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台北 寶藏巖小遊

看板travel作者 (辣油)時間7年前 (2016/10/11 11: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好讀版:http://genkinlife.com/2016/10/05/new 有一天,接近黃昏時分,太陽公公即將下山和月亮小姐交班, 上空掛著一幅以藍天為底,伴有橘泛黃的暖暖夕陽畫面, 仰臉望著天,邊欣賞邊漫步,沿著新店溪走在福和河濱公園上, 朝著自來水源區的方向前進,無意間發現小觀音山的山腳下, 有一處隱藏著紅磚白瓷,日積月累下帶有濃厚復古風味的寶藏巖共生聚落。 寶藏巖聚落起源於清朝時代,一群居民的到來, 其居民在小觀音山的山坡上開墾,隨後興建了寶藏巖寺。 日據時期擴建的軍事設施,在日軍撤離後,遺留下來的軍事機關貨倉庫, 而後轉為附近居民使用的空間,並成為聚落內最早的避風港處。 光復之後,成為部隊紮營之處, 當時駐守在當地的軍人就地取材趁夜晚偷偷地搭起簡陋的房舍。 到了民國60年代,駐在寶藏巖的守軍撤離後,駐守當地的老兵、 退役的軍人等紛紛進駐,將原本的房子重新翻修、加蓋, 短時間內讓聚落大規模成長,很快的山丘上佈滿了各類大小異形的屋頂樣貌。 由於都市發展之導向,寶藏巖一度面臨被拆遷的處境, 經過一番的討論與研究,以及歷經一連串的聚落保存運動, 於2004年寶藏巖正式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以聚落活化的形態保存下來。 於2006年底開始進行聚落修繕之工程,以「自力造屋」的特殊地景, 而後也成為台北市第一處歷史聚落,並內含市定古蹟「寶藏巖寺」。 原住戶持守其山城生活的「寶藏家園」, 2010年正式導入藝術進駐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並設有體驗住居生活的「閣樓青年會所」, 讓社區與藝術創造「共生」聚落的生活基調。 從空間活化、聚落共生的開始,以「共生」之概念,透過多元文化的發展, 實踐聚落生態、藝術、社區彼此之間對話的藝術空間。 一路上的努力與付出, 如今台北國際藝術村-Treasure Hill寶藏巖的存在不僅證明夢想成真, 更是賦予她全新生命氣息的面貌。 Treasure Hill座落於公館水岸旁,聚落入口處的水泥牆面上, 繽紛奔放的色調文字串聯,搭配彩色的導覽地圖,讓初次參觀的旅人都能一目瞭然。 透過藝術拉近人與聚落之間的距離、更是縮小空間與時間之間的範圍, 越走近山丘上的聚落,越感受她心跳律動的節奏。 開始這一趟探索之旅,越好奇越能發現更多驚訝在身旁! 巷弄裡的街道,縱橫交錯不規則性,樓梯階層高低寬窄不一, 街與巷之間卻是緊密相連!陽光穿梭在房與屋之間的隙縫, 藤蔓攀爬整面水泥牆,如同一塊綠油油的窗簾,呈現聚落堅強的生命力。 聚落裡面除了進駐各式各樣的藝術工作房,許多角落或閒置區, 佈滿著一些特殊藝術作品,添加許多藝文氣息。 走在巷弄中,另外發現有趣的信箱牆, 你可以選擇以當地特有的地景畫面為底的明信片, 寄送給你的家人或朋友作為紀念。 有幾處的牆面上,由國外藝術家親自繪製的圖畫,顯得藝術在空中的交流, 給予一種傾聽與表達的平台。越往上坡走時,在不起眼的角落地方, 有一間令人想放空又放鬆的空間,一本生活哲學書搭配一杯熱卡布, 坐在窗邊望遠新店溪,裝扮成氣質文青一整個下午。 這一趟探索之旅,印象最深刻的是廢墟花園,約六坪大的廢墟, 放置綠葉盆栽和幾多小花點綴,將水表鐵蓋廢物利用並著色做成階梯使用, 看似廢畜的地方,卻因為綠葉花朵樹木植物的生命, 點燃希望的光明,即將凋零估委的都市叢林, 藝術能量帶來改變,再度燃起生命的熱情。 各個房舍拼拼湊湊簡陋的建築,即便經過幾次的翻修和加蓋, 最重要的是聚落表達純樸的心屹立不搖! -- 化妝前 化妝後 化妝前 化妝後 ███◣ ███◣ ◢███◣ ◢██◣ ██ ██ ██ ◤◤◥▌▋ ─── ─── ▄▄▄▄ ◥████◤ ◥████◤ ▼▼▼ε"█◤ ████████ m ▃▃▃ m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2.22.1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vel/M.1476157506.A.90E.html
文章代碼(AID): #1N_612aE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