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想到英國攻讀平面設計類的BA已刪文

看板AdvEduUK作者 (沉默)時間14年前 (2010/04/18 07:20),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我目前就讀於Winchester school of art,科系是MA Communication Design,或許 我的個人經驗可以提供你一些方向。 ※ 引述《selfishjean (自私的基因)》之銘言: : 今天爬文爬了一整天,發現板上還有一些資訊都已MA居多, : 大多都念完大學甚至有工作經驗才出去 : 我目前就讀國立大學視覺設計科系大一 : 希望能用一年時間準備,能在大三出去 : 因為真的不想浪費時間在這種求學環境上了 : 希望能出國學習專業能力,創作力,啟發...等等 設計工作者的「專業能力」包含很多層面,不管是對創意發想creative thinking、 美感掌控art direct、提案時的表達能力presentation、與業主客戶的討論與歸納 negotiation... 但我想你的意思比較偏向軟體操作吧。 英國與歐陸的教育都著重基本態度養成,像是獨立思與批判性思考、創意發想階段 的資料收集與研究方法,也使得許多low-tech的創作成果成為某種程度的主流,如 手繪插畫、素描、速寫等。兩個月前到我們學校演講的設計師Fraser Muggeridge 說:「Photoshop並非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採用許多非常原始基本的手法來 創造影像素材,反映了這個國家與民族的傾向態度,反倒不像華人比較傾向精美細 緻的數位作業。因此我想,在台灣學到大二或大三左右的軟體能力,應該足以應付 大多數BA階段的專題。(我們學校開的軟體課很多都是以每週兩小時,只持續兩三 週的workshop型式進行,而workshop又不像正式課堂會有作業,能在課堂上學到的 有限,因此還是在台灣學習軟體會學得比較有系統些。) 然而,華人學生要適應這種充滿tutorial與reference的教育方式,絕對需要時間, 所以如果能早些精熟於軟體操作,便能減少坐在電腦前的時間,有更多餘裕可以用 來發想、收集資料、研究、與人交流,甚至看展或旅行以獲得更多不同的文化刺激。 除此之外,一定要在出國前多涉獵各種不同領域,從中學習更多知識,還要時時刻 刻反省反問自己:我是誰、我的獨特之處在哪裡?因為這裡非常重視個人獨特性, 對自己了解得越深入,越有助在決定未來大大小小的專題方向時,能做出最適洽, 讓自己有挑戰有成長,又不會過度超出自身能力的選擇。 : 念到大二結束申請BA,不知道困難還是容易 : 拜託大家給我意見: : 1.能否推薦倫敦藝術大學...等等的graphics,學校風格之類的 La Vie的特刊「學設計.名校120」、三采文化的「學設計.非去不可」,還有某 幾期ppaper都有介紹許多英國設計名校,可以提供不同於學校網站或代辦公司的角 度。再不然Hello UK應該也是個可以參考的所在,只是我不得不說,藝術與設計類 的經驗分享,真的比其他領域少很多。 : 2.英文能力方面,不才只有英檢中高級程度, : 確定要出國後,較好的選擇是補習還是語言學校? : 希望以最短時間內準備完成,又不想要以勉強的英文學習 : (高中畢業後英文程度急遽下滑....) 專門針對考試的補習班或許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取得理想的IELTS成績,但達到入學標準 不表示往後所需的英文能力已經足夠,像是Academic writing與speaking這兩個語言 學校最著重的部份,反倒常是補習班學生比較不在行之處,因此端看你的需求何在, 再決定是要補習或上語言學校。 : 3.提出申請的同時就要附上雅思成績嗎? 以我們學校和中國的姊妹校的合作狀況為例,來這邊從BA Level 2開始念的話,不需 要檢附IELTS成績,但學期前需要上五週語言課,學期中也都一定要上額外的英文課; 如果是沒有合作關係的學校,網站上會註明所需分數,通常BA只要5.5即可,MA則通常 要6分以上。(但我們學校今年的標準似乎提高了) 申請時可暫不附成績,若其他部份都通過則會發給conditional offer,註明需達到 IELTS標準後方能換成unconditional offer;若達不到標準,學校也會提供不同長度 的語言課給不同差距的學生就讀,當然都需另外付費。 : 5.對於作品集的呈現,代辦中心會給方向或者自己來會不會很困難 : (作品的理念或完整性,創作過程,草稿,基礎能力等的配置...) : 感激不盡 代辦經手的申請百百種,即便都是設計領域也不可能了解每種科系的需求,因此還是 自己多努力,畢竟自己的作品理念與過程只有自己最清楚,代辦頂多協助將理念與說 明的英文內容修正為更恰當與精確的用字而已。(不過當初我的代辦有提供Coventry University工業設計系教授製作的作品集sample,雖與我的科系不同,但多少讓我有 一些概念,所以問問代辦有無此方面資源,也是不錯的辦法。) 英國與歐陸的教育環境與華人圈差異頗大,如果國際學生就是要在不同國家學習不同 國族的長處,我想在英國要學的就是他們面對創作、解決問題的態度,而不僅是眼睛 所見的「風格」而已。 「風格」或「素材」的選擇都必須導因於解決問題的「態度」與「想法」,我們要學 的就是「為什麼這麼作」、「為什麼作這些選擇」,而不是「怎麼做出這種效果。」 這裡是我對Fraser Muggeridge演講的心得,也正好與板友分享。 http://tinyurl.com/y2r5v9k ps: 雖然我也就讀於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學院之一,但我們校區在 Winchester,因此我對於Southampton方面的狀況幾乎完全不熟悉,如果 想要了解Southampton主校區的板友,請另尋高明,我大概100%幫不上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52.78.246.40

04/18 08:05, , 1F
好文 推一個
04/18 08:05, 1F

04/18 12:12, , 2F
好文 推+1
04/18 12:12, 2F

04/18 13:02, , 3F
感謝大大!!!很有用的資訊
04/18 13:02, 3F

04/18 18:10, , 4F
well down :D
04/18 18:10, 4F
文章代碼(AID): #1Boa9FFg (AdvEduU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oa9FFg (AdvEdu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