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精神的原點─《無量義經》

看板tzuchi作者 (~沒什麼好怕~)時間18年前 (2006/05/04 10:51),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昨天好多人都分享得好棒,然後既然家美都點名,我也要來分享~~~ (哼 "分享"才不是新生的專利勒 >< ) 主講/證嚴上人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成佛妙法十六字 慈濟精神以《妙法蓮華經》為主臬,而法華經之前有《無量義經》。佛陀 宣演法華經之前,先演說無量義經,之後再接著演說法華經;可見,無量 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法華經是無量義經的延伸。 每次談到《無量義經》,我就滿心歡喜!尤其經中有一段是:「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十六個字,每天都在我腦海中浮 現!慈濟三十年路,就是依照這十六個字走過來。 ⊙靜寂清澄 人生為什麼有煩惱呢?人生為什麼會有錯誤呢?就是因為欠缺「靜寂清澄 」的心。心志動搖不定,就像是一湖濁水,如果再丟石頭下去,擾動了濁 水,就會「一念差,萬念錯」了。 心靜下來,智慧才能顯現。所謂「大圓鏡智」,是指——顧好心念,運用 「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在分秒中隨時丟掉煩惱,一點都不讓煩惱 擾亂自己的心;如果能有這樣的功夫,心就如一面圓而清澈的鏡子,山來 山照,水來水照,智慧心光明明朗朗照耀人間。 ⊙志玄虛漠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得人身,就要把握此生度此身,好好地發大願、 立大志。願大、志大,就是「志玄虛漠」——「玄」是玄遠微妙、廣無邊 際的意思;也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將大愛奉獻給普天下的眾生 ——發大悲心、立大志願。 ⊙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但是發心容易,恆心難。凡夫心反反覆覆,「發心」很快,「變心」也很 快——開始時很感動,生起一念喜捨心,過沒多久就後悔,覺得自己太衝 動,愈想愈「捨不得」。所以,發願立志要有「真喜捨」的心,不論遇到 何種境界,都要經得起考驗,這個志願要能經歷「億百千劫」也不動搖。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是「意念」的境界;「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代 表「毅力」。只要做到這十六個字,成佛就不難! =============================================================== 以前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講解的很清楚,所以特別收在電腦裡面, 這裡拿出來分享。簡單的16字,卻是我們花上一輩子追求的境界。 心怎樣清澄呢?我想到的是讓慾望減到最小,古人說「無欲則剛」, 如果「心」處在滿足、知足的狀況,自己可以保持喜樂,也不易被 外界誘惑,或被人我是非干擾。然後就像當志工需要保持「平常心」 ,不管是面對無常或挫折,都要避免心隨境轉。這真的很難,有時 不滿意自己的表現,難免會失落,但總是要常常提醒自己。 要立大願、發大願,口頭上說說很容易,但是實踐卻需要毅力和堅持, 前幾天看discovery節目,裡面提到上人的特質之一,就是「說到做到」 ,我剛聽到時沒有特別的感覺,但隨著節目慢慢播下去,我就越來越 欽佩師公。師公說要蓋醫院拯救貧病,師公說要為921災區重建學校, 師公說要幫南亞海嘯募愛心,師公說要整治紅溪河,改善印尼的居住與 衛生環境,每個願都困難重重,每個願都是簡單幾句話,讓人感動的是, 沒有一個承諾是為了自己,沒有一個願是有私心的,一路走來, 始終如一,奉行「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 自己短短20年的生命,就不知道說過多少次「我想要...」、「我希望 可以...」,但反省自己,有多少個「希望」我真的實踐完成了? 有多少個「希望」是完完全全的大愛而沒有參雜自私?我想「志玄虛漠, ,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可以從師公身上與慈濟的志業觀察到。 一輩子可以腳踏實地的做好一件為眾生的事,就算是不虛此生了吧?! 在慈濟、在慈青,就提供給我們這樣的機會,更應該好好把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28.46

05/04 20:09, , 1F
其瑾學姐這篇請借我轉 謝謝~
05/04 20:09, 1F

05/06 00:23, , 2F
:)
05/06 00:23, 2F

05/13 10:29, , 3F
你耍賴!不行不行!!要在社課當天分享...........
05/13 10:29, 3F
文章代碼(AID): #14MMn9lX (tzu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