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徵得] 2.5_筆_中譯英_論文_7300_20180102

看板translator作者 (七小姐)時間6年前 (2017/12/30 17:29), 6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已讀過置底公告:YES ────────────────────────────────────── [必]工 作 量: 7300字 [必]工作報酬: 2.5 [必]涉及語言: 中譯英 [必]所屬領域: 清代歷史 [必]文件類型: 論文 [必]截 稿 日: 2018/1/2 [必]應徵期限: 2017/12/31 [必]聯絡方式: 站內信、osevenlin@gmail.com [必]付費方式: 交稿後2天內付清 ────────────────────────────────────── [選]工作要求: 文言文、織品史專有名詞、作品名稱、中文歷史文獻與檔案 [選]參考段落: 由於印花能夠「量產」的特點,生產商品價格不高,通常出現在民間工坊,但在宮中用器 上,幾乎看不到這種產造方式, 無論是織染局或造辦處,工作內容都還是以染色絲線進 行紡織為大宗。且如果要有效運用印花,至少需要相當數量的模板(圖4-33),但不僅未 留下模板實物,在清宮中也沒有記載任何地點曾存放這類型器具。因此,即便《活計檔》 中有部分染造氈毯的旨意,但筆者仍對宮中自製印花氈毯的能力持疑。 [選]試 譯 文:乾隆四年(1739)為製作大蒙古包,皇上就向粵海關尋求洋氈,這並非乾隆臨時起意的決 定,對照同一筆檔案中,當內務府匠人呈上大蒙古包內屏風紙樣,請皇上下旨應用何種材 料製作,乾隆馬上請人將庫貯的西洋錦取出任他挑選,最後決定大蒙古包中屏風由「宗( 棕)色西洋錦」製作。 [選]其他事項:專有名詞翻譯上若遇到問題請與我討論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46.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nslator/M.1514626188.A.145.html

12/30 18:14, 6年前 , 1F
已寄email,感謝!
12/30 18:14, 1F
※ 編輯: oseven (1.162.46.95), 12/30/2017 22:09:45
文章代碼(AID): #1QHroC55 (transl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