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查藏干

看板8words作者 (木人)時間13年前 (2010/11/22 12:34),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推 gnuj:人元用事日就有三種版本 完全無稽 建議不用 只有基本土配四立 11/22 08:29 : → gnuj:前十八天此點一定要用 坊間多本書在論月令人元用事日 此為很 11/22 08:30 : → gnuj:很大的偽法 不同緯度 如何修正? 況且版本還有三種 且舊曆為三 11/22 08:31 : → gnuj:十天一個月 與今法不同 分配日數如何重算?? 豈不是要個人重新 11/22 08:32 : → gnuj:摸索了 今人出書腦袋不清楚或是固步自封者很多 對於古法需要 11/22 08:32 : → gnuj:重新理解 審慎使用 個人看法 僅供參考 11/22 08:33 許久未見的g前輩所回 引發末學一些想法, 想於版上討論,並求指點 依g大所言,末學理解下,約有三個論點,分述如下: 1.人元用事日版本眾多,應不予參考。  依目前末學所知,人元用事版本之多,已使人無法適從。  約略有三命通會中兩種說法、淵海子平、神峰通考、星平會海,  乃至於四時八節用事歌等。且其中說詞,於部份月分中稍有不同。  這些尚且是古書所云,今人之說更加繁多。  且先賢陳素庵於其名著「命理約言」之「看月令法二」中指出: 「舊書十二月支中所藏諸干,俱分日用事,相沿既久,遵若金科玉律,但實理不然,  推本論之,寅卯只是甲乙木,巳午只是丙丁火,申酉只是庚辛金,亥子只是壬癸水  ,辰戌丑未只是戊己土。若亥有甲,寅有丙,巳有庚,申有壬,蓋木火金水生地之  故。辰又有乙,未又有丁,戌又有辛,丑又有癸,蓋木火金水餘氣之故。寅巳又有  戊,午又有己,蓋土隨火母生旺之故。總之但有其氣,非能分諸支之位,而各得若  干日也。惟有其氣,故論命者必兼取之,惟不能分其位,故論命者必以本支為主,  而後及其所藏也。今列舊例于左,若果如其所分,則己有戊,猶可言也,亥有戊,  寅申有巳,有是理乎?古今論命,曾有遇亥月而取戊,遇寅申月而取己者乎?且又  牽于土生申之說,故于申中混列戊己共七日,夫諸支皆分某干若干日,申中何不分  戊若干日己若干日乎?論命逢申將取戊乎,取己乎?舊書陰生於子午卯酉,則子午  卯酉中,當亦分乙丁辛癸各若干日,何以止言長生,而不分日乎?陽之所墓,既能  分日,陰之所墓,何不亦分日乎?」  依陳前輩之說法,亥及寅申中取戊己,不合其理。 2.曆法之改變,古今不同。  依末學淺見,八字之曆法,為以太陽曆取之。  因四柱年、日之取,以六十甲子順序而用,無關乎曆法。  而月則以二十四節氣定出,但節氣之制定,古今略有不同。  清代前為「平氣法」,清代後修改為「定氣法」。  引用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24節氣資料如下: 「24節氣必須按照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真實位置而定,它其實是一個「時刻」,  而非「一日」。  傳統中國曆法為陰陽合曆,制訂的準則有利用太陽的運動(日、年與節氣),  也有月亮的運動(月)。在地球上觀察,太陽每日會向東移動約1度,環繞一圈  的時間稱為「回歸年」或「太陽年」,其運行軌跡稱為「黃道」。由於地球自轉  軸相對於公轉軸有23.5度的傾角,使得夏季正午時太陽仰角高度較高,冬季時較  低,影響一年四季氣溫與季候。為了讓先民們能得知寒暑氣候變化而決定農事進  展或作為生活起居的參考,古代曆法學家於是規定:將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  回歸年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將二個中氣等分稱為節氣,此為24節  氣的來源,而這種節氣的制訂法稱為「平氣法」。  然而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為橢圓形。離太陽較近時,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較遠時則較慢,對當時制訂此曆法的中原地區而言,某些節氣無法反映出真實的  氣候狀況。故自清代開始,另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訂為一  個節氣或中氣,24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此種節氣制訂  法稱為「定氣法」。 」  但因此兩種節氣定義之不同,而使每個節氣之間日數亦不同。  以平氣法,則每節氣皆相同。定氣法則因公轉速度不同,  而使每節氣間日數或多或少。回到月令人元用事,則以定氣法而論,  必然有未能配伍上之日。 3.基本土配四立前十八天此點一定要用。    此點需向g前輩請教,此用法是否亦同陳素庵先賢所言,以木火金水分四時,  其中陰陽各分三十六日,而於四立前以土配以十八日。共計九十日? ---------------------------------------------------------------------------  其實,這些問題的總合,引發末學心中的一個疑問。  究竟這八字祿命之術,是秉天道為一理型,而推出之理論,  或是根據觀察統計而來。  若是有一理型之存在,承天而來,那當然曆法及時間之推演,  越準確越好。  但若是觀察統計而來,那則反而需循古法之曆,因如此方能越接近  古代之母群體,而讓符合統計之資料越準確。  且若為統計所得,將出現另一個問題,因曆法之變化,及各時間點之先賢  所觀察而得的母群體皆有不同,這樣的統計資料,如何透過現存之書去還原,  並推論出今日之母群體變化?且各時間點先賢所提之理論,如何適用今人?  而今人觀察,因人力之窮,即使收集數十年之資料,僅僅只為盤中大運之四、五柱  ,取樣數之不足,又如何去代表目前的母群體?  當然,若是避過這個天問型的大哉問。僅將命理之說當一興趣愛好,  其推論之結果為一參考。這命理之說,是很美的。  以上一些問題及淺見,  若版上各位先進有空閒時,  尚請撥冗指導  其中一些看法若有誤,亦請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3.236.174

11/22 13:13, , 1F
問的好 小弟覺得這個模式 是人先觀察的 然後再用觀察到的
11/22 13:13, 1F

11/22 13:15, , 2F
套到與生活相對應的(或是發現我所觀察到的現象與現實有合)
11/22 13:15, 2F

11/22 13:16, , 3F
簡單來說 這兩種模式 同時存在 不知先後 也無法釐清
11/22 13:16, 3F
※ 編輯: shiaobau 來自: 114.33.236.174 (11/22 14:07)
文章代碼(AID): #1CwVBDjz (8word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請益
3
15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請益
10
28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3 篇):
請益
3
15
請益
10
28
文章代碼(AID): #1CwVBDjz (8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