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女性影展2011,三部Barbara Hammer

看板the_L_word作者 ( )時間12年前 (2011/10/27 18:57),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其實這三部短片並沒有很直接的女同志相關部分 不過還是決定來介紹一下Barbara Hammer~ 或許在前幾年的女影有看過她的片子的人, 會知道她是個致力於女性/LGBT影像的導演,也是個LGBT activist, 對於女同志相關影像來說,她是個具有歷史指標的人物 雖然這三部短片,除非女影學會可以再度拿到版權出版,不然大家可以再看到的機會很低 但是女影在2007年有出版Barbara Hammer七零年代的七部作品集 http://www.wmw.com.tw/book_dvd.php?Iid=3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 Barbara Hammer,她真是祖母級的神人!!! http://barbarahammer.com/ 尤其看完第三部Maya Deren's Sink,一個七十幾歲,對抗完癌魔的人, 竟還可以拍出這種充滿活力以及完全沒有失去自我風格 (我覺得很多導演的後期作品都很可怕)的片,真是強到爆炸。 雖然所謂前衛實驗電影,能夠接受的人恐怕不多,但實際上是拍得好的人不多(笑)。 第一部,2008,A Horse Is Not a Metaphor 以導演自己在化療時的經驗作為出發點(stage III ovarian cancer), 雖然此種不避諱身體展現的紀錄片並不少見, 但與自己心愛的馬做為一種對照與療癒的實驗方式當然只有Barbara Hammer才有, 甚至那有時過於驚悚刺耳的配樂與影像剪接晃動,都是身體情緒的最佳表現。 而且真是樂觀到不行卻又不討人厭哪。 第二部,2009,Generations 顧名思義,是兩代(以年齡看應該根本已經跨三代了)間的對話承接。 另外一個導演是Gina Carducci(33 y/o at that time),也是酷兒實驗電影的創作者。 以兩人的各自視角,在同一個時間地點拍攝, 並且使用對方習慣的攝影/剪接工具合成的一部實驗作。 Conely Island上一個遊樂場的最後幾個日子,歷史痕跡與當下時空的串連。 世代,然而差異只是讓可能性更多,卻不是斷裂的不同; 與其說有什麼太多的傳承續結,我倒覺得是兩個導演自己玩得很開心吧。 要喜歡這部片可能要有點obsession,not only obsessed with film, but more about obsessed with shooting, even with observed/being observed. 而我僅能以客觀的角度觀賞,畢竟不是創作者,有些事物是只能看熱鬧無法看門道的。 第三部,2011,Maya Deren's Sink 這部真是太太太好看了,不需要知道Maya Deren是誰, 也可以透過這部片感受其作品以及影響的魅力。 是近年來少數tribute to someone的片子裡,根本可以直接拿來當教材的嘛。 以一件她生前的家具(洗手台)做為起點, 片頭與片尾插上的花直接代表了為其致敬的意念。 探訪她生前住所(NY & LA)、投影其作品於牆上、模擬原劇的片段、 再穿插其熟識者與鄰居的訪問, 以半紀錄/半實驗的方式呈現她的性格、生活、甚至創作理念。 時空的錯雜交會是Barbara Hammer擅長的手法(顯然被Maya Deren所影響著), 而拜現在數位發達所賜,她在後期創作裡這種運用的技巧更為純熟,整片流暢並且呼應 ,以前衛風格向被譽為美國前衛電影之母的Maya Deren致敬真是適切不過。 <p.s Maya Deren's films were almost all over youtube, you can just search and easily find them.> <延伸閱讀> http://youtu.be/3pTVbQilDqY
Barbara Hammer on Maya Deren, Modern Women in MOMA http://www.badlit.com/?p=13085 Barbara Hammer: Maya Deren’s Sink (Excerpt) 在酷兒類型電影存在之前,這裡只有芭芭拉.漢默(Barbara Hammer) http://pots.tw/node/60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1.91

10/27 20:09, , 1F
推 第三部我也好喜歡
10/27 20:09, 1F
文章代碼(AID): #1EgJaptv (the_L_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