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吳哥窟4:塔瑪儂.塔凱歐.塔普倫.班蒂喀黛

看板travel作者 (香)時間11年前 (2013/04/08 23:1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圖文篇 http://pss760.pixnet.net/blog/post/49067890 在吳哥窟第四天了,天氣只有一個熱字可形容,實在無法 想像夏天時住在這裡那會是何種感受,難怪吳哥窟的旅遊行程 都會安排中午回飯店午休,看了兩天的古蹟只能讚嘆與緬懷曾 經存在過的輝煌歲月,卻也有些擔心,因為它們彼此太相像了, 當旅程結束回台灣後看著照片時,可能得花些時間喚出記憶了。 塔瑪儂遺址: 塔瑪儂遺址為 12 世紀初的建築,廟中主神是婆羅門教三大 天神之毘濕奴神,廟裡石頭的顏色由於歲月和森林的洗禮,顯 得很有魅力,此處現由中國專家負責維修。 吳哥窟的建築群幾乎都是高高在上,想要親近它們就得攀登 上去,因為天氣炎熱,所以有些遊客就難免省事僅僅遠觀到此一遊。 塔凱歐寺:未完成的宮殿 塔凱歐寺沒有完成的說法很多,其一是在興建期間塔頂遭雷 擊中,國王認為是不祥之兆,所以停止興建,另外一種是可能因 為石塊過於堅硬不適合雕刻,所以只保留石塊砌建的雛形 塔頂的五座塔樓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只是近4層樓高的 陡峭樓梯還真令人卻步 因為這座寺廟沒有浮雕,又乾乾淨淨的完全沒再進行雕刻, 所以建築主體反而成為參觀重點,同時這座古蹟反而讓考古學 家了解原來吳哥窟的建築是先將石頭堆砌,完成建築主體雛型 後才再進行雕刻的工程 爬上中央塔樓俯瞰下方,還真是高啊! 塔普倫廟: 塔普倫廟由加亞巴爾曼七世建於12世紀末,為紀念他母親, 故又稱做「母廟」,它是融合印度教及佛教的建物,神殿內供 奉的則是「智慧女神」,據說是加亞巴爾曼七世依據母親的容 貌所雕塑。因為古墓奇兵電影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廟內如同 迷宮一樣錯縱複雜。 19世紀被法國人發現,百年老樹早將神廟緊緊纏著,因為 盤根錯節過於嚴重,如果進行修復,古跡可能會有倒蹋的風險, 因此放棄修復,保留了原貌。 百年老樹的樹根繞著屋簷、探入石縫、將老廟牢牢裹著, 神廟感覺像是從樹根裡蹦出來的,成了一大奇景 還記得嗎?這就是拍攝古墓奇兵的場景之一,蘿拉進入寶藏 的入口,吳哥窟因為古墓奇兵的電影因而帶動了觀光業 其實看到的這棵樹應該是是兩棵樹,原來的樹應該已經枯死, 也許小鳥帶來的種子在樹頂又長出一棵樹,而且向下長出超長的 樹根〈氣根〉,將死樹包覆並且支撐住自己,形成這種特殊的景致 樹根包覆住的女神像,隱約露出的臉龐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 除了老樹與蘿拉場景,這裡還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建物叫 「敲心塔」,最初據說是為國王設立的建言室,特殊的椎狀 建築設計使兩旁迴音大,中間迴音小。 站在塔裡背靠在牆上,拍打自己的胸膛,就會聽到回音, 只有在拍打胸口才會有聲音喔,拍手是不會有回音的,很神奇吧! 你看!出現了一隻可愛的眼睛 班蒂喀黛: 班蒂喀黛由加亞巴爾曼七世建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屬 於小巧玲瓏的精緻建築,她靜靜地守候在 【皇家浴池 】 的旁 邊,傳說是國王和皇后於皇家浴池游泳後小憩的地方。 班蒂喀黛是由砂岩所建造的神廟,穿過小四面佛的門洞, 沒有了高高在上的神佛彙聚的殿堂,而只有回廊似的院落 導遊正在示範祭拜的方式 皇家浴池 皇家浴池是一座人工湖,位在斑蒂喀黛東門的對面。建造 於10世紀中葉,並曾於12世紀晚期或13世紀早期改建,這裡過 去是皇家舉行洗浴儀式的地方,原來池中央也有一座寺廟,現 在只剩下石基而已。 荳蔻寺( 喀拉凡寺 ): 荳蔻寺是吳哥窟少有的紅磚雕刻建築,主體建築由五座磚 塔組成,祭祀毗濕奴神。由哈夏跋摩一世建於西元921年,19世 紀經由法國人重建,與其他的古跡略有不同,建築物整體看起 來有點粉嫩,是因為使用紅磚搭配雕刻建築的關係 塔內的磚雕非常精美,西塔壁上祂象徵「美麗」與「幸運」 的妻子「吉祥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60.212
文章代碼(AID): #1HOj-9kv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