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2台北市國小輔導科複試分享

看板studyteacher作者 (小綠)時間11年前 (2013/07/08 18:00),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第二年考專輔,因長期受惠於板友們,今年有幸考上,所以上來做一些分享, 但因為沒有在板上PO過文章,排版如果有怪怪的請見諒。 【班級輔導】 抽到的題目是:同學面對他人的邀約不善拒絕,但是家人又十分嚴格,請以角色扮演        與討論的方式呈現班級輔導,目標在於教導學生正確的溝通方式,並        體驗拒絕與被拒絕的感受。 我的教案大概花15分鐘撰寫,作教具20分鐘,後面15分鐘用來想梗、在腦袋跑流程。 準備活動是以生活議題破題,先說外面天氣很熱、快放暑假了、同學們期待不期待? ……等,然後接著說:「雖然快放暑假,是可以常常出去玩的快樂假期,但是小豬有 一個煩惱,想請601(我自己假想的)的同學幫忙哦~」接著拿出手偶(從百寶袋裡掏 出小豬跟小獅子),展開對話。 小豬的煩惱就跟我抽到的題目一樣:一方面很想跟同學出去,但又礙於家人的威嚴而 不敢拒絕,因而陷入了想出去、怕被家人罵的無限迴圈,好友小獅子最後聽不下去, 於是請601的小朋友幫忙。 主要活動就是請班上分成四小組,以「和同學出去、沒出去」X「好結局、壞結局」 這種2X2方式延伸出四種劇情走向(詳細一點就是:A組必須演出和同學出去而且有 好的結局、B組必須演出和同學出去但是結局是壞的……)。以防學生(評審)聽不 懂,這個部份我利用15分鐘的做教具時間裡,以表格的方式畫在海報紙上。 然後假裝學生各自展開討論,此時老師假裝來回巡視,展現一些班級經營的處理技 巧,如:假裝有害羞的學生沒參與討論,請組長多關照;或者是假裝某組討論太熱 烈,請他們音量調小;提醒學生還剩1分鐘時間,提醒還沒完成的組別加快腳步……。 接著就可以依序請各組別上台演出,在這裡我使用了小白板,因為事先就把四個組 別的劇情想好、寫在小白板上(也是利用做教具的時間寫上去),所以每一組演出 ,我就會將他們的劇情貼在已經貼在黑板上的表格上。 我記得我當初是這樣設定:   和同學出去、好結局:將出遊同學的名單和聯絡方式都交給家長   和同學出去、壞結局:沒有在約定內的時間回家,被罵到臭頭   沒和同學出去、好結局:好好地和同學說明,同學們也都能體諒   沒和同學出去、壞結局:因為擔心而遲遲沒有給答覆,最後被討厭了 然後假裝四組都演出完畢,接著帶領班上同學討論,喜歡、不喜歡哪些劇情?為什麼? 接著邀請同學討論,上面的好結局裡,除了白板提供的方式,其他還可能有什麼方法? 我問學生:「有沒有和同學出去的好經驗?那個經驗是什麼?」一面把學生的回答也 寫在黑板上,我當時好像寫了(抱歉有點忘記):邀請家長共同出遊、約定每隔一段 時間就打電話回家報平安。 這時候14分鐘的鈴響了(大震驚,時間不夠用),記得版友曾分享,不論如何,14分 鐘的鈴響就要做結尾,所以只好開始做結尾,扣回這次班級輔導的主題,跟同學說 :「今天我們一起做了很多的討論,雖然想出了很多種不同的方式,但最重要的還 是要先弄清楚自己心裡的想法,鼓起勇氣說出來,相信自己的心情一定能確實傳達 的。」講完這一段,剛好15分鐘也到了。    試教完,只有1分鐘的喘息時間就接著口試,但是我那天結束以後再跟自己開檢討會, 才發現自己漏掉了討論「拒絕與被拒絕的感受」,這層發現讓我一度覺得大概沒機會 了(感謝文昌帝君的保佑),不過這也是提醒大家,要把抽到的題目逐字逐句的看清 楚啊啊啊~~ 【口試】 我只帶了三折頁進去,三折頁內容和自我介紹內容相去不遠:) 1.請用1分鐘的時間自我介紹。  我的介紹內容包含:學歷、經歷、實務經驗、偏好的治療取向、輔導理念。 2.你的實務經驗這麼豐富,能不能請你分享一個印象深刻的個案、以及他從輔導中的  改變? 3.遇到不善於表達的孩子,你會怎麼做? 4.你的簡歷中寫的都是「治療」,但你做的是輔導老師,能不能請你說明一下治療跟  輔導的不同? 5.國小場域中,你覺得最難的個案問題是什麼? 6.台北市的家長都很難搞,為什麼還想要來台北市? 7.家長諮詢要怎麼做? 8.很多教師都在講「輔導無用論」,如果有老師來跟你說你做的輔導一點用都沒有,  你要怎麼辦? 9.專任輔導老師的使命是什麼? 10.你認為一個專任輔導老師,「特質」和「能力」哪一個比較重要?為什麼? 11.有曾經在國小的工作經驗嗎? 12.為什麼你要去醫院實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222.181

07/08 19:54, , 1F
感謝分享<3
07/08 19:54, 1F

07/08 23:56, , 2F
覺得你好棒喔!
07/08 23:56, 2F

07/09 02:49, , 3F
推用心分享!
07/09 02:49, 3F
文章代碼(AID): #1HsesvKc (studyteacher)