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吳哥窟5:小吳哥.女皇宮.羅洛士遺址群.

看板travel作者 (香)時間11年前 (2013/04/08 23:2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圖文篇 http://pss760.pixnet.net/blog/post/49078396 來吳哥城玩了幾天,雖然天氣很熱,但是遊興仍然不減, 今天將前往的景點對我而言吸引力較強,所以充滿戰鬥力的出 發了,同時今天也將結束吳哥窟古蹟之旅,心中還蠻珍惜與感 動這次的尋訪古蹟之旅。 小吳哥皇城 小吳哥皇城名列世界七大奇景,總建築群佔地 24 公里長, 寬8公里,中心塔的高度達65公尺,相當20層樓高,它是 山形廟的最高峰,城內精雕細琢磚磚瓦瓦,一磚一故事,一瓦 一神話,都是高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所遺留下來的不朽宗教建築。 印度神話中的須彌山是眾仙居住的地方,四周圍繞著大海, 這樣的神話故事影響著吳哥地區所有神廟壇城式建築, 吳哥窟 寺廟週邊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要進入城 內必須經過石板道通過護城河。 小吳哥全城精美的雕刻有「雕刻出來的王城」美譽,為高棉 有史以來最宏偉的都城,也是200多座古蹟中唯一正門向西的 神廟 小吳哥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一個深受 12世紀的印度教影 響很深的廟宇,它那突出而對稱的高塔外形,已被採用在柬埔寨 的國旗上。透過蓮花池的倒影觀賞吳哥窟是導遊推薦的最佳欣 賞角度。 迴廊上的石雕長達800公尺是世界上最長的石雕壁畫 ,石雕 上有周達觀筆下的高棉帝國蕃王,石雕上大部分為印度的史詩神 話故事,印度的神化大都為善惡之間的戰爭,從天上到人間都打 成一片,石雕上的故事彷彿在預告這塊土地將會發生的戰爭跟殘 酷的死亡,小吳哥寺是為了供奉保護神毗濕奴的神殿,看起來神 通廣大的保護神也逃不過善惡戰爭的毀滅 。 導遊正在介紹「猴子軍團大戰阿修羅」的巨幅神話石雕 第三層塔頂就是五座尖塔所在位置,以中間最高主塔為中心, 其它四座塔則分立於四個角落四個角落設有國王與王后禮佛時的 淨身池,目前已無池水。 主殿內有一座高塔,建在三層台上,塔下方圍繞著廣場, 據說這是「海洋包圍高塔」的意念設計。 小吳哥城內有五座像似花苞造型的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 由第三層向外望風景 廣場四角的仙女浮雕和高塔內的神話雕刻,刻繪細致,藝 術價值極高,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都是從這些石雕像中獲取靈 感。你看看,還有人將不該觸摸的地方摸到又黑又光滑。 吳哥窟日出 吳哥窟的日出聞名全球, 一大早我們坐嘟嘟車到小吳哥欣 賞日出景象,嘟嘟車其實就是在摩托車後面加上乘客座椅,車 速快時或是遇上巔頗路段時,還是要緊緊抓住扶手,這嘟嘟車 是隨處可見的代步工具。 黎明前靜謐的吳哥窟卻已人聲鼎沸,大家手持小手電筒 尋覓一個最佳的位子看日出 看著厚厚的雲層,加上天氣陰陰的,許多人猜測看不到日 出東昇情景,人潮逐漸散去,一則是不甘心那麼早出門而失望, 另外則是約定的時間尚未到,所以堅持等待著,無聊之下替草 地上的蚱蜢來幾張特寫。 耐心等待是有回報的,天空出現了萬丈毫光,太陽要露臉了 日出從廟宇後方的東方昇起,吳哥窟形成黑色的剪影,非常莊嚴 我們仍然搭乘著嘟嘟車回飯店,在回程的路上正巧看到一 條長長的排隊人龍,到底在排什麼呢?仔細一看,太有趣了, 原來是有戶人家在辦喜事,盛裝打扮的的賓客拿著禮物正排隊 準備進入恭賀呢! 女皇宮 班蒂斯蕾古剎又名女皇宮,建於西元967年左右,此地為尊 奉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的 — 【濕婆神】。 1936年考古學家發現了女皇宮的基石碑銘,得知它不是帝王 所建,而是由兩位具皇室血統的婆羅門階級地主所建。這建築原 名「Ishanapura」,現名為「Banteay Sri」義為「女人城堡」,可 能是當地村民對於建築上所雕體態豐滿、姿態優美的阿普莎拉 仙女印象深刻,因而以之為名,中文則多半稱之為女皇宮。 女皇宮建材除了粉紅色砂岩,輔以紅土岩和磚做為圍牆和 結構性材料。可能因為粉紅砂岩產量實在很少,所以吳哥遺跡 裡只有女皇宮用這種材質,而女皇宮的規模比起其它寺廟顯然 小多了,除了因為不是君王所建外,也有可能是因為粉紅砂岩 產量不夠之故。 女皇宮有3重圍牆,但只有東西兩側有門樓,門樓上有著相 當精緻的三角楣,女皇宮建築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沒有像吳哥窟 其他的寺廟是建在陡直高峻的地區,所以可以輕輕鬆鬆的參觀, 但是入口大門僅僅只有150公分,進出都需要彎腰低頭致敬。 第3層圍牆大部分的雕刻品都在法國吉美博物館裡,僅東門 樓有座三角楣重建後置放於地上。 由於建造此座古剎的石頭為美麗的粉紅色,廟裡壁畫的雕 刻是所有吳哥古蹟中最精緻細美的,其中最令人讚賞的是創作 者竟能將堅硬的石塊,如雕刻木頭般琢磨出層次分明線條柔纖 的精細作品,不論門楣或石壁或窗櫺,都刻鏤的一絲不茍巧奪 天工,妙不可言,是吳哥所有寺廟中石雕作品最上乘,也是柬 埔寨藝術的顛峰之作,故又有「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 建築上雕滿了美麗的花草紋飾、阿普莎拉修女,以及傳神 的神話作品 塔門及樑柱上的精緻的浮雕展現印度教傳奇的神話之美, 雕刻工法令人讚嘆。 細緻的浮雕保存的鮮明亮麗,彷彿仍不斷的在敘訴傳奇的神話 寺門旁的護城河 羅洛士遺址群 : 被稱為高棉藝術的開端,西元八0二年,加亞華爾曼二世 結束了柬埔寨分裂的局面,在靠近羅洛士地區登基為王,為了 試圖將王權神格化,以維持柬埔寨的統一,於是他建廟舉行祭 典,是為現今的羅洛士遺址群,其中包含巴孔寺、羅蕾寺、比 列科寺( 神牛寺 )等。 羅洛士地區為吳哥窟遺址的前身,更是柬埔寨最古老的歷 史建築,此遺址群現由法國主導下開展,為了設法保持遺址原 貌,學者們對於建築細節莫不費心研究,譬如每塊磚的黏合並 不用現代水泥取代,以棕糖、石灰、糯米漿混合而成,還有部 分神廟的石塊被一一編號拆下,準備在電腦的輔助下重新建造。 羅蕾寺: 據說這裡以前是一個水庫,羅蕾寺就建在水庫之上,所以 必須爬幾層階梯後,上到一平台才能看到寺廟,羅蕾寺範圍並 不大,一眼就能看見羅蕾寺,寺廟外圍已築起高架維修中,損 毀相當嚴重,只有東南塔保存較佳 ,東北塔已經傾圮的差不多。 在東塔的出入門的壁上,刻的是守護神達拉帕拉男神 西塔相同位置刻的則是守護女神 比列科寺〈神牛寺 〉: 列科寺被稱為神牛廟是因為塔廟前有跪姿的牛雕像, 他們都朝著塔廟方向,是因為要等待主人濕婆的使喚。 比列科寺有六座磚造的塔廟共兩排,第一排中間是祖先, 北側塔廟是外祖父,南座是父親,後排塔廟都比較小,是給前 排祖先的妻子們。 巴孔寺: 巴孔寺的建築結構較簡單,中央的寺廟山共有五層,第一層 台階代表海龍王,第二層台階代表神牛,第三層台階代表地獄, 第四層台階代表人間,第五層台階代表天堂,我們到達時已是正 中午,熱不可當,實在提不起興趣進入參觀,所以只站在樹下遠 遠欣賞,或許這個景點遊客到達的時間大都是中午時分,因此進 入參觀的遊客比較少。 巴肯山: 傍晚時分我們前往巴肯山欣賞夕陽,因為巴肯山山頂神 殿以塔多聞名,所以也有『塔林』之稱。 爬到山頂到處都是人潮,看日落的好位置早已坐滿了人 巴肯宮殿是吳哥地區少數建於山頂上之印度教寺院,當夕 陽西沉時,每每吸引無數之觀光客駐足其中,是觀賞日落之最 佳景點之ㄧ。 巴肯寺的結構是以印度教信仰之概念所建造而成的,依照 山勢的地形,一層層方正的平面空間及石牆砌造,向山頂上延 伸並逐漸縮小,就好像是山的形狀,越接近山頂,石階就越為 陡峭。 巴肯山腳下在東、北、西三面各有通道可供登上山頂,把 整座巴肯山都規劃成一座寺廟。 五天四夜的吳哥窟行結束了,在前往機場的途中領隊突 然表示飛機將延誤起飛,延誤的時間還得視台北起飛的班機何 時到達才能確定,因此面臨的就是團員的晚餐,領隊推薦大家 嚐嚐有名三明治,一試之下真是驚為天人,太.太.太好吃了, 尤其外皮酥脆、裡面柔軟的法國麵包體,讓人吃了欲罷不能, 雖然延遲了回台灣的時間,私心裡還是慶幸多了品嚐美食的機 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60.212
文章代碼(AID): #1HOk3jqc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