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一個你能游泳的理由:人類的祖先是水猿

看板swim作者 (不空)時間4年前 (2020/01/23 13:09), 4年前編輯推噓15(1504)
留言19則, 1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本身大學研究所專攻演化生物學,出社會後從事科普文章的編輯。 關於相關議題一直都有興趣,可以說我這輩子除了游泳就是生物學了。 好廢話結束,關於第一次聽到水猿理論,是因為工作需求 在去年年底跟中國的一位知名社會生物學科普作家--史鈞老師接觸, 史鈞在台灣出過最有名的書籍為《瘋狂人類進化史》(好讀出版) 我有幸在這一年有編輯過他的文章,老師本人也很幽默nice。 以下文章部分引述史鈞老師文章,可能有對岸用語: 關於水猿理論,很久以前,大約是在400萬年到800萬年前, 非洲東北部由於海水上漲淹沒了大片土地,劇烈的環境變化產生了強大的演化壓力, 那裡的古猿為了生存,在相對短暫的時期內適應了海中生活,稱為水猿。 當然這批水猿沒有永遠生活在水裡,否則將會進化成別的水生動物。 約在400萬年前後,海水下降,淹沒的土地重新顯露出來,水猿得以重新回到陸地生活, 並逐漸演化為真正的人類。正因為這段水中生活經歷,導致水猿體毛脫落, 還用一層厚厚的皮下脂肪保存熱量。 這理論乍聽起來非常有道理,所以特別容易得到大眾的認可, 它似乎很好地解釋了人類流線型的身體和直立行走的姿態, 在水中練習直立行走肯定要容易得多。黑猩猩只要進到深水中就無法自拔, 它們根本浮不起來,而人類可以浮起來,只要不在水裡折騰,一般淹不死, 這可能是人類適應水中生活的重要表現。至於身體無毛, 則是為了減少在水中活動的阻力,從而降低遊泳時的能量消耗。 又因為頭部需要時常伸出水面換氣,所以保住了頭髮,可以防止太陽直射。 水猿理論還可以解釋人類奇特的汗毛走向,我們背上的汗毛與其它猿類完全不同, 都是一順水斜斜地指向脊柱,好像正是遊泳時水流經過背部的走向。 人類的皮下脂肪也很獨特,在所有靈長類動物中,只有人類才有較厚的皮下脂肪, 猩猩和猴子都沒有,摸起來乾巴巴的一點也不溫柔。 而鯨魚或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都有皮下脂肪,那正是出於在水下保持體溫的需要, 有理由相信人類也是出於相同目的進化出了皮下脂肪層。 如果想要慢慢收集,還可以找到很多符合水猿理論的人體特徵, 相關專著開始聚集成冊,讓人想不相信都難。 1960年代海洋生物學家哈迪(Alister Hardy)將這些相關想法集合整理, 正式提出水猿理論的就是他,可以說是近代水猿理論之父。 哈迪是頗有成就的正統的學者,曾被英皇封為爵士,他提出的理論當然值得一看。 但仍然被主流科學界視為胡扯八道,在很多學者眼裡, 這個理論更像充滿了離奇想像的探險小說。使水猿理論走進大眾視野廣為人知, 則歸功於另一位英國女人, 就是溫蒂糖版主貼的連結的講者,現在已經是老奶奶了 和藹可親、演講時又炯炯有力的摩爾根(Elaine Morgan), 本是一個女權主義者,老奶奶早期對當時很多人類學家貶低女人的演化地位非常不滿, 為此決定發展並改造水猿理論,奇怪的是她並不是科學家,而是一個作家, 她喜歡讀書,1967年讀到了英國著名動物學家莫利斯(Desmond Morris)的名著《裸猿》, 書中回顧體毛研究,老奶奶(?當時是少女)大受啟發,立即決定深入研究這個問題, 她的研究水平姑且不論,但她的如花文筆卻讓水猿家喻戶曉。 目的是要證明女人與男人在起源上完全平等, 甚至是男人為了適應女人的身體而改變了自己。在此基礎上她還把這一理論不斷放大, 不只用於解釋體毛問題,還涉及人類行為的諸多領域,比如男女性生殖器官的形成、 性交體位的變化等等,準備用水猿理論一下子解決人類進化的系統問題。 但只要對人體性狀略作了解,就會發現, 試圖用單一理論研究人體的複雜現象是狂妄的想法, 只需小小的睪丸就可以將水猿理論反駁得無言以對, 更不要說女性那對椰子一樣巨大的乳房了,這兩個附件明顯突出於身體之外, 遊泳時肯定會額外增加水流阻力,是不適應水下生活的證明, 沒有任何一隻海豚拖著巨大的睪丸在海面玩沖浪遊戲, 翻湧的海浪會很快將它們的睪丸拍成肉丸。 但摩爾根不考慮這麽多,她依然勤奮,為了發展水猿理論而鑽研人類學十餘年, 然後出版專著總結自己的觀點,並利用作家的宣傳能力到處演講, 對水猿理論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推薦。很多讀者因此而知道了這個錯誤的理論, 卻很少知道其他正確的理論,但在科學面前,宣傳並不能起到顛倒黑白的作用。 摩爾根的努力並沒有錯,錯的是她不是真正的生物學家,她缺乏系統而紮實的動物學知識 導致她的很多說法看來趣味橫生,而且頭頭是道極有邏輯, 但在動物學家眼裡卻到處都是漏洞,以至錯誤百出慘不忍睹。 所以除了她本人,強力推廣水猿理論的支持者都不是真正的動物學家, 不是真正的動物學家的意思是,這一理論在主流學術界受到了普遍抵制, 很少有學者認真考慮這個理論,隨便給出的反駁意見就足以讓水猿理論捉襟見肘。 不妨先看看摩爾根及其支持者給出的系列證據,再看看專家的反駁, 或許我們才會知道,原來提出一個理論並加以維護是如此不容易的事情, 就像把一輛破舊的三輪修理成豪華跑車那麽難,否則很多人都會成為學者。 摩爾根認為人類脫去體毛是支持水猿理論的重要證據,並且引用鯨魚和海豚為例, 這些海洋哺乳動物都脫去了體毛並有皮下脂肪。然而這個例證根本站不住腳, 無毛性狀盡管可以減少水流阻力,卻大大加速了體表熱量散失,水比空氣更容易導熱, 所以水生動物熱量散失遠比陸生動物快,因此魚類基本都是冷血動物, 牠們不需要保持體溫,但人類不行,如果長期生活在海水中, 必然面臨體溫迅速喪失的困境,這也是所有水生哺乳動物都要面對的困境。 與摩爾根老奶奶的設想相反,很多水生哺乳動物都有一層濃密的體毛, 真正無毛的水生哺乳只是特例,也就是說,鯨魚和海豚等只是特例, 牠們都有各自應對低溫的策略。比如鯨魚體形比較大, 根據最基礎的物理學原理,凡是體型較大的動物都不容易散熱, 再加上厚厚的一層皮下脂肪,使牠們不必擔心體溫流失。海豚的體型雖然不大, 但在海中特別活躍,我們永遠能看到牠在海中沖浪前進,很少有安靜的時候, 為此牠們的大腦左右半球只能輪流休息,而不斷的活動則意味著不斷的熱量供給, 它們正是借此保持體溫。其他體型較小的水生哺乳動物基本都有體毛, 比如海獺,非常重視體毛的作用,出水後都要積極整理毛髮, 下水前還會用力向毛髮裡吹氣,借以提高保暖性能,否則牠們照樣會在水中被冷凍麻痺。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古猿在水中生活根本沒有優勢。根據化石標準, 古猿的體重一般不過三四十公斤,與海獺差不多, 這種體型在海水中維持體溫幾乎不可能,很快就會被凍出個透心涼, 那一層皮下脂肪並不足以保命。而且,人類的身體雖然呈現流線形, 但與鯨魚之類的動物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牠們的體型已經接近於紡錘形, 加上四肢退化,在水中的阻力被降到最低,而人類的四肢依然突出, 加上睪丸或者乳房等外掛配件,在水中根本不是海豚的對手。 此外,凡是徹底失去體毛的海洋哺乳動物,都長年生活在水中,比如鯨魚, 很少有人看到它們在岸上走動。而有毛的水生哺乳動物則不然, 它們都是半水生動物,在水中吃飽喝足之後需要上岸休息。 水猿只能是半水半陸,因為牠們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能飲用海水, 為了尋找淡水,就不得不時常爬上岸來,意味著它們完全沒有把體毛脫掉的道理。 至此,用水猿理論解釋人類脫毛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一般而言,一個系統理論只要有一點被推翻,其他方面也就危險了, 水猿理論正處於崩潰的邊緣。但摩爾根老奶奶不死心, 她開始從人類現有的性狀尋找證據,比如很多人都喜歡玩水,而猿類則不同, 牠們很少在水裡玩,不得已要經過一片水域時,也是小心翼翼步步驚心, 牠們擔心水下的危險,特別是鱷魚。人類則很享受在水中的情形, 甚至用「魚水之歡」來表達極度的快樂。有些醫院甚至提倡孕婦在水中生產, 生下來的小孩見水就游動起來,摩爾根認為這是人類曾經在水下生活的重要證據。 然而生活常識告訴我們,這說法也靠不住,如果不經過特殊的訓練, 隨便下水非常危險,雖然俗話說:「善泳者溺」 每年夏天都會出現大量溺斃事故,我們在水中並非真的如魚得水, 喝醉酒以後順著八掌溪漂流幾十公里沒被淹死純粹是奇跡。 至於孕婦可以在水中分娩而嬰兒沒有生命危險, 只是因為胎兒在子宮裡就處於羊水環境中,他們對游泳並不陌生。 並且,已有觀察表明,猿類並非全都怕水,日本的猴子專門會去泡溫泉。 只要條件許可,黑猩猩也喜歡在水中嬉戲,盡管它們到了深水區就會沈底。 對水的喜愛與恐懼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不是生物現象, 無論人類還是猴子,基本如此。水猿理論還認為,在水中站立更省力氣, 所以導致人類直立行走,並為離開大海進入原野叢林成為狩獵猿打下了基礎。 但現實很殘酷,現有的水生生物都不方便在陸地行走, 海象和海豹之類的龐然大物上岸以後就成了巨大的肉坨, 每移動一步都要付出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所以,在水中練習直立然後上岸行走這一說法雖然可以想像,但全無事實依據, 特別是沒有化石參考。還有很多被批倒的證據, 比如水猿理論還認為人的鼻孔向下也是適應水生生活的性狀,那樣就不會灌進海水。 這個是當然,如果鼻孔像漏斗一樣底兒朝天,確實容易灌水, 但那主要是防止灌雨水而不是灌海水,世界上沒有哪種動物的鼻孔是朝上長的, 不能因此證明它們全是為了防止灌海水。如果人類真要適應水下生活, 鼻孔就應該像海豚那樣可以自行關閉,事實上沒有哪個人能自如地關閉自己的鼻孔, 雖然我游仰式轉身有時會偷吃步,用上嘴唇覆蓋鼻孔減少耗氧量。 人類學家對鼻孔的朝向有深入的研究,不同地區的鼻孔形狀差異很大, 其間的差異不只與雨水有關,還受空氣濕度和溫度制約, 因為鼻子還負責空氣的濕潤和加熱,幹燥或冰冷的空氣都會刺激肺部, 那才是鼻子的重要功能。至於防止海水倒灌?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大海。 另外一個爭論來自呼吸,水猿理論認為,人類有自主控制呼吸的能力, 即有意識地深吸氣和憋氣,似乎是為了滿足潛水的需要,與此相對應的是, 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沒有控制呼吸的能力。或者它們有這個能力, 但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然而動物學家不客氣地指出, 人類對呼吸的控制只是出於奔跑的需要,在長途奔跑追擊獵物時必須控制呼吸, 否則就會出現供氧不足。所以這一能力根本與潛水無關,只不過偶爾用於潛水而已。 就像你的手指可以用來挖鼻孔,有時也可以用來摳腳丫一樣。 那為什麽其他靈長類動物沒有呼吸控制能力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它們很少長距離奔跑 在密集的叢林中並不需要長途奔跑能力,否則將會很快被樹幹撞死。 黑猩猩整天都在慢吞吞地吃樹葉,就算要對猴子發起攻擊,速度也不是太快, 而且時間不長,大多在短時間內解決戰鬥,它們沒有必要控制呼吸, 正常的通氣就可以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另外還有一個強力的反證, 鳥類也有控制呼吸能力,因為鳥類需要在空中長途飛行,所以對氧的需求變化很大, 對它們來說控制呼吸很重要,但並不能據此就認為鳥類也有水下生活經歷, 盡管有的鳥兒確實會下水,就像有的人確實會遊泳一樣。 水猿理論還相信,人類手指之間有著類似蹼的遺跡,那也是對水下遊泳生活的適應。 可是生物學家對此不屑一顧,他們認為那只是一種遺傳缺陷,猩猩手上也會有這種現象。 還有一個事實被水猿理論視為鐵證,就是人體需要碘,並需要某些必須脂肪酸, 而這些養分在陸地上很難獲得,但在魚類和貝類體內卻很豐富, 似乎證明人類曾長期食用這些食物。 可惜這次是地理學家告訴他們錯了,因為含有人體必須脂肪酸的大多是深海魚類, 活動區域與早期人類棲息地相距極遠,根本就不存在長期食用的問題。 深海魚類也不是普通人能捉得到的,人類根本就沒法下潛到那種深度。 說到現在,好像水猿理論基本一無是處, 溫蒂糖版主表示:https://imgur.com/a/ncZuHHn 但是游泳版友們還記得那個露西嗎,她後來成了水猿理論的救命稻草, 根據挖掘結果來看,露西似乎是被淹死的,她的骨骸躺在蟹螯中間, 與鱷魚和龜的卵混雜在一起,卻沒被猛獸咬傷的痕跡。這似乎符合水猿理論的預測。 但是現在考古學家連一塊水生猿化石都沒找到, 更不要說它根本無法解釋人體的其他性狀,比如為何保留一小部分陰毛, 那於水下生活有什麽意義呢,難道是要勾引其他魚類到那裏產卵作窩? 我從一早打這篇文章到現在,並不是要挖苦水猿演化論及老奶奶, 就像我念演化所的學弟同時也是我游泳隊的學弟, 他本人就是非常虔誠的基督教,神創論。 但依然不影響我跟他之間的情誼。 水猿理論也不是沒有優點,它雖然不符合科學邏輯,但卻很容易理解, 也符合人們的日常觀察,所以一直有人抱住不放, 現在仍有很多支持者對這個理論感興趣。 最近一位法國醫學家拓展了這一理論,他嚴肅地提出,人類不但有過一段水下生活時期, 而且祖先就是海豚!可惜的是,他提出的主要依據大多早被推翻, 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有機會,我再分享這方面的科普文章, 謝謝大家!逛完PTT還是要認真練泳,管他祖先是誰!新年快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99.5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wim/M.1579756161.A.669.html ※ 編輯: fim (36.231.99.55 臺灣), 01/23/2020 13:14:35

01/23 13:44, 4年前 , 1F
好文推薦!
01/23 13:44, 1F

01/23 15:28, 4年前 , 2F
ted跟老高頻道沒什麼差別XD
01/23 15:28, 2F

01/23 16:09, 4年前 , 3F
基督徒唸演化所... 好微妙的組合
01/23 16:09, 3F

01/23 18:45, 4年前 , 4F
推一個 太專業了 不過我好奇怎麼會是簡體直接轉正體得文
01/23 18:45, 4F

01/23 18:46, 4年前 , 5F
推一個 太專業了 不過我好奇怎麼會是簡體直接轉正體得文
01/23 18:46, 5F

01/23 18:54, 4年前 , 6F
推一個 太專業了 不過我好奇怎麼會是簡體直接轉正體得文
01/23 18:54, 6F

01/23 18:54, 4年前 , 7F
..自己出現三個推文
01/23 18:54, 7F

01/23 19:16, 4年前 , 8F
推!不是好文是神文!
01/23 19:16, 8F
※ 編輯: fim (223.137.149.228 臺灣), 01/23/2020 23:13:32

01/24 10:55, 4年前 , 9F
01/24 10:55, 9F

01/24 14:01, 4年前 , 10F
這感覺就像地平說和地圓說至今仍各有證據一樣
01/24 14:01, 10F

01/24 14:02, 4年前 , 11F
科學有趣的地方就在彼此各執一詞互相反對(?)
01/24 14:02, 11F

01/24 14:03, 4年前 , 12F
這輩子除了游泳就是生物學了這句覺得很感人啊
01/24 14:03, 12F

01/24 14:05, 4年前 , 13F
另求上唇覆蓋鼻孔真相
01/24 14:05, 13F
※ 編輯: fim (36.231.99.55 臺灣), 01/24/2020 17:49:42

01/24 21:43, 4年前 , 14F
你文章都自己寫的? 文章內:「幹巴巴」???
01/24 21:43, 14F
我文章開頭有提過我聽過這個理論是跟中國一位科普作家合作編輯的業務,文章部分學術 理論背景是那位老師的文章沒錯,我只是負責編輯以及加上游泳相關個人經歷、簡體文轉 換的部分我沒有100%注意到,不過我寫這一篇純粹學術分享、並沒有商業利益介入,所以 應該還好。若是有覺得侵權抄襲的疑慮,歡迎自己與老師溝通。不過確實有疏失、拾人牙 慧之嫌,會再附上引述以及參考文獻,謝謝提醒。 ※ 編輯: fim (36.231.20.145 臺灣), 01/25/2020 00:39:31

01/25 06:23, 4年前 , 15F
我連海猿都只有看完第一部。
01/25 06:23, 15F

01/25 08:52, 4年前 , 16F
超酷的~ 我其實比較希望祖先是海豚~ (?)
01/25 08:52, 16F

01/25 15:43, 4年前 , 17F
海猿好看耶
01/25 15:43, 17F

01/25 22:04, 4年前 , 18F
太專業了!推推
01/25 22:04, 18F

01/26 00:27, 4年前 , 19F
推認真文
01/26 00:27, 19F
文章代碼(AID): #1UAIg1Pf (swim)
文章代碼(AID): #1UAIg1Pf (sw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