國資本主義接受管制, 教導中國社會主義只要自利就好. 這都是在賣 錯對象賣錯產品, 不受歡迎是必然的, 雲端趨勢再厲害並沒有這種能耐. 人家都有個 IBM 了.....我們還想.....? 這個世界的人再窮再落後也是要活下去, 也是要編織自己的理想的. 搶人家 的飯可能搶不過, 造自己的飯不就得了? 造人需要的, 給人服務也就不用天天 想得天下第一強, 搶別人的錢花. 電腦中心的分散思惟是煩人的工作請自行服務. 雲端就當今成功的實例是電視, 給人免費的新聞娛樂, 但拔大獲利公司的鵝 毛. Google 就是整理資訊抽大獲利公司的鵝毛, 提供大眾免費查詢, 這類 事都是大陸"為人民服務"的範例, 是做為政府該做的為民服務. 雲端計算的思惟是提供公眾或部份群體性的服務. 富有階級可以聘用專用醫師跟隨, 那裡需要健保雲? 他需要的是一個特別服務 的雲端系統如古代皇帝或過去的老蔣, 出巡的住宿, 沿途的保安, 隨護的醫生 護士警衛, 這一切的通信資源調配都由這個專用的雲端系統供應.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5.42 (12/08 16:10)

12/08 23:57, , 21F
譁眾群寵跟炒短線一向是台灣的強項
12/08 23:57, 21F

11/11 20:28, , 22F
就可以從磁片中取用。有 https://muxiv.com
11/11 20:28, 22F

01/06 21:20, 5年前 , 23F
不行阿 像是健保雲怎麼 http://yofuk.com
01/06 21:20, 23F
文章代碼(AID): #1EtsqxHs (AfterPhD)
文章代碼(AID): #1EtsqxHs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