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國文科讀書會運作參考已刪文

看板studyteacher作者 (青山處處雨急風高)時間9年前 (2015/07/16 17:15), 9年前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感謝alcawei板友對於敝團運作的肯定,也因長年得之於板上的幫助甚多, 希望藉這個機會做一點拋磚引玉的棉薄之力, 因此徵得a大的同意,將解惑信件的內容稍做修改, 希望對有志考上的夥伴有參考與幫助。 但以下必須成立於彼此不偷懶、願分享交流的前提之下,否則徒勞無功。 1.您找到的讀書會成員,是會從程度相當的開始嗎? 去年教甄板上招募夥伴,先在文章中訂立好運作流程, 對團員需有約束力,主揪一開始要說清楚基本要求, 畢竟目標是考上教甄,不是聊天吃喝交朋友, 其他彈性部分跟夥伴們一起商量,也可凝聚向心力。 一開始定位加強複試,全部夥伴出席輪流演示很重要, 有興趣的板友會先衡量自己的狀況是否能配合,才會寄信詢問, 例如說要求:勿遲到,勿習慣性臨時請假,否則剔除社團, 有板友寄信詢問開班親會是否也是, 我跟對方回覆:無法接受一通電話說不來就不來的狀況, 在上學期開始前,從各夥伴服務學校的行事曆, 訂好大家的共同出席時間,就可以避免掉臨時請假的狀況。 請對方回信裡自介學經歷,跟當年度的考試斬獲, 例如通過全國聯招初試,或參加某獨招學校的複試等, 以判斷對方的程度跟火候,又回信的內容問得詳細,措辭應對得體, 可了解對方的參與的意願相當高, 但也有收到只打幾行字說想要加入,但沒主動提供更多資料, 讓主揪了解程度跟意願,也不會是堅持到底的好夥伴。 大家時間都很寶貴,畢其功於一役,訂好時間才能在讀書會之外, 專注工作及讀書,而不是每次出門徒然耗費時間。 2.筆試每周一項單元出四題申論,所謂的單元,是指什麼呢? 每週制定的單元,例如韻文(唐宋詩、詩經楚辭等等細部單元), 非韻文(貶謫文學、歷代寓言等單元),現代文學(鄉土文學、女性文學等單元), 但一人獨自讀書消化、練考古題很辛苦, 敝團雖以複試為主要運作模式,也不偏廢初試能力的養成與保持, 上學期開始前,先一起研訂練筆試的單元次數, 也要看實際上的加強需求,當時大家覺得新詩申論跟教學設計很不好準備, 規畫了三週的新詩申論題,每個人都寫12題的申論, 各人都有自己獨到的寫法,可彼此觀摩與修正。 分工合作搜集、整理該單元歷屆各校三年左右的考題, 一週輪流一人出四道練筆的申論,以變化題為主, 例如輪到自己時,出題該週的新詩單元, 出101年建中考題:提供陳黎的新詩<對話-給大江光>, 請簡要敘述作者寫作風格,分析主題意識跟創作手法。 因這題屬於課外範圍,強迫練習變化題的好處, 是讀額外的資料,經過思索消化,整理成符合題目要求的繕寫內容, 往後遇到類似的題目,較能有觸類旁通的資訊來處理答題,而不至於整題空白。 當週出題人簡單說明為何想出這題的原因, 選題不要太難或太易,以符合教甄潮流為主(例如結合教學設計或扣合議題等), 有什麼亮點供大家練筆集思廣義, 因此很少寫介紹古文流派或賦的演變這類基本型題目。 3.試教的錄影上傳,這是試教成員各自找地方錄影再上傳? 上傳筆試申論word檔,找場地現場演示試教,拍下板書照片, 使用過校外小會議室或里民活動中心, 只要有白(黑)板,就可以搞定這個問題。 當然,如果暫無沒有理想的試教地點,也可以先行錄影, 再上傳到google雲端,一樣敲好共同時間看完影片, 再進行討論線上回饋,不失為省時省力的方式喔! 4.筆試跟試教的討論視為同一次,在一次之內討論兩項是嗎? 一週內進行兩次(平常日不同天,偶爾移到週末進行), 預計下學期獨招考試消息出現前,完成所有進度, 筆試部分能先行獨立作業,去年七月,已進行練筆跟線上討論, 顧慮到有夥伴仍在考代理,到九月初,大家都有落腳處, 有服務學校的行事曆,才一起預定共同出席試教的時間, 非常感謝敝團夥伴,23次共46篇課文的試教,每次都準時出席與順利試教! 5.對於解說還有些許不明處請您再幫忙釐清: 透過您原文中的說明,以為試教也是如同筆試一般在網路上討論, 原來是有集合,直接進行當場演練。我今年所服務的地方比較偏僻, 不知道能否找足共同奮戰的夥伴,要固定集合試教或網路上傳, 這一點需要好好想一想。 其實試教當場演示的效果最好, 因為除了現場摹擬之外,結束下臺就進入講評回饋, 作修正的空間最大,網路上傳試教,可以想成是國考補習班的函授, 只是回饋的機制可能需要你跟自己的夥伴,商量怎麼做比較妥當, 好夥伴最重要,即使一個也足夠,這樣其他配合的細節都好談。 6.您信件中的回答又說每周進行兩次,所以是周末兩天都在進行討論? 一天線上討論筆試,一天碰面互看試教?  在文章中看到討論到3小時,這是只有討論筆試的時間嗎?  週一至週五大家都很忙,比較有可能空下來的時間就是周六日。 但又希望只占用周末的一個時段內(早、中或晚,3~4小時內), 其他時間想自行安排,如果能一次討論就解決試教、口試的問題,這樣就更好了! 大家都很忙,常常出現在考教甄的考生口裡, 忙出學校段考,忙改作文週記,這些大家真的都忙,是國文科的,跑得掉嗎? 可是,卻往往忙私人事務,像朋友約聚餐,逛街看電影之類的, 用這樣的態度考教甄,恕我直言,上榜遙遙無期, 要考上,一定要排除能力範圍內任何阻撓考試的萬難。 但考量到週末夥伴都應要放鬆休息,平常週一到週五上班跟讀書很累, 週末兩天還要剝奪時間進行讀書會,這樣容易彈性疲乏,最後功敗垂成, 個人建議該休息還是要休息,補眠、運動、出門散心都好, 不宜時間全拿來準備教甄,你願意,可能其他夥伴可不一定願意。 敝團當時議定週二晚上出席試教,週四晚上以前, 上傳當週的筆試申論進度,在周四晚上預定的時間上線, 做skype討論,若班親會或露營活動等撞期(這些學校行事曆有寫), 就大家都有空的時間,先訂好提前或延後的日子, 使得進度都能順利完成,如果一拖再拖, 等到下學期已出現獨招,進度還沒寫完教完,效果也幾乎大打折扣。 筆試討論時,各自談怎麼切入問題下筆或連結資料的想法, 當週出題人主持討論的流程,引導問題或發問,將當週16題討論完畢; 其實用耳朵再聽一次對方的口述,記憶反而較視覺的閱讀上更深刻, 又因待在書桌前聆聽夥伴口述,可邊聽邊手動補充或google資料, 比約出門討論更有效益,通常三個小時左右結束討論。 7.個人準備筆試上的問題,就我的理解,大致上來說,準備筆試大概分為三種內容: 教學(六冊用書)、國學能力(基礎的文學史、先秦思想史)、考古題, 雖然有讀研究所,但文學史跟哲學史畢竟是很久之前的東西了, 既想讀完一遍文學史跟先秦思想史(筆試常出現段落),又想把六冊用書準備完, 而且必須去適應初任&新學校,在準備上有沒有既紮實又完善的方法呢? 關於筆試,需要長期累積。 誠如原文所言,我一開始先後待在國中跟高職,教材資源短缺, 搶救國文這類的書較淺,適合初始進階, 先後精細閱讀兩部文學史:萬卷樓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王國瓔的中國文學史新講, 寫筆記打底國文知識的脈絡與風格, 淺白一點的話,有康熹出版的笑傲文學史、翰林出版的悅讀文學史, 但這兩部適合當補充擴寫,不適合當筆試申論內容的主力。 開始待在高中後,有了完整的教學資源,開始精讀核心課文, 以利進行教學設計,及跨單元統整,思想部分直接專供考古題, 親手整理過濾,就會知道哪些題目最常考,先從出題率高的題目寫筆記或擬答, 然後,背。 教甄時間短則80~90分鐘,長則120分鐘,身為考生唯一能做的, 就是題目一下來,馬上反射性動作開始完成答題內容, 不背基本架構,根本沒時間寫完,做筆記很重要。 但背誦跟做筆記需要大量時間,讀書會的時間不選擇周末兩天進行, 也是有原因在此:試教跟線上討論,一週全部僅占6~8小時之間, 其餘就是各人私下讀書、做筆記、找資料、寫擬答、想試教、做教案的時間, 各人自由運用。 備考這段期間,文學史思想史(以文化基本教材為主), 有自己的手寫筆記,只有如此,才能進行申論架構的建立。 今年的筆試準備,已經是站在過去長期累積的基礎上進行, 這也是申論只練變化題的原因。 當然,讀書先要自己努力, 您若遇到合適的夥伴,先以您們的需求為主,再做彈性調整, 相信工作與考試必能同時兼備,祝一切順利!:D 寫在信後,有感: 人生最笨拙卻最有效的道路,就是學習。 讀書,多麼艱難的一條路,忍受寂寞、疲倦, 同齡人有些嫁作人妻、相夫教子, 有些在職場上盡情揮灑, 有些吃喝玩樂、享受青春, 自己卻只有一卷書,一盞燈而已。 讀出來會怎麼樣? 是否一定有未來? 當事人徬徨過沒有? 有沒有起意放棄過? 這些想法,都有過,可是還是得繼續走, 將今年的路走完,方知真章。 ※ 編輯: ririst (1.174.244.46), 07/16/2015 17:42:49

07/16 18:04, , 1F
末段好催淚QQ
07/16 18:04, 1F

07/16 18:25, , 2F
謝謝r大的回信說明,原本以為只有內文會貼來板上,想不到
07/16 18:25, 2F

07/16 18:25, , 3F
連帳號都一起出現,點進來猛然看到竟有點害羞。
07/16 18:25, 3F

07/16 18:34, , 4F
感謝分享!紮實作學、堅持的態度很讓人敬佩!
07/16 18:34, 4F

07/16 21:45, , 5F
07/16 21:45, 5F
文章代碼(AID): #1LftPABq (study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