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M]跨男應該接受子宮切除手術嗎?

看板transgender作者 (亂世中的狗熊)時間6年前 (2018/02/10 21:34), 6年前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5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此篇說明Dr. Richard Curtis對於關於跨男是否應該接受摘除手術的觀點,照慣例放上網誌版本及全文。 此作者行為頗有爭議性,但譯者認為此篇尚有參考價值故選擇翻譯。 網誌版:https://goo.gl/Kyc7RH 全文: 本文源自http://www.gires.org.uk/health/,該文的版權為其網站及撰文者所有。 翻譯僅為增加華語跨性別的資訊。 翻譯由Texdon完成。 歡迎轉載但煩請註明來源。也歡迎討論及指教,謝謝大家! 那以下,正文開始。 跨男應該接受子宮切除手術嗎? 關於這個議題並沒有太多書面資料,也沒有太多關於這個議題的研究。 接受子宮切除/卵巢切除會涉及一些手術風險。雖然這是一個常見的手術,但也不應該低估手術可能帶來潛在的負面效應,且手術對身體運作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不管是否接受手術都請謹慎評估子宮頸癌 任何與原生男性有性行為(不管有沒有使用保險套)的跨性別男都有可能帶來子宮頸癌的風險。 子宮頸癌是由性行為傳播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子宮頸上皮細胞進而癌化,傳染的風險隨多重性伴侶與性行為發生的頻率而上升。 在未來,這不會是個大問題,因為近期疫苗廣泛地在年輕女性族群中施打。檢測是否罹患早期子宮頸癌的唯一方法為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相當常見且致命。任何有患病風險的跨性別男性必須跟據國家篩檢計畫定時接受抹片檢查。(只要有性行為的生理女性,就應該每1-3年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目前政府提供30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免費抹片檢查。) 這讓人一點也不愉快,即使是婦女也沒有人喜歡這麼做。無論你的性別氣質表現為何,你都可能因檢驗而感到尷尬,而且檢驗過程也可能不太舒服。不幸的是,很多跨男拒絕接受檢查。 我得這麼說:請對此釋懷,去接受檢查吧!將你理想的男性氣概包袱凌駕於健康沒什麼好處,這只是一種鴕鳥心態。當一個活的跨男比當個死人要好得多。沒有辦不到,只有不想做。你無法逃避擁有脆弱子宮頸的事實,接受它並好好關心它。 子宮頸抹片檢查並不難。(此處原文針對外國醫療處境,故譯者以台灣現行制度來做取代。) 全民健保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連續三年陰性者,則至少每三年檢查一次,受檢時,攜帶健保卡和身分證,至健保特約的婦科或家庭醫學科診所或醫院就診即可。 因此,不願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且有子宮頸癌風險(性經驗早、多重性伴侶、曾患性病)的跨男則適合接受子宮切除手術。 避孕 那些和男性有性行為的跨男需要進行避孕措施,不要以為月經沒有出現就代表不可能懷孕,懷孕就是有可能發生! 由於使用激素後男性化的過程,服用一般雌激素(oestrogen)成分的避孕藥是不可行的,但服用黃體激素(progesterone)成分的避孕藥則可,但不幸的是,黃體激素為主成分的避孕藥常見的副作用會導致出血。 避孕屏障措施像是子宮帽(宮頸帽)、保險套都是直接的手段但未必可靠,特別是在某些「激烈」的時刻及需要為此預先準備。但不論如何,保險套是必備品,它能減少性傳染疾病的發生。小心謹慎的使用,它們不失為有效的手段。 但使用者使用錯誤則會讓保險套比起賀爾蒙避孕藥及避孕環來的更不可靠。只有少量的保險套會在使用中破裂,破裂通常是因為技巧太差的緣故。在現實中,保險套破裂通常意味著「忘了戴」、「戴著感覺沒那麼爽」或是「太麻煩了」。使用子宮腔內的避孕裝置也是個可行的方法,避孕效果可長達5年,它可以減少不少侵擾的因素且是相當可靠的避孕方式。 在無防護的性行為後你可以服用事後藥,但它可能會導致出血。或是由醫師協助裝設避孕環。 而最糟的事態發生則是進行人工流產手術,這是個讓人壓力大到難以置信的手術。對某些人來說,這甚至會造成持續性的心理影響。 基於某些原因以至於無法遵行避孕措施,冒著可能感染性傳染病與懷孕風險的跨男也適合接受子宮切除手術。 子宮癌及卵巢癌的風險 圍繞於發展成卵巢癌或子宮癌的危險因子仍是相當複雜的討論。 子宮癌好發於55-70歲的婦女,這一點也不罕見。高危險的因素有肥胖、無生育、不孕症、高血壓、糖尿病、骨盆腔放射治療、絕經後延、有乳癌或卵巢癌或結腸癌的家族病史、服用泰莫西芬(tamoxiten)、多囊卵巢綜合徵、無對抗的雌激素(oestrogen)及年齡超過35歲等。 症狀: 後期:絕經期後出血、非正常的子宮出血、月經紊亂等 診斷方法: 內膜活體組織切片檢查,而子宮頸抹片檢查可能檢查出細胞正常或細胞發生變異 存活率: 五年相對存活率(five-year survival rate) 若早期發現,存活率為=72% 若晚期發現,存活率為=56% 卵巢癌在超過55歲的婦女中約有1/2500的機率會發生,因此較不常見。 風險因子有:年齡、家族病史、無生育、不孕等。 症狀: 不明確:陰道出血、腹痛及腹脹、便秘、子宮脫垂、頻尿 治療方法: 剖腹子宮切除術 存活率: 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高達80%。晚期腫瘤出現轉移後,五年存活率只剩15%。 有可能診斷出以上這兩種癌症,但發現時通常已進入晚期,特別是在卵巢癌這方面。 如同抹片檢查及避孕措施,有些跨男會忽視相關醫囑或警訊。 使用睪酮(testosterone)會隱蔽通常的症狀嗎?沒有人知道睪酮是否會讓正常診斷的機會減少、會讓疾病更惡化,抑或是減輕惡化的可能? 記錄的跨男個案都很年輕,多半低於50歲。 不幸的是,超音波檢測並無法檢測出這兩種癌症。 超音波掃描並不能告訴你是否得到癌症,所以超音波檢測沒有看到任何異樣並不保證你就安全無事。 超音波檢測可以顯示卵巢囊腫或子宮內膜增生的情況,但出現這兩者狀況並不能保證罹癌與否。 醫學建議每三年進行一次骨盆超音波檢測,這不是個壞主意,如果有出現囊腫或內膜增厚的狀況可以深入探究,但不應該認為癌症已被排除在外。 然而,對跨男來說,經歷婦科的醫療程序在心理上相當不舒服。我的建議仍如同先前所述,好好處理它吧。 讓感測器在腹部檢測不是什麼世界末日,經陰道掃描也不會比抹片檢查來的更不舒服。不使用睪酮(testosterone)的人,罹患卵巢癌或子宮癌的絕對風險非常的低。沒有人知道 在跨男中的絕對風險為何。 不幸的是,由於睪酮(testosterone)的代謝方式會對生理上造成不太好的影響。 睪酮(testosterone)本身在血液中是一種生物活性物質。它會通過兩種方式產生效用: 1.直接或以雙氫睪酮/二氫睪酮(DHT/dihydro testosterone一種在毛囊、肝臟、生殖器轉化的強力雄性激素)型式,使雄激素受體活躍化 2.在脂肪中轉換為雌激素(oestrogen)使雌激素受體活躍化 睪酮轉換為雌激素是個問題。使用睪酮藉由屏蔽雌激素的作用來阻斷月經週期,進而造成黃體素減少等一連串的影響。 因此這兩種激素的自然產生量都會減少。 然而,睪酮會轉變為雌激素,但黃體激素仍維持短缺。 這就意味著子宮會暴露於無對抗雌激素(unopposed oestrogen)(註一.)的狀態。 無對抗的雌激素會讓子宮內膜增厚,造成癌症更可能發作的風險。在典型生理女性中這並不會發生,因為雌激素是有拮抗機制的,但在跨男中暴露在無對抗的雌激素的期間被延長許多。 在擁有容易罹癌體質的不幸跨男身上,使用睪酮就會不知不覺增加患病風險。 年輕的跨男更應該注意這點,因為隨著無對抗雌激素的時間越長,這個風險也會累積越來越高。 從另個觀點來說,酶(酵素)的途徑(pathway)會變得飽和,一旦雙氫睪酮/二氫睪酮的途徑已經飽和,施用越大劑量的睪酮,越有可能使睪酮轉化為雌激素。 多囊性卵巢症(PCOS)是常見於女性的疾病,這是種以兩側卵巢出現許多小囊泡為特徵且不明確因素的綜合失調。 隨體內睪酮上升,黃體成長激素(LH/Luteinizing horemone在腦垂腺前葉合成的賀爾蒙)也會隨之升高。 這會導致經期不規則、剉瘡(青春痘)、不孕、肥胖及女性男性化。 然而,這也會導致子宮癌的風險增加3倍之多,並可能導致卵巢癌。 基於以上的考量以及有骨盆癌、子宮頸癌等家族病史等都是子宮切除手術的相對適應症。 突破性出血 子宮切除術第五種相對適應症是突破性出血(BTB)的風險,在睪酮劑量轉變與藥劑更換的過程最有可能發生出血。 當時間一長,它可能因正常月經週期造成的子宮內膜增厚或因個體生理狀況改變而產生。 例如:年齡、疾病、其他藥物、缺乏免疫力的肝或腎功能不全等。 僅管突破性出血本身並不會帶來生命危險,但這可能是身體有更嚴重問題的一項警訊,因此不應該忽視。 畢竟,突破性出血也不是那麼討人歡迎。 在卵巢切除後減少睪酮(testosterone)藥量 最後一點,但相當重要的是,切除卵巢的個體並不需要那麼多睪酮(testosterone)。 在切除後如果仍使用切除前的劑量並不符合最佳利益,你應該尋求醫療人員提供劑量上的專業建議。 除了量測睪酮濃度外,還需要量測其他相關激素的水平以確定你的最佳劑量。 適量的睪酮劑量才能讓你保持健康。 並沒有標準摘除前與摘除後的劑量,每個人適合的劑量不同。 在沒有適當檢驗之下,並沒有辦法告訴你多少藥量才足以替代原本的賀爾蒙。 卵巢切除術後降低睪酮(testosterone)的劑量能大幅減少其副作用的風險。術前劑量較高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要壓制月經。 某種程度來說,這源於長力大雄製劑(Sustanon)是廣泛被使用的藥劑,且會導致睪酮的濃度超過一般水平,所以人們認為這樣是可行的。 事實上,月經將會隨著睪酮(testosterone)水平上升而逐漸停止,但這過程需要耐心等候。 很多跨男會覺得劑量越多越好,但更多劑量不見得會帶來更多男性化的結果。但卻可以帶來更多副作用。 原因是因為,跨男並不像原生男的青春期那樣由於多種激素如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甲狀腺素(thyroxine)與胰島素(insulin)等激素彼此的作用而發育成長。 再多的睪酮也不能取代這些激素間的交互作用總結 關於經過數年激素治療的跨男是否需要接受子宮切除術及卵巢切除術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基於我讀過的文獻及我看診的病患,我的看法是,應該謹慎考量後再接受手術。 每位患者不僅要了解他們對於上述六個接受切除術有利的理由,而且也要對接受手術的缺點瞭然於心。 我個人的觀點是,我知道我不想接受抹片檢查,得擔心避孕與突破性出血的風險,也樂於減少無用器官的癌變,也很高興可以不需使用高劑量的睪酮,因為我的身體無法承受那樣高的劑量。 筆記 註一.適應症(indication) 手術適應症也就是手術指征,是指當某種疾病符合診療常規所規定的標準,採用非手術治療方式並無法治癒疾病,而採用手術方式將有助於疾病的治療時,所應採用的手術方式。 絕對適應症(absolute indication)意味著該醫療方法介入有其憑據及其強制必要性。 相對適應症(relative indication)則意味該醫療方法介入並無那麼有強制的必要性,但仍然充滿說服力及參考價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0.118.1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nsgender/M.1518269668.A.D26.html ※ 編輯: tur47 (219.70.118.111), 02/10/2018 21:34:54 ※ 編輯: tur47 (219.70.118.111), 02/10/2018 21:36:16

02/11 06:55, 6年前 , 1F
推! 謝謝翻譯,提供醫療知識,讚讚
02/11 06:55, 1F

02/11 19:59, 6年前 , 2F
子宮頸癌的風險這篇文章似乎寫得不太完整。
02/11 19:59, 2F

02/11 20:00, 6年前 , 3F
子宮頸癌的風險在於外物插入陰道時可能會將外來細菌帶
02/11 20:00, 3F

02/11 20:01, 6年前 , 4F
入陰道,這與性交對象的性別沒什關係,但與性交方式有
02/11 20:01, 4F

02/11 20:01, 6年前 , 5F
關。
02/11 20:01, 5F

02/11 20:01, 6年前 , 6F
令目前有少數案例未曾有過性行為,可於30歲後罹患子宮
02/11 20:01, 6F

02/11 20:02, 6年前 , 7F
頸癌,所以也不是沒插入陰道式性行為,就沒事。
02/11 20:02, 7F
謝謝W大補充,應該說若有經陰道的性行為就有可能會造成HPV的感染,HPV感染的研究多半圍繞生理男及生理女間的性行為(可能因為樣本數最多)。 實際上HPV也可能經手指與情趣玩具傳染,且男性也一樣會感染HPV,但是感染HPV也不代表就會轉變為癌變。 預防的重點則是在於是否定期接受抹片檢查、疫苗施打(不分男女)跟在性行為中使用保險套。

02/16 10:33, 6年前 , 8F
沒有性行為也會感染??
02/16 10:33, 8F

02/17 09:19, 6年前 , 9F
樓上,沒有性經驗也會喔!只是機率低但是不等於0
02/17 09:19, 9F

02/17 09:20, 6年前 , 10F
而且HPV多存在於手跟陰莖上,所以不是不跟男生就沒事
02/17 09:20, 10F
※ 編輯: tur47 (219.70.118.111), 02/20/2018 12:45:55

02/20 14:02, 6年前 , 11F
感謝資訊
02/20 14:02, 11F
文章代碼(AID): #1QVlJaqc (transg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