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漫步巴達維亞。尋找雅加達的城市根源

看板travel作者 (哈克利康)時間8月前 (2023/09/13 14: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漫步巴達維亞。尋找雅加達的城市根源。殖民史和印尼民族主義建構 圖文版:https://reurl.cc/A08oeY 影音版:https://youtu.be/mcTD7Y1Tro8
我們今天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大家對雅加達的印象,大概也就是塞車、汙染、暴雨時會 積水的印尼第一大都市。雅加達位於爪哇島的西北邊,居住超過一千萬的人口,假如把周 邊城市的人口算進來,大雅加達都會區居住了超過三千萬人口。假如城市治理或公共交通 運輸規劃沒跟到位,就能理解塞車、汙染是怎麼一回事。 雅加達的城市起源:葡萄牙人來了 這次在雅加達要逛逛荷屬東印度的首都巴達維亞,聊聊大航海時代的殖民史~以及建構印 尼國族認同的一些手法和象徵物。 雅加達在15世紀時,只是一個小漁村。而這時候,歐洲開啟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曾經在 1512年至1527年來過這裡,當時葡萄牙人沿著麻六甲海峽一路往南航行,抵達蘇門達臘南 端與爪哇島交界的巽他海峽。並且在這裡建立一座要塞港口,叫做Sunda Kelapa,也是現 在雅加達北部濱海港口,距離我今天要去的Kota Tua老城區大約兩公里的距離。葡萄牙人 在1522年,在這邊與巽他王國簽訂胡椒合約。 葡萄牙人當時簽完胡椒合約後沒打算離開,後來被Fatahillah所帶領的軍隊擊退,葡萄牙 人才離開這裡。而Fatahilla就在1527年的6月22日重新將這座城市命名為Jayakarta,意 思是完全的勝利,所以也叫做勝利之城。 把葡萄牙人趕走:建立勝利之城Jayakarta 而雅加達的生日也就在印尼獨立建國後,被定為1527年6月22日,但雅加達歷史博物館裡 的解說有註明,雅加達的生日不被史學家認可,但為了尋找這個國家和這座城市的根源, 也就採取了這個說法。我們可以從這裡大致理解到,這個國家在透過歷史的操作上,來建 構城市與國族認同。 這裡是雅加達歷史博物館(Museum Sejarah Jakarta),也叫做Fatahillah Museum、這個 廣場也叫做Fatahillah Square,在印尼語叫Taman Fatahillah,也是雅加達的老城區 Kota Tua。目前這個區域還存有荷蘭人殖民的建築,廣場上還有復古的腳踏車和代辦的帽 子可供租借體驗。 荷蘭人來了:建立巴達維亞Batavia、現在的雅加達老城區、雅加達歷史博物館 荷蘭人來了之後,把整座Jayakarta都毀掉,在1619年時開始重建一座取名叫巴達維亞 Batavia的城市。在這之後,巴達維亞不僅是荷蘭殖民總督府所在地,也是荷蘭東印度公 司在亞洲的貿易中心。 Batavia在建城之後,為了貿易賺錢,被極盡開發、快速擴張。從1733年開始,巴達維亞 城開始變得不適於人居。像是大量的魚塭、以及伴隨而來的瘧疾,有水塘的地方長蚊子 嘛!!還有發展蔗糖煉製產業,大量焚燒以及廢水排放,造成嚴重空氣及水源的污染。 而在同一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743年拿下了東爪哇的泗水Surabaya,並在這裡建立荷 蘭所有殖民地中最大的海軍基地,並且成立另一個貿易中心。另外,當巴達維亞不適宜人 居之後,人口總是要疏散,當然疏散的是荷蘭人。1786年,荷蘭人建了一條從巴達維亞通 往萬隆(Bandung)的補給公路,也開始帶動萬隆的發展,目前萬隆是印尼第四大城。 只要是反抗荷蘭人殖民,不論輸贏都有機會成為民族英雄 在日本人來到爪哇島之前,整個爪哇島一直都是荷蘭的殖民地。在1825年至1830年間,爪 哇島民終於受不了荷蘭人的殖民和掠奪資源,發動了爪哇戰爭War of Java,其中,日惹 王子Diponegoro參與其中。但隨後因戰敗,被荷蘭人放逐到南蘇拉維西、也是印尼國土中 的另一個島嶼上的Makasar,日惹王子就在這裡度過餘生。在雅加達歷史博物館裡,特別 有一個廳是在講這位王子的故事。 由於目前整個印尼的國土版圖中,幾乎都曾受過荷蘭人的殖民,在殖民期間各地也都出現 反荷蘭殖民的戰爭,所以,印尼史觀裡的民族英雄,都與反抗荷蘭的戰爭有關。例如在印 尼對荷蘭的獨立戰爭中,峇里島的軍官Ngurah Rai奮勇反抗荷蘭軍,他也是印尼歷史中的 其中一位民族英雄。峇里島國際機場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日本人來、又敗了;印尼獨立建國! 接下來,就是日本人來了。日本人在1942年侵略印尼,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區, 荷蘭被打得咪咪卯卯,就無暇顧及在亞洲的殖民地。日本人來到印尼之後,以解放之名, 排除荷蘭殖民時期的所有規矩,大力發展印尼的民族主義,培養印尼領袖和政治菁英,也 種下了印尼獨立建國運動的種子。只不過在1942年至1945年,日軍佔領的期間,日本也正 在侵略中國,而印尼當地也有許多華人,因此,日本人在這裡,離間印尼當地族群和華人 之間的關係。 1945年,日本戰敗,隨後印尼就發表獨立宣言。荷蘭人當然不爽,於是印尼獨立戰爭開打 。一直搞到1949年,荷蘭人終於因為戰況膠著,再加上印尼政府透過外交手段獲得國際間 的支持,荷蘭人才同意移交主權。現在我們看到的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才正式出現。 從巴達維亞這個古城區,一路講到印尼獨立建國,只是想把這個國家展現印尼民族主義的 方式,用比較膚淺和簡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我們看到近代印尼面貌的呈現,一直脫不了和 荷蘭人殖民、甚至日本侵略有關。同樣的情節,我們在台灣史也能看得到。 印尼國族認同的建構:印尼國家博物館學到的小知識 最後,也講一下我在印尼國家博物館看到的一些小知識。關於印尼國族認同的建構與象徵 物。印尼國家博物館的館藏主要來自於印尼各個島嶼、各個王國的所有歷史文物。我只想 花小小的一段時間,來講兩個有趣的、並且能夠建立印尼國族認同的史觀和象徵物。 經歷長久的殖民、被侵略,但仍不否定外來文化的影響與融合 在印尼的史觀裡,以正向的方式認為印尼的種族、語言、文化,來自於歐洲、中東、南亞 、東亞文化的融合。儘管漫長的歷史軌跡中,有過殖民、有過無數的戰爭,但不否定受到 這些文化來源的影響,仍以融合作為建構現代印尼的國族認同的基調。 例如宗教受到來自於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以及來自於阿拉伯半島的回教所影響,語言曾 受到葡萄牙、荷蘭殖民的影響,也能看到來源自中國對於當地飲食和語言的影響。更別說 爪哇、巽他、馬杜拉、峇里…等等三百多個種族,有他們自己的文化和語言,有時候在外 人的眼光裡,乍看之下很像,其實在細節裡有很多差異。總之,整個史觀是想展現出融合 的概念。 印尼國徽Garuda身上的羽毛數量與國族認同的象徵 接下來,是印尼的國徽。印尼國徽是一隻Garuda,他是來自於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是 毗濕奴的坐騎。我不講神話故事。這個國徽裡,巧妙地把印尼獨立建國的日期、1945年8 月17日的19、45、8、和17等4組數字,轉化成Garuda脖子、尾巴根部、尾巴和翅膀的羽毛 數量。不僅從歷史文化裡找到象徵物,還融入當代的歷史事件。以後你遇到印尼人,可以 來個快問快答,國徽Garuda的脖子上有多少根羽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109.121.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vel/M.1694588204.A.9E9.htmlHAQS6512:轉錄至看板 Ind-travel 09/13 14:57
文章代碼(AID): #1b0Lqidf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