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花東之旅(下)[鐵道文化館、池上大坡池]

看板travel作者 (網路上性格異常人士真多)時間13年前 (2010/10/17 03:1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次旅遊照片請點選http://Taiwan.im 或 http://最愛.台灣 (承接中篇) 九月二十六日星期日 由於前一天早起看日出而且玩了一天也滿累的, 我早上想多躺一下, 八點才下樓吃自助式早餐。 花東京城的早餐跟康橋商旅及七星潭渡假飯店比較稍微差了點, 中式菜色選擇並不多,有炒蛋、炒青菜、炒麵、豆干及幾樣現成醬菜等, 比較特別的是有花蓮當地特產剝皮辣椒, 後來想吃生菜沙拉,發現好像沒有幾樣可選。 餐廳內用餐的房客算了一下不到十個人, 不知道是我太晚還是太早吃早餐,剛好沒遇到用餐人潮。 簡單吃個半小時的早餐後, 我步行到位於旅館附近走路約五分鐘的花蓮鐵道文化館參觀, 這個地點在我當初訂好旅館,查地圖得知就在旅館附近時,便已計畫要參觀。 原來有查到它週日似乎未開放,而且好像正在整修的訊息, 但後來我決定不管它週日有沒有開放, 我都要去它週遭逛一下,能看到什麼算什麼。 很幸運的到了那發現有開放參觀, 看了一下門口張貼的參觀資訊, 花蓮鐵道文化館的開放時間是每週二到週日, 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所以我之前查到的資訊應該是過時的。 館區內有不少地方正在施工, 我沒有詳細看施工告示牌,不清楚工程在做什麼, 但基本上改建目的應該是要讓鐵道文化館的觀光人潮能夠愈來愈多。 花蓮鐵道文化館原先是1909年設立的「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 是東部鐵公路修築與營運的辦公處所, 後來成為台鐵花蓮管理處的前身,是目前台灣窄軌鐵道基地遺址保留最完整的地區。 上面這些資訊是我後來從網路上查到的資料, 不過這些歷史因素並不是吸引我去參觀的原因, 而是因為只要跟鐵道有關的事物,我都會想要去看看。 展覽館展示了一些鐵道文物,大多數是以前的花東線鐵道文物, 另外也有展覽我更有興趣的靜態鐵道場景模型, 我拍了不少張照片供日後慢慢回味。 隨後走到另一邊的展覽會場, 這邊展出的東西我就比較沒有興趣, 是舊東線鐵道遺跡攝影展,不過我還是拍了一些照片, 這個展場還有擺設鐵道文化館的建築模型,沒有例外的我也從各個角度拍了不少照片。 由於已跟旅館約好九點半要請他們接我到花蓮火車站搭開往台東池上的火車, 所以我在鐵道文化館待了二十五分鐘後, 於九點五分依依不捨的說再見。 在二十五分鐘的參觀期間, 館區內除了施工的工人及一個館區員工在做環境整理工作外, 就只有我一個遊客在參觀而已, 雖然鐵道文化館員工全程都沒有跟我講話也沒要求我登記資料, 我還是在看過訪客登記簿後,在上面留下我的名字 (沒留通訊資料,因為簿子擺在可公開閱覽的地方,個人資料會全被看光)。 附帶一提的是,雖然花東京城有免費單車提供房客騎乘, 不過基本上我在沒有單車專用道且路況不熟的地方是不騎單車的, 所以前一晚的市區逛街以及現在逛鐵道文化館, 我都選擇步行方式前往。 回旅館的路上天空開始飄下細雨, 等到九點半退房搭旅館接駁車到花蓮車站時, 雨已經愈下愈大了, 還好就要離開花蓮往台東池上出發了。 前一天很幸運, 不管是在七星潭、太魯閣、新光兆豐農場及晚上逛花蓮市區天氣都很好, 今天要離開花蓮時才下雨,也算不錯了。 花東京城接駁車一樣只載了我一個旅客到花蓮火車站, 不到九點四十分就抵達車站, 我隨即就到月台搭乘開往台東池上的自強號1051車次。 走到座位時發生一個小插曲, 我請坐在我座位的一個年輕女生起來, 她起來後拿她的車票給我看, 說她的車票座位就是那個座位, 我原先以為台鐵一票二賣, 可是當我看過她的車票後, 馬上就發現問題出在哪裡。 她的車票跟我一樣都是從花蓮到池上, 座位也是同一車同一座位, 但她的車票是前一天九月二十五日的, 而我的才是當天可以合法坐的九月二十六日車票, 她發現這個錯誤後趕到很訝異, 除了立即離開座位外還打電話跟她朋友抱怨, 抱怨買錯車票沒座位坐外,下車還要補票之類的話。 火車於九點四十六分離開下著雨的花蓮車站, 往台東方向行駛, 我坐右側靠中央山脈靠窗的座位, 旁邊坐了一個比丘,手持念珠念念有辭, 他坐到半途拿著包包離開座位後,就沒再回來過, 我還以為他下車了, 結果我到了池上站下車時,才發現他也在池上下車, 而我下車後忙著拍火車及車站, 離開月台後也沒再注意一起下車的人動態, 因此就沒再看到他了,算是個特別的經驗。 離開花蓮車站時雖然天氣不太好正下著不小的雨, 但約半小時的時間,南下到鳳林站時已是出太陽的好天氣, 接下來一路到台東池上都是豔陽高照的天氣。 火車過了玉里站後, 鐵道兩旁接連出現一片接著一片的綠油油稻田, 若是寒假搭火車經過這片稻田, 就會因改種油菜而成為金黃色的油菜花海。 雖然隔著窗戶拍效果可能不會太好, 我還著拍了很多張美麗的稻田風光。 火車最後誤點約五分鐘,於中午十一點半抵達池上站, 我在月台上拍完同時停靠在月台兩側的北上及南下自強號火車後, 就離開月台走出票口。 我走出車站去上廁所時,發現廁所隔壁就是有提供保管行李服務的行李房, 出發前我就有計畫到了池上站要到車站辦理寄放行李服務, 雖然我要寄放的行李很小, 只是我背的背包而已, 但背著它走路或騎單車其實也是個不小的負擔。 不過很不巧遇到一群單車運動愛好者, 正在申辦單車寄送業務, 而我在旁邊等待的時候, 聽到他們似乎跟台鐵員工有一些小摩擦, 最後花了快二十分鐘他們的事情才完全辦好, 中間的空檔我等得不耐煩, 就先到車站前的廣場四周拍拍照片, 池上車站前有好幾家賣飯包或稱為便當的知名店家, 最有名的大概就屬全美行池上鐵路月台便當,另外還有家鄉池上飯包。 拍完照我走回行李房繼續等待辦理寄放行李業務, 接近十二點時終於輪到我,台鐵員工可能看我等太久, 對我說不用辦手續了,背包內不要放貴重物品,記得要來拿就好, 接著我就把背包放在行李房內的一個角落,跟辦事的員工道謝後就離開池上車站。 由於已到中午吃午餐的時間, 我決定先吃飯再繼續接下來的行程。 現在多數人說到池上,應該都會聯想到池上便當, 商機這麼龐大當然就會有多家業者競食這塊大餅。 我查過資料池上當地比較有名的便當(或稱飯包), 有全美行、悟饕及家鄉等三家, 其中全美行及悟饕較具全國知名度, 全美行攬下了台鐵的月台便當業務,可以到池上車站的月台販售便當, 台東車站也有他們的販售據點, 悟饕則是在全國有不少家的分店。 我這次到池上就是打算把這三家有名的便當全都品嚐一次, 但當然不是一餐就吃三家, 這樣除了會胖死外,最後吃的那個便當應該會有邊吃邊想吐的感覺, 所以我計畫中午先吃一家, 下午三點多搭火車離開池上準備回台北前,再買另外兩家的便當, 一個傍晚在車上吃,另外一個晚上九點多到家後再溫熱吃, 而中午第一個先吃的便當,就選全美行的來嚐嚐。 進到車站前的全美行便當總店, 首先要先到櫃台付費,一個便當七十元, 隨後就拿著櫃台給的餐券到更裡面的領餐處憑券領便當。 當天便當的菜色有一小片香腸切片、幾片小小的豬肉切片、 一小塊炸豬排或炸雞排(只記得是炸的肉)柴魚片、薑片、菜鋪及半顆蛋等, 就便當的等級應該算不錯, 至少比學校的營養午餐好吃很多(不過池上便當比營養午餐貴不少,好吃是應該的)。 全美行總店內除了賣便當外,也有賣一些台東特產, 比較特別的應該是有賣一些池上當地生產的包裝米, 不過我對米沒什麼研究,所以也沒帶走什麼特產。 花了二十幾分鐘把便當吃完後, 我離開全美行繼續往台九線方向走, 準備到當天另一個重要行程景點-大坡池騎單車環湖。 在往大坡池走的途中, 台九線的路旁我發現了也赫赫有名的悟饕便當總店, 這間店就比剛剛吃便當的全美行總店花俏多了, 除了店裡面的二樓是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外, 門市外面還擺設了兩節台鐵報廢的藍色舊普通車車廂, 編號分別為DR2062及DR2066, 供遊客在車廂內享用便當,體驗所謂的鐵路便當樂趣。 由於我才剛吃飽,當然不可能馬上再買一個便當來吃, 所以拍了一些照片後, 便離開悟饕繼續前進。 台九線悟饕前的路段正在施工,施工單位在台九線與車站前道路交叉口設了路障, 使得那個交叉路口變成了小型停車場。 跟五年多前到台東關山騎單車不同的是, 池上雖然也在推廣單車觀光,不過一路上我注意路兩旁的店家, 除了少數幾間民宿及旅館有提供房客借用單車外, 沒有發現有店家提供租借單車服務, 直到逛完大坡池準備回火車站時, 才發現台九線旁的悟饕總店有提供單車租借服務, 不過都已經逛完才發現也太晚了, 而且悟饕其實離火車站有一段不算短的距離, 滿訝異池上車站跟關山車站不一樣,附近會找不到單車租借服務的店家。 大坡池並不難找,沿著台九線走很快就可以看到指標, 轉進一條兩旁都是綠油油稻田,沒什麼車的道路後, 不用走太快,再走不到十分鐘就會抵達大坡池。 下午一點二十分左右抵達大坡池後, 發現有單車租借服務, 這時的太陽非常的大, 加上走了一段不算短的路, 只想先找個地方休息一下,一點都不想在豔陽下騎著單車繞很冷清的大坡池。 在大坡池湖邊拍了不少美麗的湖景與山景照片後,環顧四周以及單車專用道, 發現池上的大坡池環湖單車道完全無法跟關上的親水公園及單車專用道相比, 間隔很久才會看到一兩輛單車經過, 大坡池的停車場也只停了幾輛車而已, 無法想像這是旅遊書幾乎都會介紹的景點。 其實大坡池景色真的很不錯, 我覺得不輸鄰近的關山親水公園, 只是宣傳可能做得不像關山那麼多, 所以遊客都只跑到關山騎單車而不到池上, 五年前的我也是特地從台北搭火車到關山騎單車,完全不知道有池上大坡池這個地方。 後來我就打消租借單車環湖的念頭, 用散步的方式欣賞大坡池風光。 大坡池湖畔有人在野餐, 也有人悠閒的釣魚, 在大坡池釣魚是合法的,但禁止毒魚及網魚,也禁止游泳戲水。 後來沿著湖邊走到一處湖中間淤積嚴重長滿水生植物的地方, 由於過了那邊後拍出來的照片都不是很好看, 所以我決定往回走, 在原來幾個拍照的地點繼續欣賞大坡池的美。 過了一會兒看到湖邊的草地擺放了幾個閒置的竹筏造景, 就進到竹筏裡坐下來休息一下,享受東台灣的慢活步調生活。 直到兩點半左右我才離開竹筏造景, 準備告別大坡池往火車站前進, 走到出口時天空開始飄下細雨, 一個小時前明明還是快把人曬乾的豔陽天, 天氣居然說變就變, 還好我已經逛完準備離開,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回程我又走到悟饕總店, 這次除了買便當外, 還要好好參觀門市內的特殊擺設及裝潢。 悟饕除了可在兩節火車車廂內用餐外, 門市與車廂間的戶外搭棚架長廊也擺了一些桌椅讓人坐著用餐, 特別的是長廊上端掛了很多遊客的祈福木片, 遊客可以在現場拿悟饕提供的木片寫下祝福的話, 再掛在長廊上端, 不過我沒有這樣做,因為經過多年的風風雨雨後, 我只相信自己才有辦法救自己, 只有意志力才能克服阻礙, 其它各種消災祈福手段都是心理學所稱的自我暗示而已。 不想在車廂或戶外長廊用餐的人, 也可以在門市內的餐廳用餐。 門市內除了賣便當外,還販售各種特產及懷舊商品, 便當的種類也有很多種,不像全美行只有一種70元的便當而已。 我買了75元的黃金排骨便當,除了炸排骨外, 配菜有一小片香腸切片、一片豆乾、薑片、炒高麗菜、醃瓜、筍絲及半顆蛋。 我等到五點半火車停靠花蓮車站時開始享用這個悟饕便當, 覺得比全美行便當還合我口味,特別是炸排骨炸得還滿好吃的。 買完便當本來想到它的二樓故事館參觀, 不過樓梯掛了整理中之類的告示牌, 就沒上去看了。 離開悟饕總店我繼續往火車站走, 在車站前另一家也很多人推薦, 但名氣就比前兩家小很多的家鄉池上飯包買了個便當。 雖然是下午三點十分沒啥人用餐的冷門時段,店內也沒有內用的客人, 但裡面的工作人員正忙著裝填有人下訂單的外帶便當, 而且似乎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看來生意應該很不錯。 家鄉飯包我是晚上九點多回到家才吃的, 菜色是一片滷排骨、一片火腿、一顆滷蛋、兩三個脆瓜、 一小塊苦瓜及一種我忘了的小菜, 可能是我放太久才吃加上我本來就不是很喜歡吃滷排骨的關係, 我覺得家鄉飯包比較不合我的口味。 買完一個七十元的家鄉飯包後, 我就走到池上車站的行李房,準備拿回我的行李, 不過裡面沒有人在,喊了一下也沒人回應, 可能是小站人手不足的關係大家都去忙了, 我就直接把我的背包拿走, 準備進月台等待要坐回台北的自強號2067車次。 火車準時於下午三點二十五分駛離池上站, 我仍然坐在右側靠窗的座位, 不過由於是回程,所以靠的是海岸山脈,過了花蓮後更會開始貼近太平洋, 但因為到花蓮也已經傍晚五點半了, 即使是好天氣也因天色昏暗而無法看清楚美麗的海岸風光。 我一路上依舊把握機會拍攝列車停靠各站的照片, 誰叫我是個熱愛火車與鐵道的鐵道迷呢! 本來火車上沒有人站著, 到了花蓮站後, 突然湧入不少沒買到座位的乘客, 所以車廂內一下子就多了很多站著的乘客。 過了花蓮站後火車上也開始販售便當, 不過我早就在生產便當最有名的池上買了兩個便當帶上車, 當然不會再買台鐵的便當, 而且幸好我有先買便當, 才沒多久的時間就聽到列車廣播:車上便當已販售一空。 東部的交通真的比西部不方便許多, 池上到台北的距離不會比台北到左營的距離長, 高鐵一小時三十六分可從台北開到左營, 但池上到台北坐已經算很快的自強號某些車次還是要四小時四十幾分鐘才能到達。 我三點二十五分在池上坐車,晚間八點十分左右才到達台北車站, 隨後轉搭公車回家,結束兩天的花東之旅。(系列完) -- 我的個人部落格 http://www.justice.tw 全中文網址 http://法律.台灣 分享一些我對網域名稱、黃金門號、法律及教育的觀察,以及自助旅行遊記,  也放了兩千多張我到台灣各地旅遊拍的風景照(含鐵道相關照片),歡迎瀏覽。 直接打我的ptt同名帳號網址也連得上啦~ http://www.taiwanlaws.com -- ※ 編輯: taiwanlaws 來自: 111.83.127.176 (11/10 23:37)
文章代碼(AID): #1CkVfv7n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