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學:亞馬遜產品開發流程及教學

看板toberich作者 (張鎂鎂)時間5月前 (2023/12/04 20:2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頁好讀版: https://9fy8.short.gy/cqQA5t 需要市場分析、簡單的產品分析可填表: https://9fy8.short.gy/BzYcdD 開發亞馬遜產品,考量的因素可分成兩大面向 1. Amazon站內因素:競品數量,評分,價格,評論量,美國本土賣家及其他賣家(港中台 ),競品排名,廣告費用及流量來源。生命周期,競爭程度,競爭對手店鋪,成功概率。 2.公司戰略因素:利潤率,商業模式(價格,產品定位,市場定位),人事成本、供應商 質量,賬單周期,周轉率管理費用,庫存,機會成本與管理費用。 綜合亞馬遜及公司本身之後,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產品開發流程。 以下是我們建議亞馬遜賣家的開發產品流程,但通常賣家會根據自身企業的優勢、現有資 源、鋪貨策略等等,重點把握幾個環節即可 -市場/需求發掘(類目分析) -產品idea發想(手上有的商品乃至庫存,) -初步利潤核算(FBA費用會不會過高?毛利有沒有至少三成?) -關鍵詞搜索量分析(市場會不會太小?) -廣告競價分析(競爭是否白熱化?) -差評分析(開發商品時要避免的缺陷) -版權專利查詢(避免侵權投訴) -尋找供應鏈(比較成本及商品優勢) -產品定型(第一版商品) -利潤覆盤(供應鏈物流優化…) 賣家分類及優劣勢 考量到前面所提的公司戰略因素,我們可以根據公司的業務類型及在產業鏈的環節, 將亞馬遜賣家團隊分成三個類型:分別是貿易商、工廠轉型的賣家、以及垂直類目賣家, 張鎂鎂團隊服務的對象三種都有,他們也都有各自的優勢和適合的方法 1.貿易商 貿易商的優勢就是靈活、對市場敏銳,可以鋪貨的通路較多, 許多第一波在亞馬遜賺到大錢的賣家都屬於這一類。 另外一個就是可以弄到的貨源比較廣、且價格便宜(有時甚至比工廠還便宜) 貿易商適合什麽方法呢? 用兩個字來總結:模仿 模仿是成功最快的捷徑,因為一個商品好不好賣、有沒有利潤、 商品週期多長都是經過其他賣家驗證過的, 模仿某種意義上是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所以對這類的貿易商而言, 我們建議先模仿,利用自己對市場敏銳的優勢, 先找到感覺,千萬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比較高大上的說法就是:洞察市場需求、定義產品產品、找工廠或上遊經銷商去實現。 那怎麽去模仿呢? 我們建議可以先專注在一個類目,這個類目可以是你熟悉的或者你現階段有貨源優勢的。 貿易商雖然有靈活、貨源廣的優勢,但也因為這樣容易在幾個類目跳來跳去。 而先專注一個市場,起碼可以知道市場在賣什麽,什麽產品好賣,熱賣風格是什麽,這些 通通要了解,整個市場指的是:亞馬遜,temu,tiktok,Shopify獨立站等等的網絡平台 。 其實早期做起來的貿易商就是直接在Alibaba、eBay看什麼好賣直接搬過來的,因為商品 款式已經經過了市場的驗證,很快就做起來了,這種方式現在很多小類目其實也可以用。 2.工廠轉型的新賣家 要發揮充分工廠的優勢,設計-生產-包裝-品控-成本,這幾個環節要發揮工廠的先天優勢 。 不要直接上來就賣已有的產品,必須要先調研市場,不要盲目自信。 很多傳統制造業工廠,倚仗著自己有生產設備,有大量庫存,有ODM能力,還有產線的員 工,就以為有了在B2C零售市場的天然優勢。 然後就以工廠的運作型態為核心,請一兩個亞馬遜運營就憧憬的把商品賣到美國去。 但現實是,這些OEM/ODM廠引以為榮的「底子」,大多數是沒有任何市場價值的。 第一是因為在後工業化時期,工廠的同質化的生產嚴重,工廠和工廠之間並沒有明顯優勢 。 第二是亞馬遜發展到現在,也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里面很多的品類已經被市場洗 禮過。 所以現在傳統工廠轉營亞馬遜,需要有一個專門的跨境產品部,以跨境電商的產品為中心 重新打造商品。甚至老闆要親自下來看市場、盯產品、盯生產設計,畢竟很多台灣的ODM 廠老闆都是產品設計研發出身,必須好好利用這個優勢。 工廠適合的策略—微創新 經過前面的描述,相信對市場比較有sense的老闆們都猜到了,最適合的工廠的模式就是 在已經熱賣商品的基礎上,發揮工廠自身優勢去設計改良,確保迎合市場同時還能保持特 色,避免同質化競爭 總結平台上的熱賣元素,比如什麽樣的款式,什麽樣的風格,什麽樣的顏色熱賣等等… 然後根據熱賣元素去做重新的組合,比如更新穎的顏色、更好的布料等等,或者針對某個 功能設計去做優化。 選的產品,並不是每一個都可以推得起來,接下來是測款,做亞馬遜就是快速試錯,當然 很多大賣家可能沒有測款這個環節,他們有個觀點,同行可以賣起來的款式,他們也可以 賣起來,所以一下子備貨備幾百上千個,這是大賣的玩法。 對於資金較有限的賣家來說, 我們要低成本快速試錯,小步快跑,快速找打能賣的款,賣起來, 賣不動的款,盡快淘汰。 3.精品/垂直類目賣家 通常這類賣家是做行銷或電商起家的,然後把原本對品牌-行銷-廣告的know-how轉移到亞 馬遜上面。 像張鎂鎂的團隊就是由這樣的賣家及顧問組成,我們都來自於電商或行銷背景,也有自己 的亞馬遜店鋪、Shopify店。 這類賣家的優勢是對廣告、關鍵字、數據分析、行銷及品牌策略有相當的經驗,幾乎可以 獨自運行整個流程,另一個優勢就是沒有產品或工廠的包袱,完全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透 過數據切入。 適合這類賣家的策略:深耕、打持久戰、建立品牌壁壘 因為走在行業前沿的緣故,這類賣家每天都被各種資訊轟炸:哪個類目又出現新爆品、哪 個同行竟品突然做deal、什麼品牌又拿到幾億美金融資、新的ppc廣告打法等等等… 每天都有新東西可以學習固然是好事,但回到品牌和生意的本質,我們建議要把每天的基 本功做好、做紮實:持續優化廣告、持續優化產品頁面及A+、持續深耕產品和供應鏈,在 現有的產品基礎上,不斷的更新叠代…最後做到一米寬,千米深。 產品繼續深挖,更加了解產品,更好得做產品研發,產品布局,保持持續的增長,深耕產 品的店鋪,做好幾個優勢精品。 深耕還有個好處:供應鏈及物流的優化 深耕同一品類可以沈澱供應商,等量上去了,逐步有談判權了,賣家訂單量起來了,就是 強勢群體,訂單量少了,就是弱勢群體。 之前有個明星說:當你強大了,周圍世界對你都會和顏悅色。 小賣家剛起步的時候其實是很心酸的,當量上去了,形成規模效應,後期的價格也會下降 很多,形成價格優勢,包括跟供應商的一些賬期,現金流也是做生意的命脈。 適用大部分賣家的選品方法 1.本土賣家觀察法:即專門找美國本土賣家,看他們在賣什麽,而且不僅侷限於亞馬遜。 DTC品牌、社交媒體如TikTok、Instagram都是很好的靈感來源。 2.差評選品法:專門選那些評價在四分以下,但是銷量還不錯的產品,想辦法優化掉差評 的問題。可以利用軟體(如Jungle Scout)的評論分析功能,快速在產品差評中找到買家吐 槽最多,最希望解決的問題是什麽?如果能解決這一痛點,也許就能讓該類產品的銷量更 上一層樓。 3.專門選大件或者高客單價產品,選價值相對高的產品,甩開一堆賣家: 做大件有個重點問題就是產品質量要過關,做好質檢細節,優化包裝和說明書。不能因為 缺配件,包裝損壞等外界因素影響了產品的評分和退貨,大件往往就是最考驗人的,因為 很難每一個產品全檢,一個退貨就血虧,所以很多小賣家敬而遠之。 做大件的話,可以優先考慮第三方海外倉做fbm配送,等穩定出單後再改FBA。 4.根據自己的產品數據,叠代升級,產品做成產品線。 說白了就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產品進行拓展,嘗試搶占更多的流量。 所有的賣家和團隊都應有這個思維和覺悟, 因為產品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新品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千萬別等到衰退期才開始叠代產品。 產品熱賣後做好垂直(產品線的規劃和管理) 橫向垂直:多顏色,多樣式,多功能; 縱向垂直:同層產品或者下一層產品。 知名品牌Anker,就是靠著一款行動電源,將產品擴張到其他的IT數碼配件,現在可謂是 充電類的品牌龍頭。 最後總結一下六點,這幾年做亞馬遜的產品開發思考 1.做亞馬遜,無論什麽模式,我們都建議要持續上新,所有的產品都會有周期/壽命,不 進則退,否則是一直吃老本,遲早被競爭對手一點一點的蠶食。即使目前業績做得很好, 也要不斷開發產品,調研市場,可以一個月出一個產品,三個月出一個產品,都沒問題。 業績不好更不用說了,不用糾纏目前的產品,不用過多懷疑自己的運營水平,多看市場, 多開發產品,總有機會。 2.如果不是鋪貨式的產品開發,那麽市場上的選品軟件最重要的意義應該是在於「判斷趨 勢」和「發現好的產品切入點」這兩個事情上。在你把亞馬遜上的競品信息看完之後, 應該靜下心來想:這個產品為什麽好賣?解決了客戶什麽問題?有沒有更好產品? 你所看到的數據化,都是現實行為發生的結果,研究數據背後的需求比數據本身還要重要 3.當前產品開發工作最大的病態,是過於癡迷數據化選品而忽視對需求的研究。在數據化 選品的時候,還糾結某個軟件的數據準不準。事實上,別人賣得好,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一模一樣的產品,不可能覆制同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何況,很多賣家有時候連自己產品為 什麽會爆,都搞不清楚,更別說看數據研究對手了。 4.新手選品,並不是慢工出細活!對於新賣家來說,自己積累的經驗也還不夠,根本沒有 頭緒。而且就算盯著那些熱銷品,看競爭對手的listing,特別費時間不說,還整理不出 什麽頭緒。結果磨磨唧唧的一個月選了一個產品。另外,選品不是看一眼就對,這個東西 真的是需要時間,有時候還需要不斷的花錢才能買的教訓,才能積累出更好的經驗,所以 新手賣家要快速批量少量試錯,相信自己的感覺。 重點:千萬不要一兩個月選一款產品,然後發海運飄一個多月! 5.現階段產品開發其實只有兩個路線:一是滿足需求,二是搶占先機。精品線從市場調研 用戶需求出發,在現有熱賣品的基礎上做升級款,做差異化款,做創新款。精鋪線從供應 商產業鏈出發,利用獲取新品爆品信息的渠道和時間優勢,快速測款搶占市場。以上都是 垂直深耕品類給產品開發帶來的好處。 6.常見的產品失敗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種: -市場容量太低,低到沒單量 -市場競爭太大,價格戰厲害 -頭部坑位不可捍動,類目無更新叠代 -產品生命周期太短,跟進太慢 -產品同質化嚴重 -偽差異化,導致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 -遇到審核且無法解決 -選到看似市場需求大且競爭小的平台禁售品 -產品包裝尺寸未把控好使得尾程配送成本高,產品無利潤 -能達到預期單量的鏈接平均運營水平和平均產品競爭力,都高於自己公司 -未查侵權,侵權導致產品鏈接下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30.13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701692560.A.8CF.html
文章代碼(AID): #1bRSIGZF (tobe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