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 104松山高中歷史科試題

看板studyteacher作者 (dipus)時間9年前 (2015/04/25 23:37), 9年前編輯推噓8(8016)
留言24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考試時間】120分鐘 【試題】 1. 請說明16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東亞海域各國勢力的擴張與消長,以及中國與周邊國 家面臨的挑戰及其因應之道。 並請舉出一本有關此主題的歷史著作(須寫出作者、書名、譯者及內容簡介),同時 說明如何應用於教學活動中。 2. 請說明中國中古士族的起源及其發展,並說明士族在政治、社會及學術領域的表現。 另請設計一道期中考試題(單選題、多重選擇題皆可),附上答案,並說明此試題所欲 測驗的核心能力。 3. 請說明伊斯蘭帝國的變遷及其與歐、亞地區的交流和產生的影響。 4. 請以「海洋臺灣」為主題,設計一份為期16週、每週兩小時的特色課程,並說明課程 主題、課程內容、評量方式與設計理念。 題目敘述有點長,僅憑考後殘存的記憶寫下, 請大家補充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1.131.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429976269.A.E06.html

04/25 23:42, , 1F
感謝分享,本來也算PO的,謝謝,你記得比我清楚
04/25 23:42, 1F
※ 編輯: dipus (27.51.131.253), 04/25/2015 23:45:32

04/26 00:30, , 2F
又是台灣島史的觀念@@
04/26 00:30, 2F

04/26 01:06, , 3F
我是臺文所的學生 我認為曹永和教授的史觀是較能容括臺灣
04/26 01:06, 3F

04/26 01:06, , 4F
在移民/遺民/殖民/後殖民/再殖民等各方面論述(史觀)的
04/26 01:06, 4F

04/26 01:06, , 5F
所以看到歷史科願意將這個史觀納入考題 深感認同
04/26 01:06, 5F

04/26 09:48, , 6F
跟臺灣島史無關吧?如果是我,我也會想知道來的老師
04/26 09:48, 6F

04/26 09:49, , 7F
會怎麼樣設計學生早就滿熟悉 吃老本的臺灣史課程
04/26 09:49, 7F

04/26 09:50, , 8F
第一題可以舉:http://gushi.tw/archives/7416
04/26 09:50, 8F

04/26 11:08, , 9F
海洋性格不是台灣島史的概念嗎?
04/26 11:08, 9F

04/26 14:00, , 10F
那我想你對臺灣史的關懷可能要重新修正吧
04/26 14:00, 10F

04/26 14:00, , 11F
我沒有要嗆人的意思,而是教學也可以不談理論
04/26 14:00, 11F

04/26 14:00, , 12F
只論史實跟關懷
04/26 14:00, 12F

04/26 14:52, , 13F
我懂你的意思,海洋台灣並不一定要從什麼角度出發設計課
04/26 14:52, 13F

04/26 14:53, , 14F
程。而我只是想剛好想到海洋性與臺灣島史有些關聯而已
04/26 14:53, 14F

04/26 14:54, , 15F
當然設計課程注重多元,可以以關懷或史實方式著手會比較
04/26 14:54, 15F

04/26 14:54, , 16F
客觀
04/26 14:54, 16F

04/26 14:55, , 17F
你的句子論述完全讓人察覺不到這些意思
04/26 14:55, 17F

04/26 14:56, , 18F
對於甚麼都要講求理論跟標準答案,我實在有點倒胃了
04/26 14:56, 18F

04/26 15:00, , 19F
我的推文第一句只是看到"海洋台灣"剛好想到台灣島史
04/26 15:00, 19F

04/26 15:00, , 20F
第二句推文只是想確認海洋性格不是台灣島史的概念嗎
04/26 15:00, 20F

04/26 15:01, , 21F
並沒有說這一題一定要講求理論或標準答案的方式寫作
04/26 15:01, 21F

04/26 15:03, , 22F
之所以是"又是",只是考完新竹實中也有相同的海洋臺灣
04/26 15:03, 22F

04/26 15:04, , 23F
文句之中有讓你過度推論,在此澄清加以說明仔細
04/26 15:04, 23F

04/27 00:07, , 24F
謝謝詳細的分享,第一題似乎是中國及週邊國家的挑戰與
04/27 00:07, 24F
※ 編輯: dipus (27.51.2.86), 04/27/2015 19:55:25
文章代碼(AID): #1LExJDu6 (study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