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環保初體驗文稿_環保實做篇

看板tzuchi作者 (阿喜)時間15年前 (2008/10/05 23:4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環保初體驗動起來 結束一早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環保初體驗」演講,秋高氣爽的午後,一群來自北區大 專院校的學生、金華國中青少年服務隊的學員們浩浩蕩蕩來到內湖環保教育站,打算在接 下來的志工活動中一展身手、體驗資源回收的樂趣。別看手邊一張小小的紙屑,小垃圾中 也有大道理!麗玲師姑在為大家講解塑膠袋的分類方式時,特別強調了各式各樣的塑膠中 PE、PP、以及PVC材質的分類。PE材質就像平日隨處可見的紅白塑膠袋,具有極佳的彈性 ;相反地,PP材質的塑膠袋較無彈性,用手搓揉出的聲響也比較大,例如一包包衛生紙的 外袋;而含有戴奧辛的PVC材質塑膠袋,則像是一般清潔用品的補充液外包,經過高溫燃 燒後會產生具有毒素的黑煙,對人體十分有害。當使用過的塑膠袋被送進環保教育站時, 師姑們總會不厭其骯髒地加以清洗、晾乾,為的就是讓這些乾淨的塑膠袋能再次被回收廠 商進行石化產業的再利用。 2005年卡崔娜颶風摧毀了美國紐奧良市,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研發出提煉「寶特瓶」中的 人工纖維、再製成毛料的方法,十八支寶特瓶可製作一件環保衣,七十支寶特瓶則可製作 一卷毛毯,讓隨手即丟的垃圾成為溫暖災民身體與心靈的布料,可以說是一項世界創舉。 這項研發技術同樣被用於臺灣的發放中,每個月自內湖的環保教育站及其他定點收集來約 三十萬支的寶特瓶,將成為供應臺北市萬華區遊民的毛毯,落實資源分配、區域互助的精 神。 環保體驗活動共可分成五大區塊,分別是:紙類區、拆解區、瓶罐區、塑膠袋區、以及寶 特瓶區,學員們依照七個小隊分配在各個定點展開實做,半個小時後互相交換一次定點。 位於紙類區的三、四小隊齊聲呼喊著:「地球樂活GO!GO!GO!」賣力地將一簍又一簍的 廢紙放入正確的分類中;一旁瓶罐區的第五小隊,不畏空氣中的異味,在輕鬆的音樂中拾 起堆積如山的罐子,他們則是一同高喊著:「明天會更好!」;另外,位於寶特瓶區的第 一小隊,踩著厚紙板上的寶特瓶,發出壓扁後清脆的聲響,一旁的隊輔則一邊迅速地裝袋 、一邊數算著以每五支寶特瓶為一單位的總數量。這群大專院校的學生、慈青、以及陪伴 的師姑與師伯們紛紛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用實際的行動力行環保回收,同樣地,有 一群年紀較小、來自新生國小與金華國中的青少年服務隊,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慈青的帶 領下同樣不落人後。 就讀於金華國中七年級的游憶君,在塑膠袋區中拿著剪刀、四處去尋找印有圖樣或文字的 塑膠袋,並將這些印刷的部份剪掉,留下乾淨透明的「大白」,由於這種塑膠袋可以換得 的金額較高,大家都積極努力地幫憶君尋找可供剪裁的塑膠袋。師大青少年服務隊的窗口 楊昭金師姑,教導學員運用塑膠袋延展性,可以直接用手將塑膠袋上的圖樣或文字撕掉, 這樣就避免在有限的空間中使用剪刀的危險;定點的黃秀春師姑則是不厭其煩地糾正塑膠 分類的錯誤,並且給予適當的「機會教育」,要大家懂得PE、PP、以及PVC塑膠袋材質的 分類方法。對於複雜細緻的分類方式要用耐心與智慧去完成,做環保的當下更要把握時時 刻刻的用心學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8.1
文章代碼(AID): #18wE6sfs (tzu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