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淺談Natural escapement

看板watch作者時間4年前 (2019/09/19 20:21),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在機械錶的各項功能結構中,擒縱系統是近來我特別感興趣的主題 除了主宰市場的Lever escapement以及已站穩腳步的Coaxial escapement 普及率第三高的則是來自A.L. Breguet的Natural escapement 上個月有篇不錯的介紹文,特別分享給有興趣的同好 https://watchesbysjx.com/2019/08/breguet-natural-escapement-evolution.html 以下是個人心得整理: 1. Lever escapement已經發明超過了兩百五十年,雖然有著能量耗損高以及須潤滑而持 久性差的缺點,但結構簡單又不怕震正好適合手錶使用,因此至今仍然是絕對主流,尤其 是近年來製作精度提升以及矽質零件更彌補了部分缺點 2. Coaxial escapement經過二十年的改良,穩定性已無太大疑慮,並成為市佔率第二高 的擒縱型式,也是特殊擒縱中入手門檻最低的 3. Detent escapement的精準度和持久性雖然都遠在Lever escapement之上,但因為怕震 的特性而一直無法使用在手錶上。這幾年來陸續有Bulgari、Christopher Claret和 Urban Jurgensen使用,Bulgari和CC我沒看過相關資訊,UJ則是用了專利的safety roller來解決怕震的缺陷。Bulgari和CC的錶款價位較高,而UJ雖然也要百萬起,但搭配 上作工一流的錶身,我認為值得一試 4. Natural escapement和Detent escapement都屬於direct-impulse escapement因此沒 有Lever escapement的缺點,相較於Detent escapement也不怕震,說到這應該要成為主 流設計才對,但其發明者A.L. Breguet花了不少心思卻仍投降用回Lever escapement,主 因是Natural escapement對於製作和調校的精密度要求太高,以當時的技術和材料無法實 作。經過了兩百年後,陸續有幾位重要的製錶師也加入了挑戰的行列: A. George Daniels在發明Coaxial escapement之前也嘗試過Natural escapement,所 採用的是雙重動力/傳動的配置,所以體積大只使用在懷錶上,實用性和穩定性也不明 B. Ulysse Nardin在Freak這款劃時代的錶款上使用矽製作相關零件來挑戰Natural escapement,,但初版設計會遇到異常停擺的問題,以至於必須修改擒縱輪設計(不知目 前版本穩不穩) C. Kari Voutilainen在自製機芯cal.28上也使用了雙擒縱輪設計,但他既沒有使用特 殊材質,也看不出在結構上有何修改,究竟是如何解決先天上的缺陷就不得而知 D. Laurent Ferrier在其微型自動盤機芯的Natural escapement用矽質detent和鎳磷 擒縱輪來提高精密度 E. F.P. Journe在Chronometre Optimum的雙擒縱輪系統除了把擒縱輪改為上下雙層, 並結合了恆定動力裝置來避免動力落差造成的影響,並把擒縱輪和detent都用鈦製作 F. 拿下2013GPHG大獎的GP Constant Escapement則是利用矽的特性把恆定動力和雙擒 縱輪系統整合在一起,但也非常佔空間 G. Charles Frodsham是雙擒縱輪系統的最新挑戰者,結構上幾乎是GD的縮小版,同樣 是雙重動力/傳統的配置,因此機芯較大,動力也僅有36小時,但也因此降低了對精密度 和調校的要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12.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tch/M.1568895718.A.AAF.html

09/19 21:14, 4年前 , 1F
長知識
09/19 21:14, 1F

09/20 05:15, 4年前 , 2F
09/20 05:15, 2F

09/20 05:48, 4年前 , 3F
09/20 05:48, 3F

09/20 08:08, 4年前 , 4F
09/20 08:08, 4F

09/20 08:12, 4年前 , 5F
推,感謝分享
09/20 08:12, 5F

09/20 17:01, 4年前 , 6F
09/20 17:01, 6F
文章代碼(AID): #1TWtBcgl (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