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現今原住民的分法

看板Aboriginal作者 (Eous )時間18年前 (2006/07/13 00:2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Eous (Eous )》之銘言: : ※ 引述《hsimufei ()》之銘言: 在此簡略敘述一下我認為為何用生、熟、化番分類的意義 在生、化、熟番的分類與日治開始 伊能嘉矩依照語言對平埔族開始分類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生番約略等於高山族 熟番約略等於平埔族 但在某些族群中 例如阿美族或者鄒族在過去清朝的統治下分類卻屬於熟番(如有錯請指正) 我也無意去否認日治時代日本人對於高山與平埔族的分界方式 而之所以認為以生、化、熟番分類的原因在於 這三類在清朝統治下的內涵是不同的 一開始清朝統治範圍不及所有台灣 所以有土牛溝的設立 而生番與熟番便在土牛溝的確立下 清朝賦予不同的身份 生番為化外之地 在這樣思維下 也因此在牡丹社事件裡 清朝不承認為清朝的事情 而反映在空間配置上 在柯志明的「番頭家」中 藉由土牛溝劃分出 漢人 熟番 生番的空間配置 形成清朝統治台灣的手段之一 針對不同原住民的身份確認 生番熟番化番在清朝的統治之下有了不一樣的結果 有的要納稅 有的不用 而生番與熟番在漢化程度與清朝統治方式的不同之下 往後也有了不同的命運 而我相信有稍微接觸過台灣史的人 對於這方面是不陌生的 分類方式很多種 每一種都有其意義所在 只是我認為用生、化、熟番可以比較深刻去代表 這個族群過去所受的歷史 例如熟番比較早就納入了國家的體制 在清代也有專屬於番人的租佃制度 而生番要明確的進入國家體制則在日治時代 開山輔番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當然以上我依據的理由 會被當成是一種漢人意識建構下的歷史 而且番字容易引起爭議 有人會覺得高山族平埔族的分類會比較客觀 個人以為 在研究與討論上 根據所要討論的事物領域不同 所援用的字眼分類不同 而所根據分類的背後意義也不盡相同 實在無所一個準則是放諸四海皆準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33.74
文章代碼(AID): #14jI5orX (Aborigina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jI5orX (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