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創意的來源

看板wisdom作者 (頭髮好亂)時間13年前 (2011/08/10 13:2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連結: http://st-threath.blogspot.com/2011/08/where-creativity-comes-from.html ------------------------------------------------------------------------------ 之前在看TED演講網,有人把這個演講網中的內容翻譯成中文, 我看了幾個,幾乎每個都有很大的收穫, 他們都是太好的演講者,所用的詞彙精妙貼切而優雅, 我最喜歡的是"與天才繫手合作"(Nurturing Creativity): http://www.ted.com/talks/elizabeth_gilbert_on_genius.html 它的內容是,一個寫了一本國際暢銷書的女作家,分享她對於創作的"信仰", 用信仰這個詞是因為,她講的是一個觀念,讓創意工作者可以在心靈上達到安定。 為什麼創意工作者,作家、作曲家、舞者、設計師、歌手、畫家心靈會無法達到安定? 為什麼這麼多沒有用毒品和酒把自己毒死的歌手,最後還是死於自殺? 因為--拿這個女作家來說, 大家會問她:『妳不怕妳這一輩子都無法再寫出,比上一本書更好的作品嗎?』 過去成功所造成的壓力,會把創意工作者壓死, 創意人無法保證自己未來可以做出比過去更好的作品。 於是她提到,古希臘人相信,創意是一種伴隨神性的幽靈, 從遙遠不可知的地方,走向人類,由於一些不可知的原因。 古羅馬人則稱,這些脫離肉體的創意幽靈為天才(genius), 一種magical divine,這些Genius不是實際存在的個體, 它們躲在創作者的身邊,在創作者在從事創作時,幫助他們, 因此創意不是來自於一個人的體內,而是源自於不可知的地方。 現今的觀念,則認為一個人,就像一個容器, 內部承載所有的創意,所有的創意都源自於體內, 而將製造、承載神聖創意的責任放在脆弱的人類靈魂上, 就好像是要求一個人吞下太陽一樣,這負擔太重了,因此精神上會無法負荷。 假如我們一開始就相信,那最獨特非凡的東西,不是屬於自己的, 那非凡的部份是借給我們的,從某個不知名的源頭, 來被安排在你人生的黃金時期,並在結束之後,傳遞給其他人。 那麼一切就會不同了。 --------------------------------------------------------------------------- 非常棒的演講,其實光聽演講者說話所用的詞彙就是種享受了, 大家可以看看。 而我想要特別提出來說的是(在演講中也有提到), 在現代的社會中,大家似乎比較不會擔心工程師、法官、醫生的職涯, 但對於音樂家、作家或表演者等創作者的職業生涯,卻總是不看好或不贊成。 假如家中的小孩說要從台大醫科轉行去做設計,或是在電機系畢業後, 想從事表演或寫作等"創作類"的事業,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反對。 他們會問:"你不怕你以後沒有飯吃嗎? 你確定你有這方面的天份嗎?" 甚至有時候,從事創作的人也會問自己這些問題。 就我個人的想法而言,之所以創作類的工作會讓人感到不安, 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確切說出這樣的創作靈感, 到底是從何而來? 未來會不會再發生? 有沒有辦法複製? 相對來說,工程類的工作似乎比較實際,只要經過練習和學習, 知道工程背後的道理,我們就可以預料到它的結果(工程上的結果,不是市場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人會放棄冒險,選擇較安穩的路去走。 之前寫過兩篇討論關於大腦和創作的文章: http://st-threath.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html (左腦右腦) http://st-threath.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31.html (右腦與禪學) 裡面有提到,人們許多不可言喻的能力,可以視為是人們透過右腦, 對外界資訊(例如:自然景觀、畫作、音樂、動作...)直接感受後, 大腦藉由處理這些資訊,建立屬於自己的專家系統(不可言喻的能力)。 其中在右腦與禪學那篇文章中,有引用TED的一場演講: 你腦內的兩個世界(Jill Bolte Taylor's stroke of insight) http://www.ted.com/talks/jill_bolte_taylor_s_powerful_stroke_of_insight.html (演講中提到,當講者左腦中風,只能使用右腦感覺這整個世界的時候, 她覺得自己和環境是沒有界線的,她無法分清楚自己和周圍的一切有什麼不同, 她覺得她和環境的能量是互通的,並且覺得自己變得無比巨大。)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這兩個演講看似在講完全不同的東西,但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在第一個演講中提到,創意是這樣的東西: 創意不存在體內,創意就像是不可視的精靈,躲在家中的牆壁、藏在角落或窗外, 有時候它們會流進我們的體內,幫助我們一同創作。 從第二個演講的想法去做延伸的話,我覺得,這些創意就是生活周遭的所有資訊, 若我們用心體會當下(使用右腦的直感),它們就能夠透過直感,流進我們的體內, 在我們的大腦中成長成不可言喻的專家系統(或說是靈感), 成為所謂的"精靈",和我們一起創作,成就偉大的作品。 也就是說,其實靈感與才能存在於世界上的每個角落,只要我們能夠真正用心去感覺, 就有機會讓它們進入自己的體內,和它們共存、並從事創作。 而這樣直感的體會,是可以藉由練習(可以參考右腦與禪學)去提升的, 或許就這個角度來看,創作靈感就不再是那麼讓人不安的東西, 它永遠存在這個世界上,只是我們要讓它們流入體內而已, 而讓它進入體內的能力,是可以經過練習而獲得的。 在這邊分享一些我對靈感與才能一些粗淺的想法, 希望能夠對走在創作與表演這條路上的人,有一點點的幫助或鼓舞。 -- from St. Threath: http://st-threath.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78.23

08/12 00:26, , 1F
受益良多~
08/12 00:26, 1F
文章代碼(AID): #1EGXLIb6 (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