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6高中物理科教甄心得

看板studyteacher作者 (glasswood)時間7年前 (2017/07/03 01:36), 編輯推噓8(803)
留言11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前言: 很幸運能在沒有任何代理經驗的情況下順利上岸,一直很猶豫是否要發文,但因為這兩年 受到了許多人的鼓勵與幫助,也受惠於版上的諸多資訊,幫助我走在正確的準備道路上, 因此希望能利用這短短的空閒時間,把準備過程分享給仍在努力的每一個朋友。 背景介紹: 104.8~105.1研究所口試完後進入高中實習 105.3~106.2考完教檢後入伍服教育替代役 106.2~106.6退役後於公立高中兼課並準備考試,於今年順利上岸 初試: 筆試的考試類型因科目而異,物理科絕大多數都是填充+計算題,只有聯招或是極少數的 情況會考選擇題,然而近幾年獨招也開始出現一些教案設計或是教材教法的申論題。獨招 的題目大多會比聯招來得難,但整體而言我認為精熟高中物理題型仍是通過初試的關鍵。 這兩年我一共考了15場初試(第一年7場,第二年8場),第一年由於是邊服役邊考的關係 ,心態上其實比較輕鬆,雖然僥倖通過了5間學校(武陵、竹女、實驗、景美、附中)的 初試,但是最重要的聯招卻沒有考好…。 去年的考試幫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可能是由於高中時期數理班的訓練,加上 研究所時期教過普物的關係,我在難題的把握度會比其他人好,但是容易粗心的我在基本 題型的錯誤率卻也比其他人高,導致我第一年最後的分數總是會比寫完當下的預期低個20 分以上。在去年考完最後一場(師大附中)之後,我便下定決心要利用役期的空閒時間把 高中的題目認真的重算一遍。除此之外,不同學校會因為想要不同老師的關係,題型上也 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我這兩年的一貫策略就是不要怕失敗,只要有機會都去嘗試,在過 程中逐步修正自己的錯誤。 從去年九月至退伍之前,我每天都會盡量算完一份~至兩份不等的試題,從近30年的指考 試題、到近10年的各校模擬考題(北模、中模、全模…),網路上能找到的所有教甄考古 題(93~105年),以及物奧初試的題目(1994~2015),還有綠皮書上中下冊,基本上只要有 答案的題目,我都寫過至少一遍,而其中某些特別難的題目甚至重新寫過兩三遍,目標就 是在看到一樣題目時能不出錯,甚至能夠直接把答案寫下來。我的想法其實很單純,不論 試題的難易為何,絕大多數人能在時限內解出來的題目是差不多的,重點並不是算出難題 ,而是要能分辨哪些是可以在時間內可以把握的題目。只要掌握住基本題型,就蠻有機會 可以在考試中獲得前15名,最後微小的差距除了細心之外,就是看能夠在剩餘的時間解出 多少難題,而這才與考運以及過往的累積有關。 每天與題目為伍的日子真的很痛苦,我通常都是抓執勤的空擋時間寫個幾題,然後再利用 晚上的備勤時間把未完成的題目補完,放假時絕大多數的時間也都是在寫各式各樣的題目 ,每天都覺得自己像個智障,為什麼只是高中題目還可以錯這麼多、然後也會哀怨著這樣 的考試制度。像這樣斤斤計較分數的過程真的很痛苦,因為考不進前八名或前十二名,考 得再高也沒有用,加上我本身又是極度討厭考試的人,因此這一整年都過得非常不開心。 這時就只能盡量轉念,努力的說服自己雖然不喜歡以分數評斷學生能力,但這並不表示我 不能成為一個能成功戰勝考試制度的老師。成為考試中的佼佼者,並不代表我要傳授這項 技能給每一位學生。 經過了一整年的磨練,雖然今年有幸通過了七場初試(竹中、武陵、附中、二中、全國聯 招、新北聯招、永春),然而分數都不是排在前幾名,我認為進步最大的地方是穩定度。 今年考完試之後我都能直接預估自己筆試分數的落點,代表我的答對率與去年相比有著顯 著的提升。 在我的規劃裡,今年本來就該是練好筆試的一年,因此我的習慣都是先全力拼筆試,複試 等初試過了再說。我始終認為筆試很難,直到現在都還是沒有能百分之百通過初試的把握 。很幸運這兩年能通過這麼多初試,雖然考了很多場複試又是另一種煎熬,但也讓沒什麼 經驗的我多了許多練習的機會。 複試: 其實我的複試表現並不突出,所以我的準備方式也是看看就好XD這兩年包含私校我一共參 加了11場複試,第一年只有一間學校給我備2,今年則是分別獲得了一個備1與備3,最後 有幸受到學校青睞得到正取。每次的失敗其實都會痛苦的成長,我想我應該算是利用每一 次的失敗強迫長大的那類型吧XD 複試基本上分為試教與面試,先從試教說起。大部份的獨招都不會特別限定範圍,但是會 抽到的題目其實都大同小異。我有在持續修正與練習的題目大概有十來個,分別是(依照 練習次數排列): 重力位能一般式 光電效應 簡諧運動 光的繞射 電磁感應 波耳氫原子模型 電流的磁效應 氣體動力論 電位與電位能 駐波 都卜勒效應 其他試教章節則是藉著有公布題目的學校來補足。我的準備方式是將筆記本橫放然後分三 等份,把版書的配置畫在上面,到考試後期我也在其他人的建議之下開始寫逐字稿。由於 時間非常寶貴,在試教的時候一定要講到最有特色的段落,幫我看的老師給的建議我認為 非常有道理:引言很重要,但若是引言沒有加分的效果,不管是太長或是沒有特色,倒不 如不要。 試教抽到的每一個題目都是要被精心設計的,有些人可以設計到每一場試教都有完美的起 承轉合,不過我這個人比較隨意,因此我在構思試教時還是希望能用在實際的課堂為主, 所以我沒有一次試教有真正上完過XD根據我的了解,上不完其實沒有什麼關係,許多時候 評審在意的是有沒有講清楚關鍵的細節,然後是否有犯明顯的錯誤,當這些都有達到一定 水平以後,才會與評審的好惡有關。 請擔任過評審的老師幫忙看試教我覺得是必要的。同儕間的試教雖然對於訓練台風有很大 的幫助,但是有時會與評審的要求有所落差。雖然不同評審的看法還是會有所不同,但是 這些常出現的題目還是會有些共同須達到的標準。我在準備試教時是固定找我高中的物理 老師,因為我很欣賞她的教學風格,也因此每次的練習都試圖讓她滿意(但是沒有一次成 功XD)。我認為「做自己」是在教甄中最重要的事,不要自以為地為了迎合評審而做不熟 悉的改變,這樣不僅彆扭,而且若事後得知其實評審可能喜愛的會是原本的自己的話,會 更令人扼腕與遺憾。 許多獨招的試教還會包含五分鐘的專業提問,我覺得這個部分是最困難的5分鐘。評審問 的題目並不難,通常都是上課時同學提出的問題或是教師手冊上的題目,由於緊張的關係 ,當下的腦袋常常會一片空白。由於這邊無法事先準備,所以只能在準備試教單元時多多 設想可能的問題,盡可能地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才有辦法言之有物達到加分的效果。 口試基本流程大都會先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才會進行提問,時間可能是10~20分鐘不 等。自我介紹我一開始都只有把教學相關的工作經驗搭配三摺頁逐條唸出,但到後期覺得 這樣凸顯不出特色,所以我後來有把經歷做了簡單的分類,每講完一個分類後會下一小段 結語。找出自己的亮點是口試的關鍵,像我因為沒有代理經驗,因此會把焦點著重於學生 時期的教學活動以及競賽經歷,強調實際參與過比賽的經驗也能帶給學生不同的啟發。提 問部分則會跟該校需要什麼樣的老師有關,從過程中也能夠推測該校希望聘進怎樣的人選 。初試看的是實力,因此需要絕對的公平性,而複試能否上榜,真的就是緣分。 獨招就好像是公司在選同事,在這樣的前提下對於新進老師其實是非常不利的,因為不論 打分數的過程多麼公平,都難免會有預設立場,因此這兩年我的目標其實都只有全國聯招 。然而因為全國聯招一年只有一次,加上近幾年來全國聯招的初試考題都比較平易近人, 因此心態上雖然只把全國聯招當成唯一目標,但是準備時我都還是以獨招的難度作為標竿 ,這讓我在其他學校落榜時的得失心不至於太重,也可以盡可能地在複試中展現最真實的 自己。 結語: 能在沒有代理經驗的情況上榜,除了幸運還是幸運,有許多非常有實力的老師們也都還在 努力,我的準備方式其實沒什麼技巧,可能也不適用於其他科目,但如果有任何問題還是 歡迎詢問,希望大家都能早日上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96.2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499016970.A.3DE.html

07/03 06:52, , 1F
恭喜!
07/03 06:52, 1F

07/03 07:09, , 2F
恭喜,年輕就是本錢,也期許物理教育能有活水帶來新契
07/03 07:09, 2F

07/03 07:09, , 3F
機與不一樣。
07/03 07:09, 3F

07/03 08:27, , 4F
謝謝老師
07/03 08:27, 4F

07/03 09:36, , 5F
07/03 09:36, 5F

07/03 11:35, , 6F
張老師?
07/03 11:35, 6F

07/03 12:43, , 7F
謝謝老師的分享!
07/03 12:43, 7F

07/03 15:19, , 8F
感謝您
07/03 15:19, 8F

07/03 16:12, , 9F
我不是張老師喔!
07/03 16:12, 9F

07/03 19:54, , 10F
好詳細!感謝分享~
07/03 19:54, 10F

04/20 21:51, , 11F
謝謝分享
04/20 21:51, 11F
文章代碼(AID): #1PMIyAFU (study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